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澎湖縣災害防救深耕 5 年中程計畫 建置說明

澎湖縣災害防救委員會 100 年度第 2 季會議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 澎湖縣災害防救深耕 5 年中程計畫 建置說明. 南亞技術學院 民國 100 年 4 月 20 日. 報告大綱. 1. 計畫緣起與目標 2. 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 3. 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4. 計畫執行方法與步驟 5. 協力機構 人力配置 6. 預期成果. 2. 1. 計畫緣起與目標 1.1 計畫緣起. 地方政府為防救災工作第一線執行單位 ,然而鄉鎮市級政府對防救災機制運作與防救災能力明顯不足,重大災害發生幾乎完全仰賴中央政府。

Download Presentation

澎湖縣災害防救深耕 5 年中程計畫 建置說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澎湖縣災害防救委員會100年度第2季會議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 澎湖縣災害防救深耕5年中程計畫建置說明 南亞技術學院 民國100年4月20日

  2. 報告大綱 • 1.計畫緣起與目標 •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 •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 4.計畫執行方法與步驟 • 5.協力機構人力配置 • 6.預期成果 2

  3. 1.計畫緣起與目標1.1計畫緣起 • 地方政府為防救災工作第一線執行單位,然而鄉鎮市級政府對防救災機制運作與防救災能力明顯不足,重大災害發生幾乎完全仰賴中央政府。 • 因此,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及內政部持續推動「災害防救深耕5年中程計畫」,藉由「協力機構」協助縣市政府健全防救災運作機制、建置完備的防救災軟硬體資源、提升防救災人員專業能力,以及整合強化防救災資訊平台,進而提升整體防救災成效。 3

  4. 1.計畫緣起與目標1.2計畫目標 • 主要推動本縣與6個市(鄉)公所災害防救作業能力,以啟動區域性災害防救作業的整合與支援效能,健全縣政府層級與市(鄉)公所層級間的應變與運作機制,以及提升整體防救災技術與整備防救災資源。 • 四大目標 • 健全防救災運作機制 • 建置完備的防救災軟硬體資源 • 提升防救災人員專業能力 • 整合及強化防救災資訊平台 • 執行期間自民國100年至102年,共計3年。

  5.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 • 以澎湖縣一巿五鄉(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為執行範圍,同步進行提昇災害防救能力計畫。

  6.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 • 本協力機構根據資料分析,主要發生災害為颱風豪雨,其次包括旱災、火災、海空難、疾疫傳染病、海洋污染、坡地崩塌、地震、海嘯等。 • 受影響較大的災害分為氣象災害與人為災害二大類型,而洪患、土石流及毒害等雖為一般縣市常見災害類型,但由於當地條件特殊影響,此類災害較少。

  7.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 澎湖縣各島嶼由於四面環海,故海岸線綿長且各港口眾多,船舶為島際主要交通工具,地形平坦且無高山屏障,經濟命脈以觀光、漁業及海上養殖業為主。 • 澎湖縣最容易受到颱風災害的影響,一旦颱風由台灣海峽南部或西南部登陸直撲澎湖而來時,強大風雨往往造成嚴重損失。

  8.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消防局 澎湖縣近十年颱風造成人員傷亡統計

  9.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 澎湖年降雨量平均僅1000mm,淹水多為暫時性且水深多為20cm以內。 • 右圖為澎湖縣易淹水地區潛勢暨應變中心及災民收容所地理位置。 白沙鄉 西嶼鄉 湖西鄉 望安鄉 馬公市 七美鄉

  10.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馬公市的洪水平原敏感地主要分布在山水沙灘及隘門沙灘一帶 地質災害敏感地則分布在馬公內港和鎖港一帶較為集中。

  11.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地質災害敏感地分布較為零散,洪水平原敏感地集中在北部以湖西為中心的海灣以及南邊的海岸。

  12.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 白沙本島與大倉島、員貝嶼有部分的地質災害敏感地。 • 洪水平原敏感地集中在白沙本島北端的2個灣口。

