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487 Views
第一节 区域基础设施的内容与特点.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与分类 1 、基础设施的含义. 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 交通、邮电、供水供电、 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在我国通用的文件上,基础设施一般是指 狭义的工程设施 ( 有形的部分)和硬件系统。. 2 、基础设施的分类 交通运输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等四大系统. 二、基础设施的主要性质 1 、 公共性( 产品 的不可分割性与 投资 的集聚性 )
E N D
第一节 区域基础设施的内容与特点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与分类 1、基础设施的含义 • 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 在我国通用的文件上,基础设施一般是指狭义的工程设施(有形的部分)和硬件系统。
2、基础设施的分类 • 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等四大系统 二、基础设施的主要性质 1、公共性(产品的不可分割性与投资的集聚性) 2、双(两)重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3、系统性 (自身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同时又要形成服务于国民经济体系的综合网络。) 4、长期性(工期长、消费期长、效益回报期长) 5、间接性(服务对象的效益大于自身的效益)
三、基础设施的理论与实践 • 1、基础理论 • 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 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 • 同步论(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 2、建设实践 • 超前型——以英国为代表 • 平行型——以美国为代表 • 随后型——以前苏联为代表 • 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基本是随后型发展;而80年代后则为平行型发展。
第二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要点 一、主要内容、步骤、方法 (一)主要内容 1、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 2、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 3、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 4、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和具体布局; 5、工程修建时间和造价估算等。
(二)主要步骤 1、客货运输与交通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未来客货运量、流量、流向预测 ; 3、客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 4、运输网规划和主要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案 5、估算投资、修建时间和经济效果分析
(三)主要方法 1、图上作业法(3S技术更好) 2、实地调查法 • 现状交通线路和运输量调查; • 腹地和吸引范围调查; • 交通量实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 或用交通密度与行驶速度之积表示; • OD调查(包括出行目的、方式、平均出行时间、平均出行次数等); • 居民出行调查; • 选线勘察。
运量历年增长法: • 运输系数法:运输量与工农业生产量之比 • 运输弹性系数法:货运量增长率与工业产值增长率之比 • 交通线路密度法:交通线路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 4.计量模型法(略) 3、统计分析法
1、区域客流量预测 (1)人均交通强度法 M为客运周转量;N为区域人口;n为区域的平均人口交通强度;L为运距 二、客流和货流的预测(补充)
(2)弹性系数法 • 区域客运量增长率与常住人口增长率的比率 Mt为期末客运周转量;M0为初期客运周转量;T为客运平均增长率;E为人口平均增长率;t为时间 (3)趋势外延法 根据历年来客运量的变动趋势,以初期的运量和同期的周转量推求,如时间序列法、本利和法等
2、区域货运量预测 (1)产运系数法,即货运量与生产量的比值,该值可为历年的均值或参照相关的趋势另加一个参数。 (2)产值运输系数法(同上,只是单位差异) 三、路网规划 (一)铁路网规划 1、规划内容 • 线网规划(新线建设,旧线改造)、站场规划(车站选址,枢纽布局),以及牵引动力和高速铁路等。 2、铁路选线(网性选线、线性选线 ) 3、铁路技术经济要求,见P425 4、高速铁路(时速在200KM/小时以上) 5、城际轨道交通(针对发达的大都市区域之间而言) 7、中国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铁路网)
资料 可见,铁路规划内容——线路里程(含线网布局)、运量规模预测、站场规划等。
资料 《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指出,将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纳入08年铁路建设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建设赣龙铁路复线,使其成为昆明至厦门铁路大通道,争取 2009年开工建设;规划从京沪高速铁路安徽蚌埠站引出,经合肥、黄山,江西上饶,至福建武夷山、南平、福州铁路,使其成为北京至福州的铁路快速大通道;改建南(平)三(明)龙(岩)铁路,使其成为杭州至广州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长三角经海峡西岸经济区至珠三角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改建漳泉肖铁路和新建长(汀)永(安)铁路,使其成为昆明至泉州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快安排衢宁铁路、福厦漳龙城际铁路、沿海货运铁路、武(夷山)建(宁)龙(岩)铁路、漳州港尾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10大铁路) 信息来源:中国铁路行业第一网站 - 中国铁道网
四、公路网规划 (一)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可见,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应相适应
(二)公路网规划内容和原则 1、内容 • 公路线路经济选线、线路走向和等级、车站位置与规模的确定以及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等。 2、原则 • 满足综合运网布局原则 • 城乡一体化、网络化原则 • 社会经济和国防需要原则 • 合理路网原则
(三)公路分级和技术经济要求 1、公路分级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级 • 国道、省级公路、县级公路等三级,设市的城市增加市道 2、不同等级公路有不同的技术经济要求,如道路红线宽、机动车道、通车流量、路面结构等。 (四)高速公路 1、高速公路发展简史 • 世界上高速公路建设起于20世纪20年代,兴旺于“二战”后。 •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旺于90年代,目前已形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
