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679 Views
談幼兒 創造性活動. 第二節 何謂創造力 What is Creativity. 創造性活動二 你看完下述這篇文章後,請你閉目回憶三分鐘,然後用紙筆在兩分鐘內寫下你自認為最洽當的創造力定義(最少 20 字最多 100 字)。 再將你的定義與同組夥伴交換 , 用三分鐘討論出貴組最理想的定義並用兩分鐘將它寫下來 。. 第二節 何謂創造力 What is Creativity. 凡是觀察過幼童(約三至五歲)遊戲者都會發現此時的幼童充滿了好奇心與表現慾。他們常弄得你啼笑皆非,搞得亂七八糟,因此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頑皮、有破壞傾向。
E N D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創造性活動二你看完下述這篇文章後,請你閉目回憶三分鐘,然後用紙筆在兩分鐘內寫下你自認為最洽當的創造力定義(最少20字最多100字)。再將你的定義與同組夥伴交換,用三分鐘討論出貴組最理想的定義並用兩分鐘將它寫下來。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凡是觀察過幼童(約三至五歲)遊戲者都會發現此時的幼童充滿了好奇心與表現慾。他們常弄得你啼笑皆非,搞得亂七八糟,因此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頑皮、有破壞傾向。 • 為了馴服他們這種「野性」善意,成人常強迫這些好動、好問、好管閒事、好表現的兒童依照他們預先設計好的「統一模式」來生活。因為畢竟「大家一致比較好管理嘛!」 • 但成人可曾想過就為你的「好管理」抹殺了多少人的創造潛能;剝奪了多少幼童自由探索、自我學習的樂趣;封閉了多少兒童的自我世界。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我們應該瞭解幼童的本能是傾向於高開放性與創造性的。而我們應如何在常態下避免上述的錯誤;既能培養兒童合群、好學、負責的習性,又不抹殺兒童獨立自主的創造力呢?首先從創造力概念入手,讓我們共同來確定一個「建設性的創造力概念」。以後再陸續提供一些實用、具體之激發幼兒創造力的方法。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壹、創造力的定義 • 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只是多或少的差異;沒有人完全不具備創造力。 • 欲明瞭如何激發人類之創造性思考能力得先明瞭何謂「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 • 古今中外不少人對創造性思考下過定義:如在Torrance(1966,1970)的著作中常將創造性思考與創造力(Creation)兩詞交換使用,均指發現問題,擬訂假設,蒐集資料,報告結論及修正或重新驗證假設以製造出新穎或是獨一無二事物的能力。May(1975, p.33)視創造力為「為既有的狀況加入一些新成分的過程」。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創造力為一種能力、技巧、動機和態度的整合。 • Chamber(1969)則認為「創造是一種個體與環境在交互感應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同層次、領域或類型的新穎、獨特產品。」 • 而賈馥茗(民57)引述Haimowity等的定義認為「創造是革新、發明、和將元素置入於前未曾有的共同境地內的能力,以增加各元素的價值和美妙。創造與依從相反,是把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置入更新、更有效、更有用的型式中。」 • Gallagher(1984)則認為「創造是一個個體以一種對他或她自己新奇的一種方式來產生新觀念或新產品,或重組現有的觀念和產品的心理歷程。」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就像藝術才能一樣,創造力也綜合了許多不同的能力,也就是說,「創造力」有不同的型態(Ripple, 1999, p.629)。 • 有位研究者將創造力分成兩類:「大寫C」和「小寫 c」的創造力, • 大寫C的創造力(〝Capital C〞Creativity)是指發明一項經社會認定為嶄新的事物,其足以豐富文化內涵(電燈的發明即屬此類); • 小寫c的創造力(〝Small C〞Creativity)則為對某人而言是新的想法或產品(一位幼兒第一次混色創作手指畫)(Ripple, 1999)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郭有遹(民72)之定義似乎是所有定義中較完整且有個人創見之定義,他將創造力界定為「是個體或群體生生不息的轉變過程,以及智、情、意三者前所未有的表現。其表現的結果使自己、團體、或該創造的領域進入另一更高層的轉變時代。」他認為應強調集體創造與個體創造並重,自我實現與歷史的改變並行;轉變是與創造者生生不息的一環,是具有建設性,而非破壞性或衰退性的蛻化。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就筆者個人觀點較贊同郭有遹之觀點,亦認為創造力應是一種建設性的想法或行動,它應以為人為己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製造出具備獨創特質的事物,且能被創作者自己或他人所珍惜與重視。 • 故筆者將創造力作如下之界定:「創造性思考是一種想法或行動,它是以一種革新的方法或技術,綜合新舊經驗與元素所組合成的一種新境界來為人為己解決問題,或發展有有益於世界萬物的事物。」 • 依據這個定義不管你是在設計一個遠足計劃或設法增加你在銀行的存款,或解決一個新數學問題,或發明一件新產品(如一首歌、一篇文章、一件美術作品、一個建設方案……)等只要對你是新奇,對己對人都是無害的,即是從事創造性思考的一種表現。能被視為有創意的行為,並非一定是世界上第一位創作此樣物品的行為。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創造性活動時間 • 在兩分鐘內寫下你自認為最洽當的創造力定義(最少20字最多100字)。 • 再將你的定義與同組夥伴交換,用三分鐘討論出貴組最理想的定義並用兩分鐘將它寫下來。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作業一:請在下次上課前研讀「貳、創造力的統整概念」,然後就你的心得寫下創造力的內涵應包括那些層面?並簡單的說明各層面的內容(限200字以內)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創造性活動時間 • 在五分鐘內與同組夥伴討論出貴組最理想的「創造力的內涵」應包括那些層面?並簡單的說明各層面的內容(限200字以內)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貳、創造力的統整概念 • 創造力在幼小兒童中像流鼻涕一樣普遍,但在成人中相當少見。」 ( Renzulli ,1973) • 創造力的範疇含蓋下列的功能: • ⑴理性的思考; • ⑵高度的情緒發展或情感; • ⑶特殊才能與高度的身心發展; • ⑷高度的意識,源自利用想像、幻想、與突破「前意識」(preconscious)或「無意識」(unconscious)的狀態。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高度意識狀態:非來自意識,理性精神狀態可能出自下意識或機警的意識。由於 成長與啟發而提昇。 直覺 情緒狀態: 情緒上衝突、阻塞,需要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過程。由於創造者展現其情緒, 並將之轉移給觀賞者,引 出其情感的反應。 情意 思考狀態:理性的,可測量的。可透過刻意與意識的訓練而發展。 思考 創造力 特殊才能的狀態:創造新作品給他人觀賞,需要高度的身心發展。在專長領域中,有高度的技能。 感覺 圖一 創造力環 取自林寶貴等譯( 1987 )。啟迪資優。台北:巨流。pp39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思考、情意、感覺、與直覺合為一體,方變成創造力。只有一種功能的單獨運作,一個人不可能創造出任何東西。 • 創造力植基於生物化學上的大腦/心智基礎。當創造力發生時,人類所有的大腦/心智組織功能被涵蓋於更高、更廣的層次。只有當這些功能互相結合與作用,彼此影響與協助,才能產生創造力。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一、創造力:理性的思考功能 創造力的理性觀佔據大部份的文獻與幾乎所有的測驗。 • Parnes(1967):「創造力是一種知識、想像力、評鑑的功能」(p.6)。他認為其過程包括事實的發現、問題的發現、概念的發現、解決的發現、接納性的發現。 • Williams(1968):創造力的活動是人類智力的意識活動。在操作上,他界定它為涵蓋知識與心智的歷程,植基於認知、擴散性─生產性、聯想、評鑑行為、與溝通技能。