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97 Views
. 教学建议. 最好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 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做好相应笔记, 不要让你的课本闲着 不要在课上吃东西,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让你美妙的手机铃声响起 按时完成每一次布置的作业 充分利用上机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 班长和学习委员要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 课程内容. 计算机概述(第 1 章)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第 2 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 3 章) 操作系统基础(第 4 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第 5 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0 (第 6 章)
E N D
.教学建议 • 最好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 •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好相应笔记,不要让你的课本闲着 • 不要在课上吃东西,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让你美妙的手机铃声响起 • 按时完成每一次布置的作业 • 充分利用上机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 • 班长和学习委员要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内容 • 计算机概述(第1章) •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第2章)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3章) • 操作系统基础(第4章) •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第5章) •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第6章) • 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第7章) • PowerPoint2000(第8章) • 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基础(第9章) •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10章) •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1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概述 教 学 内 容 • 计算机的定义 • 计算机的发展史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 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重点 •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研制负责人 •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 • 3.第一台冯.诺伊曼电子计算机的名称 • 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软硬件特点 •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分类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的定义 •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够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然后把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文化基础
加法器 1822 差分机 1642 Blaise Pascal 计算机的发展史—1 19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巴贝奇 “通用数字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1832年他就开始设计分析机——一种半自动化的通用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为纪念图灵对计算机的贡献, 美国计算机博物馆于1966年 设立了“图灵奖” 计算机的发展史—2 1937年,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了通用数字计算机的设计模型——“图灵机”,为计算机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图灵与图灵机 计算机是使用相应的程序来完成任何设定好的任务。 图灵机是一种思想模型,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个控制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带子和一个在带子上左右移动的读写头。 计算机文化基础
5000次加法/秒 体重30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功率150KW 主要用于美军弹道曲线计算 计算机发展史—3 • 1946年2月15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希莱和埃克特等人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正式投入使用,从而标志着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管时代 • ENIAC计算机诞生后的60多年,计算机突飞猛进,根据计算机制造过程中各逻辑功能部件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至今已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正向第五、六代迈进。 晶体管时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计算机文化基础
电子管时代 • 年份:1946年—1953年 • 器件:电子管 • 软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应用:科学计算、军事应用 • 速度:5000-40000(次/秒) • 特点:体积大、功耗大、效率低、存储少、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价格昂贵。 计算机文化基础
晶体管时代 • 年份:1954年—1964年 • 器件:晶体管 • 软件:高级语言 • 应用:数据处理、事务管理 工程设计、过程控制 • 速度:几十万至百万(次/秒) • 特点:速度快、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省电。 计算机文化基础
年份:1964年-1970年 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 应用: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速度:百万至几百万(次/秒) 特点:体积耗电小、性能稳定性提高、速度更快。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 年份: 1970年-现代 • 器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软件:数据库、网络技术、分布操作系统、实用软件 • 应用:社会的各个领域 • 速度:几百万至几亿(次/秒) • 特点:速度再次提升,应用广。 计算机文化基础
生产成本低 体积小 运算速度快 耗电量少 存储量大 可靠性强 软件配置丰富 应用范围广 计算机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特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发展趋势 CRAY-Ⅱ 银河Ⅱ 计算机发展——巨型化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亿次运算的超级计算机 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ray-I” 超级计算机应用:天气预报、地震机理研究、 石油和地质勘探,卫星图像处理等大量科学计 算的高科技领域。 中国超级计算机: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 “银河1号”、 “银河2号”和“银河3号” 国家职能计算机中心推出的 “曙光1000” 、“曙光200I”和“曙光3000” 巨型计算机代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水平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发展趋势 Altair 8800 计算机发展——微型化 计算机不再是单一的计算机器,而是一种 信息机器,一种个人的信息机器。 微型计算机反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力: 使用远程资源,共享程序、 数据和信息资源,网络用户 的通讯和合作。 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网络 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主流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发展趋势 人类第一个“工业机器人”:一头在纺织机上挑纱的“驴”(1742年) 第一代机器人机械手(1962年出现) 第二代机器人具有“感觉”的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装有启发式计算机的“智能机器人” 智能化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总趋势 Deepblue Garry Kasparov 计算机发展——智能化 “总有一天,人类会造出一些举止跟人一样的 ‘没有灵魂的机械’来”。 ——笛卡尔(1637)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发展趋势 媒体也称媒介或媒质,是传播和表示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是结合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 的一种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电脑、电话、电视的 “三位一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发和研究的热点 计算机发展——多媒体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处理速度高(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记忆容量大 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达到几亿次/秒,快的达一万亿次/秒。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用MIPS(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处理速度高是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处理速度高(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记忆容量大 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的特点 数据在计算机内都是用二进制数编码的,数的精度主要由表示这个数的二进制码的位数决定。一般计算机可达到十几位有效数字。例如(圆周率)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处理速度高(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记忆容量大 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不仅可以依靠主存,还可依靠外存(光盘)保存大量数据和资料。如《牛津英语词典》已存入计算机光盘,便于携带和查阅。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处理速度高(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记忆容量大 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四则运算,还可以施行各种逻辑运算,判断大小、同异和真假。如计算机可以从人造地球卫星发送回来的大量数据和图片信息,来判断地面庄稼的长势、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处理速度高(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记忆容量大 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的特点 由于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一旦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它就能自动按规定步骤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运算及输出结果。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的分类 • 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 • 运算速度快 • 综合性能好 • 功能最强 • 主存容量大 • 主要用于航天、气象、军事尖端科学领域。 我国先后推出的“银河I”“银河II”“银河III”“神威一号”“曙光3000”都属于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的分类 • 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 通用性强 • 综合处理能力高 • 性能覆盖面广 •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或作为网络服务器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
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 • 性能/价格比好 • 结构简单 • 规模小 • 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 计算机文化基础
微型计算机(微机) • 采用微处理芯片 • 具有轻、小、价廉、易用特点 • 性能/价格比最高,应用最为广泛 • 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工业自动控制、办公自动化及大众化的信息处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
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是以个人计算环境和分布式网络环境为前提的高机能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笔记本与移动PC 笔记本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大、便于携带等特点。 移动PC也称“便捷台式机”“家用便捷一体机” • 区别:1、移动PC没有内置电池。 • 2、基本没PCMCIA(调制解调器、网卡、硬盘驱动器)。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概况起来,主要有7个方面: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概况起来,主要有7个方面: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应用领域 2、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应用领域(75%),各种管理信息系统(MIS)、编辑 排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图象信息系统、情报检索系统等均属于数据处理的应用 3、自动控制:是要求计算机响应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 4、计算机辅助系统:目前常见的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计算机文化基础
5、人工智能:有时也称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新领域5、人工智能:有时也称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新领域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6、网络应用:网络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 7、家庭办公与娱乐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作业: 1、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个时代,各时代有何特点? 2、计算机有哪些特点? 3、计算机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 计算机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