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66 Views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 山东建筑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 4.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4.6 SMA 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4.1 概述. 4.2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4.3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4.4 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 主要内容.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 月年 6. 学习任务及要求. 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掌握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及其路用性能 ) 和技术标准。
E N D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 山东建筑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
4.5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4.1 概述 4.2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4.3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4.4 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 主要内容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学习任务及要求 • 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 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 掌握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及其路用性能)和技术标准。 • 掌握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材料技术要求、级配组成范围、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 • 了解SMA混合料和其他类型沥青混合料特点及组成设计方法。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材料级配 组成及空 隙率大小分 公称最 大粒径分 沥青 混合料 材料组成及 结构分 制造工 艺分 4.1 概述 1. 定义: 沥青混合料是有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总称; 沥青混合料经摊铺、压实成型后成为沥青路面; 2. 分类 1.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 2.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AM 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 1.特粗式 2.粗粒式 3.中粒式 4.细粒式 5.砂粒式 1.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2.冷拌沥青混合料 3.温拌沥青混合料WMA 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4.1 概述 2. 分类
4.1 概述 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OGFC类 SMA类 AC类
4.2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抗剪强度的组成 τ,抗剪强度,MPa; σ,正应力MPa; φ,内摩阻力,°; c ,粘结力,MPa; 三轴试验测定
4.2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 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 内因: • 沥青的粘度 • 矿料的级配及表面粗糙度、棱角性; • 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 矿料的比表面积和沥青用量; • 外因: • 实验的温度: • 试件的变形速率: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 • 定义: • 高温下,抵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而不发生显著永久变形,保 持路面平整度;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 •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 • 实验条件:60℃,标准圆柱形试件 • 评价指标:马歇尔稳定度MS,KN;马歇尔流值FL,0.1mm; • 马歇尔模数Mx=MS×10/FL • 车辙实验: • 实验条件:立方体,30×5cm,60℃,荷载0.7MPa;42次/min • 评价指标:动稳定度DS=轮子行走次数/车辙深度d(次/mm) • 其他实验: 10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 • 影响因素: • 沥青含量:沥青膜厚度 • 沥青稠度:低标号、粘度大的沥青; • 矿料类型:棱角性好的碎石; • 矿料级配: • 改善措施: • 满足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沥青用量; • 提高沥青粘度——采用改性沥青; • 棱角性好的矿料——粗糙度好; • 尽量选用嵌挤型级配; 11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2.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 定义: 面层中温度不同,产生应力不均衡,基层不动,面层中材料 在低温下收缩,基层阻止收缩,从而产生应力,应力超过材料容忍 程度,开裂; • 实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低温弯曲实验: • 试验条件:-10℃,50mm/min速率,小梁试件 • 评价指标:弯拉应变 • 计算公式: • 冻断实验: 12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2.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 影响因素: • 沥青含量:越高——低温性能越好,但需满足高温要求; • 沥青粘度:越低——低温性能越好; • 矿料类型:棱角性好的优于圆形的矿料; • 级配:密实型级配优于开级配; • 改善措施: • 与高温性能相反; 13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3.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 定义: • 动水压作用下使水进入路面结构中,无排水系统的路面,水长期滞 • 留在路面结构中,浸泡沥青混合料,从而形成水损害; • 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 浸水马歇尔试验: • 试验条件:马歇尔试件,浸水48h,60℃; • 评价指标:残留马歇尔稳定度MS残留=MS1/MS×100% • 冻融劈裂强度试验TSR: • 试验条件:-18℃冻18h,60℃水中4h测定劈裂强度; • 评价指标: • TSR=冻融劈裂强度/未冻融劈裂强度×100% 14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3.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 影响因素: • 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碱性集料优于酸性集料; • 沥青粘度:越大——水稳定性能越好; • 沥青用量:用于确定空隙率,VV%越小,水稳定性越好; • 矿料级配:密实型级配优于开级配; • 改善措施: • 沥青粘附性; • 控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 • 合适设置路面面层材料; • 控制好施工; 15
4.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3. 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 • 定义: • 宏观构造:颗粒间粗糙度,对于整体而言; • 微观构造:每个集料或者颗粒的粗糙度; • 试验方法级评价指标; • 摆式仪法:BPN值表示 • 构造深度法:采用铺砂仪法; 16