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一、創造力:理性的思考功能 創造力的理性觀佔據大部份的文獻與幾乎所有的測驗。 • Guilford(1959):「在創造力的領域中,屬於最明確、最合邏輯的性向特質……思考的流暢性與變通性,以及創造性、對問題的敏感性、再定義與推敲……可歸類於擴散性思考能力的範疇」(p.160)。 • Taylor(1959):對科學方面的創造能力最感興趣,他討論五種程度的創造力:表達性、生產性、發明性、創新性、應變性。他認為這種過程的步驟為心智的勞動、熟慮、啟發、與刻意的努力。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解決問題通常有兩種思考方式: 聚歛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這種思考的結果通常對一個問題或困境僅能產生一種解法。 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其結果常是為一個問題或困境產生許多種不同的解法。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創造性思考通常是以擴散性思考為始,對問題或困境提出許多可能的假設與解法;然後再以聚歛性思考方式來考驗各種可能,整理歸納出一個較合理可行的最佳答案來。 所以創造力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緻性之分,且常以各種不同的型態存在於各人之間。它常在人心中孕育成各種想法或行動之後,再以一些可看、可聽、可聞、可摸、可感覺到的事物來表現其成果。 事實上,大部份測量創造力的工具是來自這類理智的途徑。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但Barron(1969)提出一個有趣的看法:他指出高創造力的學生被上述幾種測驗給煩死了。這些學生認為這些測驗太膚淺,因為它們沒有包括一個人在從事創造性工作時所涉獵的更深入的程度。而且,片斷的因素分析亦未提供更多創造力的整體性機會。最後,受測學生覺得:「短暫而封閉的時間測驗,違背創造力形成過程的真髓」(p.37)。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基於創造力可以被測量的假設信念,那些支持創造力之理性定義的教育者與研究者,繼續尋求充實的測驗,以鑑定、評量學生的創造性。部份的問題可能是這些學生的感官、感覺(情緒上的)、直覺性功能的助長因素,雖然可能更為重要,但不容易測量。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⒈學生理性創造力功能的特徵 (Hughes, 1969; Kurtzman, 1967; Stein, 1962) .自律、獨立、常常反抗威權主義。 .小丑的幽默感。 .能抗拒團體的壓力,早期即發展策略。 .更有適應力。 .更富冒險性。 .對不明確或不舒服更有耐性。.對令人厭煩的事物少有耐性。 .喜歡複雜、不對稱、開放式的回答。 .高度擴散性思考能力。.記憶力高,注意細節。 .廣泛的知識背景。 .需要思考的時間。 .需要支持的氣候,對環境敏感。 .需要認識、分享的機會。 ‧高度的美感,優秀的審美眼光。 .更自由地發展性別的角色統整;缺乏刻板式的男女認同。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⒉發展創造力─思考的層面 .呈現不完備而開放的情境, .允許並鼓勵許多發問, .生產某些東西,然後做某些東西, .允許負責任與獨立性, .重視自我創新的探究、觀察、疑問、感覺、分類、記錄、詮釋、推理、測驗推論、溝通, .雙種語言的經驗導致創造力潛能更大的發展,因為從更多的角度來看世界,對問題有更彈性的策略,從經驗產生各種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能力, .出生(在創造性測驗上,第一個出生的男孩比後面出生的男孩更富創造力), .父母預先使兒童趨向某些興趣或注意、學校環境的刺激,以及自我的動機。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⒉發展創造力─思考的層面(續) 抑制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包括下列各項: .對成功的需求,限制從事冒險或追求未知, .順從同儕團體或社會壓力, .不鼓勵探索、利用想像、追問, .刻板式的性別角色, .區別工作與遊戲(例如,學習是辛苦的工作), .墨守學習的「先備」(readiness)觀點, .