1 / 60

关于学校的课题研究

关于学校的课题研究.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 胡兴宏 2006 年 11 月. 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 1 、上海市普教科研的历史回顾. 上海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教育科研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 上海普教系统开展教育科研的方针是: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 80 年代前期进行 “ 三法、两工具 ” 培训; 80 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性制度,如课题申报、立项,成果评奖,学校设立科研室 ……. 2 、关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一场争论.

se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学校的课题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学校的课题研究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 胡兴宏 2006年11月

  2. 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

  3. 1、上海市普教科研的历史回顾 • 上海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教育科研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 • 上海普教系统开展教育科研的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80年代前期进行“三法、两工具”培训; • 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性制度,如课题申报、立项,成果评奖,学校设立科研室……

  4. 2、关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一场争论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普教系统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获得新发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分歧和争论。

  5. 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手段,坚持不懈,完全可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手段,坚持不懈,完全可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 有人则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他们没有很多机会获得科研前沿的大量信息,也不太具备从事理论探索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科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所谓群众性教育科研只是在搞群众运动、运动群众。

  6. 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 • 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人员,有科学的假设、按照科学的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 • 我们的问题是:

  7. 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研究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认识基础的合理性是否值得质疑?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研究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认识基础的合理性是否值得质疑? •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发现规律? • 怎样的“规律”是我们广大教师能发现和揭示的呢? • 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在理论建设作贡献时,他们的任务和途径是否应该有区别?

  8. 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没有办法用制造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没有办法用制造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来解决。 (爱因斯坦) •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9. 3、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重新定位 • 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 • 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 • 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成果。 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是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

  10.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1)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2)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旨在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与发展的动力;

  11. (3)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更关注实践探索的过程、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3)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更关注实践探索的过程、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4)在探索性实践基础上对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是学校教育科研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 (5)“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学习文化。

  12.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创新 • 追求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的目标,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创新; • 创新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 •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运用中也包含着创新; • 教师获得对教育的新认识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主动构建个人的专业内涵,发展他们的个人理论。

  13.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

  14. 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 • 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 • 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 • 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15. 案例分析:“共振现象”教学的研究 • 第一次设计与教学—— • 老师先是播放了1940年美国一座860米长的塔柯姆大桥被风吹倒的实况录像。之后又给学生介绍上世纪中叶法国里昂市附近一座长102米的桥,因一队士兵在桥上齐步走引起桥梁坍塌,死亡226人的故事,并展示了实验员制作的模型。接下来是声音振碎玻璃杯的图片展示和介绍。 • 介绍了上述三个事例之后,老师说:“上述的三个事例都和振动有关,但是什么样的振动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16. 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 • 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老师都一一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实验和录像就出现了9次,平均4.4分钟一次。 •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很活跃。 • 但当老师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习知识来解释新课引入时三个事例时,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无奈之下,教师自己只好代劳。

  17. 课后反思 赞成者—— •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紧凑”; • “自己研制的几个实验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将新疆伽什地震的有关资料及时充实到教学之中,注意和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丰富了教育资源”……

  18. 反对者—— •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 “实验太多,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整个感觉就象是走马观花”; • “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连续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 执教老师也感觉到这节课上得不理想—— • “教学的素材比较多,总想着能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以上课时关心学生少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好时间以及如何完成教学计划上来,造成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19. 第二次上课 • 在新课导入部分,决定只讲一个事例,其余的留给学生课后讨论。考虑到塔柯姆大桥录像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选定了这个事例。 • 构思出了一个模型。 • 只安排了4次学生实验,基本上每个教学环节一个,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20. 课后反思—— • 从塔柯姆大桥的录像到桥梁模型过渡自然,通过建模,给学生提供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加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合“从社会、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 • 存在的问题是,从大桥的模型到受迫振动、共振概念的提出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三次上课—— • 注意到了前后知识的比较,在比较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固有振动、受迫振动等概念,并由此巧妙地过渡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

  21. 本课例给教研组老师们的启示—— 1.在课改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课程资源 • 课程资源的利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眼中会有不同的作用。 • 上述塔柯姆大桥的课程资源也是如此,单就教材上的图片讲解一下是一种应用,找到录像给学生放映是一种应用,从录像出发抽象出桥的模型再过渡到共振现象的研究之中也是一种应用,让学生根据这一模型展开猜想和探究又是一种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课程资源的作用,应该引起物理教师的深入思考。

  22. 2、要着眼于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形成 • “共振现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初关注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才出现了40分钟9种课程资源使用的“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 这种“大容量”多体现在知识的重复、变换角度的操练上,看上去教学节奏很快,内容很充实,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研究共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能就事论事,还容易造成思维疲劳。 (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

  23. 2、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2、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 1)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进修来更新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

  24. 2)学习、进修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2)学习、进修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3)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25.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 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 • 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26. 3、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 • 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 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 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 • 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 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 关键: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 • 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

  27. 课例:朱老师的一波三折 1、第一折:课前 • 教师:怀着对课文《再别康桥》(徐志摩诗)强烈的喜爱之情进入教学准备,并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 学生:“我不喜欢如此矫情的诗歌”。 2、第二折:第一次上课 • 教师:加深对课文的研究,精心备课,目标定位“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布置学生做“新月诗魂—徐志摩”专题剪报;整堂课在预设中顺利完成。 • 学生:课堂表现黯淡、冷漠,甚至无精打采。 • 师傅:“你这样一直牵着他们走,不觉得累吗?”

