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第五章 中药制剂分析总论

第五章 中药制剂分析总论. 药物分析教研室. 第一节 中药制剂定性分析. 中药定性分析的方法 目的: 检定制剂的真实性。 显微鉴别法 理化鉴别法 一般化学反应法 升华法 荧光法 光谱法 色谱法. 一、中成药的显微鉴别 ( 一)制片方法 1 .散剂、胶囊剂 取粉末,直接加水或水合氯醛 透化装片。 2 .片剂 用刀片直接从药片断面刮取少量粉末或 研碎后取少量样品透化装片。 3 .水丸、锭剂 研成粉末后取少量直接透化装片。 4 .蜜丸 取蜜丸切碎,加水搅拌,洗涤后,置离

san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中药制剂分析总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中药制剂分析总论 药物分析教研室

  2. 第一节 中药制剂定性分析 中药定性分析的方法 目的: 检定制剂的真实性。 • 显微鉴别法 • 理化鉴别法 • 一般化学反应法 • 升华法 • 荧光法 • 光谱法 • 色谱法

  3. 一、中成药的显微鉴别 • (一)制片方法 • 1.散剂、胶囊剂 取粉末,直接加水或水合氯醛 • 透化装片。 • 2.片剂 用刀片直接从药片断面刮取少量粉末或 • 研碎后取少量样品透化装片。 • 3.水丸、锭剂 研成粉末后取少量直接透化装片。 • 4.蜜丸 取蜜丸切碎,加水搅拌,洗涤后,置离 • 心管中离心分离沉淀。如此反复处理以 • 除去蜂蜜后透化装片。 • 若观察细胞内含物形状,应选用不同试剂制片。 • 淀粉粒 水或甘油醋酸试液; • 糊粉粒 甘油; • 水溶性内含物 乙醇或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

  4. 固定标本片制片方法 取中成药粉末置离心管中,加乙醇浸过上面, 玻棒搅拌5~10分钟后离心使粉末沉 积,倾去稀醇液,再加无水乙醇二次, 丙酮一次,丙酮、二甲苯等量混合液 一次,如前操作,每次10~20分钟; 最后加入纯二甲苯,略加搅拌,取处 理后的样品微量置载玻片上,滴加中性树胶,加盖玻片封藏,贴标签。

  5. (二)观察要点 • 中成药粉末镜检时,首先要了解处方中的药味组成,明确其 • 来源的药用植物的部位,才能根据该部位的显微特征来进行检出。 • 1.根类 • 木栓组织碎片,表面观多为多角形细胞, 排列紧密。 • 导管 直径、节的长短、末梢壁的穿孔及增厚壁的纹理类型。 • 草酸钙结晶晶形、 • 分泌组织、 • 淀粉粒的形状、 • 脐点 • 层纹 • 2.根茎类 • 与根类药材粉末特征相似。而淀粉粒有时较大,有鳞叶组织,退化的 鳞叶表皮细胞大多狭长,细胞壁平直或波状弯曲。

  6. 3.茎类 (1)茎类 表皮细胞及垂周壁的形状,气孔的类型,毛茸的类型及形态; 导管的类型、直径、长短。 管胞的形态; 纤维的形状、直径、长短、有无晶纤维等。 草酸钙结晶多为方晶及簇晶,单子叶植物偶见针晶。 薄壁组织碎片、石细胞。 (2)皮类 纤维的直径、长短及形状,是否成束存在, 细胞壁厚薄、木化与否,能否看到胞腔及壁孔等。 石细胞的形状、细胞壁增厚情况。 草酸钙结晶多为方晶及簇晶,砂晶及针晶较少。 皮类药材粉末不应含有木质部组织,如导管、管胞等。 (3)木类 可见导管、管胞、木纤维、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细胞壁 通常均木化。不应有木栓细胞及绿色组织等。

