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43 Views
能源管理体系介绍 《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09. 李铁男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中标认证中心 二○○ 九 年 九 月. 介绍内容. 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2. GB/T23331 标准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介绍. 后续行动. 3. 5. 6.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4.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1 、我国能源状况:
E N D
能源管理体系介绍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 李铁男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 二○○九年九月
介绍内容 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2 GB/T23331标准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介绍 后续行动 3 5 6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4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1、我国能源状况: 我国人均淡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万元GDP能耗和水耗高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 2、节能减排: •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成为较少、保护地球的家园共同措施; • 消耗煤炭和矿石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还将诱发温室效应、酸雨、疾病、农业减产等问题; •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排放、减少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
行为节能 •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3、管理和行为节能: 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管理和行为节能,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法规/政策/标准/制度 价格 设备/产品 供应 技术 投资 社会责任 顾客要求 意识/宣传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 4、现实意义: • 实现产品能源效率 系统能源效率 组织能源效率的实质性转变; • 促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 • 推广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 解决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 • 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系统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 1、基本理论: • 运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发挥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优势,达到系统节能的目标; • 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运行模式: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有助于改进组织的管理业绩; • 应用过程方法:使所有过程有机地结合,发挥更显著的管理效率; • 实现融合与协调: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相融合,以达到管理体系的相互兼容、相互协调。
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 (四) 基于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 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二) 实施全员全过程控制原则 (一) 2、基本原则:
3、体系模式: 在管理承诺的基础上,采用“PDCA”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持续改进。 管理承诺 能源方针 策划 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 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三、GB/T23331标准适用范围 • 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 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 建立系统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 • 开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价或认证等。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 Energy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 是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一种资源; • 有些可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这种能源通常被称为一次能源; • 水是一种特殊能源; • 有些是通过加工、转换取得的,如电力、热力、成品油等,这种能源也被称为二次能源; • 包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因素 energy aspect 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 确定能源因素,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实施能源改进项目; • 哪里识别: “活动、产品和服务中”; • 识别什么: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 如何识别:能源诊断、能耗分析等。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 • 最高管理者是指管理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 能源方针必须以文件的形式由最高管理者正式签署批准发布; • 能源方针通常应体现一系列的能源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和能源目标,这些具体的能源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和能源目标是对能源方针的细化; • 能源方针是组织经营管理总方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能效对于组织的生存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重视能源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 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 能源目标是一个组织在能源管理方面要实现的总要求,主要依据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而制定的; • 能源目标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能源因素提出总体要求; • 一个组织除了制定总的能源目标以外,还可以把总能源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层次,形成有总目标和分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 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 根据能源目标制定的,是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规定的具体要求; • 而能源指标通常是定量的并且是可测量的,如综合能耗指标、节能量指标、设备经济运行指标等; • 能源指标可以对整个组织制定,也可以对于局部组织制定,总指标也可分解为若干分指标。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ergy(MSE) 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 应依据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 能源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可称为“要素”; • 其管理对象是“能源”,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能源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 • 应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 应持续改进。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管理绩效energ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即对能源因素实施全过程控制而取得的结果,就是能源管理绩效; • 能源管理绩效可通过能源指标的实现程度来具体体现; • 可通过节能量评价、能源审计等具体评价能源管理绩效。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管理基准 energy management baseline 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 • 基准主要用于纵向比较; • 建立基准应首先进行初始能源管理状况评审; • 在初始能源管理状况评审的基础上,组织选择一个基准年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作为比较基准,确定、评价和比较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估改进的有效性和能源管理绩效。
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能源管理标杆 energy management benchmark 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 • 标杆主要用于横向比较; • 组织可参照同类可比活动选定的先进水平作为比较标杆; • 选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可能是: • 国内同行业先进(行业标杆)水平; • 国际同行业先进(追求卓越)水平。 [理解与实施] 1
五、主要内容介绍 1、总要求 • 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范围应包括生产运营过程、管理运营过程和生活运营过程。
五、主要内容介绍 2、管理职责 •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提供证据; • 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贯彻实施; • 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
五、主要内容介绍 3、策划 • 能源因素:识别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对其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并进行有效控制; •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遵守; • 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建立基准,可行时建立标杆; • 能源目标和指标:建立、更新和评审;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 能源管理方案:应针对目标和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内容包括:职责和权限、技术方案、实施方法、财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等。
五、主要内容介绍 4、实施与运行 • 资源:提供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产品/设备和设施、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节能技术和方法、资金; • 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定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意识教育; • 信息交流: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 • 文件和文件控制:包括审批、标识、有效性、分发、废止等; • 记录控制:包括标识、存放、保护、检索和处置等;
五、主要内容介绍 4、实施与运行 • 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并确保能源因素在受控状态下运行: • 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应考虑产品实现过程能耗、设备设施能耗及系统匹配、能源类型选择、节能技术实践应用等; •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选型、监控能耗、维护、淘汰高耗能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资质鉴定等; • 能源采购控制:供应商评价、计量与验证、输配和贮存等; •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控制:淘汰高耗能工艺、识别良好操作规范、检测过程能耗、余热余压利用、计量检测装置维护等。 • 应急准备和响应: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
五、主要内容介绍 5、检查与纠正 • 监视、测量与评价:对象包括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日常运行情况、绩效评价、关键特性的变化、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等; •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识别并纠正不合格、查明原因或潜在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 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审,确定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确定体系运行绩效(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综合能耗和节能量等)、报告审核结果并采取纠正措施。
五、主要内容介绍 6、管理评审 • 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评审输入包括内审结果、相关方信息反馈、管理承诺与管理绩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改进建议等; • 评审输出包括持续改进措施、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资源需求等。
六、后续行动 • 加强能力建设,开展系列培训: • 2009年07月28-30日 北京 • 2009年09月09-11日 北京 • 2009年09月23-25日 长沙 (长沙市) • 企业能源管理内部培训等 联系人:靳辰阳/崔华 电话: 010-58811859 010-58811572
六、后续行动 • GB/T23331-2009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 国家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关配套政策、措施有望出台; • ISO正组织制定国际标准,我国积极参与; • UNIDO等国际机构积极推进,有关项目正在策划中;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正组织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实施指南》国家标准、组织制定重点耗能行业的实施指南; •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政策导向、自主实施”为动因,近期不建议开展第三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机成熟时可推出“组合评价制度”。
谢 谢! • 联系方式: • 李铁男 研究员 • 中标认证中心 主任 • ISO/TC176 副主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 电话:+86-10-58811568 • Email:litn@cecp.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