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79 Views
士兵暴动了!. 地点:喀琅施塔得要塞 1921 年 2 月 28 日,隶属于苏维埃政府波罗的海舰队的喀琅施塔得要塞的 2.7 万名水兵发动起义。起义士兵公开提出的口号是:“拥护 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起义者夺取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并发表声明,声称“统治着祖国的 共产党完全脱离了群众 ,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 士兵暴动了!.
E N D
士兵暴动了! 地点:喀琅施塔得要塞 1921年2月28日,隶属于苏维埃政府波罗的海舰队的喀琅施塔得要塞的2.7万名水兵发动起义。起义士兵公开提出的口号是:“拥护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起义者夺取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并发表声明,声称“统治着祖国的共产党完全脱离了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
士兵暴动了! 水兵起义震动了苏维埃俄国,因为仅仅在三年前,在十月革命前夕,也是在喀琅施塔得要塞,也是这支水兵武装,也发表过一份声明,表示:“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援革命。”士兵的坚定支持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这支武装是苏维埃政权最坚定的拥护者。而现在,他们起来反对他们曾经拥护过的共产党。
士兵暴动了! 这是暴动吗? 一名起义士兵在信中说:“(这)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请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起义士兵的什么情绪?
一直忠心于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要塞水兵为什么要发动起义?一直是苏维埃政府最重要的同盟者——农民,为什么也要反对苏维埃政府呢?一直忠心于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要塞水兵为什么要发动起义?一直是苏维埃政府最重要的同盟者——农民,为什么也要反对苏维埃政府呢? 革命的三个阶级站在一起:工人、农民、军人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摘自《共产党宣言》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哪些措施体现了马克思的设想? 马克思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请思考:在国内战争结束前,列宁的“理想”是什么?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党员同志们: 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我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劳动,列宁同志也要加入。同志们,请参加义务劳动,用工人阶级的觉悟来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保卫苏维埃! ——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党员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列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农民说的话。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列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农民说的话。 一个农民说:“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另一个农民说:“要使农民看到好处。”还有农民干脆对列宁说:“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对话: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是什么意思?
对话:列宁与美国资本家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思 考 新经济政策 “新” 在什么地方?
新经济政策 “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 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社会经济。
列宁(新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邓小平(改革):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在一次会议上,列宁说:“你们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对我表示不信任。为此我提交辞呈。” 在一次会议上,列宁说:“你们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对我表示不信任。为此我提交辞呈。” 他用拳头敲着桌子喊道,他已经厌倦了同他们争论。列宁辞职的威胁吓倒了所有的人,立即摧毁了许多人表示的反对意见。例如坚决反对列宁的布哈林,在24分钟内由反对者变成了新经济政策的狂热捍卫者。 ——摘编自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同舟共进》2011年第5期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来自西伯利亚的狂风怒吼着,如同随风飞舞的雪花,每个吊唁者的脸上都充满了失落和彷徨,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这就是计划经济
苏联影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大办公室里面,斯大林伟岸的身影出现了,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踱步,一会儿抽着烟斗,一会儿对着地图停下来思考,然后发布命令,由秘书记录下来,变成整个国家的意志去执行。 苏联影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大办公室里面,斯大林伟岸的身影出现了,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踱步,一会儿抽着烟斗,一会儿对着地图停下来思考,然后发布命令,由秘书记录下来,变成整个国家的意志去执行。
从1929年以后,斯大林再也没有下过基层。所有的决策都是在克里姆林宫或者是郊区的别墅里面做出来的,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他在和领导人的宴会上杯盏交错中做出来的。 从1929年以后,斯大林再也没有下过基层。所有的决策都是在克里姆林宫或者是郊区的别墅里面做出来的,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他在和领导人的宴会上杯盏交错中做出来的。
评价斯大林模式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 ⒈是否符合国情; ⒉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⒈移民国家向苏联移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们还对什么感兴趣? ⒊西方国家为什么对苏联的计划经济感兴趣呢?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多辆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