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95 Views
主观题的命题分析. (一)、主观题分布的基本情况. (二)、主观题知识点的考核与分布. 1 、 《 经济生活 》 模块 09 卷 40 题( 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0 卷 41 题( 1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0 卷 41 题( 2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1 年参考卷 41 题( 2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1 年参考卷 41 题( 3 ):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 、 《 政治生活 》 模块
E N D
(二)、主观题知识点的考核与分布 1、《经济生活》模块 09卷40题(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0卷41题(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0卷41题(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1年参考卷 41题(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1年参考卷41题(3):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政治生活》模块 09卷41题(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共的性质、宗旨; 10卷40题(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 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 11年参考卷 40题(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共的性 质、宗旨。
(二)、主观题知识点的考核与分布 3、《文化生活》模块 09卷41题(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 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0卷41题(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力量; 11年参考卷41题(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4、《生活与哲学》模块 09卷41题(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0卷40题(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1年参考卷 40题(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同一中实 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知识点的数量;②知识的运用范围; ③知识点的运用时的限制条件(与材料信息密切结合)。 ④不同模块的侧重:广度(面的拓展)与深度(点的深化)。
(三)、主观题材料筛选 材料背景的主题侧重于经济、政治;哲学与文化的设问一般附着于经济、政治之后。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1、设问的基本类型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 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2009年省高考试卷41题第1问) (2)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普遍认可?结合 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做出分析。 (2010年省高考试卷41题第1问)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W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发 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意义。 (2010年11月省调研考试卷40题第1问) (4)结合材料一、二,根据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分析我国要把“村官”工作 提到战略高度的意义。 (2011考试说明参考卷40题第1问) 政治模块 参考设问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哲学模块 参考设问 1、设问的基本类型 (1)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 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09年浙江卷41题第3问/ 2011考试说明参考卷40题第2问)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射线的做法不 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10年浙江卷40题第2问) (3)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如何坚持 党的群众路线的。 (10年11月省调研考试卷40题第2问)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1、设问的基本类型 1、“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 理的?(09年浙江文综卷41题第2问) 2、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 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 评析。(10年浙江文综卷41题第3问)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公司采取的举措所蕴涵的《文化生活》 道理。(10年11月浙江省调研试卷41题第3问) 4、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A企业注重 文化建设为什么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 2011考试说明参考卷41题第1问) 文化模块 参考设问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1、设问的基本类型 (1)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09年浙江文综卷40题第2问) (2)①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 ②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10年浙江文综卷41题第1、2问) (3)①指出材料一中的主要经济信息。 ②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企业的知识,阐述该公司的成功对低端制造业走出困境的启示。(10年11月浙江省调研试卷41题第1、2问) (4) ②分析材料二,指出A企业的变化所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 ③鉴于A企业成功摆脱困境的事实,有人说…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 2011考试说明参考卷41题第2、3问) 经济模块 参考设问
主观题知识 运用的一般特点 对知识的运用范围有明确的要求: (1)重点筛选:——设问中只指明知识运用的大致范围。 设问只指出知识运用的宏观范围,《政治》、《文化》两个模 块比较明显,需要对教材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筛选;根据材料信 息和设问条件,选择合适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的背景主题下,要 善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定点清除:——设问中明确知识运用的具体内容。 设问中对于需要运用的知识点非常确定(微观),可以细化到 考纲中的“目”,或者教材中某一课中的某一目内容,《哲学》模 块最为明显(哲学的设问中不出现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 义的区分),与之无关的知识不需要出现;答题时必须对这一知 识点进行具体的阐述、展开。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2、一般设问方式 ——层次分明,条件限制,指向明确,富于变化。 结合材料…; 运用某一知识; 分析、说明、阐述、如何(设问角度)…… 3、关注辨析类设问——延续性,稳中有变。 09卷40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 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10分) 10卷41题(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 该观点进行评析。 11年参考卷41题(3):鉴于企业A成功摆脱困境的事实,有人说:“中小企业……”,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四)、主观题的设问特点与变化 4、关注11年样卷主观题设问的变化 (1)10年考试说明中主观题设问类型在10卷中的体现; (2)11年样卷中设问的调整。 40题(1)问——《政治生活》的设问,知识点的运用从宏观转向微观。 09卷41题(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为什 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11年参考卷40题(1):结合材料一、二,根据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分 析我国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的意义。 41题(2)(3)——《经济生活》的设问, 10卷41题(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17的经济信息(材料信息归纳)。 11年参考卷41题(2):分析材料二,指出A企业的变化所蕴涵的《经济生活》 道理。 10卷41题(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11年参考卷41题(3):鉴于企业A…有人说:“中小企业……”,运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