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14 Views
《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第三章 地理课程改革. 户清丽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讲教师 教育学博士.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1. 说出地理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2. 举例说明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3. 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4. 解释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5. 分析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 上周(章)内容回顾. 地理课程知识观. 地理课程 发展状况. 地理课程知识体系.
E N D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章 地理课程改革 户清丽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讲教师 教育学博士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理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2.举例说明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3.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4.解释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5.分析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上周(章)内容回顾 地理课程知识观 地理课程 发展状况 地理课程知识体系 地理课程知识学习方式
第一节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一、前中学地理课程时期(17世纪中叶以前) 二、中学地理课程时期(17世纪中叶以后) (一)近代中学地理课程时期 (17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二)现代中学地理课程时期(20世纪中叶以来) • 第二节 国内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一、清末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04-1911) 二、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 (1912-1949)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地理课程 (一)建国初期与文革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49-1976) (二)“文革”后中学地理课程(1977-2000) (三)新课程时期地理课程(2001-今)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 一、地理课程的含义 1.“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 “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 “课”在教育方面的意思主要是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并加以考核试用,“程”在教育方面的意思多指学习的进展安排,因此“课程”的基本含义是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苦努力地阅读、讲授、学习和作业,同时伴有严格的考察。
2.中国古代“课程” 教学科目 教学科目的教学顺序 教学时间
3.课程(curriculum)一词 • 最早由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H·Spencer)提出。课程(curriculum)一词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一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课程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学科说:将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计划说或目标说: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如美国课程论专家塔巴(H.Taba)、麦克唐纳(J.Macdonald)等学者。 经验说或体验说:将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主获得的经验或体验。美国学者泰勒(R.Tyler)、多尔(W.Doil)、史密斯(David Smith)等。
课堂讨论 计划说 经验说 学科说 你认同以下哪种关于课程的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地理课程的含义与课程的含义一样,也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就地理课程的含义而言,我国当前大多数地理学者认为:“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地理课程的含义与课程的含义一样,也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就地理课程的含义而言,我国当前大多数地理学者认为:“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地理课程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及其教学进程与时间安排。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理课程? 考考你 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
◇案例◇ 某日,在讲到二分日的特点时,我总结说:“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全球各地均为当地地方时的6点看到日出,18点看到日落。”这时一男生俏皮的问道:“那要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日出,也是当地6点吗?”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我被学生将了一军!我脑海中迅急的搜寻着相关知识,蓦然想到证明“地球是圆的”那个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体的著名史实,我联想到,地球是圆的而视线是直的,那么“居高临下”看某一远处的物体,应该比在当地地平面上看提前一些,也就是所谓的“登高望远”。我把我的设想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画出示意图,进行了证明推理,结果得出结论:在二分日,高海拔处看日出应该略早于当地6点。没想到当年(2004年)高考文综卷第11题竟真的考查了这个地理知识。 一声“戏问”击中知识要害
◇随堂讨论 ◇ 结合上述案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理课程?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一)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 • 显性地理课程又称正式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 隐性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地理学习信息的教育活动和学生自发的地理学习活动。隐性地理课程主要限定在学校范围之内的生活空间
1.隐性课程的特点 • 1. 普遍存在; • 2. 动态发展; • 3. 学生从隐性课程中所学到的, 要比从显性课程学到的更深刻, 甚至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 • 4. 因其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 易被人忽视; • 5. 它有突发性, 其是非曲直并无绝对客观标准, 因此有时极具争议性。
2.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 1.显性课程较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 而隐性课程则主要是情意方面的学习, 但两者之间也互相影响; • 2.显性和隐性并非固定一成不变的, 两者可以相 互转化。某些隐性部分一旦被人充分认识, 通过分析、反省, 给予重视和肯定, 会转为显性;反之, 显性的某些结果被认为不重要或得不到重视, 也会转为隐性。
◇案例◇ 几年前我在担任高一地理课时,注意到一个坐在后面墙角的男生,他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却总是沉默寡言,只是安静的听课。我对他的学习态度很有好感,就经常热情的表扬他、鼓励他。一次“我来过把老师瘾”的活动中,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了有关“日照图”的解题技巧。在我眼里,他一直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有地理学习天分的学生,他后来果然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 • 后来,在一次教学交流会上,我偶然知道他的学习基础非常差,属所谓的“升学无望”一族。假如一开始我就知道实情会是怎样的呢?他后来还能勇敢的走上讲台讲课,再意气风发的走在重点大学的林荫道上吗? 教师的期望与信任是让学生 潜能尽情释放的魔杖
