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02 Views
第八章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第二节 农村就业政策 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 关于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1388.html 书籍推荐:
E N D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第二节 农村就业政策 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 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 关于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1388.html 书籍推荐: 葛玉辉 《人力资源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生物性 能动性 动态性 智力性 再生性 社会性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 二、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数量巨大质量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足 三、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节 农村就业政策 一、21世纪我国农村就业形势及特点 (一)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的就业形势 • 农村新增劳动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 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呈现下降趋势 •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呈衰减态势 •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对就业的压力 • 大中城市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下降 (二)农村就业的特点 • 分散性 • 自给性 • 季节性 • 兼业性
第二节 农村就业政策 二、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 二元结构与农村就业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政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 • 产业转移政策 • 区域转移政策 • 城乡转移政策 (二)扩大农村就业的政策及措施 • 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 •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理论与政策模型 (一)人力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 • 流动数量与流动距离有关 • 流动具有梯度推进的趋势 • 流动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源流动 • 经济动机是主要动力 (二)人力资源流动的“推―拉”理论 (三)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收益”理论 (四)人力资源流动的收入差距理论
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的形成与缺陷 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措施 •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 • 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况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市场分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http://www.cenet.org.cn/cn/ReadNews.asp?NewsID=20156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2945
一、21世纪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与要求一、21世纪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基本消除文盲、半文盲 逐步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超前性原则 重复、不间断原则 阶段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通过优生优育人口政策降低农村人力资源供给数量 贯彻“科教兴国”的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加强基础教育,重点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岗位技术培训,增强农村劳动者就业技能 建立合理的农民教育体系 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以多种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力量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联合投资办学的教育体制。 提高农村劳动力心理素质,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改善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状况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思考: • 如何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管理,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 • 如何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