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 .不重視幻想、白日夢。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⒉發展創造力─思考的層面(續) 因為這方面的發展被認為是學習的行為 ,因此可以透過教導而改進。 可爾(Cole, 1969)如果人類是電腦,則學校只是接收、貯存、修正、再生資訊的「程式設計」(programming)而已。我們尚須設計其他諸如處理、組識、有效利用、與應用資訊的過程。 威廉斯(Williams, 1968)相信所有的學習涵蓋利用每個人的經驗,與文化知識的創造力組織。這種創造力才能產生新鮮而獨特的文化性知覺。 瓦拉斯(Wallas, 1926)的說法,創造力必須包括:準備、醞釀、豁朗、與證實等階段。 教師變成促進者、適切經驗的安排者、鼓勵者、技能培養者。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成功地發展創造力的教師應該是這樣的: .從事更多的思考活動(聚歛性、擴散性、評鑑性), .利用較少的記憶性活動, .利用評量來診斷,而非判斷:獎賞正確的拼音、標點、文法、整潔、書法等, .提供利用創造性知識的機會, .鼓勵自然的表達, .提供接納的氣氛, .由充實而富變化的環境提供豐富的刺激, .提出刺激性的疑問, .重視創新性, .提供非評鑑的實習與經驗, .鼓勵學生對真價值的事物研究新觀念,而非因新奇而打發它們, .教導創造性思考的技能:如創新性、流暢性、變通性、精密性、刻意的理念發現、延宕的判斷、有力的關係、變通的思考、假設的設定等, .教導研究的方法:如自我創新的探究、觀察、歸類、疑問、安排與運用資訊、記錄、詮釋、推理、測驗推論、描述經驗與觀察、溝通、類化、簡易化等。 富創造力的教師比那些本身無創造力的教師,在創造性教學上顯得更有效果。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 為了配合促進創造力,這些兒童的父母傾向於較少威權主義。整個家庭強調開放並表現對生活的熱衷。父母重視感覺與個別差異的表現。自由、隨意的父母擁有更自然、創新性、獨創性、與獨立性的兒童。這些兒童也似乎較少懷敵意,較外向而友善。他們的父母允許他們在做決策與探索環境上,更有自由。他們的父母常對他們閱讀很多的書籍,並常帶他們上圖書館。 • 這些兒童的父母喜歡輔導勝於處罰,也很少使用體罰。這些父母本身富創造力並表現自我保證與創新才能,樂於改變;他們喜歡無組織的需求。他們尊重本身的自治與獨立性,但對其子女誠實、可信賴。很顯然地,他們為子女扮演模範的角色(Domion, 1969,1979; )。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文化因素強烈影響創造力發展的過程,創造力功能的程度,而最顯著的莫過於創造力的類型。 學校的同儕會影響學習;對富創造力學生而言,他們與同儕的交往似乎未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富創造力的男生比富創造力的女生在從事擴散性行為時,較易贏得更多同儕的接納。 「越有創造力的學生,越不喜歡學校」,因為懂得獨立性思考與行動的創造性學生,在本質上能提高學習欲望,並能設定自己的標準。把這樣的學生安置在傳統的導向、順從的學校環境,會抑制他們的成長,有挫折感,時常拒絕或放棄創造力的潛能。富創造力的學生與富創造力的教師會相處得比較好。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二、創造力:情意的功能 從情意的觀點看創造力者,著眼於人類情緒的安寧與自我實現。對他們來說,創造力可以造成那些創造力者,所有人生的抉擇與活動的性向或信念。它是一種獨特潛能的健康、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Maslow(1959):「自我實現的創造力……直接從人格所產生,它呈現於日常生活當中,不僅表現多而明顯的生產性,而且表見在許多其他的方式(p.85)……。做任何事均有創新的傾向……,具有表達性的特質……。說得更恰當一點,具有問題解決或生產性的特質……。一種基本人性的特質。」(p.94)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Andreson(1959):人際關係的創造力;「使別人承認自己的獨特性與尊嚴,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獨特性與尊嚴。」(p.120) Moustakas(1967):「創造力意指以自己的方式體驗生活,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才能、能力、本質……。