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93 Views
理科综合化学学科 复习建议. 主讲人: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姚新平. 姚新平 中国化学会会员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北京潞河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 内容: 解读考纲,明确要求 针对要求,高效复习. 解读考纲,明确要求. 《 考试说明 》 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学生来说是化学复习的依据。它给出了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通过细读,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通过样题,明确试卷结构、试题所呈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是怎样的?. 要对高考有一个宏观和总体的把握!. 一、 《 考试大纲 》 对能力的要求.
E N D
理科综合化学学科复习建议 主讲人: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姚新平
姚新平中国化学会会员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潞河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姚新平中国化学会会员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潞河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
内容: 解读考纲,明确要求 针对要求,高效复习
解读考纲,明确要求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学生来说是化学复习的依据。它给出了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通过细读,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通过样题,明确试卷结构、试题所呈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是怎样的? 要对高考有一个宏观和总体的把握!
一、《考试大纲》对能力的要求 理科综合化学学科测试四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一)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观”、“察”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是想的 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 经过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许多试题是考查考生 观察后初步加工的能力的。
例、右下图的装置可用于( ) A. 加热NaHCO3制CO2 B. 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制HCl 考题中一般通过实验现象、图形、图 表来考察。 B
05全国1: 右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 X+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 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B. X、Y、Z均为气态 C.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的ΔH>0 A
(二)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 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 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 方案的能力。
(三)思维能力 •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 • 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 • 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 • 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 (2)能将实验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 • 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 • 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 • 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 • 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 • 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 • 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 一定的三维想像能力。 •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 (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 • 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 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 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 的能力。
二、《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 化学内容分为六大版块: 基本概念:三大反应 基础理论:三大理论 无机元素:六种元素 有机化学:三种取代羧酸 化学实验:五种能力三种题型 化学计算:四种思想、九种常考题型应用 (沉淀、中和、氧还) (周期律、平衡、电解质) (N、Cl、S、Fe、Al、Na) (卤代、羟代、氨代) (基本、设计、评价) 可以利用《考纲》所列的知识条目检查自己基 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回归教材,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 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高考题万便不离课本。 2005北京: 6、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 气体有强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B 臭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 臭氧的存在对人体有益无害 D 臭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C
2005全国一卷: 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 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B
二、分类集中,各个击破 集中题型进行训练,一个是一卷的选择题, 二卷的无机推断和有机合成与推断,实验 题和大题计算,在最后一段时间对常考的 题型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提高成效。
一卷常见的选择题类型有: 1、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2、离子共存 3、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 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5、实验(基本操作、安全、检验) 6、电化学 7、电解质溶液 8、热化学方程式 9、物质结构
二卷常见题类型有: 1、无机综合 2、有机综合 3、实验 4、计算
1、无机综合 多为无机推断题,包括元素推断、微粒 推断、化合物推断(框图题)。 (1)会排核外电子、熟记元素周期表, 是元素推断关键(横背、竖背、记住小零碎)。
2004上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1)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填强或弱) (2)俗称“矾”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 。
2004上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3)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 ③的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 质相似的不同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004全国卷三: 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 每种微粒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 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 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 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中种微粒: A、B、C、D、E。 (2)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
2005全国卷一: 27.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 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 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 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丁的元素符号是,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的晶体结构相似。
