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中国古代文学史 Ⅰ

中国古代文学史 Ⅰ. 课程类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段,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教学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主讲教师:何志军. 绪论. 一、 《 四库全书总目 》 与中国古代学术分类: 二、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 三、关于本课程书名 四、本课程教材的分期:三古七段双视角 五、文学批评四要素. 东汉王充 《 论衡 · 谢短篇 》 :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南宋朱熹 《 鹅湖寺和陆子寿 》 诗 : 旧学 商量 加 邃密 ,新知 培养 转 深沉 。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古代文学史 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 • 课程类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 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段,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 教学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 主讲教师:何志军

  2. 绪论 • 一、《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国古代学术分类: • 二、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 • 三、关于本课程书名 • 四、本课程教材的分期:三古七段双视角 • 五、文学批评四要素

  3. 东汉王充《论衡·谢短篇》: •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 南宋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诗: •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 钱锺书《谈艺录·序》: •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4.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条: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条: •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精学苦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 • 卷七《汉书一》“《汉书》叙例”条: •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 (王鸣盛喜骂人,参看陈垣《书《十七史商榷》第一条后》,收入《陈垣史源学杂文》)

  5.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论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或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济是何条,因类以求,各有专注。至于经注,孰为师授之古学,孰为无本之俗学。史传,孰为有法,孰为失体,孰为详密,孰为疏舛。词章,孰为正宗,孰为旁门。尤宜抉择分析,方不至误用聪明。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张之洞《輶轩语·语学·论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或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济是何条,因类以求,各有专注。至于经注,孰为师授之古学,孰为无本之俗学。史传,孰为有法,孰为失体,孰为详密,孰为疏舛。词章,孰为正宗,孰为旁门。尤宜抉择分析,方不至误用聪明。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

  6. 一、《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国古代学术分类: • 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类、集部5类,共44类,注意每类的总序、小序和部分案语: • 经部10类: • 1、易类 2、书类 3、诗类 4、礼类 5、春秋类 6、孝经类 7、五经总义类 8、四书类 9、乐类 10、小学类

  7. 史部15类: • 1、正史类 2、编年类 3、纪事本末类 4、别史类 5、杂史类 6、诏令奏议类 7、传记类 8、史钞类 9、载记类 10、时令类 11、地理类 12、职官类 13、政书类 14、目录类 15、史评类

  8. 子部14类: • 1、儒家类 2、兵家类 3、法家类 4、农家类 5、医家类 6、天文算法类 7、术数类 8、艺术类 9、谱录类 10、杂家类 11、类书类 12、小说家类 13、释家类 14、道家类

  9. 集部5类: • 1、楚辞类 2、别集类 3、总集类 4、诗文评类 5、词曲类

  10. 二、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 • 1、京师大学堂的分科 • ①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略仿日本例”设七科: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实用之指导思想)。 • 文学科下设七细目:经、史、理、诸子、掌故、词章、外国语言文字学,几乎略等于“学问”。

  11. ②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研究法”:②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研究法”: • 文字、音韵、训诂、修辞写作、文体文法;文学与国家、地理、考古、外交之关系;文章中德、学的养成等。

  12. 2、文学史著作的涌现 • 参考: • 陈玉堂《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黄山书社1986年; • 吉平平、黄晓静《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 • 董乃彬、陈伯海、刘扬忠主编《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卷《传统的中国文学史学》、第二卷《中国文学通史与断代史的产生与演变》及第三卷《各类文学专史的形成与繁荣》)

  13. 1880年版,俄国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学史纲要》1880年版,俄国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学史纲要》 • 1882年版,日本末松谦澄《中国古文学略史》 • 1897年版,1913年译古城贞吉《支那文学史》 • 1898年版,1903年译笹川种郎《支那历朝文学史》、《支那文学史》 • 1897年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Giles《中国文学史》 • 1902年德国汉学家葛鲁贝Grube《中国文学史》

  14. 1897年撰写,1906年油印出版窦警凡《中国文学史》1897年撰写,1906年油印出版窦警凡《中国文学史》 • 光绪三十年(1904),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国文教师林传甲“仿日本笹川种郎《中国文学史》之意以成书焉”,写出16篇《中国文学史讲义》,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群经文体、诸史文体、诸子文体等,于宣统二年(1910)出版,这是最早的由中国人所写的中国文学史教材 • 1904年黄人于东吴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未完稿,由国学扶轮社出版

