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32 Views
微生物与环境检测实验 —— 多管发酵法测量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1 、 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 、 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 易死亡、易变异,数量少,难检测 ,这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 粪便中大量出的非病原茵,易检出 。 最广泛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其特点: 好氧和兼性厌氧; 革兰氏阴性; 无芽胞的杆状细菌; 在乳糖培养基中 37℃ 培养 24 ~ 48h 能产酸产气。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 3 个;
E N D
微生物与环境检测实验——多管发酵法测量水中大肠菌群微生物与环境检测实验——多管发酵法测量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易死亡、易变异,数量少,难检测,这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粪便中大量出的非病原茵,易检出。若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然而肠道病原菌在水中易死亡、易变异,数量少,难检测,这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指示菌,此指示菌要求是:粪便中大量出的非病原茵,易检出。 最广泛应用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其特点: 好氧和兼性厌氧; 革兰氏阴性; 无芽胞的杆状细菌; 在乳糖培养基中37℃培养24~48h能产酸产气。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3个; 加氯消毒即供饮用水的水源水≤ 1 000个; 净化及加氯消毒后供饮用水的水源水≤ 10 000个。 二、基本原理
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两种。多管发酵法又称水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水厂所采用。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检查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两种。多管发酵法又称水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与水厂所采用。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1.初步发酵试验利用大肠菌群能发酵乳酸而产酸产气的原理来检测。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德汉氏小管收集产生的气体;溴甲酚紫作为pH指示剂,产酸后即由紫色变为黄色。溴甲酚紫还有抑制其他细菌如芽胞菌生长的作用。
1、平板分离 平板分离使用EMB(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大肠菌群发酵造成酸性环境时,EMB中伊红与美蓝作为指示剂,结合成复合物,使大肠菌群产生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龙胆紫)菌落。初发酵管24h内产酸产气和48h产酸产气的均需在以上平板上划成分离菌落。 2、复发酵实验 以上大肠菌群阳性的菌落的,再通过与第一步相同的原理来进一步确认。
三、实验器材 1、培养基: 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内有倒置小套管),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灭菌水。 2、仪 器:干热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洁净工作台,培养箱,灭菌吸管,灭菌试管,培养皿,灭菌三角瓶。
四.操作步骤 1.培养基配置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乳糖 5g NaCl 5g 蒸馏水 1000ml 调pH至 7.2~7.4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ml 充分混匀,分装于有小倒管的试管中。115℃灭菌20min。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具体配置方法同上,除水以外每组分量为原来3倍。
(3).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培养基) 称取伊红美蓝琼脂干粉35g,加热溶化溶解于1000ml水中,116℃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时倒平板备用。 每升中含以下成分: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2% 伊红水溶液 20ml 0.65% 美蓝水溶液 10ml 琼脂 15g
2.自来水检查 (1).水样的采取:火焰烧灼水龙头3min灭菌,放水5min后,以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待分析。 (2).初发酵试验:在2个含有50ml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烧瓶中,各加入100ml水样。在10支含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各加入10ml水样。混匀后,37℃培养24h。24h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48h。 (3).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将产酸产气及48h产酸产气的发酵管(瓶),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干板上。再于37℃下培养18~24h,将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①.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②.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眉光泽 ③.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4).复发酵试验:经涂片、染色、镜检,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则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重新接种于普通浓度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同类型菌落1~3个,37℃培养24h,结果若产酸又产气,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后,再根据初发酵试验的阳性管(瓶)数查表2.3,即得大肠菌群数。
3.池水.河水或湖水等的检查 (1).水样的采取:取距水面10~15cm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然后翻转过来,除塞后盛满水样,再从水中取出,即得所测水样。须及时检测,否则应放入后冰箱中保存。 (2).初发酵试验 ①.将水样稀释成10-1、10-2。 ②.分别吸取1ml 10-1、10-2的稀释水样和1ml原水样各注入装有10ml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另取10ml和100ml原水样,分别注入装有5ml和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 ③.混匀,37℃培养24h,观察细菌产酸产气情况。 (3).平板分离实验 将产酸产气(阳性)发酵管分别接种于EMB上,37℃下培养18~24h,观察是否为阳性菌落。 (4).复发酵实验:(同上),查表2-4,2-5。
五.实验结果 1.自来水 100 ml水样的阳性管数是多少?10 ml水样的阳性管数是多少?查表-2.1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2.池水、河水或湖水 阳性结果记“+”,阴性结果记“-”。 查表-2.2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查表-2.3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实验日程安排周一 1、领取器材 500ml三角瓶 ×1 (取自来水) 150ml具塞三角瓶× 1 (取湖水) 250ml三角瓶×4(1个无菌水、2个自来水初发酵、1个湖水初发酵) 试管 × 25(10支自来水初发酵,4支湖水初发酵,3支配湖水梯度,8支预留复发酵) 9cm培养皿 ×8 (预留复发酵) 1ml移液管 ×3 (配湖水梯度用) 10ml移液管 ×3(1支配培养基用,1支自来水,1支湖水) 试管架 ×1 记号笔 × 1
2、配培养基 (1)普通浓度蛋白胨培养基 200ml 每支试管分装10ml,装入德汉氏小管,共10支。其中3支湖水初发酵,7支预留复发酵。 (2)3倍浓度蛋白胨培养基 400ml 1> 每个250 ml三角瓶中分装50ml,装入德汉氏小管,共3个。其中2个自来水初发酵,1个湖水初发酵。 2 >每支试管分装5ml,装入德汉氏小管,共11支。其中10支自来水初发酵, 1支湖水初发酵。 (3)无菌水 250ml三角瓶中装入蒸馏水150ml,灭菌待用。
3、灭菌 (1)干热灭菌 培养皿 ×8 1ml移液管 ×3 10ml移液管 ×3 500ml三角瓶 ×1 150ml具塞三角瓶 × 1 (2)湿热灭菌 试管×25 250ml三角瓶 ×4
周二:初发酵实验 1、采样 自来水 湖水(九曲桥) 2、接种 (1)自来水 2个50ml三倍培养基三角瓶中分别接100ml水样 10支5ml三倍培养基试管中分别接10ml水样 (2)湖水 1个50ml三倍培养基三角瓶中接100ml水样 1支5ml三倍培养基试管中接10ml水样 3支10ml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分别接入10-1稀释、10-2稀释、原水样各1ml 3、培养:37摄氏度培养箱中培养 4、配EMB培养基 100ml,装入250ml三角瓶中灭菌。取出后在洁净工作台上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EMB平板
周三:平板分离 1、观察24h初发酵实验结果,并记录产酸产气结果。未产酸产气的继续培养至48 h。阳性管记“+”,阴性管记为“-”。 2、初发酵阳性管划线接种到EMB平板中,37度倒置培养。 周四:观察平板分离结果,染色,复发酵实验 1、取培养24h的EMB平板观察,挑选出具有以下特征的菌落 ①.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②.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眉光泽 ③.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2、挑取符合特征的菌落其中一小部分做革兰氏染色观察,是否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杆状细菌,是则记为阳性。 3、在阳性平板中挑取涂片观察过的菌落1-3个接种到复发酵培养基中。
周五:观察复发酵结果 1、观察复发酵结果,确认阴性或者阳性。 2、查表计算出水样中大肠菌群数量。 3、清洗平板、试管等实验器材并归还。 周六 个别初发酵需48h的观察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