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MA1D0107 陳紹允 MA1D0212 林純如

中小企業 透過 創新 資源 能力 的 互補性 實現卓越創新 基礎的績效結果. MA1D0107 陳紹允 MA1D0212 林純如. 目錄. 摘要 緒論 研究 背景 理論與假設 發展 研究架構 研究 方法 數據 分析 結論與討論. 摘要. 本研究測試創新資源能力互補性和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之間的 關係 調查結果顯示以創新資源能力的互補性對於創新為基礎的績效有顯著的效果 企業擁有出色的學習能力,願意改善業務流程和透過顧客意見獲得的回饋來進行調整,提高企業的能力,開發更多的新產品,提高企業在提供產品的速度. 緒論.

sasha-owe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MA1D0107 陳紹允 MA1D0212 林純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小企業透過創新資源能力的互補性實現卓越創新基礎的績效結果中小企業透過創新資源能力的互補性實現卓越創新基礎的績效結果 MA1D0107陳紹允MA1D0212林純如

  2. 目錄 • 摘要 • 緒論 • 研究背景 • 理論與假設發展 • 研究架構 • 研究方法 • 數據分析 • 結論與討論

  3. 摘要 • 本研究測試創新資源能力互補性和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之間的關係 • 調查結果顯示以創新資源能力的互補性對於創新為基礎的績效有顯著的效果 • 企業擁有出色的學習能力,願意改善業務流程和透過顧客意見獲得的回饋來進行調整,提高企業的能力,開發更多的新產品,提高企業在提供產品的速度

  4. 緒論 • 在資源基礎觀點(RBV)的前提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提供了績效上的差距,吸引了相當多的研究關注 • 企業的不同種類資源是屬於有價值的,罕見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 • Newbert(2008)觀察以資源做為企業所擁有的資產和調配資源的能力,但未能確定是否為互補的資源和能力,必須由企業在高的水準上利用資源和能力,以實現卓越的性能

  5. Newbert(2008)認為,當資源和能力被部署在組合時是有效的Newbert(2008)認為,當資源和能力被部署在組合時是有效的 • 由於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正在採取新的途徑,使企業進入或加強本身的市場地位 • 當大多關於的文獻一直強調企業的利潤和等等的形式時,而忽略在分類層次上的績效表現,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導致誤導性的結論

  6. 研究提出了兩個主要的貢獻: • 首先,本研究針對Newbert(2008年)透過延伸的觀點與權變理論的基礎上,針對資源基礎觀點(RBV)的靜態特性和發展了解到在組合上如何以創新資源和創新能力的驅動性能 • 這個理論,既不是創新資源,也沒有創新能力,僅僅是一個以卓越的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來源為觀點 • 這項研究的觀點,在R-C之間的搭配互補性的資源和能力,它有可能幫助企業實現卓越的性能

  7. 第二,本研究進一步詳細描述了以創新的R-C的互補性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可能得到加強擁有優越的學習能力第二,本研究進一步詳細描述了以創新的R-C的互補性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可能得到加強擁有優越的學習能力 • 企業不能僅僅依靠他們的現存知識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在市場上獲得優勢,還需要在新的市場上不斷的修改或提升自己的知識 •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競爭對手的戰略和顧客的喜好導致企業改變,而且企業必須能夠獲得這些變化相關的知識,然後藉由努力來應對這些變化,開發更多的產品,更及時地提供這些產品

  8. 研究背景 • 本研究的重點是在東南亞地區,柬埔寨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在亞洲僅次於中國的增長 • 柬埔寨地理位置優越,在東南亞地區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該地區的目的是在到2015年前建立一個東盟經濟共同體(AEC)

  9. 東盟經濟共同體(AEC) 東盟經濟共同體(AEC) (一)建立單一市場和生產地區 (二)建立高競爭力的經濟區域 (三)區域經濟公平的發展 (四)區域經濟完全融入全球經濟 在東南亞地區成為一個單一的實體經濟區,它在世界上排名第九大經濟體

  10. 東盟經濟共同體(AEC)也為區域內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競爭平台東盟經濟共同體(AEC)也為區域內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競爭平台 • 柬埔寨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國家,因為柬埔寨準備開放且成為東盟經濟共同體(AEC)成員,成為讓西方企業有興趣投資國家經濟的機會 • 本研究表示,柬埔寨是值得研究的,在亞洲新興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越來越大的興趣在亞洲開展業務與創新學習和市場表現之間的相互關係

