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 文献情报源研究 》 信息检索基础理论

《 文献情报源研究 》 信息检索基础理论. 彭奇志 江南大学副研究馆员 2008.6. 1. 信息素质教育. ( 1 ) 信息意识教育 ( 2 ) 信息能力教育 ( 3 ) 信息道德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 1998 ). 一、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 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述信息需求 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 能够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代价和受益 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二、高效获取所需信息. 信息源分布(图书馆、网络资源、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 选用恰当的调查研究方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文献情报源研究 》 信息检索基础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献情报源研究》信息检索基础理论 彭奇志 江南大学副研究馆员 2008.6

  2. 1.信息素质教育 • (1) 信息意识教育 • (2) 信息能力教育 • (3) 信息道德教育

  3.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1998) 一、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 • 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述信息需求 • 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 • 能够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代价和受益 • 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4. 二、高效获取所需信息 • 信息源分布(图书馆、网络资源、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 • 选用恰当的调查研究方法 • 信息检索系统中利用有效方法和检索策略(如关键词、相关术语、规范化语言、逻辑算符、命令语言)

  5. 三、能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 • 概括信息源的适用性 • 评价和比较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时 效性 • 综合主要观点的逻辑统一、可查实性

  6. 四、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四、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 应用信息创造成果、完成项目 (如完成课题报告、学位论文等) • 为实现成果和目标修正学习过程 • 选用最有力的交流媒体和形式

  7. 五、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 • 识别并研究印刷型、电子型信息环境的 隐私和安全 • 免费和收费信息 • 知识产权、版权 • 合适的文献格式,引用格式等

  8. 2 信息资源 • 2.1概念: • 经过人类加工、有使用价值或者潜在使用价值的信息才可称为信息资源。 • 信息资源具有客观性、传递性、依附性、动态性、共享性、时效性、增长性等特点。

  9. 2 信息资源 • 2 .2 信息资源的类型 • 1) 按加工程度,信息资源可以划分 • (1)零次信息资源:指未向社会公开和正式报道,只供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信息资源。 • (2)一次信息资源:指以科学研究、研制成果、生产或产品信息等为基础撰写的,未经他人加工、重组、压缩,通过某种方式(含网络)向社会公开发布或报道的信息资源。如专著、教材、学术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等。一次信息资源一般内容详尽、分散、无序。

  10. 2.2 信息资源的类型 • (3)二次信息资源:指将各种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归纳、提炼和简化,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形成的供查找一次信息资源的线索型信息资源。它能有效地提高检索和使用一次信息资源的效率。主要包括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类具有标引和检索性质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馆藏书目、联机目录、专题文摘、引文索引、网络文摘题录型数据库、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等。

  11. 2.2 信息资源的类型 • (4)三次信息资源:是在对一次信息资源和二次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后,经过分析、提炼和压缩,按知识门类或专题综合加工而成的信息资源,也称为参考工具书。其内容上具有概括性、浓缩性、可检索性和参考性。如百科全书、年鉴、字词典、标准信息、综述和述评等。

  12. 2) 从信息载体的角度,信息资源分为 • A.纸质信息资源 • B.缩微型信息资源,包括缩微胶片和缩微胶卷等 • C.声像型信息资源,包括唱片、磁带、录音带、录像带、胶卷、胶片和幻灯片等。 • D.电子信息资源,指以二进制的格式把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存贮在磁盘或磁带等载体上,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或终端等设备进行阅读的信息资源。包括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因特网信息资源等等。

  13. 3 文献信息资源 • 文献信息资源: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 • (1) 图书(Book) • 每种图书一般都有唯一的标识即国际标准书号―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根据ISBN可知该书的语种区、出版社、流水号等。 • 例如:ISBN 7-302-06006-1/TP·3583 其构成为: • 7 - 汉语区 • 302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06006 - 图书种类流水号 • 1 - 计算机校验位 • TP - 中图法分类号

  14. 3 文献信息资源 • (2)连续出版物(Serial Publication) • 包括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及其他连续性报告、会议录、专著性从刊等。 • 期刊的外表特征包括刊名、年卷期、页码、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 例如:ISSN 1007-7634 • ISSN后的前七位数字表示国别、语区和种次号,最后一位是计算机校验码。 • (3)特种文献 • 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录、研究报告、标准、档案、政府出版物和产品样本等

  15. 4 信息检索原理 • 信息检索原理就是将检索标识与存贮在检索工具或系统中的标引标识(包括可检索的著录项)进行比较,两者一致或信息标引的标识包含着检索标识,则含有该标识的信息就从检索工具或系统中输出。 • 计算机检索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检索的匹配过程。计算机一方面接受检索提问表达式,另一方面从数据库中读取信息记录,然后在两者之间进行匹配运算,即将检索提问表达式与数据库中的信息标引标识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一致,那么这条信息就算命中,如果比较的结果不一致,则这条信息就不被输出。

  16. 5 检索语言 • 5.1检索语言的概念 • 检索语言(Retrieval language)是用来描述文献内部特征、外表特征和表达信息提问的一种人工语言,是检索工具或系统存贮和检索所使用的共同语言 . • 5.2 检索语言的类型 • 按检索词的规范化程度和组配程序,检索语言可分为受控语言和非受控语言。 • 根据描述信息的特征,检索语言可分为描述信息内容特征的语言和描述信息外表特征的语言

  17. 5.3主题语言 • 主题语言,也称为主题法,是一种用语词标识处理原始信息、组织主题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的方法。通常以信息的主题为依据选择语词作为概念标识,将概念标识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套参照系统指引等方法间接显示。 • 具体地说,是指以自然语言的字符为字符,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法和构词法,用一组词语作为信息检索标识而构成的一种检索语言。 • 主题语言又分为标题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和叙词语言。

  18. 5.4 分类语言 • 分类语言,又称为分类法,是将文献主题概念按知识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并用号码(分类号)表达各种概念的检索语言,分类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分类表 . • 检索时使用分类号 • F221 经济核算

  19. 5.4.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为《中图法》,1971年由北京图书馆等单位倡议,由全国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1974年以试行本形式印行,1975年正式出版。它把所有图书分为五大基本部类22大类,有6个附表、30多个专类复分表。 • 《中图法》的五大部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在此基础上扩展为22大类,大类下再分小类,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状等级结构。 • TS 轻工业、手工业 • TS13 毛纺科技

  20. 5.4.2 分类法的优点 • 优点主要有: • (1)分类法是一种体现知识分类等级概念的标识系统,具有按学科或专业集中地、系统地揭示文献信息内容的功能,便于收集某门学科或专业全面、系统的所有文献,用分类方法检索文献具有较高的查全率。 • (2)分类法将概念逐级划分,具有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缩小检索范围。 • (3)分类法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又能用来组织图书资料的分类和排架。 • (4)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语种的限制。例如可以用国际专利分类号查找世界各国的专利信息。

  21. 小结 • 1.1 信息与信息素质教育 • 1.1.1 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 • 1.1.2 信息及几个相关概念(信息、知识、情报) • 1.2 信息资源 • 1.2.1 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加工程度、载体形式、存在状态进行分类) • 1.3 信息检索:概念、类型、原理、变革 • 1.4 检索语言:主题语言、分类语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