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课改新理念的运用与

课改新理念的运用与. 思考. 榆林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刘新国 13891278996.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 我们目前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基本上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模狗样 ? 狗模人样 ? 人面狗 ? 狗面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sara-cas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改新理念的运用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改新理念的运用与 思考 榆林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刘新国 13891278996

  2.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近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 • 我们目前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基本上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人模狗样? 狗模人样? 人面狗? 狗面人?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5. 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 • 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6. 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7. 建构主义理论两个重要概念 •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8. “三维”目标的含义 情  感 态度价值观 单纯传授知识 旧课程 全面关注 新课程 过程方法 知识能力

  9. 关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学 • 基础知识教学的灵魂,从教师角度讲就是“讲透讲宽”四个字。透是要讲明白,宽是要讲联系,联系是当前必须特别需要强调的问题。

  10. ——与旧知识的联系 • 从学生角度讲,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否则,这种知识既没有理解也不会记住,所以教学的秘诀就是找到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的焊接点。所谓的教学艺术也就在这里。

  11. 与同类材料的联系 • 教材上所提供的知识都是典型例证,是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点。同类型的点越多,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就越全面越丰富,学生得到的就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而是          一个面、一个结构、一          个体系。给学生提供尽          可能多的同类型材料,          使其学习不是局限于某          个点,而是一种结构或          一个体系。

  12. 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通过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任何学科,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一定枯燥无味,丧失生命力;任何教师,如果不能将教学与生活联系             起来,就一定令人             昏昏欲睡;任何知            识,如果与生活脱            节,就一定是死知            识、无用的知识。

  13. ——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知识结构就像一个圆椎形,社会越是现代化,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就越高。学科之间的         良好联系能使学生            充分运用各学科知            识理论去多角度多            层次全方位地分析            解决问题。这是现            代社会中人的创造            能力的重要标志。

  14. 地理学科 其它学科 物 理 1.西部的地势特点决定了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能的开发利用——物理学科中水电站的建设、发电量的计算、远距离输电方法: 2.西北地区典型的风蚀地貌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 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化 学 1。西南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流水(含有CO2)对石灰岩的化学溶蚀: 2.石油、天然气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燃烧和作为化工原料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1)

  15.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3) 地理学科 其它学科 历 史 1.目前西部大开发与历史上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经历三个阶段:50年代—屯垦戍边 60—70年代—“大三线”建设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加大了对西部的支持力度 2.西北地理环境的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著名的楼兰、尼雅文明的覆灭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3.西部边疆的和平问题 西部地区遭受列强入侵的历史: 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地区英军入侵西藏南部 19世纪中期—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入侵云南、广西等地

  16. 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为了调节复习内容的枯燥无味,我引用了毛主席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长征》,我起了个头,学生马上就琅琅上口地跟着背下去,我提出:谁能把这首《长征》诗所涉及的地名找出来?(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挠头思考的,也有查语文书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为了调节复习内容的枯燥无味,我引用了毛主席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长征》,我起了个头,学生马上就琅琅上口地跟着背下去,我提出:谁能把这首《长征》诗所涉及的地名找出来?(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挠头思考的,也有查语文书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  又如在讲“滚滚长江”的“长江三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讲“滔滔黄河”的“地上河”时,我还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中国的气候”一章的“梅雨”时,我引用了赵师秀作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讲“季风”时,我引用了白居易写的:“勿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讲“高山气候”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 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循环小数”一节时,先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循环”的词义。同学们哗哗地翻着字典,很快找到了答案。“循环就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为了进一步建立学生对循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列举自然界里循环的事物。孩子们列举出日升月落、血液流动、四季变化等许多循环的现象。他抓住时机插入问题,“自然界里循环的事物太多了,我们永远也列举不完,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一种循环现象。”然后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循环小数”,并写出了几个算式:1÷3、2÷3、22÷99、22÷7、2÷195然后让学生算出得数。孩子们静静地算着,一会儿,有几个孩子惊叫起来,“教师,数也循环了!”他把他们计算的结果写在了黑板上:1÷3=0.33333……由于掌握了循环的含义,循环小数的概念很快就明确了,孩子们的脸上荡漾起了满足的微笑,原来数也能循环,太有意思了。

  18. 过程与方法    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才能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 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不息的探索精神。

  19. 过程是相对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      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过程是相对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过程是指相对学生来说,是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      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20.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人对一切作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体验,人的喜怒衰乐就是最基本的情感。人会对自己感觉到的任何东西发生情感。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基础的东西,情感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

  21.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从横向角度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纵向角度看,它们彼此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连续体。一个人对一件事长时间的喜爱或厌恶,就会变成一种基本的态度;而对各种人、事、现象的态度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人的价值体系。

  22. 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3. 让学生跑给自己看,还是自己跑给学生看?

  24. 20+8怎么会等于100?但式子是硬的呀!!!20+8怎么会等于100?但式子是硬的呀!!!

  25.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而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任务。 • 促进就是指引方向、鼓励士气、点燃热情点燃生命!

  26. 给学生成功体验是最大的促进 • 过去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指总结经验而言的。事实上,失败是成功的杀手,失败会不断地削弱人的自信心,使人感到灰心气馁。所以正确的观点应该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地成功才能使人不断地看到希望,不断增强人的自信心。

  27. 强调三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 自主学习就是要有学习热情 • 探究学习就是在思考中学习 • 合作学习就是汲取别人智慧

  28.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我导向:我爱学 自我激励:我能学 自我监控:我要学

  29. 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1、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2、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        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6、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7、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 8、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0. 有效教学和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追求蕴含于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中的全面效益。只要考试分数,而无视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权力、无视学生差异和学习感受的教学,最终要阻碍学生的学习成长。 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的基础上。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是学生愿学会学的境界与水平,而不是分数。新课程反对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却并不反对分数这个测量手段本身。新课程要求正确认识和使用分数,让分数从压制学生天性的魔鬼转化成伴随学生成长的天使,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愿学会学,获得学习的快乐。

  31. 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而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

  32. 接受学习不等于照本宣科。接受 学习虽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其所讲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就很容易导致机械                学习,学生                既不可能完                全理解教师                所讲授的内               容,也同时                会感到枯燥                乏味。

  33. 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不是要教师一讲到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任何知识只有用心思考了,才能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整合起来,才不容易忘记。因为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新旧知识融合的过程。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不是要教师一讲到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任何知识只有用心思考了,才能和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整合起来,才不容易忘记。因为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新旧知识融合的过程。

  34. 关于备课…… • 知识点:高考点、重点、难点 • 拓展点:展开思路拓宽视野 • 问题点: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 • 训练点:促进知识体系的整合 • 延伸点: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35. 最后总结一下: • 一个角色 • 两句箴言 • 三个联系 • 四种学习 • 五点备课

  36. 谢谢大家!祝大家开心… • 电话:3593389 • 13891278996 • E-mail:lxg505@126.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