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17k Views
第三章 DNA 分析在法医学 中的应用. 自然界的生命形式丰富多彩! 人类的多种面孔: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说,只有一个,但从种族上来说,却可以分为许多个人种,同一人种之间会有一些明显的遗传特征。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 ?. 教学内容. 1. DNA 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 DNA 的复制和基因表达 3. 基因突变 4. 人类基因组 * 5. DNA 多态性 * 6. 聚合酶链式反应. 第一节 DNA 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一、 DNA 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分类及组成. 核糖核酸 ——
E N D
第三章 DNA分析在法医学 中的应用
自然界的生命形式丰富多彩! 人类的多种面孔: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说,只有一个,但从种族上来说,却可以分为许多个人种,同一人种之间会有一些明显的遗传特征。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
教学内容 1. 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 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 3.基因突变 4.人类基因组 *5. DNA多态性 *6.聚合酶链式反应
第一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分类及组成 核糖核酸 —— ribonucleic acid,RNA A、G、C、 U 核糖 核酸 A、G、C、 T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 ——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 脱氧核苷 脱氧核苷酸
含 氮 碱 基 鸟嘌呤Guanine,G 腺嘌呤Adenine,A 胸腺嘧啶Thymine,T 胞嘧啶Cytosine,C
3’羟基末端 1、DNA一级结构 • DNA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 DNA一级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生物的遗传信息以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贮存在DNA分子中。如果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它的生物学含义也就改变。 • DNA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可是碱基的排列组合却是无穷尽的。 5’-磷酸末端
2.DNA的二级结构 (1)Chargaff规则 • A=T, G≡C; • 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 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碱基 组成相同。
(2)DNA双螺旋结构要点: • 两条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右 手双螺旋(double helix)。 2. 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A对T有两 个氢键,C对G有三个氢键,这种A-T、C-G配对的规律,称为碱基互补规则。
(3)DNA二级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 ①双螺旋结构体现了 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 碱基互补原则(A=T、 G ≡ C),是DNA复制、转录和修复的分子基础。是分子杂交识别、DNA复性的基础。
(3)DNA二级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 ②半保留复制---遗传物质准确传递的分子基础。 • 双螺旋的沟,尤其是大沟为蛋白质分子结合的场所。
第一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二、DNA的理化性质
DNA高分子性质 粘性 两性 电解质 紫外吸收
双链 DNA变性 加热、碱性、有机溶剂等 单链 沉降速率 浮力密度 DNA的变性 粘 度 紫外吸收
单链 去除变性因素 DNA复性 双链 DNA的复性 原变性的两条互补DNA单链通过碱基配对又重新缔合成为双链结构的过程叫作复性(renaturation)。 加热后变性的DNA在温度降低过程中的复性又称为退火(annealing)。
DNA的变性和复性 双链 DNA变性 加热、碱性、有机溶剂等 单链 去除变性因素 DNA复性 双链
RNA DNA 蛋白质 中 心 法 则 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的走向是由DNA传递给RNA,再由RNA传递给蛋白质,揭示了核酸与蛋白质间的内在关系。
DNA复制 (replication) 指以原来的 DNA为模板合成出相同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双链碱基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解旋分开。然后以每条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各自形成一新的双链 DNA分子。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 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每一子代分子都有一条单链来自亲代,而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DNA分子的碱基配对互补原则是DNA分子复制的基础。
DNA合成条件 • dNTP • DNA聚合酶 • 引物 • 其它:拓扑异构酶、单链结合蛋白 DNA合成方向 5’ 3’
第三节 基因突变 ——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
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并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遗传的改变,在子代留下变异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并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遗传的改变,在子代留下变异的遗传信息。
AAGCTGGAAGTG AAGCTGGAAGTG AAGCTTGAAGTG AAGCTCGAAGTG 碱 基 替 换 转换transition A T G C (嘌呤变为另一种嘌呤或嘧啶变为另一种嘧啶) 碱基替换 颠换transversion A /T G/C (嘌呤变为嘧啶或嘧啶变为嘌呤)
AAGCTGGAAGTG AAGCTGGAAGTG AAGAAGGTCGTG ATGGAAAGCGTG 异 位 倒 位
碱基转换 碱基替换 碱基颠换 碱基序列改变 碱基排列改变倒位、异位 基因突变 插入 缺失 碱基数目改变 重复
插入 缺失 重复 倒位 异位
第四节 人类基因组 The human genome
一.基因组(genome) 生物体的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指令。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细胞内构成类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
真核生物基因组 细胞器基因组 核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 •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是单倍体细胞(单个成熟生殖细胞)核内整套染色体所含全部DNA分子. • 人类核基因组可分成24 个不同的线性DNA分子,即24条染色体(1-22号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DNA。 • 人类体细胞为二倍体,含有分别来自父源和母源的两套基因组。
(二)线粒体DNA 1、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 (1)形态: 线粒体是光镜下可以看到的一种体积较大的细胞器,呈粗线状或颗粒状。 (2)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细胞的“发电厂”。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 ——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另一基因组,能自主复制。 ——闭环双链DNA分子 含有37个基因,16569bp (2个rRNA基因、22tRNA基因和13个多肽基因) ——基因密度大,无内含子 ——序列呈单倍型 ——母系遗传
在基因组DNA中,由不同碱基结构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叫作DNA多态性。在基因组DNA中,由不同碱基结构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叫作DNA多态性。 当基因突变以等位基因形式在群体中得以保留,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时,可形成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组成。 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可以是点突变引起的序列不同,也可以是因为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引起的片段长度不同。 DNA遗传标记可出现在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DNA多态性 DNA长度多态性 DNA序列多态性 差异表现在DNA片断长度上 差异表现在碱基序列上
重复单位 重复单位 重复单位 一.DNA长度多态性 length polymorphism 两个固定端点间长度的差异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s 小卫星DNA(ministatellite DNA) 重复单位长度 6-30bp,序列总长度约100bp-20kb 基因座A(VNTR) 微卫星DNA(microstatellite DNA) 重复单位长度 2-6bp,序列总长度多在400bp以下,又称短串连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 基因座B(STR)
个体1 个体2 + - A B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porphism,RFLP)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RE) (1)定义:是一类主要分离于原核生物, 能够识别双链DNA(ds-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将其切断的酶, 常常简称为限制酶 。
(2)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 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 限制性内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数目的专一部位上。它能识别外源DNA并将其降解。
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 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 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 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 信息。
(3)限制性内切酶生物学功能 降解外面侵入的DNA而不降解自身细胞的中的DNA,因自身DNA的酶切位点经修饰酶的甲基化修饰而受到保护。 打击异己,保护自身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这种因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porphism, RFLP) RFLP反映了常见的个体间DNA核苷酸的可遗传性变异,它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