  11. 國際期刊對市場行銷上的研究中試圖把重點放在“新興市場的行銷”國際期刊對市場行銷上的研究中試圖把重點放在“新興市場的行銷” • 此外,商業研究期刊最近被稱為一個特殊問題的論文“戰略管理和市場行銷的理論與研究:對亞洲的貢獻” • 本研究著重於中小型企業,首先,中小企業在東南亞地區佔了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在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小型企業在這些國家中,估計可提供約三分之二的就業機會

  12. 理論與假設發展 • 資源基礎觀點(RBV)在學者之間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理論 • 研究採用資源,以滿足有價值的、稀有性和難以模仿或替代,產生優勢,資源包括資產,如機械、廠房、設備 • 企業特定的專業知識,如品牌,信譽,專利,這是非常難以讓競爭對手模仿的資產 • 另一項研究認為資源是靜態的,並沒有真正的價值,事實上,因為它是將這些資源透過配置該企業的資源能力,而產生優勢的

  13. 權變理論已經被概念化為關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成分且強調“適應”與配置功能的影響權變理論已經被概念化為關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成分且強調“適應”與配置功能的影響 • 包含結構和環境、戰略和政府、資源的投資決策及資源調配、決定等,從這些研究數據中,在更高的功能中可以有更好的適置結果 • 在資源基礎理論(RBV)中,企業被視為一個資源匯總其中的資源和能力 • 目前多數的文獻認為無論是資源使用的功能或功能的驅動性能理論和模型的背景下,同時忽視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稱為RC的互補性

  14. 本研究採取的創新資源和創新能力,不僅在於組合上,其具有互補性且充分發揮其潛力,以為企業實現卓越創新為基礎為績效本研究採取的創新資源和創新能力,不僅在於組合上,其具有互補性且充分發揮其潛力,以為企業實現卓越創新為基礎為績效 • 在企業領域中的關鍵點是資源和能力在企業間的不均勻分佈和不能完全移動的事實 • 本研究探討創新資源,包括資產,如專利、技術資源、許可證、商標和財政資源分配的創新 • 本研究專注於推出新產品,而且新產品與上市的時間,都以相關的創新方式來得到基礎的績效

  15. 假設發展 • 創新能力被認為具有關鍵性,企業有能力開發新產品提供市場,以實現卓越的性能,新產品都與企業的資源投入和能力,推動產品相關成果,專注於創新為基礎的績效是非常重要的 • 新產品的推出頻率和即時性,在中小型企業的範圍內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的成功和生存的先決條件,也獲得學者相對的興趣 • 中小型企業通常面臨資源約束與缺乏,但是它們被認為是成功的創新者,特別是創新能力的關係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市場能提供更新訊息的能力已成為是非常重要

  16. H1:創新R-C互補性對於以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呈現正相關H1:創新R-C互補性對於以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呈現正相關 • 中小企業具有出色的學習能力,能夠確定新的戰略和管道,且更與客戶緊密,這反過來使它們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 另外,學習能力也讓中小型企業有基礎,超越過去的控制操作,而是利用知識得到更多創新的戰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

  17. H2:學習能力正向干擾創新R-C互補性 對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之間的關係 • 本研究認為,透過學習的創新和發展能力,所支持的決策和能力需要有效的識別資源 • 此外,學習的能力,也可能導致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並加快開發和推廣新產品的時間 • 能夠不斷學習的企業將有更好的機會來把握市場機會,增加在選擇新產品和新產品的即時交貨

  18. 研究架構 H1 創新R-C互補性 以創新為基礎的績效 H2 • 控制變量 • 公司規模 • 公司年齡 • 行業類型 • 科技強度 • 市場強度 學習能力

  19. 研究方法 • 研究群體的171個中小型製造企業來自新興經濟體(柬埔寨) • 在柬埔寨的中小型企業被歸類於MIME分成中型、小型及微型企業 • 所有中小型企業的名稱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按照省份每隔11個名字被挑選,透過電話聯繫來取得他們的參與 • 350家同意參加,有171家可用,回應率49% • 本研究挑選的特定受訪者是每家中小企業的高層管理者