  7. 4.花类 (1)苞片及花萼 构造类同叶片,表面上可见到气孔及毛茸。 (2)花冠 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而无气孔, 下表皮细胞常不呈乳头状, 细胞壁微波状弯曲。 维管束组织细小。 (3)雄蕊 1)花粉囊内壁细胞的壁不均匀地增厚,呈网状、螺旋状、 环纹状及点状等; 2)花粉粒具圆形、长圆形或多面形等多种形状。 通常具内外两层壁,外壁多数具各种雕纹。 (4)雌蕊 柱头的表皮细胞呈乳头状突起,或分化成绒毛状。

  8. 5.叶类 (1)表皮 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角质层的形态, 垂周壁的形状、厚度或增厚情况以及有无气孔、毛茸等。 (2)气孔 气孔的形状、大小、型式,保卫细胞的形状及内含物, 副卫细胞的数目、大小、形状。 (3)毛茸 注意毛茸的种类。 非腺毛:注意细胞的数目、形状、长短、大小、细胞壁的 厚薄及表面形态等。多为单列性多细胞毛,少为单细胞毛。 形状一般呈长圆锥形或线形;细胞壁一般较薄,外壁表面大 都光滑。 腺毛: 注意头部的形状、大小、细胞的数目、排列情况以 及柄部的长短、细胞数目及行列数目等。

  9. 6.果实类 (1)果皮细胞的形状、大小。 (2)外果皮上可能有非腺毛及腺毛,注意长短、形状。 (3)中果皮内的分泌组织 油细胞,油室、油管、石细胞等 (4)内果皮石细胞,大小、细胞壁的厚薄,如为镶嵌层,则 应注意其排列形式。

  10. 7.种子类 (1)种皮 表皮毛的形状、细胞壁的厚薄、是否木化、有无纹理; 石细胞形状、大小、色泽散布及细胞壁的增厚情况。 栅状细胞及油细胞。 (2)外胚乳 细胞大小、形状、壁厚、色泽、细胞内含物。 (3)内胚乳 细胞形状、厚度、内含物。 (4)胚的子叶 有无分泌组织及细胞的内含物。

  11. (三)应用实例 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 [显微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 (1)薄壁组织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熟地黄) (2)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 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山茱 萸) (3)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 径24—40u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山药) 3a草酸钙针晶束3b淀粉粒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 ,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 (5)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 氯醛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um。 (茯苓)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 集成纹孔群。(泽泻)

  12. 二、中药制剂的一般理化鉴别法 (一)一般化学反应法 中药制剂一般选择有效成分、特征成分作为鉴别的对象。 一般化学反应鉴别法多在试管中用湿法反应进行,制剂样品要先制成适宜的供试液。一般情形下用50%-7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供试液。 一般化学反应法用于中药制剂鉴别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分析反应,如泡沫生成反应、三氯化铁显色反应等。 (2)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除去干扰分析反应的物质借此改善鉴别方法的专属性。 (3)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方式,对拟定的鉴别方法进行反复验证,防止出现假阳性。

  13. 实例1 牛黄解毒片中大黄、黄芩的定性鉴别反应 取本品6片(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 过滤,滤液作如下反应: (1)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 红色。(黄芩中有大量黄酮) (2)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显红色,再加30% 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红色不消失,加酸或酸性时,红色变为黄色。 (大黄中含有羟基蒽醌) 实例2 牙痛一粒丸中蟾蜍、朱砂、雄黄的定性鉴别反应 (1)取本品约0.1 g,研细,加氯仿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再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蟾蜍) (2)取本品约0.2g,研细,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的硝酸饱和溶液2ml,振摇,放冷,离心,取上清液,加氯化钡试液0.5ml,摇匀,溶液呈白色浑浊,离心,弃去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雄黄) (3)取本品适量,研细,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即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朱砂)

  14. (二)显微化学鉴别法 1.取药材的切片、粉末或中成药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各种试剂,加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产生的结晶或沉淀,以及特殊的颜色等,作为鉴别的特征。 例: 黄连粉末滴加稀盐酸,放置5分钟,可见小檗碱盐酸盐黄色结晶析出。 穿心莲用水湿润,切成横切片,滴加乙醇后加Kedde试液, 叶肉组织显紫红色(穿心莲内酯成分的不饱和内酯环反应)。 丁香切片滴加30%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略放置,可见油室 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析出。 肉桂粉末加氯仿2~3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1滴,可见黄色针状或杆状结晶(肉桂酸反应)。

