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35 Views
1001- 海洋文化與台灣. 盧胡彬. 本課程為 100 年教育部辦理補助海洋主題通識課程計畫 計劃期程:民國 100 年 08 月 01 日至 101 年 01 月 31 日. 請慎重決定. 本課程有嚴格的上課規定,如果你認為不方便或不合情理,懇請仔細考量,不要選修; 如果你不願具有良好學習態度,配合本課程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敬請慎重思慮,不要選修; 如果你十分在意分數高低,祈請高抬貴手,不要選修; 看完以上的要求,如果願意赴湯蹈火,竭誠歡迎,敬請選讀。. 說明. 核心通識 ( 基礎通識 ) 人文學科 校定共同科目 2 學分
E N D
1001-海洋文化與台灣 盧胡彬
本課程為100年教育部辦理補助海洋主題通識課程計畫本課程為100年教育部辦理補助海洋主題通識課程計畫 • 計劃期程:民國100年08月01日至101年01月31日
請慎重決定 • 本課程有嚴格的上課規定,如果你認為不方便或不合情理,懇請仔細考量,不要選修; • 如果你不願具有良好學習態度,配合本課程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敬請慎重思慮,不要選修; • 如果你十分在意分數高低,祈請高抬貴手,不要選修; • 看完以上的要求,如果願意赴湯蹈火,竭誠歡迎,敬請選讀。
說明 • 核心通識(基礎通識) • 人文學科 • 校定共同科目 • 2學分 • 上課時間:一/13:00~14:45 • 上課地點:T001
上課規定 • 請勿遲到,凡遲到扣學期成績,每次各1分。 • 請勿在教室裡進食,屢勸不聽不聽者,酌扣學期成績。 • 上課時請勿睡覺,全學期經制止達3次以上者,建議重修。 • 鼓勵出勤,每堂課點名。整學期全勤且認真學習者,學期成績至少60分。
請假依規定辦理,次數超過學期上課三分之一者,依學則予以扣考,成績以零分計算。請假依規定辦理,次數超過學期上課三分之一者,依學則予以扣考,成績以零分計算。 • 曠課3次、缺課6次(含任何假別),成績將不予及格。 • 維持秩序,請勿在課堂上喧嘩吵鬧(手機請關機或改為無聲、振動)。
不准任意離席,有事必須離席,請舉手告知。 • 出席記錄、學習態度列入成績考核。 • 認真參與野外實作之教學活動。 • 準時繳交作業。 • 積極參與相關的課業討論。
課程目標 • 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來,21世紀儼然已成為海洋世紀,各國無不積極爭取海洋權益,如何重建台灣海洋文化,推動全民海洋意識,落實「海洋立國」的理念,為當前最重要議題。「海洋文化」即指與「海洋」此一地表空間有關之所有文化的現象與內涵,它至少包含了與「海洋」有關之日常生活、產業經貿、科技發明、人口遷移、社群組織、治理系統、文教活動、與價值信念等各個層面的人文活動,及其源流、演變、發展、乃至於相互關聯的脈絡與樣態。
因此,本計畫所執行的課程目標在於闡明台灣的海洋環境與人文特徵,以充分認識海洋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科技、產業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因此,本計畫所執行的課程目標在於闡明台灣的海洋環境與人文特徵,以充分認識海洋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科技、產業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 學習成效則藉由教育訓練,培育學生針對台灣的海洋問題,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主軸結構 • 課程是以與海洋有關之文化活動的總和與人文意義,以及各項相應的研究視角為架構,先介紹海洋環境,接著探索跨海移動的人文特性,再次闡述人與海洋互動的空間格局,再緊接說明依海營生的人地關係和生活世界,最後則以因應人海互動的理性活動和行為規範作為結束,並實施野外實作與分組討論,強化學生學習效應。
培育「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的思維,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特性,型塑台灣的海洋人文、科技、美學政及產業文化,建構內化海洋的通識教育內涵,充實海洋教育之基本知識,並藉以成就師資培育的增能教育,建立各階段教育間(國教、中教、高教)之連結性。培育「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的思維,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特性,型塑台灣的海洋人文、科技、美學政及產業文化,建構內化海洋的通識教育內涵,充實海洋教育之基本知識,並藉以成就師資培育的增能教育,建立各階段教育間(國教、中教、高教)之連結性。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 1.了解台灣的海洋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 2.了解海洋文化與台灣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3.充實海洋教育之基本知識。
二、情意目標: 1.培育「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的思維。 2.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特性,型塑台灣的海洋人文、美學文化。 3.建構內化海洋意識與海洋文明的通識教育內涵。
三、技能目標: 1.針對台灣的海洋問題,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藉由教育訓練,培養對海洋台灣的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3.成就師資培育的增能教育,建立各階段教育間(國教、中教、高教)之連結性。 4.發海洋科技,輔導海洋產業發展。
教學法 • 講述法 • 問答法 • 討論法 • 練習教學法 • 大單元教學法 • 多媒體教學法
教材 • 必讀經典或名著:邱文彥執行主編(2003),《海洋文化與歷史》,台北市:胡氏圖書。 • 主要教材:張弘明編著(2006),《海洋台灣與海洋文化》,台北市:洪葉。 • 參考教材: 1.《台灣海洋》(2005),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2.《海洋政策白皮書》(2006),台北:行政院。
