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寓言的風格與美學效應

如何塑造寓言形象 寓言形象(無論是人物、動物、其他生物或無生物)的特點是它的類型性和傳神性;塑造形象時常使用擬人化手法或誇張荒誕手法,使寓言形象與現實生活保持適度的距離(擬人化是拉近這個距離,誇張荒誕是拉開這個距離)。其他具體技法,則因篇而異。. 寓言的風格與美學效應. 寓言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寓言的基本風格:含蓄委曲之美。寓言作者並不把他的真意首先和盤托出,而是隱含在一個故事之中,引導讀者去探索,「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司空圖 《 詩品 》 )。. 「寓莊於諧」的寓言形象.

sam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寓言的風格與美學效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塑造寓言形象 寓言形象(無論是人物、動物、其他生物或無生物)的特點是它的類型性和傳神性;塑造形象時常使用擬人化手法或誇張荒誕手法,使寓言形象與現實生活保持適度的距離(擬人化是拉近這個距離,誇張荒誕是拉開這個距離)。其他具體技法,則因篇而異。

  2. 寓言的風格與美學效應 寓言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寓言的基本風格:含蓄委曲之美。寓言作者並不把他的真意首先和盤托出,而是隱含在一個故事之中,引導讀者去探索,「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司空圖《詩品》)。

  3. 「寓莊於諧」的寓言形象 寓言形象是有類型性的,很多寓言是寓莊於諧的,這又決定了絕大多數寓言的另一風格特徵,即喜劇美。寓言作者善於抓住生活中的矛盾,用詼諧可笑的形式表現嚴肅深刻的主題,揭露和嘲笑醜惡事物。 寓言的這種風格特徵,首先在描寫滑稽事物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4. 克雷洛夫的《狗和友誼》 黃狗和黑狗躺在廚房外的牆腳邊曬太陽。雖然在院子門口守衛要威風得多,然而它們已經吃得飽飽的。—彬彬有禮的狗,白天也不衝著路人吠叫,—彼此就攀談起來了,談到人世間的各種問題—他們必須做的工作,惡與善,最後也談到了友誼的問題。

  5. 克雷洛夫的《狗和友誼》 黑狗說:「終生跟忠誠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有什麼患難就互相幫助,睡啊吃啊都在一塊兒,互相保護,像個英雄好漢,彼此相親相愛,抓緊機會使你的朋友高興,讓它的日子過得更加快樂,在朋友的幸福裏找到你自己的歡樂,—天下還能有比這個更加快樂的幸福嗎?譬如說,假如你和我,結成這樣親密的朋友,日子就會好過得多,我們就會連日子的飛逝都不覺得了。」

  6. 克雷洛夫的《狗和友誼》 「行,我的乖乖,這可挺好!」黃狗熱情的說道。「親愛的黑狗,我們兩個,兩隻狗,白天黑夜都在一塊,簡直沒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幾回都覺得非常痛心!真是何苦來呢?主人是挺好的,我們吃得又多,住得又寬敞,而且,打架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7. 人類把我們當做友誼的典範,然而請你告訴我,為什麼狗與狗之間的友誼,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一樣,並不是你聽說過的那麼回事兒!讓我們給人類證明:要結成友誼是沒有什麼障礙的!」人類把我們當做友誼的典範,然而請你告訴我,為什麼狗與狗之間的友誼,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一樣,並不是你聽說過的那麼回事兒!讓我們給人類證明:要結成友誼是沒有什麼障礙的!」

  8. 克雷洛夫的《狗和友誼》 「來吧,握握爪吧!」黑狗嚷道。 「贊成,贊成!」 於是兩個新要好起來的朋友立刻互相擁抱,互相舔著臉孔,那麼興高采烈,不曉得拿誰來比擬它們的情況。「奧萊斯特斯!」「庇拉德斯!」 「吵架,妒忌,怨毒,都滾開吧!」

  9. 克雷洛夫的《狗和友誼》 就在這時候,天哪!廚子扔出來一根好骨頭。瞧!兩個新朋友像閃電似的向骨頭直撲過去,友好和睦像蠟一樣的融掉了。奧萊斯特斯和庇拉德斯,相咬相撕,咬牙切齒,搞得一蓬一蓬的狗毛滿天亂飛。 歸根結底是什麼東西把這一對寶貝拆開的?澆到它們背上的冷水。

  10. 欲抑先揚的手法 克雷洛夫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來揭露現象與實質之間的矛盾。他首先極力鋪敘狗的「友誼暢想曲」,使之浸潤著哲理和詩情,然後筆鋒一轉,以一塊骨頭激起波瀾,造成言與行的極大反差,取得極成功的諧謔效應。作者表面上寫狗,實質上是寫人。

