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实 验 心 理 学

实 验 心 理 学. 邓 铸 zdeng_psy@163.com http://blog.sina.com.cn/exppsych. 目 录.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设计.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第五章 反应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实验技术的新发展. 第七章 感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八章 空间知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九章 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章 思维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实验法. 第十二章 人因工程学研究 ( 开放式讨论课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 验 心 理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 验 心 理 学 邓 铸 zdeng_psy@163.com http://blog.sina.com.cn/exppsych

  2. 目 录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设计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第五章 反应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实验技术的新发展 第七章 感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八章 空间知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九章 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章 思维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实验法 第十二章 人因工程学研究(开放式讨论课) 第十三章 经济心理的实验研究(略) 教学大纲 实验大纲 教学计划运行表 实验分组名单 退出

  3.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实验心理学的初衷在于建立完全实验性质的学科体系,但是迄今这一意愿在某种程度上破产了,实验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科大家族中的一部分,甚至在许多心理学家的眼中,它只是工具性的方法类课程之一。人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独自完成对人类心灵活动机制的探索;人也是社会性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的绝大部分隐藏于我们的“感官”不及的地方,这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理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超越现象地去认知。多方法共存是人类心灵探索历史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多元文化社会中心理学家必须承认的历史和现实。就心理学家个人来说,他必须培养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最合理的信念,然后选择和思考适合于自己的研究取向。 返回目录

  4.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观的研究者 (一)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早期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频繁的实践导致其观察现象的逐渐丰富和对现象的聚焦,表象世界逐渐概念化、言语化,知识经验便快速积累,生产力随之发展。当生产力的发展允许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经验记录、整理,并去探寻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的时候,科学研究出现了。所以说,科学研究起源于对现象的观察,它归根结蒂是经验性的。 返回目录

  5. 但经验积累使人们成为自负的理论家,有了各种先入为主的信念,反过来指导或误导着人们的观察,使观察也具有了主观性和不可靠性。事实证明,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都可能犯各种主观性错误。当然,如果他能够掌握并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有关准则,情况就会好得多: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会少犯错误!但经验积累使人们成为自负的理论家,有了各种先入为主的信念,反过来指导或误导着人们的观察,使观察也具有了主观性和不可靠性。事实证明,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都可能犯各种主观性错误。当然,如果他能够掌握并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有关准则,情况就会好得多: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会少犯错误! 返回目录

  6. (二)观察不总是可靠的

  7. 求证误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求证误区,即总是倾向于寻求那些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回避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这种倾向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却是无意识的,它既是教育训练的结果,也是内在动机驱动使然。求证误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求证误区,即总是倾向于寻求那些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回避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这种倾向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却是无意识的,它既是教育训练的结果,也是内在动机驱动使然。

  8.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 1. 科学方法的经验性 使用科学方法寻求对未知世界的各种解答,在方法论上就是经验实证的。不管一个答案多么显而易见、多么合乎逻辑、多么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赞同,在它还没有得到经验证实的时候,它就不是科学的。 2. 科学方法的公开性 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发表时,必须同时公开研究方法,公开的程度足以使其他科学家可以复制从而达到核查的目的(有特殊保密需要者除外),也为研究成果的理解和比较提供了可能。科学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完善的检查和平衡机制可防止错误。 返回目录

  9. 3. 科学方法的结构性 科学方法的结构性是指研究过程的结构性,它要求在全面分析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的变异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多方面、多技术、多步骤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尽量制约研究者个人偏见对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做出结论的消极影响。研究的可靠性不是单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保证的,它需要对研究过程的结构化设计。 返回目录

  10. 4.科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科学研究方法不能神秘化,而是可以传授和容易被掌握的,它可以成为专业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也可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员阅读文献的“钥匙”。 方法学的训练,几乎成为所有学科培养专门人才中最为重视的教学任务。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行话”训练过程。 如果没有经过实验心理学的教学训练,情况会怎样呢? 返回目录