只有從探討自己的當中,才能發現創造力。」(p.27)他相信有真正的經驗以後,每一種表現即富有創造力。 Rogers(1959):「創造力的主要動機……是一個人實現自我、發現自己潛能的傾向。」(p.72) Krishnamurti(1964):「創造力的根本在其創新性,它的出現只有在一個人感到非常不滿時……。一個人感到完全不滿時,但不是抱怨,而是充滿快樂、高興、與愛情。」(p.47,48) May(1959):「創造力是面對一種強烈的人類及其世界的意識。」(p.68)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Taylor(1976):超越行為的動機(個體塑造環境,而非被環境所塑造),與環境的刺激(行為是創始於不可預言但有創造力的結果)結合成一種他所謂的「創造力的超越實現」(creative transactualization),它接續著自我實現。 Hallman(1963):「創造力與其說是一個人可能生產的各種東西,不如說是一個人從事生活的方式。」(p.132)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自我實現者的共同屬性( Maslow,1959): .特殊的知覺。 .更自發地表現。 .不怕未知、神秘與迷津;時常對這些感到興趣。 .果斷:自私與忘我,勞與逸,工作與遊戲,自我中心與 非自我中心。 .隨和。 .較為自我接納,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不太需要他人。 .不在乎自己的情緒、衝動、或思想。 .使自己成為更有用、更快樂、更富創造力;他們浪費較 少時間與精力來保衛自己與抵抗自己的對手。 .參與更絕頂的經驗,統整個人內在,以及個人與世界間 的整合,超然存在。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Fromm(1959)認為下列的特質是產生創造力所必須的: .解除迷津的能力。 .集中注意的能力。 .體驗自我創造、自我創新行為的能力。 .每天感到被生出來是快樂的事。 .接納衝突與緊張的對立能力,而非逃避。 .承認事實的勇氣,與眾不同,關心真理,忠實並相信自己 的感情與思想。 其他的學者也發現,富創造力者具有密切認同他人的感情與期待的能力(Taylor and Williams, 1966)。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助長情意方面創造力的因素(Anderson, 1968; Drews, 1965; Fromm, 1959): .提供充實而富變化的刺激環境。 .提供適合每一個學生與教師的教材教法。 .清晰而重複地說明這種教育的目標。 .允許不同意見的自由交換。 .提供友善而無威脅性的環境與資訊,毫無敵意地容納不同 意見或辯論(這使兒童培養創造力的基本行為)。 .減少教室的不安氣氛,尤其是教師所產生的。 .面對面,而非衝突地處理不同的意見。 .尋覓意見紛歧的統整因素。 .表現團結的觀念。 .在全體當中容許個別差異的存在。 .滿足學生在認知領域與情意領域的嗜好,培養積極變化的 方向。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高度的創造力似乎並不會導致「神經過敏症」(neuroticism),事實上沒有發現兩者有任何關係(Feldhusen, Denny, and Condon, 1965; Flescher, 1963; Ohnmacht, 1966)。 高萬(Gowan, 1981)觀察了創造力者精力充沛,這似乎是高度心理健康的結果。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自信、自我接納、自尊等情意是這方面的創造力成長的基礎。 情意功能方面的創造力,與其他各方面的創造力有互相影響與支持的作用。單獨的理性功能,雖可產生預期的聯想,但若再加上情意的功能,可使原始的聯想增加。情意也是不可分離地涵蓋在創造性活動、靈感、與直覺性的能力當中。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Fearn(1976)發展一項教導情意創造力的模式。 他主張創造力是人類發展的過程,受限於眾所周知的文化空間與時間,所以要發展到超越他們的侷限,以掌握業已存在,但非目前所知道的概念或觀念。 他的「個人發展」模式:創造力,與兩個基本過程有關,那就是「訊息的介入」與「自我的介入」。 訊息的介入包括蒐集所需的知識,然後假設創造力並不發生在一個空間。認識、流暢性、與變通性均為蒐集過程的一部份,它們依存於自我訓練、熟慮、以及進一步發展的複雜性愛好。