  28. 3、第三折:改进后的课 • 教师:专业引领下的重新设计,“诗歌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 • 晚上回想这堂课,心里越来越不安,“没有强化任何知识目标,这堂课是否只留下了一场热闹?” • 学生:“我喜欢这种感觉”,“原来对于文本的理解可以如此多元” ,“我还想读读闻一多、舒婷、泰戈尔、普希金”…… • 老师感悟:同学们真正喜欢的教学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的,而是具有很大发挥空间,可以大胆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29. 4、教育科研是分层次的 • 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到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之间完全可以有一些中间层次。 • 在现在流行的课例研究中,写课例的目的也有区别: 个人反思的载体, 集体研讨的平台, 他人学习的范例, 理论研究的素材。 • 承担各级规划课题,需要提高设计和总结的水平。

  30. 三、课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1、确定研究范围 比较两组课题: • 《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 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 • 《新课程背景中,大班幼儿数教育的实践研究》 •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32. 2、分析研究背景 目的是为了使本课题研究的立意更高、更有新意、少走弯路。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开展实际情况调查; (3)向专家咨询…… • 慎用“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同类的研究成果……”之类说法。 • 如某校申报的课题《导研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时称:“……研究的人很少,网上搜索几乎是空白。” • 课题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导研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

  33. 3、明确研究目标 • 教师的研究多为行动研究,行动目标与研究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 确定研究目标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用行动(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代替研究的目标。

  34. “针对学生差异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研究”“针对学生差异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研究” • 原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是: 1、使各层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较好的培养; 2、使广大教师较好地掌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 • 可改为: 探索在初级中学学生中进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区别、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

  35. 4、对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36. 某校提出了一个课题——《在生成性教学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某校提出了一个课题——《在生成性教学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 课题方案中所下的定义是: •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 • 这一定义过于抽象,学校教师难以理解,也难以指导操作。

  37. 关于“悬念”的操作定义: • “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解决的关切、期待的心情。 •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①学生们对于下续内容的学习能自然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言;②教师不需要离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解,采取另外的手段维持纪律;③问题解决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满意的表情。

  38. 5、研究内容具体化 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 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解: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的方法有哪些? (2)这些方法是怎么会引起学生“悬念”的? (3)这些方法的操作要求是什么? (4)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5)这些方法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效果?

  39. 四、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

  40. 1、审视题目与研究内容的匹配问题 • 题目过大,研究者难以驾驭 • 研究内容重心偏斜 • 研究内容笼统

  41. 实例分析《中学“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实例分析《中学“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 •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对话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 中学开展对话教学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研究; • 中学教师对话能力的要素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 中学教师对话能力与其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教师对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 • 对话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实践策略研究。 • 研究内容过于侧重适合专业人员的方面,未关注适合于普通教师结合日常工作进行研究的方面。

  42. 2、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 分解与细化的目的: • 形成研究内容的合理、完整的框架结构, • 使研究内容具有操作性, • 便于研究工作分步、有序展开, • 便于研究队伍的组织(形成分课题、子课题群), • 便于落实研究任务、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 便于明确成果的归属和对成果的贡献率。

  43. 实例分析: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原题名《新课程背景中,大班幼儿数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时内容可以考虑从三方面分解细化: (一)背景及条件性问题的研究 1、幼儿数教育及幼儿数运用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 2、大班幼儿数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44. (二)本体性问题的研究 1、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① 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类型的研究 ② 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与方法研究 ③ 问题情境创设中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④ 问题情境创设中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研究 ⑤ 数教育活动中生成性问题捕捉及处置方法策略的研究 ⑥ 幼儿数运用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问题情境要求的研究

  45. 2、 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① 不同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学习活动有效组织形式的研究 ② 不同问题情境中教师指导大班幼儿数学习活动的方法研究 ③ 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差异及适应差异的指导策略研究 (三)支持及保障性问题的研究 1、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评价的研究 2、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研究

  46. 分解、细化时需要注意: (1)分解的内容要有一定覆盖面,不要遗漏本课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2)分解的内容要有侧重点,能体现本课题的特点,有利于研究者扬长避短; (3)分解与细化的内容要有利于吸引较多的人来参与研究、认领项目。

  47. 3、选择研究的突破口 1)从现状调查、发现问题切入; 2)由借鉴、移植别人的先进成果起步; 3)在总结、发展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 4)抓住最有特色和新意之处突破。

  48. 浙江台州市路桥路南小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可能的切入口——浙江台州市路桥路南小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可能的切入口—— 1、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2、学校培养年轻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 3、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4、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优秀教师青年期成长情况的追溯研究 6、不同阶段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及其对指导需求的研究 7、不同个性特征与经验背景的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的研究

  49. 8、年轻教师成长个案的研究 9、年轻教师培养指导的组织形式研究 10、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研究 11、提高对年轻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12、新入职教师适应期指导的研究 13、年轻后期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研究 14、学校文化氛围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影响的研究 15、对年轻教师的评价与管理问题研究

  50.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以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为例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以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为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