  11. 5.科学方法的系统性 科学方法应是一个系统,横向看它由多种方法构成,多种方法间可以互相弥补、互相检验;纵向看它有哲学层次的方法论、规范研究的基本原则、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科学推断的操作技术。不能纳入到这样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就不能说是科学的方法。我们一般不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归入科学方法,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它的结果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结论不能很好地得到其他方法的检验。 返回目录

  12. (四)研究者的主观性 科学家总是具有主观性的,不管他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总会或多或少掺和着个人的信念甚至偏见。由于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提出的假设前提、选择的研究手段、对结果所作的解释,都必然带有个人色彩。但是科学家的主观性可以得到来自多方面的制约和监督,比如遵循确定的研究程序、参与科学家群体的讨论、接受其他有关研究的检验和其他科学家的批评等。 科学的研究方法既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学科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学习一门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既是一个科学家群体联结和沟通的纽带,也是科学家个人偏见对学科发展影响的制约机制。

  13.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现代心理学诞生于这一天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扬。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简朴的装束、满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赫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14. 实际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并不是“喀”的一声那么简单,应该看到它有一较为漫长的思想准备期,包括这一准备期,我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实际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并不是“喀”的一声那么简单,应该看到它有一较为漫长的思想准备期,包括这一准备期,我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实验心理学的酝酿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心理学家共同体 (三)分疆割据的时代: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四)认知研究的回归:对象与技术的发展 返回导言

  15. (一)实验心理学的酝酿(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一)实验心理学的酝酿(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笛卡儿的二元论、机械论、经验主义对心理学的诞生是至关重要的,他使得18世纪中叶的欧洲逐渐建立起有利于心理学诞生的科学氛围:人是动物、人是机器、心理与生理分离而又相互作用。 洛克在其长篇著作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经验论,他否定一切的天赋观念,强调人的一切经验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是来自实践经验。 返回导言

  16. 厄恩斯特.韦伯(1795-1878) 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和其弟子赫尔姆霍兹建立了“感官生理学”,解剖学家韦伯根据多年的研究,建立了韦伯定律。 返回导言

  17. 物理学家、数学家:费希纳 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重点介绍了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与以前的心理实验相比具有两个特点:(1)制订了专门为研究心理物理学的方法;(2)为了尽可能得到准确而可靠的结果,可以多次重复同一实验 ,并能对结果进行数学处理。这标志着心理实验方法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意味着心理实验“心理学化”的开始 ,意味着从比较草率的不精确的实验逐渐向着萌芽的实验心理学的过渡。 返回导言

  18.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心理学家共同体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末) “冯特对心理学的长远重要性在于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因为正是他开创了一个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立科学,也为从事这一学科的人们创造了一种社会角色。”(黧黑)

  19.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并和费希纳、冯特的名字相联系。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发表以后,坚定了冯特开创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的决心,他总结和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1862年出版了《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首次使用了“实验心理学”的概念,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创建心理实验室,即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并和费希纳、冯特的名字相联系。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发表以后,坚定了冯特开创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的决心,他总结和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1862年出版了《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首次使用了“实验心理学”的概念,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创建心理实验室,即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Wundt(1832-1920)于1832出生于德国一牧师的家里,十几年后成长为一名热情好学的青年,并进入大学学医。以后连续受到多个著名生理学家的培养,从1874年开始研究心理学体系,1875年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较正规的心理实验室。该实验室一经建立,就吸引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青年学生。Wundt 的名声日重一日,1889年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1920年去世。

  20. 元素主义心理学   元素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第一,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第二,元素分析方法;第三,实验内省法。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情感,铁钦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情感。

  21. 如何评价冯特? • 冯特的贡献主要在于: • 他立志创立一个新学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心理学实验室,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实验心理学体系,使得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 • 在实验室里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也因此发表了大量论著; • 为心理学培养了第一、第二代心理学家; • 创立《哲学研究》,专门发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冯特的局限性在于: 冯特在哲学上是混乱的,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跳来跳去。”使得在心理学研究中思想混乱。其主张采取化学分解的方法研究意识也是不科学的,特别是他反对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成为当时心理学继续发展的阻碍力量。

