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第二章训诂方法论

第二节 声训 一 、什么是声训? 声训,也叫 “ 音训 ” ,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 “ 以同声相谐推求称名辨物之意。 ”. 第二章训诂方法论. 训诂学. 二、声训的语音关系 1. 可以取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 《 礼记 · 哀公问 》 : “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 ” ○ 《 孟子 》 : “ 征之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 ○ 《 释名 》 : “ 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 ○ 《 释名 》 : “ 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 ○ 《 释名 》 : “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

sage-boo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训诂方法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声训 一 、什么是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事物命名的由来,即所谓“以同声相谐推求称名辨物之意。” 第二章训诂方法论 训诂学

  2. 二、声训的语音关系 1.可以取同音字来解释字义。 ○《礼记·哀公问》:“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 ○《孟子》:“征之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释名》:“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 ○ 《释名》:“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 ○ 《释名》:“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 《释名》:“晷,规也,如规画也。”

  3. 月晷

  4. 星晷

  5. 2。同字为训。 ○《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穉zhi者。” ○《孟子》:“徹者,徹也。” ○《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

  6. 3.音近为训。 (1)双声为训。 ○《说文》:“恺,康也”; ○ 《说文》:“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说文》:“火,化也,消化物也。” ○《说文》:“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 ○《说文》:“偏,颇也。”

  7. (2)叠韵为训。 ○《说文》:“侨,高也。” ○《说文》:“八,别也。”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 ○ 《释名》:“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8. (3)音转相近。 ○《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释名》:“癣,徙也,浸淫移徙处日广也。故青徐谓癣为徙也。” ○《释名》:“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释名》:“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

  9. 三、声训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声训——先秦至汉代 特点:政治性强、随意性强、主观性强。 代表书籍: ○董仲舒《春秋繁露》 ○班固《白虎通》 ○《尔雅》、《说文》等辞书。 ○《释名》

  10. 例如: ○《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 ○《郑笺》:“仪,宜也。” ○《荀子》:“君,群也。” ○《论语》:“政者,正也。”

  11. 1。 《说文》中的声训 《说文》字从何声,即从其义者,实居多数。 ——黄侃

  12.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13.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和《广韵》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

  14. 《说文》声训举例: ○天,颠也; ○日,实也; ○月,阙也; ○祈,求福也; ○祺,吉也; ○香,芳也; ○葩,华也。 以上为音近为训。

  15. ○古,故也; ○羊,祥也; ○祰,告祭也; ○祫xia,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 ○娶,取妇也; ○帐,张也; ○祡,烧柴焚燎以祭天神。 以上为同音为训例。

  16. 《说文》声训在材料上的表现形式。 A亦声部首。《说文》有35个“亦声部首”,属字为338个,以部首作为亦声的亦声字有40个。 如:丩部收入兩字。:纠、(茻+丩),朻未收。 句部收入拘、鈎、笱gou,但未收駒、狗、枸、佝 B亦声字。体例一般是在注解字形时注明亦声,多为“从A从B,B亦声”的格式,如“琀”、“政”“伍”、“佼” 字,如“溢”、“诂”。 C“读若”。 《说文》的“读若”字与被“读若”字,并非只有音同关系,而是还有意义关系 。 如:(月+夬),读若決水之決。 (木+軍),讀若浑天之浑。

  17. D重文声符互换。《说文》收集了1163个重文,有许多是重文和正篆都是形声字只是声符互换而已 。 E形声字与声符字互训,同声符字互训, 嗻,遮也 ;荫,草阴也;兑,说也。 F此外,《说文》还采用了说解中揭示声符所表示的词义特点,旁见说解等方式探讨“声符表义”的问题。

  18. 2.《释名》中的声训

  19. 刘熙(生卒年不详),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著有《释名》和《孟子注》。刘熙(生卒年不详),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著有《释名》和《孟子注》。

  20. 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著于以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简易省事功也。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博物君子,其于答疑解惑,王父幼孙。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著于以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简易省事功也。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博物君子,其于答疑解惑,王父幼孙。 ——《释名·序》

  21. (1)《释名》的释义方式就是先出声训,然后再用一句话作补充说明,其声训共1173条。(1)《释名》的释义方式就是先出声训,然后再用一句话作补充说明,其声训共1173条。 ○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广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山夹水为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 ○身,伸也。可屈身也。 ○通,洞也。无所不贯洞也。

