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05 Views
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院感科 刘静. 主要内容.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不是新发传染病,早在 1957 年新西兰就首次报道了该病,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我国在 1981 年首次发现手足口病,每年均有人患病,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愈演愈烈的趋势。 2008 年 5 月 2 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E N D
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院感科 刘静
主要内容 •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不是新发传染病,早在1957年新西兰就首次报道了该病,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我国在1981年首次发现手足口病,每年均有人患病,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愈演愈烈的趋势。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重症病例多由感染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典型症状) 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先出现发热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皮疹的特征 “四不像” : 不像蚊虫咬、 不像药物疹、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不像水痘 临床“四不” : 不痛、不痒、 不结痂、不结疤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012年发病情况回顾 2012年5月份全国发病率急速增高,陕西省发病17583例,发病率居全国第17位,重症病例287例,居全国第10位,死亡15例,居全国第4位。 陕西各地市发病排名前三位依次是:西安、咸阳、渭南。
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 • 5月从陕西省卫计委了解到,进入4月后陕西手足口病发病总数明显升高,前4月手足口病发病总数同比上升58.78%,日均报告病例500例,目前已有一名10个月大的男婴死亡。手足口病毒喜热喜潮湿,今年陕西雨水多且天气转热,所以感染人数有所增加。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随着天气的转热,手足口病已经进入到了高发期,针对这一情况今天(4月29日)下午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随着天气的转热,手足口病已经进入到了高发期,针对这一情况今天(4月29日)下午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 截至4月27号全省手足口病例达到11000余例,日报告手足口病例500例左右,其中以散居儿童为主。今年以来,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表现为疫情时间早、范围广、病例多、重症多等特点。尤其是进入3月以来,我省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和重症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 •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 刘峰:这个主要是今年入春以来,咱们省上的雨水比较多,空气比较潮湿,而且天气在慢慢的转热,手足口病这个病毒也是喜热,也喜潮湿,所以感染的人数有所增加。 • 为防止手足口病大规模爆发和流行,省卫计委要求全省各地卫生疾控机构要加强疫情检测系统,切实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对儿童密集活动场所、公厕等环境进行消毒,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主要内容 •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遵循的主要技术文件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 •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2011年版) •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年)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 控制传染源 感染者 隐性感染 健康携带 • 切断传播途径 标准预防原则 科学消毒隔离技术 • 保护易感人群 宣传教育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 切断传播途径是主要措施 • 做好重点人群(散居儿童)、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早期预防 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就地留观,密切观察病情。 不带孩子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突然出现高热或其他相关症状立即到医院就诊。
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的关键是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居室勤开窗通风;勤洗衣服、晾晒被褥;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干净食物;饭前便后、外出后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家庭预防 •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流行期间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体温变化。
家庭预防 • 若上幼儿园小朋友得病,及早通知老师,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上学,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 一般症状轻者不须住院治疗,居家服药、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者防护 手足口病确诊患者收入隔离病房 个人物品及衣物按要求集中消毒处理 加强个人卫生管理 住院期间,病情允许时戴口罩 严格探视,不能外出,限制在病室内活动
不允许患儿接触其他儿童,唾液、痰液等分泌物卫生纸包好按医疗废物处理;不允许患儿接触其他儿童,唾液、痰液等分泌物卫生纸包好按医疗废物处理; 陪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消毒; 患儿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物品保持清洁卫生,日常用具做好消毒。 患者防护
日常用品消毒 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煮沸20分钟后使用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或浸泡消毒 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等倒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倒入厕所
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保持空气流通、清新)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保持空气流通、清新) • 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 • 加强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 • 必要时空气消毒,有人情况下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无人情况下可采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 • 不常规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 保持诊室、病区的环境整洁,患者流量较多时需要增加清洁频次;对地面、台面、门把手、床头柜等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15min。 •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及床单元须进行终末消毒。 • 拖布、抹布等卫生洁具分区使用,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重视厕所的清洁卫生,应及时清洁、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 • 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血压计等诊疗器具应根据门诊及住院患者数量,适量配备,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 尽量使用一次性压舌板,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也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 衣服、被褥:阳光下暴晒或煮沸30min。医务人员工作服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清水冲洗。 • 餐(饮)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20min,也可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水冲洗。 • 生活用具、玩具等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洗消毒,作用时间15min后清水擦拭、冲洗干净。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时,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脱去手套,仍需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WHO推荐:洗手的五个重要时刻 注意: 2前3后, 把好5关
戴手套和手卫生可以相互代替吗? ◆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 4%一63%、橡胶手套有3%-52% 的不可见渗透, 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可能在 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 ◆手套是一种防护用品,接触 血液、体液等时可以减少甚至 防止职业暴露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 对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20000mg/L,搅拌后作用>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粉消毒剂,用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 诊疗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并及时密封,按医疗废物处理。
认真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发热门诊、接触手足口患者、疑似患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 • 医用外科口罩应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的标准。
积极应对,科学防控 加强检测报告,做好调查处理 加强对门诊、病房,特别是小儿、急诊等重点部门的监测和管理,接诊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按丙类传染病防护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 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