  22. 冯特心理学由其学生,特别是铁钦纳继承和发展,建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该学派成为当时美国主流心理学直到1927年铁钦纳去世。冯特心理学由其学生,特别是铁钦纳继承和发展,建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该学派成为当时美国主流心理学直到1927年铁钦纳去世。

  23. 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冯特实验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因素实验、测验式实验、动物心理实验、儿童心理实验等。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冯特实验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因素实验、测验式实验、动物心理实验、儿童心理实验等。 (三)分疆割据的时代: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完形主义:惠特海墨、考夫卡、苛勒等 2. 行为主义:华生、托尔曼、斯金纳、桑代克等

  24. (四)认知研究的回归:对象与技术的扩展 (20世纪中叶至今) 1.充满智慧的开拓者:纽厄尔、西蒙、肖等 2. 认知心理学的成熟:奈瑟尔(1967)、安德森、索尔索等 3. 第二次认知革命:联结主义心理学:鲁梅哈特(1986)等 4. 认知科学时代的综合:20世纪90年代

  25. 在心理实验的发展中,它发生的一般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为了保证实验条件较完全的控制,制订和运用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如平行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平衡程度的方法、轮回的方法等等;第二,制订和运用了实验研究的特殊方法,如记忆研究的方法、注意研究的方法、条件反射研究的方法、情绪研究的方法等;第三,在实验中制造和运用了或多或少的复杂仪器,广泛的运用了最新技术成果,如照相、录音、无线电和计算机等;第四,在实验中运用了研究的统计方法,保证了在实验中可以同时应用两种或几种独立的变数。而且这些统计的完成可以依靠计算机,当前使用最多的统计处理软件可以对大批数据进行迅速、准确及复杂的处理。在心理实验的发展中,它发生的一般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为了保证实验条件较完全的控制,制订和运用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如平行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平衡程度的方法、轮回的方法等等;第二,制订和运用了实验研究的特殊方法,如记忆研究的方法、注意研究的方法、条件反射研究的方法、情绪研究的方法等;第三,在实验中制造和运用了或多或少的复杂仪器,广泛的运用了最新技术成果,如照相、录音、无线电和计算机等;第四,在实验中运用了研究的统计方法,保证了在实验中可以同时应用两种或几种独立的变数。而且这些统计的完成可以依靠计算机,当前使用最多的统计处理软件可以对大批数据进行迅速、准确及复杂的处理。

  26. 作为制约心理实验新类型的产生和实验方法变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对心理学的一般任务的理解上发生着变化,如前述各种心理学派对心理学任务的理解就不相同,所以他们开展实验研究的方法也不相同;第二,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推广,无论是在研究的现象和问题方面,还是在被试方面都是如此;第三,在实验研究中力图得到精确可靠和客观的结果。显然,随着生命科学的繁荣和现代科技成果的逐渐被采用,21世纪心理学的普及和繁荣是不容怀疑的。作为制约心理实验新类型的产生和实验方法变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对心理学的一般任务的理解上发生着变化,如前述各种心理学派对心理学任务的理解就不相同,所以他们开展实验研究的方法也不相同;第二,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推广,无论是在研究的现象和问题方面,还是在被试方面都是如此;第三,在实验研究中力图得到精确可靠和客观的结果。显然,随着生命科学的繁荣和现代科技成果的逐渐被采用,21世纪心理学的普及和繁荣是不容怀疑的。

  27. 三、中国的实验心理学 1917年陈大齐建立心理实验室 1920年南高师成立第1个心理学系 1921年成立中华心理学会 1929年中研院成立心理所,之前有复旦、大夏、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成立心理系 1949-1956年,调整和规划,学习传统实验心理学 1957-1958年,整风和批判阶段 1959-1966年,初步发展阶段 1966-1976年,被破坏而停滞阶段 1977-1980年,恢复阶段 1981-1990年,顺利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快速发展阶段