  15. 2.取药材粗粉加适当的溶剂浸提,将浸提液置载玻片上,滴加各种试剂,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2.取药材粗粉加适当的溶剂浸提,将浸提液置载玻片上,滴加各种试剂,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例如: 槟榔粉末0.5g,加水3~4ml及稀盐酸1滴,微热数分钟,过滤,取滤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发生混浊,放置后可见石榴红球形或方形结晶(槟榔碱)。 曼陀罗叶少许,加氯仿提取,提取液蒸干,加发烟硝酸1滴,显黄色,加氢氧化钾1粒,显紫堇色(莨菪烷类成分Vitali反应)。

  16. 3.取药材切片或粉末,滴加各种试剂,直接观察反应现象。3.取药材切片或粉末,滴加各种试剂,直接观察反应现象。 例如: 钟乳石少许,加浓盐酸数滴,能产生大量气泡(碳酸盐分解 产生CO2)。 番木鳖胚乳薄片,加1%钒酸铵-硫酸试液1滴,胚乳速显紫色 (番木鳖碱),另取切片加发烟硝酸1滴,即显橙红色(马钱子 碱 )。 大黄粉末少许,置白磁板上,加氢氧化钠液l滴,显深红色( 蒽醌钠盐)。

  17. (三)升华法 操作方法:取金属片安放在有圆孔(直径约2cm)的石棉板上,在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内径约1.5cm,高约0.8cm),对准石棉板上的圆孔,圈内放入预先研细成粉末的中药制剂一薄层,圈上覆盖载玻片,在石棉板下圆孔处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至粉末开始变焦,去火待冷,载玻片上有升华物凝集。将载玻片反转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试液观察反应。 实例 牛黄解毒丸微量升华鉴别 取本品进行微量升华,先得白色升华物后(冰片),继得黄色升华物(大黄中蒽醌)。将升华物分别置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升华物呈不定形的无色片状结晶,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渐显紫红色,黄色升华物呈黄色针状结晶或羽状结晶,遇碱显红色,遇酸变为黄色。

  18. (四)荧光法 有些中药材中含有能产生荧光的化学成分,在可见光、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出荧光,或经试剂处理后发出荧光。含有这类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荧光法进行鉴别。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取制剂的提取液点在滤纸上或试纸上,置紫外光灯下(365nm)观察,有时则是加一定的试剂后再进行观察。 实例l 元胡止痛片的荧光鉴别 取本品适量,去糖衣,研细,取粉末1g,加0.25mol/L硫酸液1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阴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19. (五)光谱法 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不同的药材所含的成分不同,在一定 条件下吸收光谱的特征可用于鉴别药材。 利用这一特点,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也 可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2.红外光谱法

  20. (六)色谱法 中药制剂可用色谱法鉴定,包括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使用本法鉴定中药制剂,通常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入样品和适宜的对照物 采用同一条件依法层析展开,经显色或用其他方法检出色谱斑点后,将样品与对照物所得的色谱图进行对比,作出鉴定。 (1)样品应作适当的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初步的分离精制。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升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小型层析柱的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法等。 (2)展开剂的选择 选用能突出主要斑点,便于分析比较的展开剂,如果鉴别的对象相同,应首先试用已有的、较成熟的展开剂。 如无现有展开剂,可先以无水乙醇-苯(1∶4)展开,如主要物质的Rf在0.8以上,改用苯-氯仿(1∶3),如主要物质的Rf在0.3以下,改用丙酮-甲醇(1∶1)。

  21. (3)对照品的选择 中国药典(一部)作薄层鉴别用的对照物有对照品和对照药材两种。 TLC用作中药制剂鉴别的另一类对照物是阴阳对照溶液。 (4)薄层色谱的扫描定性鉴别TLC展开后,斑点的检识方法,有通用性的,如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出现的荧光,或用碘蒸气、稀硫酸、磷钼酸显色等,这类方法专属性不强。另一类是专属性较好的显色剂,例如碘化铋钾试液,茚三酮试液和三氯化铝试液等,一般可依次说明斑点归属。 还可用薄层扫描仪将薄层板上的斑点转换绘制成峰形色谱图,这种色谱图以斑点展开后移动的距离为横坐标,斑点对光辐射的吸收强度或发射荧光的强度为纵坐标的峰形曲线图谱。

