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k likes | 1.29k Views
寶貝我們的肝. 台北市立石牌國中 護理師 周明慧. 前言 ~ 「世界肝炎日」 ~ 全民響應肝炎防治 認識肝臟 A 型肝炎 B 型肝炎 C 型肝炎 D 型肝炎 E 型肝炎. 脂肪肝 結論. 大綱. 5 月 19 日「世界肝炎日」 全民響應肝炎防治.
E N D
寶貝我們的肝 台北市立石牌國中 護理師 周明慧
前言~「世界肝炎日」~全民響應肝炎防治 認識肝臟 A型肝炎 B型肝炎 C型肝炎 D型肝炎 E型肝炎 脂肪肝 結論 大綱
5月19日「世界肝炎日」全民響應肝炎防治 • 世界肝炎聯盟指出,全世界平均每12個人就有1人罹患B型或C型肝炎,並以「Am I number 12?」為標語,推動肝炎防治衛教宣導。我國是病毒性肝炎高感染區域,平均每6人就有1人受到感染(未接種疫苗世代),高於全球平均值2倍,疾病管制局與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共同呼籲全民一起關注「肝炎」 問題,與國際同步宣導肝炎防治。
認識肝臟 •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器官, 佔人體體重的 2.5-3%, 約 1500公克, 分為左右兩葉, 肝小葉(Lobule)是肝臟構造 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肝臟的功能 一、營養素代謝的場所 1. 醣類: 分解葡萄糖、肝醣之合成與分解、糖質新生等。 2. 蛋白質: 合成蛋白質、分解胺基酸、合成非必需胺基酸等。 3. 脂質: 合成與分解脂肪酸、合成三酸甘油酯 、磷脂質以及膽固醇等。
肝臟的功能 二、儲存功能 儲存肝醣、銅、鐵、維生素A、D、E、K、B12等。 三、製造膽汁、抗凝血劑以及血漿蛋白 四、維生素D的活化作用 五、胞吞作用 吞噬已被破壞之紅血球、 白血球以及細菌。
肝臟的功能 六、解毒作用 肝細胞中含有許多酵素,可以將毒素破壞或轉變為較無傷害之化合物。例如:將胺基酸之代謝所產生之有毒含氮物質轉變成尿素,而少量的尿素對身體無害,可以由腎臟或汗腺排出。
肝病進行曲 感染後20~30年 肝硬化 感染後1~30個月 急性肝炎 約70~80% 約80% 約30~40% 感染後10~20年 慢性肝炎 感染後25~35年 肝癌
肝臟疾病的檢驗與診斷 一、生化學檢查診斷 二、肝炎標記 三、影像掃描檢查 四、肝活體切片病理檢查 五、腹腔鏡檢查
一、生化學檢查診斷 1. 肝細胞損傷有關檢查 2. 膽道系統阻塞檢查 3. 肝細胞機能存留度檢驗 4. 測定肝臟網狀內皮系統機能的檢驗 5. α-胎兒蛋白
肝細胞損傷有關檢查 • 血清轉氨酵素 (GOT, GPT= AST, ALT) • 上升表示肝細胞受損傷 • 膽紅素(Bilirubin) • 上升表示肝臟或膽道系統出了毛病 • 溶血疾病
α-胎兒蛋白 (alpha-fetoprotein) • 也稱作甲種胎兒蛋白 • 診斷肝細胞癌的依據 • 正常血清濃度 < 20 ng/ml • 肝硬化病人上升 • 持續上升,肝癌機會亦升高
二、肝炎標記 1. A 型肝炎病毒標記 2. B 型肝炎病毒標記 3. C 型肝炎病毒標記 4. D 型肝炎病毒標記 5. E 型肝炎病毒標記
三、影像掃描檢查 1. 單純X光線攝影 2. 腹部超音波掃描攝影 3. 電腦斷層掃描攝影 4. 血管顯影攝影 5. 核磁共振掃描攝影
四、肝活體切片病理檢查 • 肝穿刺、肝切片檢查。 • 以細管針,從右邊的肋骨間經皮膚插入肝臟內,摘取一小片肝臟組織,作病理組織學的檢查。 • 可得知肝臟的損傷情形、程度、原因、時期、纖維化,有無硬化、腫瘍的惡性或良性及特殊肝疾病等。
五、腹腔鏡檢查 • 腹腔鏡 • 把鏡管,從腹壁插入腹腔內,經過管鏡來查看肝臟的表面變化的技術。 • 可以查看肝臟表面的顏色,是否有硬化,是否有腫瘍突出在肝表面等。 • 膽結石手術可用腹腔鏡施行,不需要開腹,且三天就可以出院。
A A型肝炎
A型肝炎 • 感染途徑 人傳人(經由糞口傳染的方式) • 危險族群 • 與生病的人接觸 • 前往高流行地區之旅遊者 • 性接觸:包括:男性同性戀、肛交及口交等 • 處理或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 • 接觸 A型肝炎病毒血液, 如:與靜脈毒癮者共用針頭、輸血等
A型肝炎感染過程 • 臨床表徵
A型肝炎感染過程 • 臨床表徵
A型肝炎易感族群 • 易感族群 • 臺灣(都會地區)大部分的兒童及青少年 • 不具有A型肝炎抗體;沒有保護力 • A型肝炎可能在其中爆發流行
A型肝炎的症狀 • 出現急性發作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部不舒服。 • 黃疸或ALT上升
A型肝炎治療原則 •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常會自然痊癒。 • 無特殊療法,一般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A型肝炎預防方法 • 衛生習慣 • 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 注意環境衛生,特別是廁所環境清潔 • 疫苗接種 • 針對高危險群,及未具A型肝炎抗體者, • 加強宣導自費疫苗接種
疫情監控及處理 • 疾病分類:第二類傳染病 • 通報期限:於24小時內進行通報
疫情監控及處理 • 疫情及早因應措施 •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個案之密切接觸者 • 進行擴大篩檢,篩檢結果為Anti-HAV陰性者, • 可儘速接種一劑A型肝炎疫苗 • 學校中同一班級內有2位以上之個案聚集, 其同班同學直接接種A型肝炎疫苗。 • 兩週內曾暴露於水源或食物等 共同感染源者, 考量同時使用 免疫球蛋白及A型肝炎疫苗。
疫情監控及處理 • 免疫球蛋白 • 與A型肝炎個案密切接觸或接觸感染源後,2週內接受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85%的保護效果,可以預防發病。 • 免疫球蛋白及A型肝炎疫苗 • 於適當時機注射,以控制疫情的爆發
B B型肝炎
B型肝炎 • 全世界估計20億人曾被感染,3億5千萬人終身帶原 • 除了急性感染外,B型肝炎一旦帶原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將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威脅。