  15. 3、民国学制演变与学科发展 • 1913年《教育部公布大学章程》分文科为哲学、文学、史学、地理学四科,学制更接近西方,也促使文学观念向西方靠拢。文学学科与史学、哲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学科的真正建立。 • 1918年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 • 1928年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半部书博士,中国哲学史大纲) • 1932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1941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册;1949年下册

  16. 1962年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统一教材 • 1963年游国恩、季镇淮、萧涤非、王起、费振刚《中国文学史》黄皮书,使用最广 • 新编著文学史不胜枚举,较详尽者可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代(上下)、宋代(上下)、元代、明代(上下)、清代(上下)、近代共十种十四册。

  17. 三、关于本课程书名 • 1、文学史→ • 2、中国文学史→ • 3、中国古代文学史→ • 4、中国古代汉语文学史

  18. 四、本课程教材的分期:三古七段双视角 • 一、上古: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 1、先秦 • 2、两汉 • 二、中古:魏晋-明中叶(公元3世纪-16世纪) • 1、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 2、唐中叶-南宋末 • 3、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19. 三、近古:明中叶-五四(16世纪-20世纪初)三、近古:明中叶-五四(16世纪-20世纪初) • 1、明嘉靖初-鸦片战争(1840) • 2、鸦片战争-五四(1919) • 双视角: • (1)三古七段分期 • (2)朝代分期

  20. 五、文学批评四要素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传统》(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

  21.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品本身。 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

  22. 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

  23. 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24.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 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绿酒,蜻蜓偷眼避红妆。 葡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秦观《游鉴湖》

  25.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五首》其二 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诗人玉屑》卷二引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

  26.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四   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较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破却工夫,何至学妇人?”(元好问《中州集》卷九《拟栩先生王中立》)

  27. 明代瞿佑《归田诗话》卷上: •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内有一首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初不晓所谓,后见 《诗文自警》一编,亦遗山所著,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秦少游《春雨》诗也。非不工巧,然以退之山石句观之,渠乃女郎诗也。破却工夫,何至作女郎诗?按昌黎诗云:“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遗山固为此论,然诗亦相题而作,又不可拘以一律。如老杜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亦可谓女郎诗耶?

  28. 薛雪《一瓢诗话》第160条:   元遗山笑秦少游《春雨诗》:“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瞿佑极力致辨。余戏咏云:“先生休讪女郎诗,山石拈来压晚枝。千古杜陵佳句在,云鬟玉臂也堪师。”

  29.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 元遗山讥秦少游云:“有情芍药含春泪”云云,此话大谬。芍药、蔷薇,原近女郎,不近山石,二者不可相提而并论。诗题各有境界,各有宜称。杜少陵诗,光焰万丈,然“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分飞蛱蝶原相逐,并蒂芙蓉本是双。”韩退之诗,横空盘硬语,然“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又何尝不是“女郎诗”耶?韩退之诗,横空盘硬语,然“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又何尝不是女郎诗耶?”《东山》诗:“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周公大圣人,亦且善谑。

  30. 柳谷未开,翻逢紫燕。临源尤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柳谷未开,翻逢紫燕。临源尤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 庾信《谢滕王赍马启》:某启,奉教,垂赍乌骝马一匹。

  31.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大西门外。 • 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 ——汪曾祺《钓人的小孩》

  32. 一个真正名实相符的批评家,就只该是一个无倾向、无偏爱、无私见的分析者,像绘画的接受家一样,仅仅欣赏人家请他评论的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他那无所不知的理解力,应该把自我消除得相当干净,好让自己发现并赞美甚至于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不喜爱的、而作为一个裁判必须理解的作品。一个真正名实相符的批评家,就只该是一个无倾向、无偏爱、无私见的分析者,像绘画的接受家一样,仅仅欣赏人家请他评论的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他那无所不知的理解力,应该把自我消除得相当干净,好让自己发现并赞美甚至于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不喜爱的、而作为一个裁判必须理解的作品。 • 莫泊桑《小说》,《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3期,第166-167页

  33. 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者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者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达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 •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29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4. 《庄子·列御寇》: •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