  22. 应用实例 1.大黄及含大黄的成药 1)供试液制备 取各样品适量,加甲醇20ml浸渍1h,过滤,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HCl 1ml,水浴加热30min,立即冷却,乙醚提取两次,20ml/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成1ml。 2)对照液制备 取大黄对照药材0.1g.按供试液制备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 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薄层板 硅胶H加0.3%CMC-Na溶液的自制板;厚度:300um 4)点样 分别点样4uL。 5)展开剂 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放置后的上层溶液。

  23. 6)展开方式 上行展开;展距:7cm。 7)显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8)色谱识别 紫外光灯(365nm)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 9)备注 在部分成药样品的色谱中,除大黄的五个蒽醌成分的斑点外,尚有其它荧光斑点,为处方中的其它成分。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样品: 1.芦荟大黄素; 2.大黄酸; 3.大黄素; 4.大黄素甲醚; 5.大黄酚; 6.大黄(掌叶大黄)对照药材; 7.大黄(唐古特大黄)对照药材; 8.大黄流浸膏; 9.小儿化毒散; 10.槟榔四消丸; 11.木香槟榔丸; 12.枳实导滞丸; 13.牛黄上清丸; 14.清宁丸; 15.一捻金; 16.牛黄解毒片; 17.牛黄解毒丸

  25. 2.黄连、黄柏及含黄连、黄柏的成药 1)供试液制备 取各品种药粉适量,加甲醇5ml,置水浴回流15min,过滤滤液浓缩至1ml。 2)对照液制备 取盐酸香槟酒小檗碱,硫酸黄连碱,硫酸表小檗碱,非 洲防己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0.5mg/ml的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液。 3)薄层板 硅胶G自制板;厚度:500um 4)点样 分别点样1-2ul 5)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 (6∶3∶1.5∶1.5∶0.5)另槽中加入与展开剂等体积浓氨试液

  26. 6)展开方式 展开箱预平衡15分钟;上行展开;展距:8cm 7)显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8)色谱识别 中国药典黄连项下收载有味连,雅连,云连三种,总体分析黄连可见4~5个主要的黄色荧光斑点,自下而上,分别为l.非洲防己碱+药根碱(量少);2.巴马汀;3.小檗碱;4.表小檗碱(云连不含,雅连含量低);5.黄连碱(味连含量高)。黄柏主要检出巴马汀及小檗碱,可与黄连区别。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品: 1.黄连(味连);2.黄连;3.黄连(雅连);4.黄连(云连);5.黄连(野连); 6.黄连(日本黄连);7.小儿化毒散;8.万应锭;9.大补阴丸;10.木香槟榔丸; 11.香连丸;12.黄柏;13.非洲防己碱;14.药根碱;15.巴马汀;16.小檗碱; 17.表小檗碱;18.黄连碱。

  28. 2.纸色谱法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高,检测器种类多而且灵敏度高,是 混合物鉴别的有效方法。该法目前主要是用于含挥发油和挥 发性成分的制剂分析。 4.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要是利用化合物在特定的色谱柱上,在一定条件下的保留 值,将某一样品与其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保留时间的 直接比较作为鉴别依据。对于复杂未知成分,也可以加入对 照品,观察被测峰是否增高,以初步作定性结论。对于复杂 组分尚可采用联机技术,如本法与质谱联用,先分离后再作 定性鉴别。

  29. 第二节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中制药制剂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 制剂通则检查 • 一般杂质检查 • 特殊杂质检查 • 微生物限度检查

  30. 一、杂质的来源: 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来源于三个方面: • 由中药材原料中带入; • 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 • 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中药制剂 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

