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出口信用保险与风险防范 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国际竞争力

出口信用保险与风险防范 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国际竞争力. 厦门分公司 张艳娇 201 4.7. 出口企业生存环境. 外部环境. 1.发达国家需求萎缩,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价格压力较大; 2.新兴及发展中市场重要性提高,但政治、商业环境风险高; 3.贸易竞争加剧,付款方式和账期成为获取订单的焦点; 4.海外买方规模普遍较小,易受经济环境冲击,收汇风险显著升高。. 内部困难. 1.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融资和经营成本增加,出口企业盈利下降; 2.上游采购现金结算,下游放账交易造成资金缺口; 3.商业银行放款趋于谨慎,资产抵押能力无法满足银行要求;.

sam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出口信用保险与风险防范 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国际竞争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口信用保险与风险防范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与风险防范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国际竞争力 厦门分公司 张艳娇 2014.7

  2. 出口企业生存环境 • 外部环境 1.发达国家需求萎缩,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价格压力较大; 2.新兴及发展中市场重要性提高,但政治、商业环境风险高; 3.贸易竞争加剧,付款方式和账期成为获取订单的焦点; 4.海外买方规模普遍较小,易受经济环境冲击,收汇风险显著升高。 • 内部困难 1.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融资和经营成本增加,出口企业盈利下降; 2.上游采购现金结算,下游放账交易造成资金缺口; 3.商业银行放款趋于谨慎,资产抵押能力无法满足银行要求;

  3. 风险情形 风险情形一:厦门企业A与美国客户B成交十多年,合作良好;2012年开始,B拖欠A货款累计金额达80多万美元,A多次催讨,B以A公司以往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A公司不继续供货履约致使其损失等原因在美国起诉A公司。 ——老客户的成交历史、良好付款记录只能代表过去; ——历史交易的遗留问题,易成为日后交易的隐患; 风险情形二:巴西著名企业,年销售额巨大。2012年负责人涉嫌腐败交易,被政府勒令停止对外付款,拖欠出口企业货款70多万美元。 ——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外部环境也会对企业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4. 风险情形 风险情形三:厦门某出口企业,向英国买方出口货物400多万美元,合同约定付款方式为20%定金,余款DP at sight ,货物到港后,买方进入破产保护,无力付款赎单。企业迫不得已将货物转卖处理,价差损失、转卖手续损失等近百万万美元。 ——采用DP结算方式,是否能控制货权;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动程度、买方的经营异动;货物的可转卖性、产品是否为特制的产品、通用性如何 ——出口企业多为无担保债权人,买方破产后受偿率较低 风险情形四:厦门某出口企业向尼日利亚买方出口货物,支付方式LC90天,尼日利亚开证行坏账率过高,管理层被央行解雇,正常付款受到影响。 —— 不发达国家中,孟加拉、尼日利亚、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信用证风险特别需要关注。 —— 一旦买方有意不付款,银行信用即转化为商业信用。

  5. 风险情形 风险情形五:2006年10月,厦门某出口企业向俄罗斯买方出运三票货物,合同金额12万美元,预收定金9万多美元;合同约定FOB价,但双方口头约定由出口企业代垫运费并将发票由12万美元做低至8万美元;买方援引Incoterms2000拒付运输费用,以做低的发票为据否认债务。 ——合同更改须经书面确认,以及时确认对买方的债权,保障自身权益 风险情形六:南亚、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科威特等国家法律规定,买方拒收后出口企业处理货物需要买方出具不反对意见书。货物滞港45天后,土耳其海关有权罚没并拍卖,买方拒收后低价拍走,或者买方支付港口费用后“代为处理货物” ——与上述国家的买方谨慎交易,并提高预付款的比例

  6.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贸易政策 导致出口商无法实现权利 政策变动 投资政策 金融外汇政策 国家(政治)风险 技术标准 政府不履行承诺 政府违约 战争、内乱等 不可抗力事件 金融或经济危机 丧失偿付能力(破产、倒闭) 商业(银行)风险 拖欠付款 商业违约 不执行合同

  7. 预期目标 实际结果 时间 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 风险管理就是要将这种偏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8.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信用保险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风险规避 损失控制 风险转移 风险保留 信用保险

  9. 什么是出口信用保险? •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信用保险机构对企业投保的出口货物、服务项下的应收账款所面临的债务人信用风险提供的保险。 • 信用风险:进口商/开证行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方面的政治风险 • 国际上通常由各国政府出资成立的官方机构(ECA)经营; • 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

  10. 各国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1919 英国 出口信用担保局(ECGD) 1926 德国 赫尔姆斯(Hermes) 1934 美国 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 1944 加拿大 出口发展公司(EDC) 1946 法国 外贸信贷保险公司(Coface) 1950 日本 进出口保险课(EID/MITI—NEXI) 1957 澳大利亚 出口融资与保险局(EFIC) 1957 印度 印度出口信贷担保局(ECGC) 1976 韩国 韩国输出保险公社(KEIC)

