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52 Views
师德是教育的根. 党委副书记 杨宏 2014年7月 10 日. 师德的起源及内涵 加强师德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师德培养的途径. 医德如何,十日之间分生死; 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 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 师德的由来. 师德古来有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不同的时代对师德作出不同的要求。. 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就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 《 论语 》 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
E N D
师德是教育的根 党委副书记 杨宏 2014年7月10日
师德的起源及内涵 • 加强师德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 教师师德培养的途径
医德如何,十日之间分生死; • 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 • 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师德的由来 • 师德古来有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不同的时代对师德作出不同的要求。
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就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就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百家争鸣时期,孟子、荀子、墨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百家争鸣时期,孟子、荀子、墨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 孟子 荀子 墨子
董仲舒 •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
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师德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即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首要要求与道德表现的概括。师德,即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首要要求与道德表现的概括。 • 简而言之,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师德的特征 • 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 全局性 • 超前性 • 导向性 • 示范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 爱国守法 • 敬业爱生 • 教书育人 • 严谨治学 • 服务社会 • 为人师表
师德与师风的关系: • 两者不可分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师风是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 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创造出良好的师风。
师风也是培养师德的重要的条件。 • 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师风决定一个学校的风气,影响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
加强师德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 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英雄教师 一切为了瑶寨的孩子 谭千秋 全国师德标兵,瑶山上的老师妈妈盘振玉,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 盘振玉
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 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当前在少数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道德失范现象,少数高校教师过分地主张自己的个性而忽略自己作为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做出了一些违背公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当前在少数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道德失范现象,少数高校教师过分地主张自己的个性而忽略自己作为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做出了一些违背公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
主要体现在: 政治倾向淡化 敬业精神弱化 道德观念淡薄
教师师德培养的途径 三个关系: • 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 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提高自身师德,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提高自身师德,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 钻研业务 • 科学研究 • 终身学习
二、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 教师与学生相处与交往的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 • 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
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 教师也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投入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不断修正自身言行,做到为人师表,以身示范。
在践行职业道德过程中提高师德养成能力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加强职业道德学习 • 加强职业道德实践 向优秀教师学习 在社会生活中学习
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教师提升师德 • 可以通过教职工学习、教研活动、文体活动等,对教师加以引导。
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 • 引导教师强化职业责任 • 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 • 引导教师优化职业作风 • 坚持常抓不懈、贵在坚守
师德是石,敲出教育的星星之火,师德之火,点燃学生希望的灯!师德是朴素而亲切的,因为它植根于教师平凡的职业生活,师德是优美而幸福的,因为它处处彰显出教育智慧的魅力!师德是石,敲出教育的星星之火,师德之火,点燃学生希望的灯!师德是朴素而亲切的,因为它植根于教师平凡的职业生活,师德是优美而幸福的,因为它处处彰显出教育智慧的魅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世上可能没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教育的理想。用心去教育,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思考,让我们用心去守护师德——教育的跟,让教育事业这颗大树更加地枝繁叶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世上可能没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教育的理想。用心去教育,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思考,让我们用心去守护师德——教育的跟,让教育事业这颗大树更加地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