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22 Views
乒乓球基础理论. 乒乓球教学课件. 第一章 准确击球的几个重要环节. 第二章 抢拉(攻)下旋和上旋球. 第三章 弧圈球技术. 第四章 对前冲弧圈球的防守 第五章 关于战术使用的节奏. 第一章准确击球的几个重要环节. 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很多技术动作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而且还要符合战术运用的需要,这就对击球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击球过程中对身体的协调配合主要有三个要求: 一、要放松
E N D
乒乓球教学课件 • 第一章 准确击球的几个重要环节 • 第二章 抢拉(攻)下旋和上旋球 • 第三章 弧圈球技术 • 第四章 对前冲弧圈球的防守 • 第五章 关于战术使用的节奏
第一章准确击球的几个重要环节 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很多技术动作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而且还要符合战术运用的需要,这就对击球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击球过程中对身体的协调配合主要有三个要求: 一、要放松 有些人打起乒乓球来显得轻松自如,富有节奏感,其原因之一,就是善于放松。放松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移动步法和发力击球。乒乓球击球前的准备姿势是:“两膝微屈,前脚掌着地……”就是为了腿部既放松又具有弹性,使之能突然起动,以利发力击球。
二、身体各部分要协调配合 协调配合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手臂的协调配合。 发力击球,主要靠上臂、前臂和手腕的有机配合。不同的技术回击各种不同的来球,其发力方式也不同,有以上臂发力为主的,有以前臂、手腕发力为主的(下面有专门阐述)。当来球需以上臂为主发力时(如中、远台攻球),手腕就要保证拍形的固定,前臂要很自然地随上臂迎前,并作适当的辅助用力;当来球需以前臂为主发力时(如近台快攻),上臂要放松迎前,保证前臂有较好的迎前击球位置,而手腕则要调节好拍形,并辅助前臂发力;当来球需要以手腕为主发力时(如台内短球),上臂、前臂则要迅速地插进球台,以保证手腕的突然发力。
这就是说,上臂、前臂和手腕既有承担主要发力的任务,又起着协助用力的作用。这就要求三者之间有良好的协调配合。在发力过程中,如有一方配合不好,就会破坏击球动作的协调性(也叫错误动作),以致造成击球失误或影响击球质量。这就是说,上臂、前臂和手腕既有承担主要发力的任务,又起着协助用力的作用。这就要求三者之间有良好的协调配合。在发力过程中,如有一方配合不好,就会破坏击球动作的协调性(也叫错误动作),以致造成击球失误或影响击球质量。 (二)手臂、肩、腰,腿的协调配合。 要做到准确、有效地连续击球,手臂、肩、腰、腿之间必须协调配合。在移动脚步时,腰要随着作让位转动,以保证挥拍击球时有合适的发力距离,例如正手攻长球,右脚应后退,腰、肩向右后方转体让位,臂往后引拍,然后挥拍击球,这时腰又要随发力方向向前转动,身体重心由右脚迅速转到左脚,随着发力击球的结束,整个身体又需迅速还原。又如击短球,一脚要向前,腰、肩、臂也应作迎前的转动,击球后再迅速还原。
三、要在走动中击球。 开始练习打乒乓球的人,为了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进行单线练习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必须重视与步法移动相结合。即便是单线练习,也同样有小范围的步法移动,而每次击球过程中的重心交换,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手法和步法的结合要求也更高。一定要通过训练,养成以脚带手的好习惯。如果在击球过程中先出手,后动脚,就容易使身体重心失去控制,给下一次击球前的步法移动带来困难。善于放松,善于在击球时使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养成在走动中击球的习惯,这是对一个打乒乓球的人在技术训练中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抢拉(攻)下旋和上旋球 一、抢拉或攻下旋球 第一是要用正手,因为下旋球的速度相对而言较慢,所以用正手比较合适。 第二要与发球配套,发球的原则是力求使对方的接发球单一化,当然是发较强烈的下旋球,对方搓过来后记住用正手去抢拉。如果你发下旋球后对方照样能用推或者拨来接发球,有几种情况值得去注意:一是你的下旋球不够强烈,得再好好练;二是对方是个高手,用反其道的接发球方式来破坏你的抢拉,譬如说你发下旋,他就给你来个推或拨,你发上旋,他就给你搓过来,不过最后归根到底还是你的下旋球不够厉害;三是对方是个纯纯纯业余,他可不管你发的是什么球,这叫给你个意外球,反正你能赢,就不用多说了。
第三是处理不同的落点,对于正手位或者中路的来球,拉时多注意落点,而力量速度其次好了,力求稳一点,因为你这时的站位不错,可以考虑下一板杀他;对于侧身位的来球,如果你抢的话,要凶一点,力量速度为主,力求一板解决,以免留下太大的正手空档,落点还是以斜线为主,距离长,利于发力,正手空档小。第三是处理不同的落点,对于正手位或者中路的来球,拉时多注意落点,而力量速度其次好了,力求稳一点,因为你这时的站位不错,可以考虑下一板杀他;对于侧身位的来球,如果你抢的话,要凶一点,力量速度为主,力求一板解决,以免留下太大的正手空档,落点还是以斜线为主,距离长,利于发力,正手空档小。 二、抢拉或攻上旋球 抢拉或攻上旋球的难度比较大,对方能够以上旋球的方式回击过来,本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所以抢拉的难度较大,能相持就不错了。所以第一对上旋来球的话,就要同时考虑用正手和反手来相持,这样时间上可能充分一点。其次在准备抢下旋还是上旋的问题上我想也是应以上旋为主(再考虑以后的无遮挡发球的话,对方回上旋的可能性增大)。还有是和发球配套的问题。具体站位要偏中,重心高,引拍也高,动作相对要小一点,采用左来用左,右来用右的方式。