  13.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西嶼鄉外垵村26、27、28鄰為淹水及坡地崩塌潛勢區 目前已針對此地區訂定疏散避難路線及避難場所等。

  14.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 望安鄉天災敏感地在西嶼坪嶼、東嶼坪嶼、望安本島及將軍澳嶼。 • 無廣大集水區及常流河川,無淹水潛勢區。

  15.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颱風及豪雨 • 七美鄉屬於地質災害敏感地。 • 無廣大集水區及無常流河川,無淹水潛勢區。

  16.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 旱災 澎湖地形平坦,平均高度只有30公尺,最高海拔只有79公尺,無法形成地形雨。 澎湖陸地與海洋之間的熱差小,不易形成對流性的熱雷雨,乾旱為澎湖地區常發生之氣象災害之一。 民生用水時有不足現象,徒增火災時消防用水不足的困擾。

  17.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火災 馬公市區房屋高密度集中、巷道狹小、木造裝潢易燃物等,容易造成火災擴大及延燒的可能。 歷年來火警發生在人口密集的社區或漁港內船舶,消防用水缺乏或水壓不足,無法發揮滅火功能,須積極尋找兼具經常性及替代性之大量消防水源,為當前須正視的問題。

  18.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火災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公佈87~98年度起火原因統計資料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消防局

  19.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海難 澎湖縣海運為島際間之主要交通,船難事件為當地地區特殊之人為災害類型。 颱風盛行期間所產生之巨浪可高達一、二十公尺,可造成海上航行及作業船隻顛覆沉沒,發生斷纜、失錨漂流、觸礁破損進水、擱淺待援…等。 船隻本身易發生故障、失火、爆炸等原因,皆有可能發生海難事故,再來釣客落海事件也為當地較為常見的意外事故。

  20.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海難 歷年遭受颱風侵襲漁船災害統計 資料來源:澎湖縣政府

  21.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空難 澎湖縣對外交通以海、空運為主,近年對外交通偏倚空運,高空是國際線航機往來要道,空中交通可謂頻繁。對於空難災害可能發生之威脅,亟需嚴加防範。 歷次事發之現場,大部分遠在外海區域,且常因海流、潮汐變化及天候影響而增加搜救工作之困難度,地方政府對空難事件應多加重視。

  22.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疾疫傳染病 澎湖縣鄰近大陸福建廣州等常爆發疫情地區,隨著小三通之開放,兩岸人民與物資皆可互通兩地,甚至有非法走私行為,對疫情控制為一大挑戰。 疫災控制作業主要由衛生局負責並配合海巡署及中央部會,若在澎湖即做好第一道防線,相信對全國疫情防治而言也多一份保障。

  23.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海洋污染 澎湖縣觀光資源豐沛、漁業海洋資源充裕,通過附近的海上航行船隻多易發生油污案件之高危險群。 綿長的海岸線及觀光景點飽受海事意外所造成的油污染威脅,嚴重影響澎湖縣的港口安全。

  24.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坡地崩塌 澎湖縣地勢平緩,最高點僅為海拔79公尺,因此並無重大的坡地災害問題。 目前澎湖縣僅在西嶼鄉外垵村西埔山一地發生過坡地崩塌事故,但並未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損失紀錄。

  25.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地震災害 澎湖群島距離板塊聚合邊界約有200公里之遙,屬於低地震活動地區。 澎湖群島周圍100公里內之歷年地震資料,規模5.0以上者,1973年迄今僅發生過14次,並且距離均在50公里以上。 澎湖地區地震活動度相當低,實為大地構造環境之應力累積與釋放相對緩慢與穩定之故。

  26. 2.澎湖縣災害潛勢分析-海嘯 台澎金馬沿海地區海嘯危險性分級表(依行政區劃分)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27.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 澎湖縣政府設置有「澎湖縣災害防救會報」、「澎湖縣災害防救委員會」及「澎湖縣災害應變中心」等,負責災害管理。 • 災害應變中心之目的 • 為預防災害或有效推行災害應變措施,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災害防救會報視災害規模成立災害應變中心,以減少人民生命之傷亡及災害造成之損失。