技术指标 执行标准 原材料名称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2-2000 针入度 针入度指数 软化点 延度 蜡含量 闪点 溶解度 密度 沥青材料 压碎值 磨耗值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 <0.075mm颗粒含量 软尽弱颗粒含量 磨光值 粘附性 破碎面要求 原材料技术要求 粗集料 1.《公路工程集料 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 含泥量 砂当量 亚申蓝值 棱角性 细集料 表观密度 含水量 粒径范围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加热安定性 填 料 4.4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要求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 设计任务 • 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 • 矿料组成设计: •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 • 配合比设计检验:各种性质满足技术要求; 上: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面 层 中: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18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 • 结构层厚度≥2.5-3倍的公称最大粒径,以防止离析; • 满足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粒径大的混凝土; 3.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 • 沥青混合料四相体系: •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概念: • 油石比: Pa=沥青/矿料质量×100% • 沥青含量: Pb=沥青/沥青混合料×100% 19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 • 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 矿料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式中:γi—各档料毛体积相对密度; Pi — 混合料中各档料的比例; 式中:γi”—各档料表观相对密度; Pi — 混合料中各档料的比例; 20
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计算法;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 • 矿料有效相对密度γse: • 矿料有效体积:矿料实体、闭口空隙、不吸收沥青的开口空隙 • 有效密度:单位有效体积的质量; • 沥青混合料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零空隙率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真空法测定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 • 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 • 空隙率VV: • 矿料间隙率VMA: • 有效沥青饱和度VFA: γf: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γt:试件最大理论密度; γf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γsb:合称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 Ps: 各档料总质量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百分率 22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 •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参数: • 马歇尔稳定度MS: • 马歇尔流值FL: 23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 沥青混合料的气候分区 24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过程 • 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确定原则: • 确定采用AC-F或者AC-C; • 关键筛孔上限及下限差不超过12%; • 减小公称最大粒径颗粒及其0.6mm以下细料的含量,增加中间粒 • 径含量,形成S型级配; • 结合当地成功经验,确定工程级配范围; • 马歇尔实验—— 体积参数确定 •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 配合比验证: 25
配合比设计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图解法 或试算法 确定工程 级配范围 矿料的 组成设计 集料筛分 最佳沥青 用量确定 马歇尔 试 验 预估计算 沥青用量 沥青与集料 相对密度测定 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都是 两方面的设计,二者有何区别? 道路建筑材料·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 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 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 验证阶段 26
4.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过程 • 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确定原则: • 确定采用AC-F或者AC-C; • 关键筛孔上限及下限差不超过12%; • 减小公称最大粒径颗粒及其0.6mm以下细料的含量,增加中间粒 • 径含量,形成S型级配; • 结合当地成功经验,确定工程级配范围; • 马歇尔实验—— 体积参数确定 •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 配合比验证: 27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1.概述 SMA(Stone matrix asphalt): 沥青玛蹄脂碎石,间断级配,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 优点: 耐磨抗滑、密实耐久、抗疲劳、抗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少; • 组成: 以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的填料(矿 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中组成; 粒径≥4.75mm的粗料高达70%~80%,矿粉用量为10%左右,细集料较少; 28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 2. 技术特性 (1) 高温性能 • 粗集料骨架和沥青玛蹄脂两部分组成; • 骨架作用,抵荷载变形能力强,高温下有较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2) 低温性能 • 降温时,沥青玛蹄脂有较高的粘结力,韧性和柔性使其低温变形能力 (3) 耐久性 • 空隙率较小,沥青于水或空气接触较少,水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较好; • 对中、下面层和基层有较好的保护和隔水,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高。 (4) 表面特征 • 压实后表面形成的构造深度大,一般超过1mm; 抗滑耐磨减噪; 29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3. 材料要求 ⑴ 沥青:南方炎热区可用AH-70,寒冷区用AH-70 或AH-90;重载、 夏季特炎热冬季特寒冷区采用改性沥青; ⑵ 粗集料:岩石应坚韧,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如玄武岩、花岗岩; ⑶ 细料:易用机制砂;细料棱角性最好大于45%; ⑷ 矿粉:一般用石灰石矿粉,不使用粉煤灰; ⑸ 纤维:纤维加劲,防止沥青滴漏;一般使用木质素纤维、矿物 纤维等;选择纤维要控制其吸油性; 30
4. 配合比设计要求 (1) 设计级配范围: 参见JTG F40-2004; 一般结构设计厚度为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2) 粗集料间隙率: VCAmix≤VCADRC VCAmix指压实沥青混合料的骨架间隙率; VCADRC指粗集料捣实状态下的骨架间隙率;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道路建筑材料·沥青混合料 31
(3) 马歇尔试件体积参数: 马歇尔稳定度:对沥青用量不敏感; 流值:流值控制在2-4mm范围内; 空隙率:SMA的VV一般在3-4%范围内; 矿料间隙率VMA:比AC要大的多; 沥青饱和度VFA:75-85%; (4) 路用性能指标:车辙和水稳定性同AC; (5) 谢伦堡析漏实验:限定SMA混合料的最大沥青用量; (6) 肯塔堡分散实验:确定SMA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 4.6 SMA及其他沥青混合料 道路建筑材料·沥青混合料 32
小结与习题 1.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有哪些? 2.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取决于哪两个值?这两个值与哪些 因素有关? 3. 简述马歇尔试验的五项技术指标随沥青用量变化的趋势。 4. 简述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步骤。 7. 沥青混合料粘聚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8. 简述SMA的技术优势。 作业: P160 3-14和3-15;
山东建筑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 本 章 结 束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