二者比较 二者比较
选修地理课程 必修地理课程 以地理课程实施情况划分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二)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 • 必修地理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共同学习和掌握的地理课程,是为了保证地理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 选修地理课程: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学的地理课程,使地理课程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 两类课程相辅相成,各有其任务,不能偏废。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宇 宙 与 地 球 海 洋 地 理 旅 游 地 理 城 乡 规 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环 境 保 护 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必修 共6学分 选修 各2学分
二者比较 二者比较
综合地理课程 分科地理课程 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三)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 分科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逻辑知识为中心编排的地理课程。是依据地理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地理科学各分支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课程,以学科逻辑知识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的课程。 • 综合地理课程:打破学科组织的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
二者比较 二者比较
以课程管理级别来划分 国家地理课程 校本地理课程 地方地理课程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四)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 国家地理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地理课程体现国家的地理教育目标和地理教育价值; 地方地理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地理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本地理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地理课程展示学校的地理办学特色和宗旨。
二 者 比 较
三、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课堂讨论】 • 1.比较不同时期地理教学大纲主要内容,说明随时代发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 2.由不同时期地理教学大纲内容的发展变化,思考影响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因素 学生因素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 三、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要求设计新的地理课程,加强分析综合的力度,加大理解问题的深度,侧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结合,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思维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培养。
2.经济发展对我国地理课程的影响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现象、新趋势将极大地丰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地理课程的神话并 与社会经济的实际结合提出了挑战; 经济发展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是地理课程中的方法与手段更为科学全面。
3.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主要反映在区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和差异方面,进而体现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 中学地理应当将文化发展的新理念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来,重点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境界,珍视世界文化多样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准则和社会态度,以及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 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影响地理课程类型的设置 年龄特征 影响地理课程内容的设置 个性差异 学习需要 影响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 行为特征
比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地理课程的定位,说明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中学地理课程层级图 课堂讨论
(三)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科学知识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地理科学知识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的改变均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地理教育目标的变革 1.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 2.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集成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及战略性问题 学生不仅要了解地理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要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还要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 课后作业 • 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说明我国地理课程设置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下午各组带上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
研究性学习课题 调查了解本省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进展,并从成绩、问题、对策三个方面交流。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性学习 • 课题题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对策 • 课题研究时间:2014年3月5日(第三周)- 4月23日(第十周) • 阶段推进安排 1.了解课题,组建小组 3月5日—— (以地域为单位,全班整合成6个小组,每组8人); 2.小组活动,搜集信息 3月5日—— (组长负责,进行小组任务的分工协调) 3.小组活动,整理信息 3月5日——3月底 4.小组活动,初级成果 4月1日——4月14日 (组长负责协调,形成本组的研究性成果,制作成PPT、视频等形式)
5.组内报告,整合成果 4月15日——4月22日 (组长负责协调,PPT辅助,一人主讲,其它成员互动交流) 6.全班活动,形成成果 4月23日 (班委负责协调,各组选代表演讲。PPT 、视频等辅助,演讲10分钟,互动3分钟) 7.各组提交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1份,每位学生提交研究性学习小结1份。 8.整体研究性学习成果总结:班委 9.全班评出3个优秀小组;每组评1名最佳学习与贡献奖。(颁发有证书和奖品) • 课题研究成果: 展示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交流群 • 成员评价等级记入学习成绩。
学习与实践 • 1.请举例说出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对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影响。 • 2.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说明我国地理课程设置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