  11. 美學效應 他說:「人世間就充滿了這樣的友誼……刻畫這一對兒,其餘的就可想而知。聽他們的話,你以為他們是同心同德;丟給他們一根骨頭,這就全成了狗了。」讀者從神似的描寫中體驗出相似相關的現象,覺得作者先得我心,傳出了心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的感受,從而受到啟發和教育。這便是美學上的證同效應與啟迪效應。

  12. 諧謔效應 寓言的上述風格特徵,即使在悲劇性的事件中也可體現出來。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實際上是從兩個角度開展的:一方面是力的較量,狼占絕對優勢;一方面是理的論爭,狼的虛偽藉口,都被小羊駁得理屈詞窮。在理的論爭中,我們覺得狼是滑稽可笑的,是失敗者,產生一種諧謔效應。

  13. 深層美學:弔詭 但是,「小羊每提出一個新的論據,我們便覺得延緩了小羊滅亡的時刻,而事實上卻是拉近了小羊滅亡的時刻。我們同時意識到這兩點,同時對這雨點產生著感情,寓言加工的全部機制便是包含在這種矛盾的感情中。」(維戈茨基《藝術心理學》)

  14. 喜劇式的諧謔效應 有些歌頌性的寓言也可產生喜劇式的諧謔效應。如《列子.說符》中的著名寓言「九方皋相馬」: 伯樂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於是九方皋受命尋找千里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馬也?」 對曰:「牝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15. 九方皋相馬 穆公不悅,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嘆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 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16. 欲揚先抑的手法 這則寓言刻畫相馬高手九方皋,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不識牝牡黃驪(雌雄黃黑),連常人也不如,還稱為相馬高手,豈非可笑?但是,正是這種驚人之筆,寫出了九方皋的非凡能力,表達了獨特的寓意:透過表象而直指本質。這是運用笨拙的形式表現高超的境界。

  17. 穿著外衣的真理 「寓言是穿著外衣的真理。」(陀羅雪維支)寓言撕毀假,揭露惡,嘲笑醜,顯示真,頌揚善,表現美。它啟迪智慧,培養道德,輔導人類臻於真善美的境界。葉君健先生說得好:「寓言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文學品種。它的持久力比任何其他文學品種要強,在人類靈魂中所起的作用也能從童年時代一直持續到人生的結束。」(《百家寓言選序》)

  18. 寓言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寓言是植根於各個民族與各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土壤中的永不凋謝的玫瑰。所以寓言既有共同的文體風格,又會打上民族和時代的烙印。 寓言這種歷史悠久的文體,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發展與傳播,早就形成三大體系: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寓言體系,以印度為基礎的南亞中東寓言體系,以希臘為起點的歐洲寓言體系。」

  19. 中國古代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以人物故事為主,喜用誇張詼諧手法,思想上富於政治倫理色彩,體式上多為散文,風格凝煉,傳統從未中斷而又善於吸收外來寓言的營養。

  20. 印度中東寓言 印度中東寓言既有大批動物題材故事,也有大批人物題材的故事,想象豐富,思想上富於宗教色彩,體式上韻散夾雜,風格疏放,傳播擴散到世界各地而在本土傳統曾一度中斷。

  21. 希臘歐洲寓言 希臘歐洲寓言以動物故事為主,廣泛採用擬人化手法,思想內容側重反映世俗生活,體式上喜用韻文,風格活潑,善於隨著社會思潮和文學思潮而發展變化。這一切都跟各自的歷史特點及文明傳統與文學傳統緊密相關。

  22. 印度寓言:佛本生故事 古時候,菩薩轉生為一隻公雞,跟幾百隻公雞一起住在樹林裏。離它們不遠,住著一隻母貓,它施展詭計把所有的公雞都拐騙去吃掉了,只有菩薩公雞始終沒上它的當。母貓心想:「這隻公雞固然聰明,但它不知道我心計多,手腕高,我可以先哄騙它說:『我要作你的妻子。』一旦把它勾上手,我就能吃掉它了。」於是它來到菩薩公雞棲息的大樹下,用動聽的言詞讚美它,懇求它,念了第一首偈頌:

  23. 印度寓言:佛本生故事 翅膀羽毛多美麗,頸脖垂肉多可愛; 娶我為妻甭化錢,快離樹枝下地來。 聽了母貓的話,菩薩想:「這傢伙已經吃掉我的所有同伴,現在想來勾引我,吃掉我。我要擺脫它。」於是,念了第二首偈頌: 你是漂亮四足獸,我是兩足空中鳥。 飛鳥走獸怎聯姻?請去別處找雄貓。 母貓想:「它真是聰明絕頂,我要換個說法誆騙它,吃掉它」,於是念了第三首偈頌:

