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36 Views
河 中. 石 兽. 纪 昀.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 82 岁,河北 (直隶) 省献县人。
E N D
河 中 石 兽 纪 昀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河北(直隶)省献县人。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河北(直隶)省献县人。 纪晓岚出身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造诣,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4月,提升为侍学士。6月,因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新疆,佐助军务。3年后召还,授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四库全书》历经13年才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一度被授为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当年,迁礼部尚书。60岁后,曾5次掌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80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 纪晓岚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并非因为像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铁齿铜牙”,善于斗狠,而是在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总纂了《四库全书》和著作了《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掘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掘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共二十四卷,近40万字,含故事1200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除记见闻琐事外,多为短篇神怪狐鬼故事。文笔质朴淡雅,亦庄亦谐,杂以议论,间有卓识,为清代模仿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但较之《聊斋》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封建礼教的内容,暴露了他的许多真实想法,流传广,百姓认可。
借助注释,认真阅读课文。 自读提示: 1、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 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4、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沧州南一寺临河 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 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于此,在这(那)儿 靠近 边,岸 坍塌 过,经历 寻找 摇船的用具,文中指摇船 牵引 同“耙”,整地的农具 踪迹 认为 开馆执教,指教书 代词,指人们顺流去找石兽的事 你,你们 事物的道理 推究 削下的木片 代词,石兽 离开 原来(是) 这 难道 被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 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代词,石兽 颠倒错乱,这里指荒唐 罢了 淹没 代词, 水手 表示原因,原来 代词,指水 咬,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冲刷 这,这样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 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欤? 停止 逆流而上 当然 代词,指水手 然而,但是 的 只 主观判断 吗
理解中心 1、找出老河兵和讲学家的两段话,分析两个“笑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体会最后一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质疑 根据训练题二对文章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