  31. 杂质的分类: • 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材的采集、收购、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 特殊杂质:指在该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32.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 杂质限量: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来表示。 • 限量检查: 规定一定限度,要求所检样品中某组分含量不超过此限度。

  33. 三、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34. 例:重金属限量计算: 取供试品1.0g与标准铅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计算重金属限量。

  35. 第三节 一般杂质检查方法 一、重金属检查法: (一)基本原理 1、在弱酸性条件下: CH3CSNH2+H2OCH3CONH2+H2S↑ Pb2+ +H2S→PbS↓+2H+ 2、在碱性条件下: Pb2++S2-→PbS↓

  36. 供试品溶液25ml 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水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 摇匀 放置2min 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 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得比甲管更深 (二)检查方法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重金属检查方法有四种。 第一法 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取两支纳氏比色管 乙管 甲管

  37. 第二法 适于供试品需灼烧破坏,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检查。 置水浴上蒸干 放冷 加硝酸 0.5ml 取炽灼残渣项 下遗留的残渣 蒸干至氧化 氮蒸汽除尽 加盐酸2ml 加水15ml 微热溶解 滴加氨试液至对 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加水稀释 成25ml 移置纳氏 比色管中 加醋酸盐缓冲液 (pH3.5)2ml 加醋酸盐缓冲液 (pH3.5)2ml 另取配制供试 品溶液的试剂 置瓷皿中蒸干 加水15ml 微热溶解 以上两管溶液, 照上述第一法检查 用水稀释 成25ml 加标准铅 溶液一定量 移置纳氏 比色管中

  38. 甲管 乙管 标准铅溶液适量+氢氧化钠试液5ml+水20ml+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 供试品适量+氢氧化钠试液5ml+水20ml溶解 置纳氏比色管中+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 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得比甲管更深 第三法 适用于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检查。

  39. 第四法 适用于有色溶液或重金属限量低的品种。 用微孔滤膜过滤,使重金属硫化物深沉富集成色斑后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获得的色斑进行比较检查

  40. 二、砷盐检查法 砷盐检查法系指用于药品中微量砷(以As计算)限量检查的方法。 (一)古蔡法 1. 基本原理: AsO33-+3Zn+9H+→AsH3↑+3Zn2++3H2O

  41. 产生的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 AsH3+2HgBr2→2HBr+AsH(HgBr)2 (黄色) AsH3+3 HgBr2→3HBr 3+As(HgBr)3 (棕色) 五价砷在酸性溶液中也能被金属锌还原为砷化氢,但生成砷化氢比三价砷慢。

  42. 2. 检查方法: E为中央具有圆孔的有机玻璃旋塞盖 盖上旋塞E并旋紧 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 古蔡法装置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 C为导气管,全长约180mm 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 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 样品溶液

  43. (2)标准砷斑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44. (3)检查法 取按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5.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 1. 基本原理: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简称Ag-DDC) (简称HDDC)

  46. 2. 检查方法: (1)仪器装置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C上连导气管;D为平底玻璃管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并于D管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 (2)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5ml (3)检查法 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

  47. 3. 注意事项: (1)有机碱液的选择 该法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碱以中和反应中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2)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本法在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为宜。在此温度下,有部分氯仿挥发损失,故在比色前应添加氯仿至5.00ml,摇匀后再进行比色测定。

  48. 三、干燥失重测定法 1、药品的干燥失重: 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2、水分分为 必要的水分:即结晶水或组成水分; 不必要的水分:即附着水分或吸留的水分。

  49. 3、检查方法 常用干燥失重测定法

  50. 4、注意事项 (1)供试品的颗粒大小 一般将颗粒控制在2mm以 下,若供试品为较大结晶,为了避免在研磨过程 中水分等损失,应先迅速捣碎成2mm以下的小粒。 (2)供试品用量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供试品约1g。 (3)铺设的厚度 应将供试品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 厚度不可超过5mm,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可超 过10 mm。 (4)瓶盖的放置 将称量瓶放入烘箱或干燥器中 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进 行干燥。取出时须将瓶盖盖好。在每次干燥后应 先置干燥器内放冷至室温,然后称定重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