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8 Views
二、基因重组. 1 、定义:. 控制 不同性状的基因 重新组合。. 2 、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 、 发生时期 :.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是形成 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 生物进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意义:. P. X.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 1. 黄色圆粒. . F 2.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非姐妹染色单体 的交叉互换:. 基因 结构的改变. 基因的 重新组合. 间期. 减 Ⅰ 过程中.
E N D
二、基因重组 1、定义: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发生时期: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意义:
P X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的重新组合 间期 减Ⅰ过程中 自然、人工 随机、交换 产生新基因 产生新基因型 变异的根本来源、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1.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红细胞由圆盘型变成镰刀型 B.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C.RNA的碱基序列改变 D.DNA的碱基种类改变 D
C 2.下列各疾病中,又是突变性状又是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人类的白化病 B、冠心病 C、人类的色盲病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有丝分裂间期 C 2、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B
4、某种自花授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有一代开出一朵白花,该花的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4、某种自花授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有一代开出一朵白花,该花的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重组 A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
1、大小、形状不相同 染色体组: 2、无同源染色体 3、含全部的遗传信息
甲 乙 8 个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对常染色体 对性染色体 乙 雄性的是: 雌性的是: 乙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4 甲 3 1
减数分裂 Ⅲ Ⅱ 1个染色体组 Ⅲ Ⅱ 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点: 2、无同源染色体 1、大小、形状不相同 3、含全部的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别: A、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 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就是染色体组数 例如: A、DDdd B、AABBdd C、Aaa D、ABDR 1个 2个 4个 3个 D、AAaaBBBb 4 为个染色体组
写出下面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并说出各有几个染色体组写出下面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并说出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A a B b B b A a D d D d E E e AaBbDdXEXe AaBbDdXEY 基因型:
判断下面两种情况的染色体组数 AAaBBbCCcDDd 3个染色体组 2个染色体组
3 4 6 2 二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普通小麦 马铃薯 多数 香蕉
外界环境 内部因素 不能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复制加倍后不分离 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多倍体 多倍体的形成:
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 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 缺点——结实率低
种子、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 染色体加倍、不分离 多倍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1)方法: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原理: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2)单倍体 发育 配子 单倍体 发育起点: 例:玉米2X=20 卵细胞(10) 单倍体1X=10 水稻4X=48 卵细胞(24) 单倍体2X=24 小麦6X=42 卵细胞(21) 单倍体3X=21 蜜蜂的雄蜂是单倍体。它是由什么发育来的?雌蜂(蜂王、工蜂)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①什么叫单倍体? 思考:单倍体是不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呢?
弱小、高度不育 (4)特点: (5)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特点: ——花药离体培养 方法:
过程: 人工诱导 染色体加倍 组织 培养 花药离体 单倍体植株 自交 萌发 发育 植株 (新品种) 正常植株 种子 (纯合体) 三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