就這一點來說,個人的冒險、疑問、想像、與操作的能力(自我的介入),本來就非常重要。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個人的發展是指一個人處理下列各種情境的過程:⑴充分認識工作(課題)及其指標。⑵樂意冒險去超越已建立的已知或未知的連續步驟。⑶充分鍛鍊以洞察一項工作(或課題)直至滿意為 止。 安排創造性行為者,大致經由對所有可能性的蒐集,安排他或她的空間(也許成千上萬其他人的空間),或增進意識的定義(p.62)。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Simonov(1970)相信正面的情緒遠比負面的情緒更富生產性。 沒有刺激,無法產生正面的情緒。增進資訊的數量,對充實一個人的正面情緒有幫助。 情緒與理性如何互相影響,Simonov說:「強化現代人的理性,不會導至低情緒;相反地,會製造更充實、更複雜的情意」(p.55)。正面的情緒、理性、直覺等,似乎全能導致創造性的行為,與特殊才能。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三、創造力:特殊才能方面 特殊才能方面的創造力包括生產性、藝術造型、以及特殊才能方面的創造者。(一) .Maslow(1959)稱這方面的特殊才能為創造力;他界定它是來自活動、控制、努力工作的成果。 .Rogers(1954)認為這種創造力是:「奇特的理性行為之產物,一方面來自個人的獨創性;另一方面來自資訊、事件、人們、或其生活的環境。」.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三、創造力:特殊才能方面 特殊才能方面的創造力包括生產性、藝術造型、以及特殊才能方面的創造者。(二) .May(1959)也注意到這方面的能力,他說:「創造力是產生一些新的東西……是普通一般人在行動上自我實現的表現……是高度心理健康的象徵。」(p.57,58) .Simonov(1970)認為藝術家所創造的作品是:「藝術家對自然現象的心態。他懷有想知曉、檢核、闡述他的心態等目的,而創造這個模樣。」(p.55) .Rhodes(1963)認為:「產生一種概念及可被某人或社會認識的具體表現之形態,是非常重要的。」(p.305)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許多促進特殊才能方面的成長因素,與前述兩種創造力所需的促進因素相同。因為也發現:「儘管作品的性質不一樣,但每個人的創造性過程是相似的。」 ( Cole, 1969 。p.247 ) 創造者的內在因素或特質如下(May, 1959; Maynard, 1970; Rogers, 1959): .開放胸襟以體驗新觀念, .一項內在的評量軌跡, .玩弄要素或觀念的能力, .覺知新奇, .關心外在與外在的世界, .延宕構成與判斷的能力, .接納衝突與緊張的能力, .傳統藝術的技能表演, .高度的理論派與審美的價值觀。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促進創造力與藝術性作品的外在因素如下: .尊重兒童的意見,並給予探索宇宙的自由, .製造兒童欣賞真正優良音樂、書刊、圖畫的氣氛,以成為兒童世界的自然部份, .尊重兒童的思想與問題, .尊重兒童的隱私權。 .重視兒童不尋常、相異的舉動, .幫助兒童從錯誤中學習教訓, .避免刻板的性別角色, .鼓勵自我表達, .教導兒童如何注意觀察入微, .幫助兒童學習相信感官的感覺, .允許兒童自己表現創造力。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Rogers(1959)表示心理上的安全可以透過「無條件的接納每一個人……,沒有外在的評鑑時也提供這種氣氛……,藉由共鳴的理解」而被創造(p.78~ 80)。心理上的自由,意指只對自己負責的符號性表達的完全自由。 當一個人熱衷於創造性活動時,首先可能有「驚喜」或「找到了!」的感覺,然後有一種孤立的焦慮,最後有一股強烈想溝通的欲望。這時,開始產生作品(Rogers, 1959)。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四、創造力:更高層次的意識功能 太偏重優勢的大腦左半球是不平衡的現象(左半球佔優勢者幾乎是所有偏用右手的人,但約三分之一者是例外的左手者,對這三分之一的人來說,他們的功能位置似乎相反)。 大腦兩邊看起來好像接收相似的訊息,但他們卻以不同的方式處理訊息。 左半球與語言形式較有關連,並利用邏輯、分析過程來處理。 而右半球對非語言性較有反應,並利用統整、綜合的方式處理訊息。 研究者已經開始探究意識的變化狀態,以瞭解創造力訊息的可能範圍。