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会计学 Ⅰ

会计学 Ⅰ.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谢少敏. 第三章 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 的流程 经济业务 与原始凭证 分录与记账 过账和账簿 决算 — 试算、调整、结帐、编表. 会计循环流程. 会计循环是 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帐簿,在决算时经过试算平衡、调整结清各帐户的记录,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的程序。. 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 经济业务是需要确认的事实。事实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一层含义的事实是由各种各样的事项所构成的。 第二层含义是行为主体通过语言等所表现的、反映事项的声明。. 原始凭证.

ser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会计学 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会计学Ⅰ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谢少敏

  2. 第三章 会计循环 • 会计循环的流程 • 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 • 分录与记账 • 过账和账簿 • 决算—试算、调整、结帐、编表

  3. 会计循环流程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帐簿,在决算时经过试算平衡、调整结清各帐户的记录,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的程序。

  4. 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 • 经济业务是需要确认的事实。事实有两层含义。 • 第一层含义是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一层含义的事实是由各种各样的事项所构成的。 • 第二层含义是行为主体通过语言等所表现的、反映事项的声明。

  5. 原始凭证 •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并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经济业务的语言反映

  6.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 原始凭证名称。 • 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 • 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 填写凭证的日期。 • 凭证的编号。 • 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 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 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合法性 税务部门的监制章

  7. 原始凭证的种类 自制原始凭证 (如收料单、报销清单等) 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如增值税专用发票)

  8. 分录 • 会计分录是指处理某项经济业务时,用来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 避免直接计入账户可能发生的错误,简化账户分析。

  9. 分录的逻辑 • 1月5日,股东甲投入50,000元,存入银行。 • 对账户的影响: • 资产(银行存款)的增加 50,000 •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的增加 50,000 • 基于记账规则: • 借:银行存款 50,000 • 贷:实收资本 50,000

  10. 分录的种类 •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 多借多贷

  11. 分录的载体 • 实务中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 • 通用记账凭证:不分业务类型,只有一种格式; • 专用记账凭证:按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分为不同格式。

  12. 专用记账凭证的种类 收款凭证(现金收款凭证、银行收款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现金收款凭证、银行收款凭证) 转帐凭证

  13. 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4. 过账 • 过账就是根据记账凭证所确定的会计分录,在账簿中按账户进行登记。 • 账簿就是账户的书面形式和集合。

  15. 账簿的分类 序时账 总分类账 按用途分类 分类账 账簿分类 明细分类账 备查账 订本式(总分类帐和日记账) 按外表形式分类 活页式 卡片式

  16. 序时账(1)

  17. 序时账(2)

  18. 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 登记人:通常由出纳人员登记 • 登记方法: • 日记账的登记要求:按业务发生时间先后,逐日逐笔登记

  19. 现金日记账 • 借方根据:现金收款凭证、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专指从银行提现业务) • 贷方根据: 现金付款凭证?为了避免重复记账,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只填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不填制现金收款凭证。

  20. 银行存款日记账 • 借方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现金付款凭证? (专指现金送存银行) • 贷方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21. 总分类账

  22. 明细分类账(三栏式)

  23. 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

  24. 明细分类账(多栏式)

  25. 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 设 置: • 总账:必须 • 明细账:根据需要设置 • 登记方法:平行登记

  26. 平行登记 •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凡是涉及明细账户的同一经济业务要在总分类账户和所属的明细账户中同时、同向、等地进行登记。 • 平行登记的意义在于通过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核对保证记账的正确。 • 平行登记的要点为: • 同时登记 • 增减变动方向相同 • 金额相等

  27. 登记账簿的流程

  28. 原始凭证 记帐凭证 日记帐 调整、结帐 前的试算表 总分类帐 调整、结帐 的有关会计 事项 明细分类账 调整、结帐 后的试算表 记帐凭证 会计报表

  29. 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0. 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 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 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帐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 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31. 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 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 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32. 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 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 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 •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33. 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 和“承前页” 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 字样。 •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 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34. 决算 • 决算是指计算一个会计期间的利润,编制财务报表以反映结账日资产及财务状况和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本经营情况。

  35. 决算特有的程序 • 为了正确地计算利润,决算包括试算、清查、调整、结账等特有的程序。 • 决算程序可以分为预备程序、正式决算程序和报告程序3个步骤。

  36. 预备程序 • 编制试算表 • 更正错误 • 财产清查

  37. 试算表 • 试算表是一种利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在一定期间末对账户的记录准确性进行检验的工具。

  38. 试算表的用途 • 验证会计记录中计算有无错误 • 便于编制财务报表 • 粗略显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9. 试算表的格式 • 根据金额的汇总方法,试算表分为合计试算表、余额试算表和合计余额试算表3种。

  40. 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者计算有错误;如果借贷平衡,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者计算有错误;如果借贷平衡,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 借贷同时遗漏 借贷同时重复记账 借方或贷方发生同数的错误 试算表的局限性

  41. 试算表借贷不平衡时 • 可能出现的错误 • 编试算表时出错 • 确定账户余额时出错 • 分类账记录出错

  42. 错误更正 • 划线更正法——在结账以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中数字或文字错误,但记账凭证正确,可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改正 • 红字更正法——如果发现会计分录中应借、应贷的账户或金额有错误并已登记入账,可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 补充登记法——在记账以后,如果发现原编会计分录中应借、应贷账户虽然没有错误,但所写金额小于正确的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43. 分录更正法 • 更正的关键:留下更正痕迹 • 计算机环境下不适用划线更正法和红字更正法。 • 通过更正分录消除错误的影响。

  44. 例示 • 错误分录: 借:管理费用 120 贷:银行存款 120 • 正确分录: 借:低值易耗品 120 贷:银行存款 120 • 更正: 借:低值易耗品 120 贷:管理费用 12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