(3)化合物推断(框图题) 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常考的元素及其化 合物有N、Cl、S、Fe、Al、Na,这是元素及其 化合物知识的主干。 要掌握他们之间的联系,即知识的网络化。如: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Cl2 CuCl2 FeCl3 FeCl2 Fe Fe FeO Cu Fe PCl3 PCl5 H2 Al2O3 Al2O3 Cl2 HCl P NaOH Ca(OH)2 Na NaClO Ca(ClO)2 AgNO3 H2O H+、CO2+H2O 光 光 Cl2+Ag NaCl AgCl HClO O2
例、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 工业生产化合物 D的反应,反应 ⑤ 是实验室鉴定 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2)化合物B是。 (3)图中除反应 ① 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 生产的反应,是和(填代号)。 L ② A M J 电解 B ④ H K ③ D G ① B ⑤ C 高温 E C H2 H2O ② ④
特别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分数的重要载体,2004年特别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分数的重要载体,2004年 北京高考题的答案中出现了8个化学方程式,附加在其上的分数 达20分左右。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背化学方程式,对学生来说是很 困难的,效果很差。我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对一个化学方程式做到五理解:性质、条件、类型、离子、计算 。例如:MnO2 + 4 HCl (浓)= MnCl2 + Cl2↑ + 2H2O 浓盐酸表现 了什么性质、从谁的表现体现出来的、为什么一些含氧氧化剂氧 化性的表现往往需要酸性环境、为什么反应需要加热、对应用 KMnO4制Cl2为什么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参加反应的盐酸被氧化的比例等。对合成氨的反应则着重从体积 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对有机反应方程式则主要从旧键的断裂和新 键的生成来分析。这样能从实质上掌握方程式,书写起来心里才 有底。 化学方程式写完四查:产物、配平、状态、条件。
2、有机综合 (1)任务:重点考查思维能力强调推理能力。 (2)解题关键:熟悉性质,穿成串。
水解 氧化 卤代 氧化 酯化 羧酸 R—COOH 卤代烃 R—X 醇类 R—OH 醛类 R—CHO 酯类 RCOOR` 烃 R—H 消去 取代 加氢 水解 各类有机物的衍变关系 一元线 CH3COOC2H5 CH3CH3 CH3CH2Br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CH2=CH2
CH2=CH2 O CH2OH CH2OH COOH COOH CH2Br CH2Br CHO CHO CH2 O=C O=C CH2 O OH 二元线: 芳香线: 链酯 Cl 聚酯 NH2 NO2 CH2Cl CH2OH CHO COOH 光 CH3 Fe CH3 CH3 COO OH Cl COOH TNT
(3)答案形式:写结构式、方程式、判 断反应类型、写同分异构体、写官能团名称。 反应方程式:四查! 反应类型重点:加成、取代、消去、加聚。 官能团名称重点:羟基、羧基、醛基。 同分异构体重点:酯
2004北京26 (16分) (1)化合物A( )是一种有机溶剂。 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羟基 <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004北京26 (16分) (1)化合物A( )是一种有机溶剂。 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CH3 光 - (CH3)3C-OH + Cl2→ClCH2-C-OH + HCl - CH3 <2>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CH2OH - CH3 2004北京26 (16分) (1)化合物A( )是一种有机溶剂。 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3>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 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HQ”( )可用作显影剂, “HQ” 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序号)______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加聚反应 <4>水解反应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1> <2> (3)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水与一种食品抗氧化剂“TBHQ”。“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化学式为 的化合物。“TB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O = 在C7H8中的C-C或C-H键中插 -C-O- 的方法! 例、C8H8O2的有机物,属于酯类且结构中含有 苯环结构的异构体有种,分别为。 6种
五种实验能力 三种实验题型 (1)基本操作 (2)理科实验设计 (3)实验方案评价 3、实验
题型-1:实验基本操作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 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 需要的仪器为:。 (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 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蒸发、结晶、。 (3)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 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例 有下列操作供选择: A、加NaOH溶液 B、加盐酸 C、加硝酸 D、加热 E、加AgNO3溶液 F、加水过滤 G、加MnO2 H、置于空气中 (填序号,可以重复选择) 证明一种金属粉末是铁粉的操作顺序是____。 证明KClO3中含有氯元素的操作顺序是____。 证明2-碘戊烷含有碘元素的操作顺序是____。
例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 Ag+, Ba2+, Al3+, AlO2-, S2-, CO3 2- SO32-, SO42-等离子。 取该溶液做以下实验: 无色溶液加入过量HBr溶液 得气体甲、溶液甲、黄色沉淀甲。 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 得气体乙、溶液乙、白色沉淀乙。 在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得气体丙、溶液丙、白色沉淀丙。 请做出全面推断。
答案: 1 沉淀: 甲为S 乙为Al(OH)3丙为BaCO3 2 气体: 甲为? 乙为CO2丙为 NH3 甲的可能性: CO2 、 SO2、 H2S 、 H2S和CO2 、 SO2和 CO2、
题型-2:理科实验设计 • 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 明确实验材料和用具 • 安排实验的最佳程序 • 正确观察和记录现象
例: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 除去苯酚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用分液漏 斗分液弃除下层溶液 B 加入溴水,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C 加水,加热超过70°C(苯酚在热水中溶解度 很大),然后用分液漏斗振荡分液后,弃除下 层溶液 D 将混合物蒸馏(甲苯沸点110°C,苯酚沸点 182°C),可先蒸出甲苯
题型-3:实验方案评价 理科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 1.科学性: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 2.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 3.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
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试回答: (1)若用[Ⅰ]制取氯气,b瓶加入的液体一 般为。 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题下,反应 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 面不明显上升,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检查的简单方法是:。 (2) 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 原因是:。 (3) 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 b~c部分,能否达到同样的目的,请分析。
4、计算 数学思想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 等价转化的思想 (用守恒法解计算题) • 分类讨论的思想 (用数轴法解计算题) • 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图象法解计算题) •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用代数法解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