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強調創造力是更高層次的意識功能觀點之學者的定義: Anderson(1962)表示:創造性作品並非完全是一個人的理性作品,或每天的心理狀態。 Taylor(1963)稱:「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創造力過程在本質上是直覺的能力,它在到達意識層次前,以及在變成可以表達的形式之前,留下心理的作品。它最可能是前意識的、非語言的、或語言前的,它可能涵蓋幾乎整個心理的大掃蕩、掃瞄、深而廣、自由、與有力的行動。」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Krippner(1968)指出:「沒有接近認識的變化層次,創造力行為可能被消除或抑制」。他進一步表示:「創造力行為可對個人情緒的安寧與創造能力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Koestler(1964)指:「暫時地放鬆意識的控制,可以解除心理的某些束縛,這是維持思考的例行訓練所必須的,但可能會變成一種創造力飛躍的障礙……。創造力行為在依存於無意的來源時,可預料控制的鬆弛與觀念構成模式的退化,這一點與語言邏輯的規則不同,因反駁而平靜,因所謂的『共識』之教條與禁忌而不接觸。在發現的決定性階段,訓練的推理符號被停止。語言可能變成代表思考者與現實的屏風。這就是為何真正的創造力常常在語言的結束時才發生的原因。」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培養一個人更直覺性的知覺能力,已成為創造力的主要助長因素之一。」(MacKinnon,1965) 具有高層次意識功能創造力者具備的特質(Koestler, 1964; Krippner, 1968; Martindale, 1974; Schaefer, 1970): .具有容易成就的精力, .有能力開發與放鬆無意識與前意識的思想, .能經得起被認為異常或怪癖, .較敏感, .具有豐富的幻想生活,更多白日夢。 .更熱心與衝動。 .常表現「副感覺」(synesthesia)的能力(例如聽到某聲音就會看見 某種顏色,看到某顏色就如嚐到某種味道,聞到某種味道就像聽到某種 聲音的感覺)的能力。 .表現不同的腦波型態,尤其在創造性活動時。 .碰到新奇的設計、音樂、想法時,容易興奮與參與(較少創造力者容易 懷疑或敵意)。 .當被提供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時,容易熱狂,會提出其他的想法;忽略 細節與問題(較少創造力者會分析缺點而不探討可能性)。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Martindale(1975)發現:「創造力與智能需要兩種不同的思考過程:前者需要較低的皮質覺醒,並除去一個人的精神注意力;後者需要較高的皮質覺醒並集中注意力」。 Martindale下結論說:創造力者並不意識地控制他們的α波;他們以不同的觀點看這個世界是因為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處理訊息,才有不同的腦波型態出現。 如何發展創造力以成為意識的功能? 首先最需要的技能是鬆弛的能力,意像(imagery)與想像(imagination)能力也可促進創造力與高度意識的發展。
第二節何謂創造力What is Creativity Griffiths(1945)界定想像力為與幻想或白日夢有關的思考模式。意像被界定為一種感覺經驗的型態,它不會由於外界的刺激而產生想像。「主觀性直觀的意像」(eidetic imagery)是一種三個向度的意像,常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但當我們長大後,便趨於消失。它只持續發生在幾個高度想像力的成人身上,並與突然出現的洞察力有關。 Rugg(1963)宣稱:「它的下降是由於言語與意識控制佔優勢。當一個人小的時候,語彙雖然在增加,但語言的表現能力仍然有限,概念的形成發生得很慢。成年後,如果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圓滿成功的話,『實體心』(reality-mind)會替代它。」 Andrews(1930)報告稱:最不平凡的想像型態(擬人化、幻想故事等)在三歲半時出現最多,雖然發生在很少的兒童身上。五歲時,慢慢往下降。女性似乎比男性早一歲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