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1.16k Views
樂聖 --- 貝多芬. 報告者 : 藍敬堯. 貝多芬基本資料. 1770 年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波昂市 父親及祖父都曾是宮廷中的樂師 父親約翰是位愛酗酒的男高音手 母親瑪麗亞則是一位賢淑的女性 貝多芬從小極受在宮廷中擔任指揮的祖父寵愛 , 可惜好景不長 , 貝多芬三歲時祖父就與世長辭了。. 在維也納的雕像. 童年生活. 貝多芬的天份在三歲時被祖父發現 父親是酒鬼 , 脾氣暴燥 , 妄想要貝多芬成為 " 莫札特第二 " 以博取名聲及金錢.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家. 童年生活. 貝多芬的童年是受盡虐待 因此貝多芬從小就特別孤僻。
E N D
樂聖---貝多芬 報告者: 藍敬堯
貝多芬基本資料 • 1770 年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波昂市 • 父親及祖父都曾是宮廷中的樂師 • 父親約翰是位愛酗酒的男高音手 • 母親瑪麗亞則是一位賢淑的女性 • 貝多芬從小極受在宮廷中擔任指揮的祖父寵愛, 可惜好景不長 , 貝多芬三歲時祖父就與世長辭了。 在維也納的雕像
童年生活 • 貝多芬的天份在三歲時被祖父發現 • 父親是酒鬼 , 脾氣暴燥 , 妄想要貝多芬成為 " 莫札特第二 " 以博取名聲及金錢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家
童年生活 • 貝多芬的童年是受盡虐待 • 因此貝多芬從小就特別孤僻。 • 貝多芬八歲時於科隆舉行演奏會 • 十歲左右即成為宮廷樂師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家
貝多芬的生活 • 十六歲那年貝多芬失去了慈母 , 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 • 十七歲前往維也納會見莫札特 , 被莫札特認為是日後的一顆新星, 並從莫札特處學一些作曲技巧 貝多芬出生的地方出生地房子的正面
貝多芬的生活 • 二十二歲時定居於維也納 , 在這之前他想拜師莫札特而不果 , 轉向海頓和阿布雷治白克學習作曲 . 海頓非常忙碌 , 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教他 • 貝多芬在有關社會上及音樂上的事都得靠自己摸索。 貝多芬出生的地方出生地房子的正面
成名後的貝多芬---創作上的自由 • 成名後的貝多芬命運比他的前輩如海頓 , 莫札特要好得多 • 一方面受到貴族的保護 , 另一方面又享有創作上的自由。 • 貝多芬做為鋼琴家和作曲家都逐漸嶄露頭角 , 遠大的前途被眾人看好 • 紐約中央公園的貝多芬雕像
成名後的貝多芬---惡性耳疾 • “惡性耳疾 ” 這個音樂家的致命傷 • 曾使他頹喪 . 悲憤 • 一份著名的 “ 海里金史塔持遺書 ”, 這是在他死後才被發現的 • 總之 , 貝多芬並沒有自殺, 相反的 , 他回到維也納 • 首次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 . 之後 , 他的作品更臻成熟充實 , 許多不朽的傑作也於此時相繼完成 . • 紐約中央公園的貝多芬雕像
染上了肺炎及黃疽 • 貝多芬酷嗜散步與飲酒 • 他在維也納森林和海里根修坦田園散步時捕捉了許多作曲靈感 • 不幸於拜訪弟弟約翰時染上了肺炎及黃疽 在出生地波昂的雕像
『真可惜 , 來遲了 ! 』 • 四個月之後 , 這位曠世音樂巨匠便去世了 • 臨終前他所訂的葡萄酒才送來 , 『真可惜 , 來遲了 ! 』這句話便成為他最後的遺言。 • 貝多芬於 1827 年 3 月 26 日下午病逝 , 三天後葬在威陵墓地。 貝多芬臥室的床
貝多芬的成就-----樂聖 • 三十歲那年發表了第一首交響曲 , 這時的他已經有暫時性的耳聾了 • 三十三歲他完成 " 第三號英雄交響曲 " , 更是表現出貝多芬的獨特 • 維也納音樂界推崇他為莫札特的繼承人, 備受歡迎 • 也有人認定從這首歌以後 , 浪漫派音樂就產生了 , 為音樂史上的新紀元。 • 貝多芬與海頓 , 莫札特併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聽不見也要裝作聽見 • 貝多芬在世時常被指為憤世嫉俗 , 脾氣暴躁 • 有誰想過 30 多歲耳朵出現毛病 , 作為一個天才橫溢的音樂家 , 這是何其殘酷的命運 • 為了掩飾耳疾 , 聽不見也要裝作聽見 • 很忌諱別人談論耳朵的事 . 人們只知道他脾氣暴躁 , 極難相處 • 有誰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與恐懼 • 貝多芬熱愛生命 , 熱愛人類, 端看第九交響曲中的 " 歡樂頌 " , 若非有一顆熱愛世人的心及高尚的情操 , 又何能作出如此天籟 ?
克服障礙----超越自己 • 貝多芬的耳疾越來越惡化 , 到了 48 歲左右就已經完全聽不到 • 日常的會話均用筆談 • 曲子的作風與中期激烈有力者完全不同 , 代之而起的是簡潔而有深度的思想 • 我心中的偉人---樂聖 貝多芬所彈奏的鋼琴
參考資料 • 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06.htm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7%AF%E5%BE%B7%E7%BB%B4%E5%B8%8C%C2%B7%E8%8C%83%C2%B7%E8%B4%9D%E5%A4%9A%E8%8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