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5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第六章 修 辞. ●教学内容和要求. 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风格。要求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改进文风,使他们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8 学时. ●计划学时.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的含义. 严格说来,“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 ①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即修辞活动;. 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sel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代汉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2. 第六章 修 辞

  3. ●教学内容和要求 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风格。要求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改进文风,使他们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8 学时 ●计划学时

  4. 第一节 修辞概说

  5. 一、修辞的含义 • 严格说来,“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 ①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 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即修辞活动; • 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6.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7. 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要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不能不考虑所调动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于所采用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修辞效果。

  8. 二、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 语境的含义 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9. 构成语境的因素 • 主观语境因素,指包括身分、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10. 客观语境因素,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11. 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题旨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12.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 • 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13.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

  14.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

  15.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语言表达效果的提高中扩大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16.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17. 一、锤炼的目的 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18. 二、锤炼的内容 锤炼词语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 • 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恰当运用,使词语声音协调。

  19.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贴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提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

  20.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21. 一、句式选择的意义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22. 二、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 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目的,选择那种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尽可能连贯得体的。

  23. 三、五组常见的句式 • 长句和短句 ①长句、短句的含义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其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24. ②长句、短句的表现形式 • 就长句的形式来看,一般包含下列四种因素:一是修饰语较多,二是联合成分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四是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 短句的表现形式则刚好相反。

  25. 他是一个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并且立志为四化奋斗终身的三好学生。(一个长句)他是一个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并且立志为四化奋斗终身的三好学生。(一个长句) 他是个三好学生。他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工作积极,立志为四化奋斗终身。(两个短句) 试比较

  26. ③长句、短句的使用场合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27. ④长句化短两种常见的办法 第一,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长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例如:

  28. 原句为: 本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可缓开的会议缓开,必须开的会议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议就下去开的精神,第一季度就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议也缩短了召开时间。

  29. 改为: 本着精简会议的精神,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缓开的会缓开,必须开的会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就下去开,这样,第一季度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也缩短了会议时间。

  30. 第二,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例如:

  31. 原句为: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32. 改为: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33. 整句和散句 ①整句、散句的含义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34.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35. ②使用场合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多。

  36. 主动句和被动句 ①什么是主动句、被动句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用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37. ②使用场合 ◆如果以施事作陈述的对象,就宜用主动句;如果以受事作陈述的对象,就宜用被动句。

  38. ◆如果谓语动词是没有限制的,宜用主动句;如果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一般表示不怎么情愿的意思),宜用被动句。 ◆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39. 肯定句和否定句 ①肯定句、否定句的含义 肯定句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否定句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40.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41. ②语意语气区别 肯定的说法,语意强些,否定的说法,语意弱些。 双重否定比一般的肯定语气更强,更加肯定。

  42. 试比较 今天天气好。 今天天气不坏。

  43. 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44.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①口语句式、书面语句式的含义 ▼口语句式是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其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

  45. ▼书面语句式是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其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文雅。

  46. ②主要区别 ★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

  47. ★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口语句式中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有些干脆不用。

  48. ★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口语则不同。

  49. ★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方面,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50. 四、其他句式 • 松句和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松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