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65 Views
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与实践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讲义).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王 晖 2010 年 11 月 · 北京. 目录. 第一讲 :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 第二讲 :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和 测试大纲 第三讲 : 语音评定(一) 第四讲 : 语音评定(二) 第五讲 :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语法问题. 第一讲 :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 一、两个基本概念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制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思考. 一、两个基本概念. (一)普通话:
E N D
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与实践(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讲义)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与实践(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讲义)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王 晖 2010年11月·北京
目录 第一讲: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 第二讲: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和 测试大纲 第三讲: 语音评定(一) 第四讲: 语音评定(二) 第五讲: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语法问题
第一讲: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 一、两个基本概念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制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思考
一、两个基本概念 (一)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 共同语。 (邢福义《现代汉语》) 语言规范的复合参照系:权威的地域方言 权威的社会方言 (李宇明《权威方言在语言规范中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汉》1996版)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 作为语法规范。 (《现汉》2005版)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也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教学语言。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版)
共同语: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通常 是在政治、 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方言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标准语: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是全 民族的交际工具,如汉语的普通话。 (《现汉》2005版)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也是 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www.gov.cn)
普通话: 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 标准参照性口语考试。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产物 是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政策的产物 1982:《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地方实践 学者探讨; 1986: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主报告,提出普通话三级设想; 1988-1991 研制并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1992-1994 研制并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测试开始实施; 200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确立法律地位; 2001-2003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及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研制
三部重要学术文献: 1983: 陈章太 《略论汉语口语规范》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破题”之作 1991: 孙修章、于根元 等《普通话水平测试 等级标准(试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奠基”之作 1994: 刘照雄 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成型”之作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思考 测试目的(为什么测试) 测试对象(测谁) 测试目标(测什么) 测试方法(怎么测)
(一) PSC的测试目的: 直接目的:测查并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 为用人部门考核工作人员提供统一、客 观、公正的标准。 根本目的: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全社会普通话的 普及和提高。 (新《大纲》送审稿)
(二)PSC的测试对象: 中国境内: 一定强制性受测人群:(详见下页) 自愿接受测试人群: 中国境外: 自愿接受测试人群: 以汉语(华语)为母语者和 华文教师为宜
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3.影视话剧演员;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2003)
(三)PSC的测试目标: 语言知识 / 言语能力 特定言语能力 / 一般言语能力 / 语言(码)能力 交际能力 —语篇能力 \ 语用能力
PSC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测试,而是言语能 力的测试。PSC不是测查特定(专门)言语能力, 而是测查一般言语能力。 PSC侧重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这种语言系统本 身的语码操作能力(具体体现为:规范程度和熟 练程度),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有所涉及但不是 测查重点。
(四)PSC的测试方法: 确定测试的类别、测试的范围和测试性质 1.测试类别 (1) 按行政实施分类: PS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 (官方/一定程度强制性/非营利/公共/大面积) PSC是不定期反复性考试; PSC是平行卷本考试。
(2)按使用目的分类: PSC是一种水平测试 成绩测试 诊断测试 学能测试
2. 测试范围 不指应试者的范围,而指“测什么”的范围 专门用途语言测试 / 一般用途语言测试 PSC是一般用途语言测试
3. 测试性质 (1)确定测试性质的两个考虑 ①条件制约的考虑 (人员因素、时间因素、地点因素、设备因素) ②信度和效度的权衡
(2)确定考试模式 ① PSC采取口试方式,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试; ② PSC以直接测试为主; ③ PSC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
三、PSC的实质 测试的实质:是对行为样本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 PSC的实质:通过对应试者一组有代表性的普通话 言语行为的有效抽样,推论其内化的 普通话能力,并根据统一的规则赋予 相应成绩。