  1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唯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 ——政府出资创立,承担最终责任(资本金260亿元) • ——承担政策性使命,不以盈利为目的 • ——标普评级:中国主权评级 • 唯一专业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年承保规模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首位 ——1亿家中外企业数据库 ——90多个境内外资信渠道 ——160多个追偿渠道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中国信保信用保险产品概览 • 股权保险 • 债权保险 海外投资 保险 • 综合保单 • 中小企业保单 • 信保易保单 • 出运前保险 • 国内贸易信用险 • 进口预付款险 • 出口买方信贷保险 • 出口卖方信贷保险 中长期 信用保险 短期 信用保险 特险 • 特定合同险 • 买方违约险

  13.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产品适保条件 ─ 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 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出口 ─ 以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赊销(OA)结算方式自中国出口或转口的贸易 ─ 销售合同真实、合法、有效

  14.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承保风险

  15. 操作流程 接触 客户 贸易 谈判 签订 合同 发货 出运 跟踪 收汇 货款 催收 收汇确认 限额申请和使用 申报 投保 索赔及定损核赔 报损

  16. 资信与信息服务 资信服务 6.海外采购商/供应商名录报告 7.海外目标国家指定产品(hs编码)进口采购分析报告/海外目标企业进口采购分析报告 8.SinoRating全球行业报告 9.全球银行资信报告 10.银行业信用风险概览 11.银行业信用风险研究报告 12.中国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1.中国企业注册信息报告 2.中国企业资信评估标准报告 3.中国企业信用额度报告 4.SinoRating海外企业标准报告 5.SinoRating海外企业导读报告 信息服务 • 针对特定国别或行业风险异动的预警提示信息; • 通报公司承保政策调整的业务政策信息; • 针对特定国别或行业的研究分析报告; • 信用风险案例或理赔案例; • 风险培训和专题风险讲座 • 与信用保险业务相关其它信息。

  17. 承保金额强劲增长,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 中国信保2013年保险金额共计3970亿美元;赔款13亿美元; • 厦门市承保金额102亿美元,支持企业数1014家;受理报损1819宗,涉及企业374家,赔付1862.81万美元; • 成立至今信保融资超过18000亿,190家合作银行; • 2013年厦门市合作银行23家,累计融资发生额12.6亿美元。

  18.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企业成长

  19. 合同谈判,信息对称 • 出口企业经常依靠历史经验判断能否进行放账交易,缺乏资源原买家资信状况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买家全面信息,帮助出口企业做出是否接受放账交易的决策,并将相关成本充分考虑入报价之中

  20. 案例 • E公司为世界知名大型家电产品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之一。每年从中国的采购金额就高达数亿美元。 • E公司经常更换供货商,导致出口企业竞争激烈,只能被迫同意大额放账、不断延长信用期限。 • 买家希望能够获得中国供货商给予的大额放账(总金额高达上亿美元),又希望能够延长信用期限至120-180天。 • 中信保集合多家投保家电企业,与买家进行多轮谈判,最终在与其签署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向中信保提供了其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的经营、财务以及采购信息。

  21. 货款催收,有理有据 • 收回货款,而不仅仅是货物出运,才意味着交易基本完成 • 中国出口企业经常怕催收货款,不愿催收货款,资金被国外买家无偿继续占用

  22. 案例 • 买家H为美国从事家电销售公司,有较长经营历史和较大经营规模。 • 保户B在获得中信保为其在买家H项下批复的230万美元信用额度后,分三批出运了总价值约230万美元的空调产品。 • 到应付款日后,买家H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超过一个月,总额超过190万美元。 • 中国信保通过全国的承保平台,得知买家H在广东顺德以及宁波等地均有供货商对其放帐销售,放帐总金额500万美元 • 中国信保联系了买家H的财务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给出具体的还款计划以及拖欠原因,中信保将停止买家向包括宁波、顺德供货商的所有信用额度。换而言之,买家H将无法再通过放帐的形式从中国采购货物。 • 买家回复中国信保,解释拖欠原因是其下游买家拖欠其巨额应收款,从而导致其现金流出现问题。买家H承诺以周付款的形式尽快还清,并要求中国信保不要停止其信用额度,以继续支持它在中国的采购。 • 当月月底,保户B正式通知中国信保,买家H所有应收账款已经收汇。

  23. 及时追讨,减少损失 • 面对国际大型采购商是否只能忍气吞声? • 买家付款意愿出现问题不付款时如何成功追讨? • 买家付款能力出现问题不付款时如何成功追讨? • 买家拒收时如何减少损失?