  28.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4年8月8日至13日,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会代表达6500多人。其中日本、美国、瑞典等国家的代表团人数都超过100人(日本代表团为550人,美国代表团近400人)。大会特邀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敦大学心理学教授D. Kahneman做大会报告。另外还有70位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和2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院院士应邀做大会报告;230多名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应邀主持了227场特邀专题报告;与会的85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家就当代心理科学的25个分支学科中的126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致词。与此同时,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召开了工作会议,在此会议上,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教授当选国际心联执行委员。 Article Abstracts Author Index 返回目录

  29. 大会开幕前

  30. 论文招贴展示大厅

  31. 蔡厚德教授做研究报告

  32. 邓铸做研究报告

  33. 与主席Retschitzki教授合影

  34. 余嘉元教授做研究报告

  35. 当前中国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实验心理学逐渐与国际心理学的研究潮流接轨,出现几种重要趋向:第一,接受并开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第二,心理学实验仪器的研制出现规模;第三,重视严格的实证研究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界处于主导地位,并加紧了研究生的培养;第四,多种基金资助使心理学研究出现专题化,形成了几个风格不同的实验心理学研究群体。 这些变化给中国心理学带来巨大发展,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得到国际心理学界同行的赞赏,1992年荆其诚先生当选为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主席,随后张厚粲当选执委。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张侃当选执委。 当前,我国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涉及到心理学的各分支领域和当前国际心理学的主要前沿领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多有国际影响的成果。特别是在汉语信息加工研究方面,形成为中国心理学的独特亮点。

  36. 四、实验心理学的逻辑 (一)什么叫做实验心理学? 在心理学史上,实验心理学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验心理学就是“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是当心理学从哲学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后,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体系,代表了心理学发展的主流。这种意义上的实验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某种不相容性。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指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各具体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科学。具体来说,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理实验的一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是实验设计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各类心理活动而专门设计和发展的实验方法,并概括总结其研究成果。

  37. (二)心理实验及其逻辑 1.观察技术与相关技术 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相对持久的观察,它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且常常只能达到描述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外部知觉活动,它为了得到客观真实的资料,要做到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或尽量不带来任何影响,一般采用三种方式: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 相关技术则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关系描述,它通过统计学技术将变量间的关系量化,测量出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共变关系的方向。这比观察法推进了一步。但是,相关技术也未对研究对象及其环境施加控制,所以也不能获得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8. 2.实验技术 实验法是近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它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实验法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第二,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偶发的额外变量,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及其有效性,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第三,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多次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核实和验证,保证实验的可信度。 心理实验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9. 3.心理实验的逻辑

  40. (三)实验心理学的任务和学习实验心理学的意义(三)实验心理学的任务和学习实验心理学的意义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和概括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结和研究 100多年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构建实验心理学体系; 第二,将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具体的领域,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定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同时总结和概括各分支领域实验研究的成果;

  41. 第三,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研究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心理学研究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便利:内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大样本数据的快速处理、多因素分析以建立心理模型等。第三,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研究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心理学研究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便利:内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大样本数据的快速处理、多因素分析以建立心理模型等。 学习实验心理学意义:为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奠定基础、为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消化和吸收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奠定基础;培养科学态度、增强问题意识、激发探索热情、掌握研究技能。

  42. 建议阅读材料 1.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见:高觉敷主编.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15-137 2. 叶浩生主编.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54-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的心理学发展. 见:王甦等主编. 中国心理科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7,1-18 4. 张学民,舒华编著. 实验心理学纲要.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2

  43.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我观察法(内省法)? 2.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简单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史。 5.简单评介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6.简单评介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及局限性。 7.影响和制约心理实验方法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8.中国的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9.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