四、PSC与“中介语”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方言习得
第二讲: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 标准和测试大纲 一、PSC的《等级标准》 (一)《等级标准》的重要性 1.在国家专门法律中予以表述 2.等级标准的探讨开启了PSC研究的序幕 3.是制定《测试大纲》《实施纲要》等系列文件的 基础
(二)PSC设计为三级六等 1.为什么设计为三级六等? 2.等级分数的理据 (三)《等级标准》是全国统一标准
(四)《等级标准》描述 语音:一级甲等:语音标准; 一级乙等:语音标准,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甲等: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少数难点音(平翘 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 二级乙等: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 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 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 三级甲等: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 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三级乙等:声韵母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
词汇、语法: 一级甲等: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一级乙等: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二级甲等:词汇、语法极少有误; 二级乙等: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三级甲等:词汇、语法有失误; 三级乙等:词汇、语法失误较多。
语调: 一级甲等:语调自然; 一级乙等:语调自然; 二级甲等:语调自然; 二级乙等:方言语调不明显; 三级甲等:方言语调较明显; 三级乙等:方言语调明显。
流畅程度: 一级甲等: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表达流畅; 二级甲等:表达流畅。 二级乙等: 三级甲等: 三级乙等:
二、PSC的《测试大纲》 (一)新《大纲》与原《大纲》 原《大纲》: 1994年 新《大纲》: 2003年 (二)《大纲》的修订背景及基本原则
(三)新《大纲》的内容和具体问题 • 测试的名称、性质、方式 • 测试内容和范围 PSC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 PSC 的范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包括: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表》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
3.试卷构成和评分 (1)试卷构成 ①关于测试内容(考什么) ②关于测试长度(考多少) ③关于测试方法(怎么考) (2)关于评分
①评分系统和《等级标准》的关系 《等级标准》是设计评分系统的依据 评分系统是《等级标准》的数字化解释系统 二者共同构成PSC的测试成绩解释体系
② PSC评分系统的几个特点: 第一:采用百分制 第二:采取分立式要素评分 第三:评分系统体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新《大纲》对评分系统的调整 调整的原则:适度微调 • 坚持百分制形式和分立式要素评分的规则 • 坚持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分原则 • 坚持各测试项分值的权重比例 • 对各测试项的评分要素进行微调 调整的主要内容(从略)
4.等级确定 • 取消有关等级确定的补充“规定”
第三讲 PSC语音评定(一) 一、基本概念 (一)语音错误(phonetic error)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的现象。 (二)语音缺陷(phonetic defect)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未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但尚未达到标准音位的现象。 (三)语调偏误( intonational deviance)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调型式不符合普通话规范。
二、语音评定参照细则 参见: 宋欣桥《手册》 P 250
第四讲 语音评定(二) 一、关于语音评定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轻声问题 ⒈ 轻声与轻音(轻读)不同 轻声一般指发生在词汇层面的现象; 轻音着眼于发生在句法结构层面的现象, 广义的轻音包 括轻声在内; 如: 说个故事 写个千把字就行了
⒉轻音与重音属于感知范畴 把感知范畴的轻音与重音,仅仅与声学上的 “振幅”对应起来是片面的。 对于轻音与重音的感知,是音高、音强、音 长、音色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音长、音高有重要 作用。
⒊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 除极少数属于语法变调(可由规律预知)外, 多数属于词汇变调,不可由规律预知。这与上上 相连产生的变调(音系变调),和“一”“不” 变调有很大区别。
⒋ 《纲要》仿效《现汉》的处理方法,区分了必读轻声音节和“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 作品26号《落花生》 必读轻声词语: 我们 桃子 答应 东西 喜欢 晚上 “一般轻读、间或重读”词语: 父亲 母亲 吩咐 好处 价钱 体面 知道 说出来 挖出来
《纲要》和《现汉》必读轻声音节和“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的处理存在一些差异:《纲要》和《现汉》必读轻声音节和“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的处理存在一些差异: 《现汉》轻 ,《纲要》两可的词语: 费用 逻辑 棉花 黄瓜 任务 早晨 价钱 把手 抽屉 玫瑰 牡丹 讲究 考究 摆布 《现汉》非轻,《纲要》两可的词语: 月季 喷嚏 鼻涕 南瓜 烟囱 邻居 火气 气氛 刺激 错误 太监 菩萨 ←→活菩萨 (注:红色字体 2005年版《现汉》已改为两可)
轻声正处于历时变化中,是普通话中一种不稳定的、正在变化的的语言现象。注音不一致和有变化,正是轻声作为一种不稳定变化过程的体现。轻声正处于历时变化中,是普通话中一种不稳定的、正在变化的的语言现象。注音不一致和有变化,正是轻声作为一种不稳定变化过程的体现。 目前,哪怕制订一个暂时的标准都很难,《必读轻声词语表》也只能是“推荐性标准”。
王士元“词汇扩散”的理论指出 “在任一时期任一个活的语言当中,我们都可以 预期会发现若干组单词具有双重发音……事实上这 种双重发音很多时是出现在一个人的口中。” “在这些演变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程中,会发现 或多或少的自由变体,以便说话人在不同形式之间 作出选择。”(语言学的、审美的、社会的)
(二)异读词问题 异读,指一字多音现象,但异义异读的多音 现象不在讨论之列(乐、率、难)。 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异读:揩油 误读造成的异读: 发酵暂时 亚运会 韦 北京语音自身特殊的发展: 危险 风帆悉心 文白分歧造成的异读: 血 露 熟 剥 谁
(三)形容词生动形式 1.AA式 AA:小小 满满 慢慢 AA儿:早早儿 好好儿 红红儿 薄薄儿 • 宋欣桥 《语音评定》“叠字形容词中AA式带‘儿’尾读儿化韵时,在朗读中没有变调的”(算语音错误) • 林焘 《北京话的连读音变》“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如果第二个音节同时儿化,就必须变调读成阴平” “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但第二个音节不儿化和一部分单音节副词重叠时,第二个音节可以变调读成阴平”(圆圆的、小小的、大大的/常常、渐渐) 慢慢 缸里的水满满的 × 草嫩嫩的绿绿的 脸红红的 苦苦的 死死的 怪怪的 傻傻的
2.ABB式 ①文绉绉骨碌碌 亮锃锃 黄澄澄 红彤彤(红通通) ②毛茸茸 软绵绵 绿油油黑黝黝慢腾腾沉甸甸 ③金灿灿 红艳艳 亮闪闪 黑沉沉 香馥馥 3.AABB式 ① BB不改阴平,第二B不儿化 安安全全 朴朴素素 ② BB只读阴平,但不可儿化 别别扭扭 ③ BB只能阴平,可儿化 利利落落 ④ BB可读阴平,也可儿化 漂漂亮亮 干干净净
(四)“啊”的音变 1.四种属于不自由音变,处在[-n,-i, -ɑ,-y]后的“啊” 2.其他不属于不自由连读音变 “呀”的使用: 胪列事物 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