  22. (2)《释名》声训在形体关系上的关系: A.用同一字训释,即释字与被释字字形相同。 《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字为训的共有28条 。 ○被,被也,所以被覆人也。 ○寢,寢也,所以寢息也。

  23. B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声符相同。《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声符相训的形声字共有204条。B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声符相同。《释名》声训中使用同声符相训的形声字共有204条。 ○氛,粉也,润气著草木,因寒冻凝色,白若粉之形也。 ○妖,殀也,殀害物也。

  24. C被释词是释词的声符,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形声字释声符字共有79条。C被释词是释词的声符,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形声字释声符字共有79条。 ○害,割也,如割削物也。 ○眉,媚也,有妩媚也。

  25. D释词是被释词的声符,被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声符字释形声字共有122条。D释词是被释词的声符,被释词是含声符的形声字。《释名》中使用声符字释形声字共有122条。 ○谊,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娣,弟也。

  26. E释词与被释词都是形声字,其形符相同。《释名》中有一部分声训释词与被释词选用同形符的字作训,共有61条 。 ○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枕,橫也,橫在前如卧床之有枕也。

  27. F释词与被释词字形无关。《释名》中声训释词与被释词字形之间并无关系的共有679条 。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

  28. 第二节 右文说 王圣美(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人。宋神宗时中进士,王安石荐引入条例司,后为监察御史里行。著有《字解》二十卷)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音五割切)而小者曰殘,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梦溪笔谈》卷十四

  29.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本生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 ——《梦溪笔谈》

  30. 1.主要观点: 形声字的左文,即形符,只负责指示字义的大类; 根据右文,即声符,则可以归纳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 由声符求意可以找到同声符字的意义共通之处,所以,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具体内容 。

  31. 2。如何评价右文说 ? (1)右文说的合理性和右文说的价值 。 这一学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想突破《说文解字》以来的形的束缚,而想通过声来研究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 ——徐通锵

  32. (2)右文说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A名称不严密。 B举例失当,反映出王氏缺乏文字发展观念。 “金之小者曰錢”,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文》曰:“錢,铫也。古田器。《诗》曰:‘庤乃錢镈’”,可见“錢”本义是指一种古田器。

  33. (3)一概说“凡”、“皆”,学说没有限制范围。 (4)学说缺乏分析。 王氏没有看到声符表义问题的复杂性: 同声符的一组字不一定每个字都可以用“右文说”解释; 同声符的字也不一定“数字同宗”,而很可能分为几个系列,出现“同族而不同宗”的现象

  34. 3. 右文说的完善和发展 王观国(宋高宗时人)创“字母说”, 张世南(宋宁宗时人)在《游宦记闻》中继承了右文说, 戴侗,宋末元初人。戴氏以30年之功,著《六书故》33卷,刘又辛先生称之为“现存研究右文最完整一部”。 黄生、段玉裁、王念孙、朱骏声、黄承吉等人。

  35. 沈兼士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36. 沈兼士(1887——1947),浙江吴兴人 。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 • 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日本人,且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此事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获悉,于是他致函民国教育部,“竭力反对,其事遂寝”。 。

  37. 中土文书,以形声字为夥,谓形声字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遂发愤求形声字之说。中土文书,以形声字为夥,谓形声字声不寓义,是直谓中土语言不含义也,遂发愤求形声字之说。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自序》

  38. 形声之字虽以取声为主,然所取之声必兼形、义方为正派。盖同音之字甚多,若不就义择取之,则何所适从也。右文之说,固有至理存焉。形声之字虽以取声为主,然所取之声必兼形、义方为正派。盖同音之字甚多,若不就义择取之,则何所适从也。右文之说,固有至理存焉。 ——黄侃

  39. 4。右文说对训诂学研究的价值 (1)通过声符分析讲解词义。 “肪”,《说文》:“肪,肥也。” 杨树达在《形声字有义略证》中就批评“许氏但作泛词,不为切训。”“腰在身旁,此犹室在旁则名曰房耳。” 以“方”谐声的形声字还有“放”字,“放”,《说文》:“放,逐也。”杨树达先生按:“放训逐,所以从方声者,谓屏之於四方,实则屏诸四旁耳。”

