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08 Views
以“健康守门人”为目标,以重点人群为突破 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三、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典型案例.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一)国外的制度设计. 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机制 实行社区首诊制度 实行按人头预付的卫生服务经费管理模式 严格规范家庭医生资质 家庭医生成为各国医务人员主体 服务项目覆盖健康管理各个方面 家庭医生趋向联合协同服务 家庭医生收入得到保障. 保加利亚. 智利. 加拿大.
E N D
以“健康守门人”为目标,以重点人群为突破 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三、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典型案例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一)国外的制度设计 • 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机制 • 实行社区首诊制度 • 实行按人头预付的卫生服务经费管理模式 • 严格规范家庭医生资质 • 家庭医生成为各国医务人员主体 • 服务项目覆盖健康管理各个方面 • 家庭医生趋向联合协同服务 • 家庭医生收入得到保障 保加利亚 智利 加拿大 德国 澳大利亚 英国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1、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演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97年 核心内容: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1、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演进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2006年 核心内容: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特色,开展团队合作,探索签约服务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1、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演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 核心内容: 进一步深化改革,强调主动服务、连续服务与责任制服务,广泛实践,全面发展家庭责任医生服务的各种模式。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1、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政策演进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1年 核心内容: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或统一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实践历程 前两步改革成效: 基层机构功能定位转换; 医务人员行为改变; 卫生服务效率逐步提高。 “二升一降” 数据显示: 门诊人次上升↑ 均次费用下降↓ 满意度上升↑ 第一步 第二步 做大做强 政府投入/标准化建设/医保政策倾斜/诊疗减免 做实做好 收支两条线/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均等化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实践历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做深做细 签约服务/预约门诊/定点医疗/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制度 人力资源建设(培养/使用/激励)/服务体系构建/支付方式改革 做大做强 政府投入/标准化建设/医保政策倾斜/诊疗减免 做实做好 收支两条线/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均等化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二)我国的医改设计 上海市 2010年6月 “家庭医生制” 纳入上海市医改五项重点举措 《关于本市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2.11.1征求委办局意见稿) 2012年 明确上海制度的设计及改革路径与方法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三)我区的实践与思考 政府加大投入体现“公益性” 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切断利益/数量、质量和满意度) 经济运行改革(收支两条线、医保预付) 家庭医生制度 标准化建设/ 转变功能定位/ 服务模式 内涵建设期 机制改革期 网络建设期 1996-2004 2004-2009 2010至今
一、长宁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背景 (三)我区的实践与思考 2008年 选取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 2009年 全区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0年 列为家庭医生制全市试点区 2011年 被列为区政府实事工程,在全区全面实施 2012年 国家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十个试点区之一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 (二)家庭医生的职责界定 (三)家庭医生绩效评价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 1、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理解 家庭医生制度,是在政府主导下,以人的健康为本,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在医保制度支持下,以契约式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协调的基本卫生服务。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 1、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理解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和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首诊在社区、逐级转诊、防治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凸显了政府培养、使用和管理家庭医生的职能;凸显了良好的诊疗秩序;凸显了社区居民享受连续、便捷、综合的健康服务。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 2、家庭医生制度的目标 • 三种角色 居民健康守护人 卫生经费管理人 卫生资源调配人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内涵 2、家庭医生制度的目标 • 目标任务 长远目标: 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护人、卫生经费管理人、卫生资源调配人,在保障居民健康同时,预防在先,形成有序就诊秩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并建成医疗资源按需调配与合理利用 近期目标: 通过家庭医生有价值的服务,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社区首诊,提供有效的转诊服务,预约门诊及“防治一体”的健康管理。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二)家庭医生的职责界定 • 责任范围:对应居委,约2000-3000人 • 服务对象:全人群(目前聚焦在高危人群、疾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 • 主要职责: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二)家庭医生的职责界定 • 建立以居委为范围的家庭医生全覆盖制度 • 逐步扩大受益人群 • 分级分类管理 “ 四 个 圈 ” 有需求的普通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 慢性病管理对象 贫困人群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三)家庭医生绩效评价 • 明确绩效考核的管理层次 • 确立绩效考核与激励的五个环节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三)家庭医生绩效评价 • 明确绩效考核的管理层次 • 第一层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进行过程管理,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质控与绩效评价 • 第二层面: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对家庭医生公共服务效果进行目标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进行管理 • 第三层面:卫生行政部门 通过采纳第三方公共服务评价,体现公益性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确立绩效考核与激励的五个环节 界定基本服务包 社会满意度测评 零点公司/复旦大学 每个项目标 准成本测算 质量控制 数量控制 • 不断调整和完善服务数量核实、服务质量考评和满意度评估环节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三)家庭医生绩效评价 • 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 • 建立了以专家专业质控、社会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卫生行政部门政府职能考核、单位职代表评议为一体的评估体系 • 建立和完善以全科服务团队和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模式及工作评估、管理评估、效果评估相结合考核办法。 • 建立与基本服务包相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强化政府主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借助各街道(镇)健康促进委员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由街镇领导的统筹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机构与街道、居委会的沟通协作,更为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硬件设施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区政府投入资金5000万,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投入1000万项目经费用于设备购置、人员培训、退休人员经费补贴等;街道镇政府解决了6700平方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自2009年开始区政府增加三个1000万作为社区卫生改革保障经费。 确保改革措施到位 有力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运行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区政府投入 5000万 增加三个 1000万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区政府投入 5000万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经费由2004年改革前的每万人口20万元,逐年增加到2012年的每万人口70万元。服务对象(覆盖人群)范围由原来的户籍人口扩大到常住人口。 市医保局实施医保预付制,根据上一年度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医保费用执行情况,每月按计划以核定增长率预付。 增加三个 1000万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各街道(镇) 区老龄委 每年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开展各类合作项目,为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 区计生委 区妇儿办 区残联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引导多部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区政府投入 5000万 增加三个 1000万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实施集约化服务 社区检验服务项目外包 远程心电图 远程影象诊断中心 …… 服务成本显著降低,医疗资源得到拓展,居民也得到了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探索分级诊疗 区域内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二级医院、与华山、中山、仁济、华东医院等三级医院的协同服务机制和技术支撑平台,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逐级转诊。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四)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能级
谢 谢!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