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六届高能物理学会   理事会工作报告

 第六届高能物理学会   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6.10.28   桂林 . 中国高能物理主要进展 高能物理学会工作的简单回顾. 中国高能物理的重要进展. ◆  中国第一个高能物理实验基 地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 大改造工程 (BEPCⅡ). 亮度将提高 100 倍 , 成为粲能区性能最先进的对撞机. 储存环隧道内磁铁安装基本完成. ◆  北京谱仪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造 (BESⅢ) ☆ 提高测量精度 , 减少系统误差 ☆ tau-c 能区的精确测量 ;探索新

serg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届高能物理学会   理事会工作报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届高能物理学会  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6.10.28   桂林 

  2. 中国高能物理主要进展 • 高能物理学会工作的简单回顾

  3. 中国高能物理的重要进展 ◆ 中国第一个高能物理实验基 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 大改造工程(BEPCⅡ) 亮度将提高100倍,成为粲能区性能最先进的对撞机 储存环隧道内磁铁安装基本完成

  4. ◆ 北京谱仪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造 (BESⅢ) ☆ 提高测量精度 , 减少系统误差 ☆ tau-c 能区的精确测量 ;探索新 的物理现象 总长11米,宽6米,高6.5米,总 重量约650吨的新北京谱仪的机 械系统完成安装。

  5. R值的精确测量  该测量的实验技术、加速器技术、测量结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2002 年度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奖 ☆ 2003 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3 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5GeV能区R值测量与国际上同能区实验结果的比较

  6. 7.7 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在强子谱研究中的新发现 ☆2003年北京谱仪首先发现了质子-反质子质量阈值奇特增长结构 ☆2004年 发现质子-反lambda重子,K介子-反 lambda重子质量阈值奇特增长结构 2005年发现 X(1835)新粒子

  7. Neutrino mixing parameters Parameterization of neutrino mixing 6 fundamental parameters in neutrino physics: Known:|D m232|,sin22q32,D m221,sin22q21 Unknown:sin22q13,d, sign of Dm232 Exp.: reactor VLBL  oscillation Daya Bay ReactorJ-Parc → Beijing

  8. 理论物理研究进展 • 粒子物理理论: • 结合BES、B工厂、LHC、ILC • 超越标准模型: • QCD • …… • 中高能核物理理论研究 • 场论 • 宇宙学

  9. 宇宙线与粒子天体物理 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 ※  中日合作广延大气簇射阵列 ※ 中子望远镜  ※ 中子探测器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中日两国研究人员发表了有关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最新的结果被审稿人称为宇宙线领域内“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10. 高能物理的国际合作 ☆ 高能物理实验: • LHC的CMS、ATLAS、LHCB、ALICE •  日本 KEKB/Belle •  美国 FANL D0, • BNL RICH/Star,HERMES • ILC ☆ 非加速器物理实验: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羊八井: 中日As,中意 ARGO • SNO • L3c • ……

  11. 中期发展前景 • Charm 物理 @ BEPCII • 中微子物理: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J-Parc—北京超长基线中微子实验 • HXMT • ILC • 国家地下实验室? • 核探测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空间实验、同步辐射、散裂中子源、核成像…… • 科技部成立了高能物理重大国际合作顾问组

  12.  物理学会的工作回顾 ◆ 学术交流:举办重大国际系列学术会议 2004年8月在北京举办“第32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

  13.  物理学会的工作回顾 2004年8月, 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第十届国际介子-核子物理大会(MENU2004)

  14. 本届会议是首次正式作为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学会(IUPAP)批准主办的2006年度专题类国际会议,也是自1986年我所主办第4 届ISVHE CRI以来,我国宇宙线物理领域举办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共安排报告和讨论132人次,展示和交流了近年来在超高能宇宙线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或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 2006年8月15日至22日第14届国际超高能宇宙线相互作用学术会议(ISVHECRI)在威海山东大学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15. 青年科学家积极组织和主办国际会议 ☆2001年,理论所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21世纪首届‘味’物理国际会议” (ICFP2001),会议主席为理论所吴岳良研究员, 会议内容涉及到理论与实验物理的重大前沿问 题,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会议。现已发展成为国际系列会议,每 两年举行一次   ☆ 2004年,中山大学主办了“格点和其它非微扰量子场论”国际会议,会议主席为中山大学 罗向前教授   ☆ 2005年6月,北京大学主办了“2005量子色动力学(QCD)和强子物理国际会议”   ☆ ……

  16. ※ 举办形式多样的讲习班和暑期学校 (一) 自2002年起高能所、理论所和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组织了“粒子物理学前沿讲座”,现已举行了四届,每期参加的研究生在100人以上,2006年有 167人

  17. ※ 举办形式多样的讲习班和暑期学校(二) ☆2005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办组 织了“QCD理论和RHIC物理”国际暑期讲习班和学术研讨会“,与 会 代表130多人,其中国外专家20人,校外专家60人  ☆   2005年7月,清华高能物理中心主办了“直线对撞机物理、探测 与加速器”国际研讨会/暑期学校   ☆ 2005年8月1-20日,浙江大学举办2005年度“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会议由浙江大学贺贤土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吴岳良教授负责,220多位研究生及20多位专家 学者参加了暑期学校

