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司馬季主論卜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 司馬季主論卜. 題解 郁離子 作者 課文翻譯 內容賞析 問題討論 基礎練習. 題 解. 本文選自 《 郁離子 ‧ 天道篇 》 。原文無題,今題為後人所訂。內容述說東陵侯請託司馬季主占卜吉凶,冀求解惑;司馬季主則藉此闡論古今盛衰興廢的道理,並說明體察天道應有的態度。至於問卜一事,不見史傳記載,應為作者所虛構。.

sag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司馬季主論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

  2. 司馬季主論卜 • 題解 • 郁離子 • 作者 • 課文翻譯 • 內容賞析 • 問題討論 • 基礎練習

  3. 題 解 本文選自《郁離子‧天道篇》。原文無題,今題為後人所訂。內容述說東陵侯請託司馬季主占卜吉凶,冀求解惑;司馬季主則藉此闡論古今盛衰興廢的道理,並說明體察天道應有的態度。至於問卜一事,不見史傳記載,應為作者所虛構。

  4. 《郁離子》共二卷,十八篇,是劉基辭官後所作,大抵皆為寓言作品。「郁」取「文采豐盛」之意;「離」取《周易》的典故,《周易‧離卦》卦象為「火」,有「光明」之意。因此,「郁離」實蘊含為後世開創文明之治的意思。司馬季主,漢初楚人。精通天文卜筮,曾在長安賣卜為生。《郁離子》共二卷,十八篇,是劉基辭官後所作,大抵皆為寓言作品。「郁」取「文采豐盛」之意;「離」取《周易》的典故,《周易‧離卦》卦象為「火」,有「光明」之意。因此,「郁離」實蘊含為後世開創文明之治的意思。司馬季主,漢初楚人。精通天文卜筮,曾在長安賣卜為生。

  5. 《郁離子》 一、《郁離子》的寫作背景 元世祖設立國子監、仁宗皇慶二年下詔恢復科舉制度,讓部分漢族上層人士和元朝的矛盾稍微減弱。劉基參加科舉在元朝任官,所以他的本意還是願意為朝廷效力的。但長期的仕宦生活讓他看破了官場中的黑暗和百姓的痛苦,所以他放棄了對元廷的幻想而走上了歸隱的道路。然而他的壯志雄心,不曾稍減,在《郁離子‧九難篇》的末尾,就表達了這種情緒。

  6. 二、《郁離子》的性質 《郁離子》一書共分為十八篇,分別為:〈千里馬〉、〈魯般〉、〈玄豹〉、〈靈邱丈人〉、〈瞽聵〉、〈枸櫞〉、〈螇螰〉、〈天地之盜〉、〈省敵〉、〈虞孚〉、〈天道〉、〈牧貑〉、〈公孫無人〉、〈蛇蝎〉、〈神仙〉、〈麋虎〉、〈羹藿〉、〈九難〉,每篇又分為若干則,共一百八十一則。此書歷來被看作是一部筆記小說,其內容大部分是寓言,但也有若干則並無故事情節,只是純粹的議論,比較像一部古代的雜文集。

  7. 三、《郁離子》的思想內容 《郁離子》的思想內容有下列幾項特色: (一)反映了元代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與壓迫。 (二)以德治國,推行仁政,充分表達了他的治國理念。 照片來源http://big5.huaxia.com/wh/gjzt/2007/00587297.html (三)用人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成敗,勸戒統治者要舉賢任能,唯才適任。 (四)針砭人情世風,警策不良世俗。

  8. 五、《郁離子》的寫作特點 (一)巧於構思,善於設喻 (二)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三)在結構上受《蘇軾‧艾子雜說》的影響,以主人公郁離子貫穿全篇,現身說法,敘述者、評議,增強了全書的整體感。 (四)以全書篇目之多,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出來的高超的諷刺藝術,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改寫自吳家駒注譯《新譯郁離子》三民書局)

  9. 作 者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西元一三一一年),卒於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一三七五年),年六十五。劉基自幼聰穎,及長,學問廣博,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元順帝元統元年(西元一三三三年)中進士,數度擔任地方官職,政績斐然。然因個性耿直,與當政者不合,最後棄官回鄉,著《郁離子》以彰明心志。 照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d0GiVJ6BBAAQKGZHarobbSTMY6Cp9Q--/article?mid=6611&prev=6621&next=6611

  10.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時,聞其賢,於是禮聘至金陵(今江蘇南京)以輔佐軍務,終能平定天下。 明初開國制度即多出於劉基與宋濂、李善長之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為胡惟庸所害,憂憤而死。武宗正德八年(西元一五一三年)追諡文成。 劉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其詩風沉鬱,多反映現實;文章宏博奇邁,與宋濂並稱一代文宗,著有《誠意伯文集》。 照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d0GiVJ6BBAAQKGZHarobbSTMY6Cp9Q--/article?mid=6611&prev=6621&next=6611

  11. 課文翻譯 東陵侯被廢去封號之後,拜訪司馬季主請求他為自己占卜。季主問:「君侯想要占卜何事呢?」東陵侯說:「長期臥床的人想要起床,長期藏伏的人想要復出,長久煩悶的人想要打個噴嚏。我曾經聽說:『蓄積到極點便想要發洩,關閉到極點就想要暢達,炎熱到極點便想要起風,壅塞到極點就想要疏通。一冬一春,沒有彎屈而不伸展的;一起一伏,沒有離去而不返回的。』我私下覺得有疑慮,想要請教於先生!」