  28.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 應變中心之任務 • 加強災害防救相關機關之縱向指揮、督導及橫向協調、聯繫事宜,處理各項災害應變措施。 • 掌握各種災害狀況,即時傳遞災情並通報相關單位應變處理。 • 災情之蒐集、評估、處理、彙整及報告事項。 • 緊急救災人力、物資之調度、支援事項。 • 其他有關防救災事項。

  29. 現行本縣應變中心編組

  30.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各種災害主管單位權責劃分表

  31.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目前主要以「澎湖縣災害防救會報」為最高指導單位,負責核定澎湖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及相關防救對策及方針。 「澎湖縣災害防救委員會」為專責單位,災害防救秘書單位由消防局負責。 未來依據新修訂災防法籌設「澎湖縣災害防救辦公室」,成為災害防救專責單位。

  32. 3.澎湖縣現行防救災管理體系 本縣府各局處皆設有防救災工作對口人員,災害發生時立即整合縣內各局、處首長及承辦人員進駐災害應變中心進行編組。 目前於防救災單位消防局設有災害搶救課,為防救災負責窗口。 災害應變中心成立時,本縣府根據各局處聯絡資料,即時完成橫向聯繫,加快救災應變速度。

  33. 4.計畫執行方法與步驟 本計畫工作團隊分工合作方式

  34. 3年期之計畫(民國100年~102年),每一年之計畫工作皆分為16個工作項目,而每一個工作項目之內容在每一年度有所不同。3年期之計畫(民國100年~102年),每一年之計畫工作皆分為16個工作項目,而每一個工作項目之內容在每一年度有所不同。 本團隊依據本計畫之目標以及各項工作之相關性,將16個工作項目歸納為四大工作領域,整合為整體工作架構,如右圖所示。

  35.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MFRs)以及系統思維(Systems thinking)的方法與觀念,結合災害防救工作的特性,有系統地檢討本縣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 界定系統(澎湖縣及各市鄉)範圍 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文獻與資料蒐集 本縣(局處室)災害管理任務分工之內外部評估與檢討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優勢-劣勢-機會-威脅(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SWOT)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此一內外部評估 4.1 檢討本縣與市(鄉)之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100年度)

  36. 國軍進駐機制之內外部評估與檢討 縣府與市(鄉)公所災害防救任務分工之內外部評估與檢討 初步界定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願景 初步界定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總目標與目標 初步研擬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策略 初步訂定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行動計畫 初步訂定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之績效計畫

  37. 4.2 進行各市(鄉)地區災害潛勢調查並研提救災因應對策(100年度) • 針對轄區內災害潛勢區域進行通盤性調查,並將上述災害潛勢地區排列優先處理順序,據以研擬短、中、長程計畫改善措施(預定完成期程及應變作為等),並納入地區災害防救計畫配合實施,落實管考 。 • 選定3個市(鄉),蒐集環境及災害之相關資料 • 民國100年度先選定3個市(鄉)進行災害潛勢調查,101年再針對其他3個市(鄉)進行調查 • 歸納分析災害潛勢評估類型與方法 • 訂定潛勢分析及評估作業流程

  38. 協助進行災害潛勢調查 協助進行災害潛勢分析及評估 初步研擬災害潛勢因應對策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以及系統思維的方法與觀念進行初步研擬 在101年及102年持續檢討修正

  39. 4.3 修訂市(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100年度) • 依據災害潛勢調查結果及所提改善措施,考量縣府能力,針對「澎湖縣地區災害防救災計畫」進行作業前規劃,修正災害任務分工,擬定編訂作業依據與程序,協調組成編訂團隊,以修訂市(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 界定系統(澎湖縣及各市鄉)範圍 • 蒐集市(鄉)地區現有災害防救計畫及相關資料 • 初步研擬市(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與系統思維的方法與觀念,在本年度初步研擬市(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 在101年及102年持續檢討修正。