  24. 印度寓言:佛本生故事 我是青春美貌女,知書達理嘴兒甜, 或作賢妻或作奴,一切聽憑你心願。 菩薩想:「讓我痛斥它一頓,把它趕走。」於是念了第四首偈頌: 誘騙虐殺眾鳥禽,你是吸血女盜賊, 知書達理不沾邊,痢心妄想求婚配。 母貓逃跑了,甚至不敢再朝公雞望一眼。

  25. 狐狸的形象 各民族寓言風格的差異,還滲透到了具體的形象之中。如:狐狸的形象,在中國民間寓言中多為反面角色,在希臘和歐洲寓言中則性格復雜得多。這與民族的價值觀念有關,中國人喜歡老成持重,西方人喜歡機智活潑,於是對敏捷活躍的狐狸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26. 此外,動物形象往往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如:印度人崇拜神牛,藏族以猴子為祖先,壯族、瑤族、佤族等以青蛙為圖勝,這些動物在該族寓言中多充當正面角色,在另外民族的寓言中則可能充當反面角色。此外,動物形象往往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如:印度人崇拜神牛,藏族以猴子為祖先,壯族、瑤族、佤族等以青蛙為圖勝,這些動物在該族寓言中多充當正面角色,在另外民族的寓言中則可能充當反面角色。

  27. 獅子的形象 又如獅子的形象,在印歐寓言中大都象徵國王,佛經稱釋迦牟尼為「人中獅子」(《大智度論》),《聖經》也稱基督為「猶太部落的獅子」(《啟示錄》)。這種情況說明,寓言形象與文化傳統有關;同時也可說明,印度寓言系統與歐洲寓言系統的關係密切。

  28. 寓言的時代性 寓言的很多題材是有時代性的。比如說科幻寓言,便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即使是沿襲前代寓言題材,也不可能完全照抄前代的東西。不僅其教訓部分(寓意)要反映時代精神,被賦予新義;而且其形象部分(故事)也要適應時代的變化,進行再創造。

  29. 千里馬形象 如:中國古代愛以千里馬比喻人才,但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千里馬形象。《戰國策》中的「千金求馬」、「驥遇伯樂」等,反映了當時諸侯各國競相養士的風氣和才智之士希望「為知己者用」的心理狀態;《淮南子》中的「田子方見老馬」,則反映了漢王朝在全國局勢穩定之後,對功臣戰士的刻薄寡恩。

  30. 千里馬形象 劉基《郁離子》中的千里馬又別具一格,借千里馬因出生地點不合而被「置之於外廄」的故事,反映了元朝統治者按種族與地域將人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的種族歧視政策,諷刺了大批優秀人才被扼殺的現實。

  31. 普羅米修斯 又如:卡夫卡以古代神話為題材寫的寓言「普羅米修斯」,並不是歌頌這位給人間盜來火種的神話英雄,而是表述出現代人對真理探索的迷惘。後代人寫的東西,即使情節與古代寓言基本相同,其題旨也是有區別的。

  32. 《聊齋志異》的「酒蟲」 寫一個姓劉的人體肥嗜飲,一次可喝一譚酒;來了一名番僧,說他有病,為他弄出了腹中的酒蟲(一種長三寸的赤蟲)。劉從此惡酒如仇,體漸瘦;家亦日貧。

  33. 芥川龍之介的「酒蟲」 日本的芥川龍之介擴寫了這篇故事,然後擺出三種答案: 一、蟲是劉之福,非劉之病,番僧愚之以成其術; 二、蟲是劉之病,蟲不除其人將不久人世 三、劉即是蟲,蟲即是劉,酒蟲去而劉即非劉。前

  34. 二者引自原書及評點家言,第三種看法為芥川自己提出。芥川說:「這些答案中,到底哪個最得當,我也不知道。」這正反映出芥川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二者引自原書及評點家言,第三種看法為芥川自己提出。芥川說:「這些答案中,到底哪個最得當,我也不知道。」這正反映出芥川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35. 芥川龍之介的「酒蟲」 正如日本評論家中村真一郎所說:「芥川龍之介作品的主要特徵就在於反映人們錯綜複雜的思想意識。……人們是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社會的,人們對待社會的心理狀態是各種各樣的。這無疑就是芥川的作品吸引當代讀者的最大魅力所在。」芥川吸收現代派的寫作手法,其「酒蟲」象徵著一種人生哲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