  12. 季主說:「如果是這樣,那麼君侯已經明白通曉這個道理了,為何還要占卜呢?」東陵侯說:「我還不能徹底探究其中精深的道理,希望先生徹底指點我。」季主說:「如果是這樣,那麼君侯已經明白通曉這個道理了,為何還要占卜呢?」東陵侯說:「我還不能徹底探究其中精深的道理,希望先生徹底指點我。」 季主於是說:「唉!天道親近什麼?只親近有仁德的人;鬼神有什麼靈驗呢?憑藉人們信仰而靈驗。那蓍草,只是枯草;龜甲,只是枯骨。它們都是物而已。人,比萬物還靈妙,為什麼不聽信於自己,而要聽信於物呢?況且,君侯為何不想想從前的事情?有從前,必定有今日。

  13. 所以破碎的屋瓦,毀壞的牆壁,正是以前歌舞的樓館;荒蕪的叢木,斷折的枝莖,正是以前美好的花木;露水中的蟋蟀,風中的知了,正是以前動聽的音樂;墳塋的火光,正是從前華麗的燭燈;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正是從前美味的象鼻和駝峰;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荻莖,正是從前蜀地的錦緞和齊地的細絹。所以破碎的屋瓦,毀壞的牆壁,正是以前歌舞的樓館;荒蕪的叢木,斷折的枝莖,正是以前美好的花木;露水中的蟋蟀,風中的知了,正是以前動聽的音樂;墳塋的火光,正是從前華麗的燭燈;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正是從前美味的象鼻和駝峰;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荻莖,正是從前蜀地的錦緞和齊地的細絹。

  14. 從前所沒有的,今日有了不算過分;從前所有的,今日沒有了也不為不足。所以,晝夜往復,盛開的鮮花終會凋謝;春秋代序,陳舊的事物可以更新。急速的水流底下,必定有幽深的潭水;高聳的丘陵之下,必定有深邃的山谷。這些道理,君侯已經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占卜呢?」從前所沒有的,今日有了不算過分;從前所有的,今日沒有了也不為不足。所以,晝夜往復,盛開的鮮花終會凋謝;春秋代序,陳舊的事物可以更新。急速的水流底下,必定有幽深的潭水;高聳的丘陵之下,必定有深邃的山谷。這些道理,君侯已經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占卜呢?」

  15. 內容賞析 人們總是渴望擁有圓滿而幸福的人生,但在現實處境中,卻難免遭遇挫折與失敗。在事與願違的現況下,探問天意的安排,往往成為解消困頓的一種方式。本篇藉東陵侯入漢以後,久為布衣,於是內心充滿迷惑,請求司馬季主為他決疑,而司馬季主就此闡述自然與人生的道理。 照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d0GiVJ6BBAAQKGZHarobbSTMY6Cp9Q--/article?mid=6611&prev=6621&next=6611

  16. 全篇可分為三段。首段說明東陵侯與司馬季主相見的背景。「既廢」二字點明東陵侯的現狀,也成為本文發議的開端。東陵侯以三個相類的處境——久臥、久蟄、久懣,及其心理反應——思起、思啟、思嚏,表達久廢而思用的心情。次用「畜極則洩」等四個自然現象,以「極」加深「久」的時間性,以「則」強化「思」的必然性。最後再以春冬代序、起伏相替的現象作結,導出「靡屈不伸」、「無往不復」的道理。認為人生窮達和自然循環應該相似,而自己現在的困窘應該過去,而往昔的榮華也應返回。全篇可分為三段。首段說明東陵侯與司馬季主相見的背景。「既廢」二字點明東陵侯的現狀,也成為本文發議的開端。東陵侯以三個相類的處境——久臥、久蟄、久懣,及其心理反應——思起、思啟、思嚏,表達久廢而思用的心情。次用「畜極則洩」等四個自然現象,以「極」加深「久」的時間性,以「則」強化「思」的必然性。最後再以春冬代序、起伏相替的現象作結,導出「靡屈不伸」、「無往不復」的道理。認為人生窮達和自然循環應該相似,而自己現在的困窘應該過去,而往昔的榮華也應返回。

  17. 第二段藉由兩人的對話,凸顯東陵侯對窮達循環的看法,是朝向由窮至達的主觀期待。但他的期待偏偏與現況不同,所以加深了困惑。第二段藉由兩人的對話,凸顯東陵侯對窮達循環的看法,是朝向由窮至達的主觀期待。但他的期待偏偏與現況不同,所以加深了困惑。 第三段為全文重心,作者藉由司馬季主暢論了自然與人生的道理。其中又分為三層:首先,司馬季主認為人生的窮通禍福,繫於自己的德行修養,蓍、龜等物質工具豈能指導人生進退?其次,分別從宮室、苑囿、聲樂、光照、餚饌、衣服等方面,說明「有昔者必有今日」的道理。

  18. 自然、人生的現象,不會永遠只是破敗淒涼或是繁華綺麗。因此,「今無昔有」或「今有昔無」都合於常理,不必特意排拒。最後強調事物的榮枯盛衰、地貌的高低起伏,都是循環不已或相對存在,所以,人生的窮達也該相同,又何必勞心占卜呢?自然、人生的現象,不會永遠只是破敗淒涼或是繁華綺麗。因此,「今無昔有」或「今有昔無」都合於常理,不必特意排拒。最後強調事物的榮枯盛衰、地貌的高低起伏,都是循環不已或相對存在,所以,人生的窮達也該相同,又何必勞心占卜呢? 人生的吉凶禍福、進退出處,是否能用簡單的占卜工具加以歸納或決定,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19. 問題討論 一、東陵侯與司馬季主對占卜態度有何不同?請說明你的看法。 二、從東陵侯與司馬季主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何種面對人生挫折的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