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83 Views
河南. 謝佩玲. 河南 — 中國糧倉. 農業大省 糧食、油料產量居全國第一 肉類產量居全國第二 棉花產量居全國第三 耕地面積為 687.1 萬公頃,總播種面積達 1207 萬公頃 小麥 種值面積占糧播面積的 54% 2005 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 1843 億元. 報告架構. 加工基地. 優質小麥生產區. 農業大省 — 小麥. 中國糧倉 廚房. 糧食總產量. 資料來源: 2005 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預計 2006 年總產量達到 1010 億斤 用佔全國 1/16 的耕地生產佔全國 1/10 的糧食.
E N D
河南 謝佩玲
河南—中國糧倉 農業大省 • 糧食、油料產量居全國第一 • 肉類產量居全國第二 • 棉花產量居全國第三 耕地面積為687.1萬公頃,總播種面積達1207 萬公頃 • 小麥種值面積占糧播面積的54% 2005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843億元
報告架構 加工基地 優質小麥生產區 農業大省—小麥 中國糧倉 廚房
糧食總產量 資料來源:2005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預計2006年總產量達到1010億斤 用佔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佔全國1/10的糧食
如何得到如此成績 • 自然條件 充足的光熱資源、肥沃的土地資源、 豐富的水資源 • 惠農政策 降低稅賦→免農業稅、種糧補貼、訂單農業 • 農產品高科技深加工 全面機械化 • 完善的糧食流通 建立中華糧網、中華鄭州糧網等網上交易, 對國際開通
河南小麥的轉變 • 1997年,結構性過剩 • 2000年小麥價格慘跌,「穀賤傷農」 • 入 W.T.O 後的挑戰 轉變 • 農業結構調整 機械化操作、種植優質小麥 • 建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加工基地」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一個農戶一個生產單位 結果:生產規模上不去,品質改良不吃香, 小麥品種繁多但品質、結構不合理, 在市場缺乏競爭力。
調整: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區域 • 1998年積極實施”五化”建設,對小麥結構實施大規模調整,以流通貿易、加工轉化為重點,走向以銷售帶生產的工業經營方式管理農業。 →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效益的轉變 種子優質化 生產規模化 管理規範化 經營產業化 種植區域化
作法 • 按照全省小麥品質劃分區域 • 以縣(市)為單位統一規劃 • 同一品種集中連片規模種植 • 加強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建設 • 制定優質小麥內在品質、加工性能與質量安全標準
改變 • 種麥的吃不上自家麥 • 競爭力提升 • 農民收入增加 • 現貨與期貨交易結合 • 加工業的興起
小麥加工業 稻米加工業 玉米加工業 大豆加工業 小雜糧加工業 小麥加工業(麵粉) 約12家 蓮花味精 白象速食麵 三全速凍食品 麵粉 掛麵 加工企業
廣大縣城及農村集鎮 大、中城市和賓館 城市居民 積極發展食品專用粉,適應加工不同產品的需求
今日河南 • 糧食總產實現新的突破 • 農民收入扭轉 •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 • 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
今日河南 資料來源:2005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生產基地 • 豫北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 • 豫中優質中筋小麥生產基地 • 豫南弱質小麥生產基地 優勢:易形成連片種植,適宜全盤機械化、 規模化操作,進而生產出質量較好的 小麥產品,並改善小麥品種,提高小 麥品質。
良種小麥播種面積 • 2002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2300萬畝 • 2003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2500萬畝 • 2004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3000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36% • 2005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4039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54.3% • 2006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4612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