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皮肤病基础

皮肤病基础.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一、皮肤病的症状. 皮肤病的症状分为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自觉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症状 , 主要有痒、痛、烧灼感及麻木等感觉,而最多发的是痒感。 他觉症状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也称皮疹。他觉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产生的结果,即皮肤病变首先发生的皮疹,包括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囊肿和脓疱。 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或机械性损伤所引起,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皲裂、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原发性损害.

s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皮肤病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皮肤病基础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2.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一、皮肤病的症状

  3. 皮肤病的症状分为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自觉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症状,主要有痒、痛、烧灼感及麻木等感觉,而最多发的是痒感。 他觉症状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也称皮疹。他觉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4. 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产生的结果,即皮肤病变首先发生的皮疹,包括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囊肿和脓疱。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产生的结果,即皮肤病变首先发生的皮疹,包括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囊肿和脓疱。 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或机械性损伤所引起,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皲裂、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5. 原发性损害 斑疹:是限局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触诊时既不高起也不凹下,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斑等。

  6. 原发性损害

  7. 原发性损害 丘疹:是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一般小于一厘米,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8. 原发性损害 斑块:为扁平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大于一厘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9. 原发性损害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性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周围有红晕,发作急,扩大快,一般经数小时即消退。

  10. 原发性损害 结节:为圆形或类圆形、限局、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有时可稍高出皮肤表面。

  11. 原发性损害

  12. 原发性损害 水疱和大疱:是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限局性、腔隙性损害,内含液体不同分为血疱、脓疱、水疱。

  13. 原发性损害 囊肿:是含有液体和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

  14. 继发性损害 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而引起。

  15. 继发性损害 糜烂:由于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而形成,损害不超过真皮深层。

  16. 继发性损害 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缺损,呈线状或断续的线状。

  17. 继发性损害 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18. 继发性损害 溃疡:皮肤表面缺损,深达真皮网状层或更深。

  19. 继发性损害 苔藓样变:为皮肤限局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边缘清楚。

  20. 继发性损害 皲裂:系线条状的皮肤裂隙,通常深达真皮。

  21. 二、皮肤病的体格检查: • (一)视诊: • 1、性质; • 2、大小和数目; • 3、颜色:皮色或红、白、黄、黑等表示;4、界限及边缘清楚、模糊;边缘可整齐或不整齐;

  22. (一)视诊: • 5、形态; • 6、表面:可为光滑、粗糙、糜烂、渗出、鳞屑; • 7、内容物:主要用于观察水疱、脓疱和囊肿; • 8、排列:带状、线状、环状、孤立或群集等; • 9、部位与分布:血管或神经分布、单侧。

  23. (二)触诊: • 质地、位置(深线)、浸润、增厚、萎缩、松弛等,皮肤的湿度、温度及油腻程度。

  24. (三)其他检查: • 1、鳞屑刮除法; • 2、皮肤划痕试验:(1)红色线条;(2)苍白隆起状线条,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 3、棘层松解征(尼氏征); • 4、玻片压诊:有以区别出血性和充血性皮损。

  25. 三、皮肤科外用药物的治疗 • (一)外用药物的种类:有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遮光剂、脱色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共15种。

  26.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 1、溶液 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减轻充血水肿、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 • 2、粉剂 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常用于急性无糜烂和渗出皮炎。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

  27. 外用药物的剂型 • 3、酊剂和醑剂 酊剂是非挥发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常用的有2.5%的碘酊、复方樟脑醑等。 • 4、洗剂(振荡剂)是粉剂与水的混合物,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

  28. 外用药物的剂型 • 5、乳剂 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一种为油包水(W/O),另一种为水包油(O/W)。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 • 6、软膏 渗透性较乳剂更好。主要用于慢性皮炎,不宜用于急性皮炎的渗出期。

  29. (三)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择止痒剂。

  30.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 病期 临床表现 剂型 代表药物 • 急性期 红斑、丘疹 • 无糜烂渗出 洗剂、粉剂     炉甘石洗剂 • 红肿、有大量糜烂 溶液   3%硼酸溶液 • 渗出 • 亚急性期 炎症减轻、 糊剂、油剂 20%黑豆油糊\氧化 •                       锌 •      有少量渗出     •        无渗出   乳剂 • 慢性期 皮损肥厚、粗糙、鳞屑 软膏、硬膏、酊 10%硼 •   剂、 •                            酸软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