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13 Views
上海市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系. 2011 年 7 月. 《 幼儿卫生与保健 》 课程. 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舒仙桃.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特色. 一、课程简介. 五、课程实施. 说课内容.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定位. 一、课程简介. ( 一 )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幼儿卫生与保健 学 时: 40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简介. ( 一 ) 课程定位
E N D
上海市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系 2011年7月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 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舒仙桃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特色 一、课程简介 五、课程实施 说课内容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定位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幼儿卫生与保健 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特色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任,又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心理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紧密结合从事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该课程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一、课程简介
总思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总思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以保教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核心,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够用、会用”为教学原则,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既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强调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体化 教学模式 • 课程建设团队 • 课程内容设计 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卫生保健能力,以岗位能力需要设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由学院、托幼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 • 拓展性学习 • 见习、实习和实训 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保教见习、实习和实训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拓展性学习
总目标: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等职业品质,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各项卫生要求,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总目标: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等职业品质,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各项卫生要求,促进自我身心健康。 三、课程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 情感 能 力 三、课程目标 三维一体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由8个单元,19个学习项目组成 把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生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有机结合 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评价 四、课程内容 1 2 • 幼儿各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 幼儿各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和方法 • 理论课时 4节 实践课时 2节 • 幼儿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 幼儿的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 理论课时 1节 实践课时 1节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由8个单元,19个学习项目组成 把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生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有机结合 幼儿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幼儿的生理疾病及预防 四、课程内容 3 4 • 幼儿疾病的早发现 • 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 幼儿传染疾病及其预防 • 理论课时 3节 实践课时 4节 •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 理论课时 3节 实践课时 1节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由8个单元,19个学习项目组成 把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生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有机结合 幼儿的营养及膳食管理 幼儿的安全与急救 四、课程内容 5 6 • 幼托幼机构的安全 • 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 • 理论课时 2节 实践课时 2节 • 幼儿的营养需求 • 幼儿膳食的管理 • 理论课时 3节 实践课时 2节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由8个单元,19个学习项目组成 把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生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有机结合 幼儿的一日活动及卫生保健 幼托机构物质环境的卫生 四、课程内容 7 8 • 托幼机构建筑的卫生 • 托幼机构设备的卫生 • 理论课时 1节 实践课时 1节 • 托幼机构生活活动的卫生 • 托幼机构学习活动的卫生 • 托幼机构运动活动的卫生 • 托幼机构游戏活动的卫生 • 理论课时 4节 实践课时 4节
(三)教材使用与建设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郦燕君主编 全国高职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来自一线教师 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和必备技能 的训练,更加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 性、针对性 《幼儿卫生保健》分册,舒仙桃老师为主编之一,2012年可投入使用。 中国学前教师专委会高、中专分委会组织的全国高专学前教师教育教材编写 四、课程内容
(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幼儿教师真实工作情境或真实保教案例为依据,就教学内容的8个单元19个学习项目及8个实训项目,实施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训、集中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校内、校外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五、课程实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了与各学习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其中搜集并运用大量直观形象的动画、DV等视频材料,如:儿童骨折急救、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婴幼儿疾病的预防、儿童急症救助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课程实施
(三)教学方法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采用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课程实施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1、情景模拟操作: 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 之一,教师提出许多个模拟的、特定的 情景。学生演练在这些特定情景下的处 理操作,对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 操作的能力能发挥较好作用。 五、课程实施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2、案例分析法 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五、课程实施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3、现场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 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和实际操作, 在实习基地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保育 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保育工作的 实际能力。教、学、做紧密结合, 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 五、课程实施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各项目内容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并安排由小组成员轮流在课堂上分享小组学习成果,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维及表达能力。 五、课程实施
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5、讲授法 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直接、快速掌握,为学生 的实践运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课程实施
(四)教学环境条件 1、校内教学及实训设施 多媒体教室、幼儿保健实训室、 育婴师实训室(经上海市职业技 能鉴定中心批准在我院建立的 《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站》)等 五、课程实施 国家职业技能第182鉴定所
(四)教学环境条件 1、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五、课程实施 10所幼儿园:芷江中路幼儿园、芷江中路幼儿园(龙潭园)、安庆幼儿园、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闸北区万荣幼儿园、哈贝早教中心、大宁国际幼儿园、闸北区实验幼儿园、牡丹幼儿园、浦东新区坦直幼儿园。 闸北区妇幼保健所。 依托各区教育局为学生安排的校外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幼儿园200多所。
(一)评价体系出发点: 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重在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 考试方式多样化,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并重。 六、课程评价
(二)评价体系操作办法: 本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方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8大课程单元及相对应的8个实训项目,每2个单元和2个实训项目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共计4次,设计4次的权重,每次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记分,最后加权计算出该门课程考核总成绩。 每次考核成绩评定具体设计如下: (1)平时成绩。占每次考核成绩的30%-50%。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实训技能等情况给出客观评价。 (2)每2个单元考核成绩。占每次考核成绩的50%-70%。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项目完成情况。将知识掌握融合在项目完成中。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完成项目,并以电子作业或图片的形式按时提交。教师根据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给出客观成绩。 六、课程评价
(一)课程目标紧扣职业岗位需要,切实可行 (二)课程内容体现针对性、适用性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贴近工作实践 (四)加强学生的拓展性学习 七、课程特色 拓展 时间上 空间上 内容上 组织 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