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786 Views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科技司信息化处 2004 年 3 月 16 日. 目 录. 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存在的问题 未来发展.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E N D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科技司信息化处 2004年3月16日
目 录 • 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 存在的问题 • 未来发展
前言 •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 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 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教育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 •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必将促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 有利于全面提高全体社会成员信息素养
组 长:温家宝 副组长:黄菊、曾培炎、周永康 郭伯雄、刘云山 成 员:26个部委一把手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主 任:王旭东(兼任) 常务副主任:曲维枝 副主任:陈大卫、杨学山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 长:周济 副组长:张保庆、王湛、 赵沁平、郑树山 成 员:相关司局一把手 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挂靠科技司 主任:谢焕忠 科技司信息化处 处长:娄晶 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示意图
信息化处工作职能 • 拟订教育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并负责推动实施; • 拟订教育系统信息化的政策和标准,组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推动教育现代化; • 归口管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及信息安全工作; • 负责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 组织与协调高校承担国家信息化领域重大科技项目; •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在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司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经过“985一期” 、“211工程”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建设,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快速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主要内容 • 宏观规划与管理 • 基础设施 • 资源建设 • 关键技术攻关 • 标准化研究 • 教育政务信息化 • 信息化人才培养 • 重大应用与示范 • 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宏观规划与管理 • 重大规划 •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专题建设方案 • 关于加强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规划方案 • 宏观管理 • 调整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 重组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领导小组与管委会 • 首次召开了全国38个主节点参加的CERNET主干网运行工作会议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基于DWDM/SDH技术,建成了总长约2万公里,容量40G—400G的高速传输网 • 建成了速率为2.5G的高速主干网和155M的中高速地区网,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包括36个省会城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1个国家网络中心、10个地区网络中心、28个省网主节点 • 接入单位超过1300个,连接800多所高校,其中300余所高校以100-1000Mbps速率高速接入,连网主机数超过500万,用户数量达1500万人,IP地址数量超过800万 • 多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达到800Mbps • 有相当国际知名度,世界最大的教育科研网,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中国第二大互联网,主干网带宽和路由技术国内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 •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 CEBsat ) • 覆盖全国; • 可提供8套数字电视节目、 8套数字音频广播 8套VBI-IP数据广播 、25套IP数据广播; • 实现模拟和数字信号并播; • 正在播出教育政务信息、西部扶贫信息、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以及军队士官远程教育等各种信息 • 接收人数逾200万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设施 • 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 CEBsat与CERNET高速连接(100Mbps) • 部分高校专线接入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 • 网络课程开发 • 国家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 • 中小学教材多媒体教学光盘 • 职成教育:130多个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 高等教育新世纪网络课程:300多门 • 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试点:8000多门 • 师范教育:33门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 • 网上合作研究专业数据库 • 涵盖生物、数理、机械、信息、农业、医学、资源、能源、脑科学等领域 • 大学数字博物馆 • 建成18个基于网络的数字博物馆,涉及工美、地质地理、生物、人类生活、航空航天、农业、考古、中医药、建筑等多个专业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 •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 • 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中心,1个国防信息中心,150多个高校成员。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 • 重点学科信息资源 • 12个信息资源系统 • 大型中英文全文检索系统 • 资源镜像:10个世界著名大学和学术组织;107所国际著名大学网站、9个著名国际组织站点;12个国际著名资源库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资源建设 • 综合性教育门户网站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edu.cn) • 中国最大的教育网站,每日的访问量超过1200万次 • 中国教育在线(www.cer.net)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关键技术攻关 • 在天地网结合、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方面,突破多项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 • 初步建立起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标准化研究 • 2002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http://www.celtsc.edu.cn/) •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CELTS,推出40余项标准,10项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 • 研制标准测试平台,建立测评中心,推广标准应用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教育政务信息化 • 研制了网上办公系统 • 初步实现教育部与部分省市部门、部属高校网上信息交换。 • 开通全国教育视频会议系统 • 连通部属高校、省级教育厅、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等100多家单位 • 建成“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 整合220万应届毕业生、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信息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人才培养 • 基础教育 •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年近4000万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 职业与成人教育 • 99%的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 • 高等教育 • 约400所本科学校开设10多种、1000多个信息技术相关专业 • 师范教育 • 2003年9月8日启动“教师网联” • 北京师范、华东师范、东北师范、华中师范大学等8所师范院校,及中央电大、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建设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 • 网络联合办学示范 • 三校合作: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 •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 • 30多门互选课程,近4000名学生参与,选课近7000门次 • 向宁夏大学、新疆大学赠送卫星设备和多媒体课程资源 • 至立同志高度评价:“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2003年5月至立同志、周济同志视察西安交大时观看本系统2003年5月至立同志、周济同志视察西安交大时观看本系统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重大应用和示范 • 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68所 • 示范性软件学院: 35高校;35职教学院 •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 实现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 • 高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平台建设 • 30余所高校合作,建成21个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 • 在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成10000个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培训了10000名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与国际知名IT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了INTEL、IBM、SUN、ORICAL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与我部在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签署了网格计算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
存在的问题 • 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网络教育需求 • 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 资源分散,标准化程度较低 • 信息化人才培养仍不适应发展需求 • 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战略目标 • 战略目标 • 构筑坚实的中国教育和科技信息基础设施 • 开发和建设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应用 • 培养信息化急需的专门人才 • 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
总体规划 •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 •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形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 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缩小东西部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提高科研基地信息化程度; • 推动教育改革进程,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 提高各类社会成员信息素养,为构筑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原则 • 统筹规划 • 资源共享 • 强化应用 • 人才支持 • 项目示范
教育信息化是长期建设与发展的过程 • 必须服务于各阶段教育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 必须与国家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 • 当前必须服务于新行动计划的总体建设目标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新行动计划) • 03年12月30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 教育信息化作为专题单列建设——凸现重要地位
服务体系(门户):用户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管理服务,成果服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服务体系(门户):用户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管理服务,成果服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 人才培养 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 高校远程研究实验平台 大学数字图书馆 大学数字博物馆 研究基地数字化环境 教师教育信息化 高 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教育政务信息化 支撑环境 关键技术攻关 培训与服务 标准规范 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XML 公共服务 公共应用 公共资源 应用支撑平台: 信息安全、数字版权、目录注册、交换引擎、网格计算 硬件平台:CERNET(升级、改造)、天网工程(卫星) 建设方案整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