  24. 案例:拖欠 • 国内著名家电生产企业M公司向买家X(世界500强)出口 • 买家X拟重新选择供应商,称M的最后几批货物有瑕疵,拖欠 货款,并且单方面作出用应付货款冲抵其他批次货物的所谓额外损失的决定。 • 中信保致函买家X告知其拖欠货款已经承保,提示其尽快履行货款偿付义务。 • 中信保向持有买家X限额的所有保户通报出险事实,提醒保户注意风险,并于即日起暂停接受对该买家的出运申报。 • 买家X业务受到巨大影响,指责中国信保影响其商誉,要求采取行动消除事件影响,并要求各供应商立即恢复供货。 • 中国信保据理力争,指出买家X唯有正视问题的存在,以公平、平等、互利的态度与我国出口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保障其在中国的采购利益 • X公司一直无法提供实质性“瑕疵证据”,最终清偿了拖欠货款。 —— 质量异议条款、禁止直接扣款条款

  25. 案例:拒收 • 被保险人A公司,于2008年2月15日向希腊一买家出运20个柜芸豆,货物价值为USD60192。货物出运后适逢希腊全国罢工,被保险人出运的货物无法在希腊的PIRAEUS港口停靠,因此船公司临时将货物卸放在埃及港口,只有当希腊港口罢工结束后才能将货物运到目的港。被保险人得到船公司答复后,立即将该情况通知了买家,买家明确表示必须要等到货物到达港口后,得到船公司货物达到通知后才会支付货款。此时货物在埃及港口已经滞留了近20天,被保险人立即向我公司通报可损。 • 初步拟订两套方案: 1.转卖和退运——可能损失变成现实损失而且损失金额较大,超过货物价值的50%; 2.等待希腊罢工结束,将货物运达目的港让买家提货——可能造成货物全损 • 调查和研究: 1、希腊罢工的实际情况 2、货物的目前国际行情 3、买家的资信情况和付款态度 4、其他分支机构报损情况

  26. 案例:拒收(续) • 2008年6月5日,罢工缓解,货物到港,买家不提货,要求先放单验货; • 两种动机: 1.集中达到,择优选择; 2.担心货物变质; • 处理手段: • 1.无额外检验要求; • 2.承诺付款的函电 • 3.纳入关注名单 • 最终处理结果:经协商,如买家付款提货后,经过权威机构和第三方机构检验确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保险人可给予相应的赔偿。2008年6月15日买家付款提货,检验没有问题,至此本案件在三方的广泛交涉和周旋下得以圆满解决。

  27. 案例:破产 • 国内家电出口企业S公司于2010年开始与国外集团买方A进行国际贸易往来,向S公司直接下单的为A集团在香港的采购公司A(HK),截至2011年6月双方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00万美元。 • 2011年6月,A(HK)自开始拖欠到期货款。 • 2011年8月1日,A公司(母公司)宣告破产。此时,A(HK)拖欠S公司货款8万美元,且有11万美元货款尚未到期。 • 8月6日,S公司在知晓这一信息的情况下仍于向A(HK)出运了价值3万美元的货物。 • 8月15日,破产托管人向S公司寄交文书,告知A(HK)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并要求S公司进行破产债权登记。S公司业务人员由于不知该文书的性质,上述破产通告文件并未引起其充分的重视。 • 8月21日,我公司得知A(HK)破产的信息,提示S公司寻找破产通告文件,积极进行债权登记。S公司根据中国信保和破产托管人文件指示,提交了债权登记表格(债权金额为USD22万)。

  28. 案例:破产(续) • 2012年1月,A集团另一子公司A(AS)联系S公司,要求继续进行贸易,并承诺在贸易中逐步偿还A(HK)对S公司的欠款。S公司征询了中国信保的意见后,拒绝了与A( AS)的继续贸易。 • 2012年3月,A( AS)也进入了破产程序。 • S公司在中国信保的协助下,积极参加债权人大会,并加入债权人委员会。托管人在调查A(HK)财产时发现,A(HK)几乎不存在任何实物资产,但A(HK)对其母公司A公司存在大额应收账款。经查,A公司在面临破产的情况下,优先偿还了某主要供应商K公司约400万美元的货款,严重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属于明显的“偏颇性清偿”。破产托管人在征得债权人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对此行为进行调查追索。

  29. 启示建议 • 一、普通无担保债权——处于清偿序列的最末端 • 成功进行破产债权登记; • 积极参加债权人大会,争取加入债权人委员会; • 积极行使投票权,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重组或清算方案; • 借助中国信保的平台,联合其他国内企业(无担保债权人)共同在破产过程中行使权利或选择最优方案。 • 二、破产风险信号捕捉与减损措施 • 企业资产状况评估,可以定期由中国信保提供买方信息 • 非正常拖欠是破产的前奏 • 关注世界各国关于破产保护的特别规定 • 避免风险发生后出运(偏颇性清偿); • 行使货物取回权/中途停运权、在合同中约定物权保留条款;

  30. 小结 利用中国信保专业优势,帮助中小出口企业做好市场分析、买家资信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坏帐追讨等一系列风险保障服务;中小出口企业集中优势扩大销售、开拓和占领国内国外市场,充分实现专业分工的优势,为企业自身发展和中国外贸发展创造美好明天!

  31. 联系方式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业务二处 • 电话:0592-8121205 • E-mail: zhang_yj@sinosure.com.cn • 企业微信:厦门信保 • 网址:http://xm.sinosure.com.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