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五章 烯 烃( 2 )

第五章 烯 烃( 2 ). 主要内容 烯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常见的几种反应,产物的类型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正碳离子机理) Markovnilkov 加成规则及解释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机理(环正离子机理)及反应对立 体选择性的解释. 烯烃的化学性质( I ). 双键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键能 : s 键 ~347 kJ / mol p 键 ~263 kJ / mol. p 电子结合较松散,易参与反应。是电子供体,有亲核性。. p 键活性比 s 键大 不饱和,可加成至饱和. 与亲电试剂结合 与氧化剂反应. 烯烃加成的三种主要类型.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烯 烃( 2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烯 烃(2) • 主要内容 • 烯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常见的几种反应,产物的类型 •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正碳离子机理) • Markovnilkov加成规则及解释 •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机理(环正离子机理)及反应对立 体选择性的解释

  2. 烯烃的化学性质(I) • 双键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键能: s键 ~347 kJ / mol p键 ~263 kJ / mol p 电子结合较松散,易参与反应。是电子供体,有亲核性。 • p键活性比 s键大 • 不饱和,可加成至饱和 • 与亲电试剂结合 • 与氧化剂反应

  3. 烯烃加成的三种主要类型 加 成 重点 • 亲电加成 (异裂) (均裂) • 自由基加成 • 催化加氢

  4.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Electrophilic addition) 亲电试剂 • 一些常见的烯烃亲电加成 卤代烷 硫酸氢酯 醇 邻二卤代烷 b-卤代醇 次卤酸

  5. 烯烃与 H-X的加成 卤代烃消除的逆反应 (X = Cl, Br, I; 活性: HI > HBr > HCl) 例:

  6. 烯烃与H-OSO3H(硫酸)的加成 硫酸氢酯(ROSO3H) • 合成上应用——水解制备醇 (乙醇和异丙醇的工业制法) • 通过与硫酸反应可除去烯烃

  7. 烯烃在H+催化下与H2O的水合反应 催化剂 催化剂:强酸 H2SO4, H3PO4, HBF4(氟硼酸),TsOH(对甲苯磺酸)等 • 类似反应: H+催化下烯烃与HOR或RCOOH的加成 醚 酯

  8. 烯烃与X2的加成 • 加X2的立体化学:反式加成为主 立体有择反应,立体选择性:Br2 > Cl2 •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鉴别烯烃 例:烯烃 + 5%溴的CCl4溶液  红棕色褪去

  9. or • 烯烃与XOH (或X2 / H2O or OHΘ)的反应 b-卤代醇 • 加X2的立体化学:反式加成为主 立体有择反应 主要产物

  10. b-卤代醇的应用——制备环氧乙烷衍生物 • 机理: 分子内 SN2 OH在Cl邻位,反应较容易

  11. 烯烃亲电加成取向(反应的区位选择性) • —— Markovnikov规则(马氏规则) Markovnikov规则:氢原子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12. 卤代烷 硫酸氢酯 邻二卤代烷 醇 b-卤代醇 醚 取代环氧乙烷 酯 •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小结

  13.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I)—— 经碳正离子的加成机理 与HX的加成机理 双键为电子供体 (有亲核性或碱性) 机理: 碳正离子中间体 H有亲电性

  14. 反应进程分析 中间体 过渡态 I 过渡态 II 产物 反应进程图

  15. 与H2SO4 的加成机理 机理

  16. 加成机理对Markovnikov规则的解释 例: 2o 正碳离子 较稳定 1o正碳离子 较不稳定 机理: 中间体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决定加成的取向

  17. 例:下列加成不遵守Markovnikov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例:下列加成不遵守Markovnikov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强吸电子基团

  18. 亲电加成中的重排现象及解释 重排产物 机理 H迁移 重排现象 —— 碳正离子的证据

  19. 决速步骤 • 亲电加成机理小结 • 亲电试剂 亲核部分:与碳正离子结合 亲电部分:与双键p电子结合 试剂的亲电部分起关键作用 Electrophiles (亲电试剂) Nucleophiles (亲核试剂) • 亲电加成的一般形式 亲电型反应(亲电加成,亲电取代):由亲电试剂参与的反应

  20. 酸催化下烯烃与水的加成(水合反应)机理 例 主要产物形成机理 2o碳正离子 注意:机理有三步

  21. 酸催化下烯烃与醇的加成机理 产物的形成机理 机理分三步,与水合反应类似

  22. 酸催化下烯烃与酸的加成机理 机理: 注意:羰基氧为亲核中心 羰基氧作为碱

  23. 正电荷集中在一个氧原子上 正电荷集中在一个氧原子上 • 羧基上羰基氧和羟基氧的亲核性和碱性 • 亲核性 共振关系 较稳定 正电荷分散在两个氧原子上 不稳定 共振关系 • 碱性 较稳定 正电荷分散在两个氧原子上 共振论 第16章 不稳定

  24. 思考题 • 写出机理解释产物的形成 • 预测下列亲电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并写出机理予以解释

  25.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II)—— 烯烃与 X2 的加成机理 • 复习:反应的立体化学——立体有择反应 例 苏式 (threo): (相同基团不 在同一边) 外消旋体(> 99%) 赤式(erythro): (相同基团在 同一边)

  26. 几个问题 • 烯烃加X2是否为亲电加成机理? • 亲电试剂是X+? X2 X+ +X-(异裂)? • 如何解释加成的立体化学? • 为什么加Br2的立体选择性比加Cl2好? • 一些支持亲电加成机理实验现象 • 反应在干燥体系中进行较慢,加极性试剂(如H2O或FeCl3)后 速度加快 + - + - 说明极性分子对X2可能有极化诱导作用 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27. 比较下列两个反应 Br2在反应中起决定作用 用正碳离子机理解释

  28. 碳正离子机理不能完满解释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如: • 若通过一般亲电加成机理 差别不大 构象分析 结论: 加成可能通过其它机理 有差别,但不很大

  29.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的环正离子机理 环正离子 环卤鎓离子 由离去基团背面进攻 环卤鎓离子稳定性:Br >Cl(Br的电负性较小, 体积较大,易成环),故烯烃加Br2立体选择性较好。

  30. 例:用环正离子机理解释下列结果 b-卤代醇 机理

  31. 用环正离子机理解释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 环己烯加溴的立体化学 SN2,背面进攻 • 烯烃与X2 / H2O或X2 / HO-反应的立体化学

  32. 由构象分析环己烯加Br2的立体化学 • 两个Br在反式共平面上 • 原骨架构象变化最小 只能在一个位置上取代 两者相同

  33. 环正离子开环的区域选择性(取向) 例: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Br+加在氢多的碳上, 符合Markovninov规则) 次溴酸

  34. 机理: 取代基较多碳的正电荷密度较大 较稳定 较不稳定

  35. 本次课小结: • 烯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 • 通过正碳离子的亲电加成机理 • Markovnilkov加成规则及解释 •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机理(环正离子机理)及反应对立体 选择性的解释 课后练习:5-4, 5-5(i, ii), 5-6, 5-7, 5-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