  20. 量尺發展 • 發展兩個具體項目來評估受訪者的信心在他們回答問題的能力上,從目前的文獻中現有的項目在建議的理論模型中來衡量構想 • 創新資源:用五個項目尺度來衡量企業擁有創新資源的程度即專利、商標、執照、技術資源、金融資源 • 創新能力:用五個項目尺度來衡量公司發展新產品的能力 • 學習能力:用五個項目尺度來衡量公司獲得新知識及改進的能力 • 創新基礎績效:用三個項目尺度來衡量公司與競爭對手的績效比較 • 控制變量:控制企業規模、企業年齡、行業類型、市場的不確定性及在測試我們的模型上技術的不確定性

  21. 數據分析 • 用兩個步驟來進行處理非反應偏差的關係 • 本研究比較已完成調查的(171)與沒有完成的(179)公司,這兩個群體在銷售及企業規模(員工人數)上沒有顯著差異 • 在處理非反應偏差問題上,本研究比較平均值發現由最初的10%調查受訪者與那些使用t檢定的最後10%受訪者,結果顯示兩個群體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 這兩項測試試圖證明非反應偏差在這項研究中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2. 初步數據分析 • AVE所有的構念超過推薦水平0.50,從0.71(創新能力)到0.90(創新基礎的績效)提供了另一種支持收斂效度 • 所有構念組合信度超過0.70,範圍從0.89(創新能力)到0.94(創新基礎的績效),提供支持建議的方法是可靠的 • 表2中沒有單獨的相關係數分別高於各自的信度及AVE值的平方根大於非對角的相關性,表明所有提出的構念具有良好的區別效度 • 為了解決共同方法偏差,用兩個方法檢驗,初步的證據以致測量模型是健全的,而不受常見方法有所差異

  23. 假設檢定 • 利用層級迴歸分析法測試提出的假設 • 模型1(=9%)添加控制變量 • 模型2(=16%)的假設主要影響添加創新資源及創新能力 • 模型3(=48%)干擾的主要影響是添加了學習能力 • 模型4(=50%)假設的干擾效果是添加創新資源、創新能力及學習能力

  24. H1表示創新R-C互補性對於以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呈現正相關,在統計學上支持這個假說與路徑係數是0.23(p<0.01)H1表示創新R-C互補性對於以創新為基礎的績效呈現正相關,在統計學上支持這個假說與路徑係數是0.23(p<0.01) • H2表示學習能力積極影響創新R-C的互補性和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之間的關係,在統計學上支持這個假說與路徑係數是0.18(p<0.01)

  25. 結論與討論 • 整體而言,我們的假設關係被支持。鑑於調查結果,在創新R-C互補性及創新為基礎的績效上有顯著的貢獻 • 當企業擁有資源讓他們透過所選擇的市場位置競爭,他們還必須具備配置這些資源的能力 • 公司擁有創新的R-C互補性能夠為更及時地顧客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RBV的研究顯示個人VRIN資源或能力上的表現有顯著效果

  26. 本研究是第一個研究創新R-C互補性在統一的模型加上學習能力,並特別強調中小企業在新興經濟體本研究是第一個研究創新R-C互補性在統一的模型加上學習能力,並特別強調中小企業在新興經濟體 • 創新R-C互補性賦予中小企業實現卓越的以創新為基礎績效的能力,如果他們想達到更高的創新基礎績效的結果,他們還必須擁有優越的學習能力 • 本研究是第一次調查學習能力作為一個權變因素,來提高創新R-C互補及創新為基礎的績效關係

  27. 管理含意 • 中小企業最重要的是同時擁有高水平的創新資源及創新能力,是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 發展及加強學習能力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額外的好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新R-C互補性,導致更卓越的創新績效 • 中小型企業尋求發展的資源能力缺乏更多實體的產品範圍和提供給市場更及時需求,他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保持領先於競爭對手

  28. 侷限性及未來研究方向 • 這項研究的結果應考慮具體限制,本研究是一個橫斷面研究設計,未來可做縱向設計 • 未來研究利用縱向數據可能有助於評估時間序列這種關係 • 未來研究可以集中在新興國家或先進國家的大企業來幫助證明正在研究的模型有效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