我國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15-20%,推估B型肝炎帶原者約300萬人。我國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15-20%,推估B型肝炎帶原者約300萬人。 • 長期以來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均為台灣地區之重大死因。鑑於國內B型肝炎高盛行率,相關單位推動肝炎防治向來不遺餘力,並有顯著成效。
我國自1984年7月起,全面施行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以截斷母子間之垂直傳染,目前垂直感染之傳播問題,多數已獲得解決。我國自1984年7月起,全面施行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以截斷母子間之垂直傳染,目前垂直感染之傳播問題,多數已獲得解決。
B型肝炎病毒標記意義 陽性反應之代表意義如下: • 表面抗原陽性(HBsAg) • 是感染B型肝炎,若抗原持續六個月,表示為 B型肝炎帶原者 • 表面抗體陽性(anti-HBs) • 表示體內有保護性抗體
B型肝炎病毒標記意義 陽性反應之代表意義如下: • e抗原陽性(HBeAg) • 病毒傳染性較高 • 核心抗體陽性(anti-HBc) • 曾經有過B型肝炎病毒的自然感染 (接種B型肝炎疫苗後產生保護力, 此項並不會陽性)
臨床症狀 • 一般人多無症狀 • 少部份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茶色尿。 • 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僅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之臨床表現 • 一般住院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病例之致死率約1/100(>40歲)
不同年齡層感染後慢性帶原比例 • 出生時即阻斷B型肝炎病毒感染,成為疾病防治最重要的一環。
傳染方式 • B型肝炎病毒傳染方式 • 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性行為、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
傳染方式 • 垂直傳染 • 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 臺灣的帶原者主要經由此途徑感染 • 水平傳染 • 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 • 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血液透析、 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 或刮鬍刀、性行為都可能感染。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 • 潛伏期 • 通常為45~180天,平均為60~90天。 • 潛伏期長短與感染的病毒量、傳染途徑及宿主本身因素有關。 • 可傳染期 • 從出現第一個臨床症狀前數週到整個急性期,及慢性帶原期皆具傳染性。 • 慢性帶原者的傳染力亦有差別,e抗原陽性帶原者傳染性強。
治療方法 • 目前國內治療方法 • 治療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之藥物有α-干擾素、Lamivudine、Adefovir、Entecavir等。 • 適應症及使用時機,需經醫師評估。
法定傳染病規範 • 疾病分類 •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三類傳染病,醫師發現病例後,應於一週內通報當地衛生機關。 • 疫情調查 • 疫調應於通報後一週內完成疫調,一個月結案。
預防方法 • 衛生教育 • 預防接種 • 捐血及社區篩檢
預防方法 一般民眾預防被感染,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1.無B型肝炎抗體(HBsAb)者,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2. 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指甲剪,避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3.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慢性帶原者注意事項 • 重點:預防感染給他人 • 勿與人共用任何可能接觸血體液之物品,如刮鬍刀、牙刷等。 • 勿捐贈血液、身體器官或精卵等。 • 落實安全性行為,並鼓勵性伴侶接種B型肝炎疫苗。
預防方法 • 推廣成人及高風險族群(如醫護人員)接種 B型肝炎疫苗。 • 加強輸血檢驗 • 血袋需做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驗 • 對受血者做追蹤監視 • 包括每一位受血者其供血者之資料紀錄, 以便能通知捐血中心哪些供血者可能為 帶原者。
C C型肝炎
C型肝炎 • C型肝炎是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發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的第二主因。 • 我國約有70~80萬C型肝炎感染者 (2004年15歲以上人口調查研究顯示 ,C型肝炎盛行率則為3.87%。)
慢性C型肝炎 • 慢性C型肝炎指感染到C型肝炎時間已經超過六個月以上,且有肝發炎指數的不正常。 • 慢性C型肝炎患者可能在長時間之後轉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可能有2%左右會出現肝癌。 • C型肝炎病毒長期存在人體內,也能與人和平共處,而未導致肝功能異常,即所謂「健康帶原者」,然而這種患者比率不高。 • 只要知道體內存在著C型肝炎病毒, 一定要門診定期追蹤,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