3.《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台北:教育部。3.《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台北:教育部。 4.Linda K. Glover、Sylvia A. Earle、Graeme Kelleher著;邵廣昭審定、王惟芬譯(2008),《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台北:五南。 5.丘平著(2006),《走向海洋─臺灣的出路所在》,台北:文京圖書。 6.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編輯(2002),《南島民族世紀首航曁海洋文化國際論壇論文集》,南投縣埔理鎮: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
7.吳靖國(2008),《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台北:五南。7.吳靖國(2008),《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台北:五南。 8.呂怡菁著(2006),《文化尋根與歷史定位:現代詩中的海洋文化軌跡》,台北市:文津。 9.周育聖撰(2007),《台灣神話傳說與故事中的海洋文化硏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0林本原撰(2007),《國輪國造:戰後臺灣造船業的發展(1945-1978)》,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1.邵廣昭等著(2000),《藍色運動: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台北市:聯經。
12.邱文彥執行主編(2003),《海洋產業發展》,台北市:胡氏圖書。12.邱文彥執行主編(2003),《海洋產業發展》,台北市:胡氏圖書。 13.胡念祖著(1997),《海洋政策:理論與實務研究》,台北:五南。 14.胡興華等作(2007),《台灣漁業政策硏究》,台北市:中正農科基金會。 15.范光龍著(2006),《海洋環境槪論:談台灣沿海環境》,台北市:台灣西書。 16.孫大川計劃主持; 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編輯(2005),《海的記憶:台灣原住民海洋文化與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7.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5),《海洋台灣:人民與島嶼的對話》,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7.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5),《海洋台灣:人民與島嶼的對話》,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18.曹水德編譯(1990),《海洋學及海洋法辭典》,台北市:五洲。 19.莊大奎著(2007),《認識海洋臺灣》,台北:金樽印刷。 20.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碧菡著(2008),《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21.莊慶達主編(2008),《海洋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22.郭恆宏撰(1997),《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策略之硏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硏究所碩士論文。22.郭恆宏撰(1997),《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策略之硏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硏究所碩士論文。 23.陳民本著(1991),《台灣四周之海底地形與資源:海洋科技》,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4.陳國棟著(2005),《東亞海域一千年-臺灣史與海洋史03》,台北:遠流。 25.陳國棟著(2005),《臺灣的山海經驗-臺灣史與海洋史02》,台北:遠流。 26.賈福相編(2000),《人與海:台灣海洋環境》,台北市:聯經。
27.翟文中著(1999),《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台北:麥田。27.翟文中著(1999),《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台北:麥田。 28.劉金源主編(2002),《台灣海洋之歌 : 福爾摩沙》,台南縣:台南縣政府。 29.劉康克、劉家瑄、方力行作(2002),《二十一世紀海洋台灣》,台北:科學月刊雜誌社。 30.戴昌鳳編著(2003),《台灣的海洋》,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31.魏靜芬著(2008),《海洋法》,台北:五南。 32.羅傳進著(1998),《台灣漁業發展史》,台北市:立法院羅傳進委員辦公室。
授課內容 • 課程說明/導論 • 海洋環境概說 • 海洋生態概說 • 海洋文化與海洋教育 • 海上交通與台灣的造船科技 • 原住民、海洋移民與族群關係 • 海洋文學、美術與音樂
漁業與漁村 • 海洋民俗與信仰 • 文化交流與海洋貿易 • 海洋的營運與管理 • 海洋劃分與海洋治理 • 海洋法律與政策 • 議題討論 • 野外實作
分組討論 • 本課程的教學以加強學生的參與活動為要求,而分組討論是很好的學生參與方式。當學生能夠在討論與爭論中辯護自己的觀點時,自信心會增加。學生如果能藉由討論,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自然對於本課程的了解會更深入。本計畫執行課程安排3次分組討論,強化其學習效果。
全班50-60人,每組6-8人,計分6-10組,其討論的問題為教學計畫所規範者。討論前先由授課教師、教學助理組訓各組主持人、記錄人員,提供或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線上議題試探。全班50-60人,每組6-8人,計分6-10組,其討論的問題為教學計畫所規範者。討論前先由授課教師、教學助理組訓各組主持人、記錄人員,提供或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線上議題試探。 • 討論時由教師及教學助理輔導及控制場面,全討論時間30分鐘,討論完畢,由各組主持人綜合報告5-10分鐘,再由授課教師講評或各組交叉評論20分鐘。討論過程數位攝影存檔,上傳本課程網站。課後由教學助理協助完成討論記錄,亦數位存檔上傳本課程網站。
※議題討論(一) • 日期:10月31日 • 討論:主題海洋與海洋科技 • 討論大綱: 1.海洋有什麼重要性? 2.對於台灣的海洋環境有何認識? 3.對於台灣的海洋生態有何認識? 4.對於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有何認識? 5.你認為全球暖化對於台灣將產生哪些影響?如何抵抗地球暖化?