  40. (2)通过声符进行同义词辨析。在《段注》中,段玉裁就已经领会了这种方法的要旨,开始了同义词(字)辨析。(2)通过声符进行同义词辨析。在《段注》中,段玉裁就已经领会了这种方法的要旨,开始了同义词(字)辨析。 “谤”,《说文》:“谤,毁也。”《段注》:“谤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过其实。”; “诽”,《说文》:“诽,谤也。”《段注》:“诽之言非也。非也,非其实。”; “ 诬”,《说文》:“诬,加言也。”

  41. 《说文·心脏》:“悲,痛也”。段注:“按僭者,痛之深者;恫者,痛之专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得之。”《段注》由此可见段玉裁对同义词辨析的精审之处。

  42. (3)声符表义理论在探求古代名物制度中的作用。(3)声符表义理论在探求古代名物制度中的作用。 从汉字角度探讨古代文化,是一条非常宽广的道路,研究的角度和具体方法很多,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从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尤其是从占汉字大部分的形声字入手的重要性。声符表义理论,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中完全可以大显身手。

  43. 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解释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解释一字既是做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

  44. ○流,《广韵》:“演也,求也,覃也,放也。《说文》曰:‘水行也。’”○流,《广韵》:“演也,求也,覃也,放也。《说文》曰:‘水行也。’” ○瑬,《说文》:“垂玉也,冕饰。” ○旒,《广韵》:“旗旒,《广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诸侯九旒至轸,大夫七旒至毂,士三旒至肩。” ○裗,《广韵》:“《尔雅》曰:”衣裗谓之袮,郭璞云衣缕也,齐人谓之攣,或曰袿衣之飾。” ○硫,《广韵》:“石硫磺,药名。”《本草纲目》:“硫磺丙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流,色赋通黄,故名硫磺。”

  45. 利用声符表义功能,可以了解古人对名物的命名心理。利用声符表义功能,可以了解古人对名物的命名心理。 僆,《廣韻》:“畜生双子。” 连,《广韵》:“合也,续也,还也。” 涟,《广韵》:“涟漪,风动水貌。”按应得名于水波联绵。 翴,《广韵》:“翴翩,飞相及也。” (口+连),《广韵》:“~喽,言语繁絮貌。” 縺,《广韵》:“縺缕,寒具。”按:縺有“丝线纠结不解”义。 (疒+连),《广韵》:“疰~,恶病也。” 莲,《尔雅》:“荷,芙蕖,其实莲。”如蜂房各小室相连。

  46. (4)利用声符的表义功能进行古籍校勘。 段玉裁在为《说文》做注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说文》:“侊,小貌。从人光声。”《段注》:“小当作大,字之误也。凡光声之字多训大,无训小者。侊,盛貌。”桄,《说文》:“桄,充也。”; 洸,《说文》:“洸,水涌光也。从水光,光亦声。”;(马+光),《说文》:“ ,马肥盛也。”; 觥,《说文》:“觥,阔也。”; 晃,《说文》:“晃,明也。”。 《广韵•十一唐》中就记载:“侊,盛貌。”可谓确解。

  47. 再如:《尔雅·释丘》经文:“宛中,宛丘。”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可是臧庸辑《汉注》:李(巡)曰:“中央下。”孙(炎)曰:“谓中央汙也。”再如:《尔雅·释丘》经文:“宛中,宛丘。”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可是臧庸辑《汉注》:李(巡)曰:“中央下。”孙(炎)曰:“谓中央汙也。”

  48. “婉”为柔顺; 琬,《说文》:“琬,圭有琬者。”王筠曰:“以声求之,盖宛屈宛转之意。”; 腕,是指关节可以弯曲,《释名·释形体》:“腕,宛也,言可弯曲也。”; 宛,《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碗是中间凹四周高的样子, 剜孔是挖一个中央比四周深的洞。 焦循曰:“凡从宛之字皆有曲义,马屈足为踠,貌委曲为婉,睕为深目,谓目上下高中深,正与宛丘同。”,

  49. 5.右文说举例: (1)○笼,《广韵》:“西京杂记曰:‘汉制天子以象牙为火笼。’” ○櫳,《广韵》:“槛也,养兽所也。” ○胧,《广韵》:“朦胧”。按:如在蒙笼之中,不清楚而得义。 ○咙,《广韵》:“喉咙。 ○龓,《广韵》:“龓头。”又(革+龙),同龓。 ○聋,《广韵》:“耳聋。”……《释名》:“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查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