  40. 4.4 依轄區災害類別編訂市(鄉)各類災害標準作業程序(100年度) • 依據本縣轄區災害潛勢類別與特性,以及各市(鄉)之應變中心各應變編組任務分工與作業流程,訂定各類災害標準作業程序。 • 界定系統(澎湖縣及各市鄉)範圍 • 蒐集各市(鄉)過去災害歷史及災害潛勢資料 • 訂定市(鄉)地區災害防救標準作業之內外部評估 • 規劃市(鄉)地區災害標準作業程序訂定流程與架構

  41. 依據災害類型蒐集編訂災害標準作業程序相關資料依據災害類型蒐集編訂災害標準作業程序相關資料 初步研擬市(鄉)各類災害標準作業程序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與系統思維的方法與觀念,在本年度初步研擬市(鄉)各類災害標準作業程序 在101年及102年持續檢討修正

  42. 4.5 建立市(鄉)防救災應變機制(100年度) • 包括協助市(鄉)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場所之規劃與設置,並建立市(鄉)災害應變中心之編組人員名冊、緊急連絡通訊 、表單、作業手冊等。 • 篩選市(鄉)災害應變中心可能候選位置 • 安全性 • 機能性 • 交通便利性 • 設置難易度 • 市(鄉)災害應變中心位置之選定

  43. 災害應變中心設備規劃 製作市(鄉)災害應變中心相關名冊及表單 初步規劃市(鄉)災害應變中心功能編組與任務分工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與系統思維的方法與觀念,在本年度初步規劃市(鄉)災害應變中心功能編組與任務分工 在101年及102年持續檢討修正

  44. 4.6 修訂現行災害通報、疏散措施、災情查報通報流程及相關作業(100年度) • 檢討修訂現行災害通報、疏散措施、災情查報通報流程及相關作業,並依據後續之市(鄉)救災應變演練之結果,完成修正。 • 界定系統(澎湖縣及各市鄉)範圍 • 蒐集各市(鄉)過去災害歷史及通報疏散相關文獻資料 • 檢討修正各市(鄉)之災害通報及疏散等作業規定 • 協力機構(本團隊)將以結果管理與系統思維的方法與觀念,在本年度初步進行檢討修正 • 在101年及102年持續檢討修正直到完成訂定。

  45. 4.7 縣市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協力團隊協助研析預判災情(100年度) • 待本縣應變中心發佈一級開設命令,協力團隊儘速派員協助,協助相關災害整備、應變會議,協助災害預判、相關科研軟體操作及製作相關災害日誌。 • 訂定協助本縣災害應變中心進行研析之計畫 • 澎湖縣由於屬於離島,在發生災害而進行應變時,協力機構(本團隊)成員不易進駐本縣災害應變中心,因此規劃由協力機構(本團隊)成員透過網路及視訊等設備而進行遠端協助。 • 因此先由澎湖縣政府提出本縣災害應變中心作業所需協力機構(本團隊)之協助,然後由協力機構(本團隊)訂定協助本縣災害應變中心進行研析之計畫。

  46. 建立本縣災害應變中心與協力機構(本團隊)之作業管道建立本縣災害應變中心與協力機構(本團隊)之作業管道 防救災作業之準備 協助提供災情預判與建議 協力機構(本團隊)以遠端協助方式協助資訊系統操作、資料處理分析等工作 在各應變編組會議時,進行災害危害度分析與救災建議,就災害之狀況提供可能之發展與行動方案列舉 製作相關災害日誌

  47. 4.8 調查縣市及市(鄉)防救災人員、物資、場所、載具及裝備機具等資源(100年度) • 依據中央「防救災資源資料庫管理作業規定」,落實調查本縣防救災人員、物資、場所、載具及裝備機具等資源數量,並據以建置書面清冊,定期檢討更新。 • 規劃災害應變能量調查之種類及內容 • 規劃調查作業分工與期程 • 協助進行調查作業之資料處理等 • 各項調查資料彙整並建檔列冊 • 持續進行資料檢核、更新與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