第三章弧圈球技术 (一)正手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2.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2.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三)反手拉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2.要点:①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②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③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
第四章对前冲弧圈球的防守 1.速度:一般来说,球速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慢的;但弧圈球则不同。在弧圈球的上升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上;旋转产生的空气动力学的力是向前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前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上升段因为向前的力而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增加。在下降段,球的运动方向是前下;旋转产生的力是向后下的,可以将它分解成向后和向下的力,因此球速在下降段因为向后的力而明显变慢。
2.弧线:除了旋转产生的向下的力使弧圈球更具弧线外;弧线和速度还有很大的关系:速度越快,弧线就越不明显;速度越慢,弧线就越明显。所以从弧圈球的“快慢快”的节奏来看,其弧线应该是在上升段不太明显,在下降段弧线最明显,在着台后弧线又变得不太明显。所以弧圈球的弧线表现为“平弯平”的特点。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位置稍低),尽量击球高点期。2.弧线:除了旋转产生的向下的力使弧圈球更具弧线外;弧线和速度还有很大的关系:速度越快,弧线就越不明显;速度越慢,弧线就越明显。所以从弧圈球的“快慢快”的节奏来看,其弧线应该是在上升段不太明显,在下降段弧线最明显,在着台后弧线又变得不太明显。所以弧圈球的弧线表现为“平弯平”的特点。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位置稍低),尽量击球高点期。
3.落点:落点主要和弧圈球的下降段弧线急剧弯曲有关,可以使落点相对偏前。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适当靠前)。3.落点:落点主要和弧圈球的下降段弧线急剧弯曲有关,可以使落点相对偏前。因此防守的时候要:调整击球点(球拍适当靠前)。 4.力量:力量主要和弧圈球的着台后段球台给予球向前的力有关,突然增加了力量(相当于把一部分旋转转化为力量)。因此防守的时候要:反手屈收腕,基本固定,用前臂上臂甚至身体去控制。 5.旋转:因其强烈旋转,防守的时候要注意:前臂是上提而不后拉,尤其不能往下引拍;肘关节位置放低便于控制。 总的来说是:首先是要了解对方球的节奏,引拍与之相应;引拍是前臂上提;调整要保证前臂高于肘关节;控制要注意少用手腕。
第五章关于战术使用的节奏 1.战术的使用频率改变着比赛的节奏。 我们在主流打法的对抗中见得最多的战术是以下几种:发球抢拉(攻)的战术、压左调右或压右调左的战术、对攻对拉战术、搓攻与拉攻战术。它们在比赛中所占到的比例最大,使用的次数最多,频率也最高。这一组一组的战术(每种战术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赛的单元)推进,战术与战术之间调整、衔接、转换与演变,使比赛呈现出波浪般的跌宕起伏,让节奏变得松紧有度、节律分明。此时,击球的节奏、技术运用上的节奏,战术使用上的节奏,构成了乒乓球比赛整体上的节奏,这种专项运动特有的节奏,与观众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共鸣,观众正是在这种节奏感的体验下,满足了对乒乓球运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享受着心灵上的无比愉悦,水平越高的比赛,人们的所体验到的节奏感越强,从这一点可以进一步引申,运动节奏是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人文价值的一种体现。
2.使用战术的时机与节奏的对应关系。 什么是最有效的战术?怎么样来衡量哪些是最有效的战术?这要在比赛的过程中来检验。同样的战术,对有的对手是有效的,对有的对手效果就不明显。还有的战术,在一般情况下显现不出它的优越,但当比赛进入紧张阶段或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这种时机与节奏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比赛的动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反过来,比赛的动态变化也决定着有效战术的应用时机。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翻盘的局面,出现比分一直交替上升的胶着状态下,最后连拿几分决出胜负的现象,出现前几局失利,后面直落几局反败为胜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好的把握住了战术使用的极好时机。
3.战术使用中技术的相应变化对比赛节奏的影响。3.战术使用中技术的相应变化对比赛节奏的影响。 当某种战术对方适应后,在战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战术中的技术因素,同样可以对比赛节奏产生影响。比如,在发球抢拉的战术运用中,改拉前冲为高吊,改拉斜线为直线,改侧身拉为反手拉,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战术的节奏变化与技术的节奏变化结合起来,将打破比赛原有的节奏状态,使得比赛的节奏更富有弹性和多样化。
思考题: 1.准确击球分为几个重要环节? 2.弧圈球技术动作特点是什么? 3.战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节奏问题吗?
谢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