  18. ※ 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 (一) ☆ 2004年7月,首届“基于羊八井平台的交叉学科研究”研讨会在拉萨召开,涉及宇宙线、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空间、大气、医学和能源等学科领域,并提出了一批交叉学科研究课题

  19. ※ 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二) ☆ 2004年9月,高能所、理论所、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 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的“暗能量研究和探测可行 性”专题研讨会,中科院和国家基金委的多位领导也出席 了会议。探讨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开 展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20. ※“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 为了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为发展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99年五届京区常务理事会通过了《高能物理学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条例(试行)》,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活动,作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一措施。     目前论文评选活动已举办三届,此活动对培养和选拔青年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一届(1999年)    一等奖获得者梁作堂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 第二届(2001年)    一等奖获得者王斌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副主任    第三届(2003年)    一等奖获得者付菁华2003年博士毕业,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 奖,2005年特聘教授

  21.  刊物出版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77年创刊,1989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自1998年22卷第一期起由美国科学信息所SCI(CC)网络版收录,是国内物理类和原子能类核心期刊之一,多次获得中科院和国家优秀科技期 刊二等奖 ☆2000年首次荣获中科院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双百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2002年首次荣获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第二届国 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 ☆2003年第一期起,由中国物理学会正式选入“中国 物理期刊系列 (C)” ☆  该刊将于2007年底完成英文刊的转化。 希望大家努力增加引用力度。

  22. 《现代物理知识》 原名《高能物理》,是学会的科普性刊物. ☆创刊于1976年,1989年改为现名   ☆ 该刊着力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与固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与光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同步辐射等物理学众多学科知识的普及,对促进物理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该刊获得中国物理学会优秀科普期刊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

  23. ◆ 组织工作 ※ 学科带头人 ☆ 根据中国科协2003年《关于建立全国性学会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库》的       通知精神,6届1次京区常务理事会决定由各会员单位根据中国科协的要 求自行申报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专家,申报材料加盖单位公章由学会秘书 汇总后上报中国物理学会,每位专家学者只通过一个学会推荐。 ☆2003年3月20日上报中国物理学会,学科带头人84位(北京大学6人、清 华大学4人、北京工业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吉林大学1人、大连理工大 学1人、山东大学5人、华中师大7人、复旦大学1人、中国科技大学8人、 浙江大学1人、中山大学1人、西北大学2人、四川大学1人、广西师范大学 1人、高能所29人、理论所7人、原子能院7人);科技专家8位(清华大学1 人、新疆大学1人、华中师大1人、广西大学1人、高能所4人).

  24. 个人会员 ☆1999年中国物理学会要求全体会员重新登记。学会共有登记会员998人,分属74个会员小组,其中博士和硕士学历490人(286+193),占50%。60岁以上的286人,占30%。    ☆ 2004年中国物理学会要求个人会员交纳会费,截至2006年10月16日,根据中国物理学会网上公布的名单,高能物理学会共有232人填写了会员登记表,缴纳了会费,其中30%上缴中国物理学会,并发放了会员证。

  25. ※ 其 他 ☆ 学会于2002年12月建立了主页: http://www.ihep.ac.cn/xh-hep/xuehui/index.htm介绍: ▼ 学会的概况、组织机构、会员单位、学术交流   ▼ “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知识》期刊

  26. ☆ 学会还组织国内同行参加了国际上单年召开的国际轻子光子会议和双年召开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  ☆ 为了宣传世界物理年,学会推荐两位科学家在重庆大学作了科普报告:  ▼ 微观粒子物理浅谈(郑志鹏研究员)   ▼  来自宇观世界的微观粒子—宇宙射线(谭有恒研究员)  ☆ 学会为每位理事赠订《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以加强联系,促进科普知识的宣传

  27. ◆ 学会的财务 ※ 学会的经济实力对保证学会的各项活动十分重要 ☆ 中国科协多次建议要求学会工作应从计划经济模式,转 向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自主活动,以寻求自我发展     ☆ 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基本采取以会养会的办法, 尽可能减少亏损

  28. 6届1次京区常务理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收取团体会费,收取的团体会费主要用于:6届1次京区常务理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收取团体会费,收取的团体会费主要用于: ☆ 全国高能物理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的费用 ☆  “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的奖励 ☆ 赠阅《现代物理知识》的费用等 ☆ 截至2005年4月,共收了团体会费28200元,截至 2006年10月,共收了个人会员会费45530元,上交中物理学会14380元

  29. ※ 中国物理学会和高能所始终十分重视高能物理学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中国物理学会和高能所始终十分重视高能物理学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 挂靠单位高能所给予学会工作很多支持,包括学会秘书处的人员费,日常基本开支,如邮电费、复印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30. ◆在第六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及挂靠单位的支持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学会工作和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紧密结合,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 学会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工作,培养青年人才,普及科学技术,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 衷心感谢高能物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全体理事,特别是其中将不再进入第七届理事会的老同志,包括郑志鹏、黄 涛、邝宇平、 苏汝铿 等4位副理事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他们继续为中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中国粒子物理正面临新的重大方展的历史机遇。 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在中国物理学会领导下,以学术交流为主渠道,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理论与实验的合作,大学与研究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为发展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32.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