2、高速公路规划(线网与断面规划) • 线网要根据国道主干线、经济实力、交通量进行规划; • 断面规划要有分隔带、多车道、出入口控制、立体交叉、而且线路顺畅、纵坡较小、路面质量高及相关附属设施。此外,要全封闭。
漳龙高速公路某段 厦漳高速公路某互通口
五、水运网规划(内河与海运水网) (一)内河水运网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规划的任务 •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河流的综合利用和航道特点,构建一个与陆上运输网络相适应的河海相通、干支相连的内河运输网。 2、规划的内容P437 3、内河航道的技术要求(各项指标以枯水期为准见P437)
1、港口类型(通常按年吞吐量划分)P438 2、港址选择(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 • 区域范围内初选(宏观角度) • 城市范围内综合评选(微观角度) (二)港口规划 • 根据港口远景客货吞吐量的规模而确定的港口水域、陆域以及营运条件等规划。 附:福建省沿海从北到南分布着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和东山湾等6大天然良港
3、港口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①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 ②研究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 ③研究港口合理的分工与联系,以形成港口群; ④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条件; ⑤自由贸易港选址应与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相结合。 • 港口规划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
3、国际上按规模划分—— 六、航空港规划 (一)航空港(机场)的分类 1、按航线性质分国际航线与国内航线 2、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 枢纽机场 大型机场 面积约270~700hm2 面积约7*1km2 干线机场 中型机场 面积约70~200hm2 面积约5.5*1km2 支线机场 小型机场 面积约50~100hm2 面积约4*1km2
(二)机场的选择 ①有充分的机场用地,合理设置跑道位置 • 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相距的最小距离以5-7KM为宜;若跑道轴线穿过城市区,则近城市一端的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 ②考虑自然条件,满足净空,前者如坡度、地基、雨雾等。 ③与城市有合理的间距 • 有快速路相联系;30分钟行程;距城市10-40公里(我国多为20-30公里) ④与机场导航通讯影响的干扰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航线开辟(不同规划层次对航线开辟要求不同)
七、综合运输网规划 (一)综合运输网的概念( P444) (二)综合运输网的构建(干线网布局依据) 1、应符合主交通流的方向; 2、应满足区域的交通地位,区际经济联系特点、流向及对本区的要求;(畅通与网络化原则) 3、要充分挖掘现有交通干线的潜力,如复线或新建方案等。 • 其他有关各种运输方式特点及运输结构,请大家自己复习
图13-3 符合经济联系主流方向
第三节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要点 一、区域给水规划概要 (一)区域给水需求的内容与方法 1、城镇生活用水 • 按远景人口规模和人均日用水量标准(200~400L/a)估算日常生活用水。 2、工业用水 • 按万元产值用水量和远景工业产值进行估算,也可按趋势法和相关法进行预测 • 趋势法公式:W=W0(1+D)N 式中:W是规划期工业需水量;W0起始年工业用水量;D是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率;N为预测期。
相关法预测常用下列4种模型: logY=A*logX+B Y=A/(1+B*e-C*logx) Y=A*X+B Y=A 式中:Y为万元产值用水量;X为产值;A,B,C为常数。 3.市政公共服务用水(按10%~20%的城镇总用水量估算); 4.农村用水 结论:水厂规模常采用生活、工业、公共服务用水的平均日总用水量规模和年总用水量;或可以,按人均综合需水量(600~1000L/a)匡算。
(二)区域给水系统规划构成 1、水源工程(水厂的上游1km至下游100m为水源保护区) • 选择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三类以上水质),便于防护和综合利用矛盾小的水源;接近用水大户(城镇)。 2、取水工程 • 地下水取水: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富水地段,且城镇和工业企业的上游 • 河流取水:河流的凹岸或河床稳定、水深流快的河段较窄的顺岸;接近用水集中的大户,且不受洪水淹没,安全可靠的城镇和工业区的上游地段。
3.净水工程 4.输配水工程 • 输水有三种形式:长距离供水;集中型供水;分散型供水。 • 管网常采用树枝状布局。 • 配水管网常用环状布局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概要 1、排水体制(合流制与雨污分流制) 2、排水规划步骤 ①污水量预测 • 按总用水量的80%~85%计或工业与生活污水分别计算; ②污水管网规划(划分排水区域与布置排水设施) ③污水处理厂设置(距城镇工业区一定距离的河流下游地段) 注:无论是供或排水,在总规、分规、详规阶段的详略安排是不同的。
第四节 区域电力规划要点 • 一、电力规划的内容 • 1、以大区域的供电系统为基础; • 2、研究本区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用电负荷结构; • 3、区域用电量需求的预测; • 4、制定出电力系统规划。 • (1)电源建设(发电厂和变电所) • (2)电网规划(根据电压等级划分) • 省级电网(500KV)、地市级电网(220KV)、县市级电网(110KV)、乡镇级电网(35KV) • (3)高压线走向规划及其原则(见P453) 二、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自学)
第五节 区域电信规划要点 一、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 (一)现状分析 ①了解本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②电信现状和历史资料; ③地区和城市的布局规划,交通建设和工程管网铺设 ④各种经济、人口、城市资料,基础设施及大地区通信发展目标和规划建设布局。 (二)业务预测 1、用户预测(电话普及率和主线普及率 ) 2、话务量预测(时间序列法、相关回归法、定比法)
(三)局所规划 线路图中心 交换区界 用户密度图 合理的局所分区方案 局所分布方案 路网中心 (四)网路规划(国际网、长途网、本地网) 1、中继网规划 ;2、用户网规划 ;3、管道规划 4、传输规划(有线传输、无线通信传输、卫星通信) 二、电信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自学)
本章思考题,见P460 • 课程实践指导(六) • 各小组根据研究区域的交通网,结合所学知识研究确定区域交通网结构,并分析交通网对区域城镇发展的影响。 附2007福建年鉴网址 http://www.fjnj.cn/2007/web/tongj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