6.對於海洋相關災害有何認識?如何防治? 7.對於海洋的污染有何認識?該如何因應? 8.對於海洋文化的內涵有何認識 9.台灣四面環海,應具有何種正確的海洋觀? 10.探討如何落實「親海、知海、愛海」的策略? 11.知不知道海上交通與台灣的歷史發展有何密切的關係? 12.對於航海與造船技術有何認識?
※議題討論(二) • 日期:12月5日 • 討論主題:人與海的互動 • 討論大綱: 1.史前台灣人群海洋性格的形成過程為何,其因素為何? 2.對於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有何認識? 3.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中有那些海洋因素? 4.討論台灣的海洋移民歷史及其族群關係? 5.當代台灣原住民仍具海洋性格嗎?
6.如何就文化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 7.台灣位於東亞文化圈內,其與周圍各地的文化交流情形如何? 8.對於台灣的海洋文學有何認識? 9.對於台灣的海洋美術何認識? 10.對於台灣的海洋音樂何認識? 11.台灣的漁業發展歷史如何? 12.台灣的漁港與漁村有何風貌? 13.台灣的媽祖與王爺信仰為何十分興盛? 14.台灣有那些與海洋有關的風俗習慣?
議題討論(三) • 日期:1月9日 • 討論主題:海洋經理與治理 • 討論大綱: 1.台灣位於東亞文化圈內,其與周圍各地的文化交流情形如何? 2.試述位處東亞海洋世界中的中國如何與周邊國家發展出朝貢體制和貢舶貿易關係? 3.東亞海洋網絡交通發展之歷程及各個海洋強國居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4.台灣的海洋美食情形如何?
5.彰化的海洋美食如何? 6.對於水域運動休閒有何認識? 7.國際海洋發展發展現況下,台灣應該如何自處? 8.如何強化「人與海洋共生」的海洋文化? 9.海洋法律新秩序的目的何在? 10.我國在海域政策與立法配合情況如何? 11.我國海域立法之現況與精進方向如何? 12.台灣的海洋政策如何?何謂「台灣海洋白皮書」? 13.我國立法之現況與精進方向如何?
野外實作 1.教學目標:港口、海岸及地方產業校外教學 2.執行日期:2010年11月12日(星期六) 3.實做內容及步驟之詳述: A.方式:至漁港實地考察 B.地點:王功港 C.行程: 08:10-08:30 集合 08:30-08:40 說明行程及安全規範 08:40出發
09:40到達王功福海宮,分組見學濕地生態、媽祖廟、王爺廟、漁港 12:10午餐 13:30分組見學蚵藝博物館、地方產業 15:00返回 16:00抵達校園。 D.出發前作業(集合時繳交:至少2張A4): a.台灣地區有哪些著名漁港? b.台灣的漁港有何特殊風貌? c.王功港網路資料上可尋獲哪些特色? d.你這一次實察預期可以獲得哪些知識?
E.參訪報告(回來後一周繳交) a.王功港的歷史如何? b.王功地區的濕地生態如何?請畫圖或張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c.王功地區的人文景觀如何?請畫圖或張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d.王功地區有哪些海洋美食?請畫圖或張貼照片,並以文字加以說明。 e.王功地區如何發展休閒漁村觀光產業? f.請為本次參觀活動繪製一張文化地圖。
D.出發前作業(集合時繳交:至少2張A4): a.對於濕地有何認識? b.台灣有哪些著名濕地?其各自特色為何? c.網路上高美濕地有哪些生物及生態特色? E.參訪報告(回來後一周繳交) a.高美濕地的環境特色為何?請畫出一張簡圖並標 示出環境特色。 b.你一共看到或拍到那些類別的生態(或生物)?列舉至少5種生態或生物(評分至多給60分),每一類請畫簡圖或張貼照片,並請用50-100字加以說明。(愈多分數愈高) c.報紙有許多有關高美濕地的負面報導,當你實地查訪後,是否認同報紙上的報導,為什麼?請具體表達自己的意見。
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 • 林幸助教授/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 /海洋生態概說 • 鍾承憲博士/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中心 /海上交通與台灣的造船科技 • 王俊昌教授/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漁業與漁村 • 廖文章 教授/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海洋劃分與海洋治理 • 陳牧民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海洋法律與政策
※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必須認真聽講,每次協同教學,學生必須繳教心得報告1份,字數至少1000字。※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必須認真聽講,每次協同教學,學生必須繳教心得報告1份,字數至少1000字。
網站資源介紹 •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MEEP) http://www.meep.nsysu.edu.tw/home.html • 海洋文化與台灣 http://web.ncue.edu.tw/~ccource/ http://140.130.119.109/~ncue100
教學評量 一、項目: 1.出席記錄 2.學習日誌 3.分組討論 4.議題討論 5.書面報告 6.問題與回饋
二、成績計算: • 滿分100分 1.出席記錄(如上課規定) 2.學習日誌(25%):延伸閱讀、問題與回饋 3.分組討論與書面報告(30%):共3次(每次10%),由教學助理評訂 4.野外實作與書面報告(20%) 5.校外專家學者協同教學書面報告(25%):共5次(每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