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三章 浸出制剂

第三章 浸出制剂. 本章要求: 掌握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掌握浸出方法、工艺及相应设备 熟悉浸出原理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熟悉常用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第一节 概述. 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中药制剂的发展 传统剂型:汤剂、酒剂、煎膏剂. 现代新剂型 (片剂、口服液、注射剂、滴丸剂、胶囊剂等)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现代化技术 现代化剂型. 浸出制剂的种类 水浸出剂型 含醇浸出剂型 含糖浸出剂型 精制浸出剂型. 浸出药剂的特点.

sab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浸出制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浸出制剂 本章要求: 掌握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掌握浸出方法、工艺及相应设备 熟悉浸出原理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熟悉常用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2. 第一节 概述 • 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 中药制剂的发展 传统剂型:汤剂、酒剂、煎膏剂 现代新剂型 (片剂、口服液、注射剂、滴丸剂、胶囊剂等)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现代化技术 现代化剂型

  3. 浸出制剂的种类 • 水浸出剂型 • 含醇浸出剂型 • 含糖浸出剂型 • 精制浸出剂型

  4. 浸出药剂的特点 • 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 • 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较低 • 较原药材有效成分浓度高,用量减少,稳定性增加 • 外观改善

  5. 中药剂型的改革 • 改革原则: 坚持中医中药理论 • 提高药效 :与原有剂型比;保持或有提高 • 中药剂型改革的程序: 一、制剂学研究 1 处方来源: • 剂型选择 • 剂量确定:有效剂量, 安全剂量 • 工艺选择: 确定提取, 纯化的方法 确定制剂的制备工艺 二、 质量标准研究 三、 稳定性研究流程

  6. 第二节 浸出操作与设备 一、药材原料的预处理 (一)药材品质检查 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测定 含水量测定 (二)药材预处理

  7. 粉碎方法 •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混合粉碎 串研法(含糖类较多的粘性药材) 串油法 (含脂肪油较多的药材) • 干法粉碎 • 湿法粉碎(特别细度, 刺激性,毒性较大) (水飞法) • 低温粉碎

  8. 浸出溶剂 • 常用浸出溶剂 • 极性溶剂:水、乙醇 • 半极性溶剂: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 • 非极性溶剂:氯仿、乙醚、石油醚

  9. 浸出辅助剂 • 酸:----生物碱(盐酸、醋酸、硫酸) • 碱:----(有机酸)氨溶液 • 甘油:----(鞣质) • 表面活性剂:----提高浸出效能

  10. 第二节 浸出原理 一、 浸出过程 溶解 扩散 置换 浸润 溶剂润湿、渗入细胞 可溶性成分溶解 浸出成分向外扩散 浸出溶剂的更换

  11.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 药材粗细: 适宜 • 浸出溶剂: 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 • 浸出时间: 适宜 • 浸出温度: 溶剂沸点附近 •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 提取压力: 加压浸出 • 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 • 新技术应用

  12. 二、浸出方法与器械 1. 煎煮法 水质:净化水、软化水 水量: 5 ~ 8 倍 时间:1~2小时 / 2~3次 (大生产) 器材:(小量)陶器、砂锅 (大生产)不锈钢、搪玻璃煎煮罐, 夹层锅,多功能提取器 适用范围:水溶、对水、热稳定成分

  13. 2. 浸渍法 • 方法 • 常温浸渍法 加热浸渍法:40 ~ 60℃ •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 适用范围 • 粘性、无组织结构、新 鲜药材. •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含量低的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浸渍设备 • 搪瓷、陶瓷、不锈钢浸渍器 • 方法 • 常温浸渍法 加热浸渍法:40 ~ 60℃ •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 适用范围 • 粘性、无组织结构、新 鲜药材. •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含量低的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浸渍设备 • 搪瓷、陶瓷、不锈钢浸渍器

  14. 3. 渗漉法 • 特点 • 适用范围:有效成分含量低、贵重药材、 有毒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设备:渗漉器 小型:玻璃 大型:搪瓷、陶瓷、不锈钢 • 操作方法 药材粉碎  润湿  装器 排气浸渍渗漉 漉液收集与处理

  15. 4. 回流法 5. 循环回流浸出法(索氏提取法) •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 超临界萃取技术

  16. 浸出工艺及设备 • 单级浸出工艺与间歇式提取器 • 多级浸出工艺(重浸出法) 特点: 有效利用固液两相浓度梯度, 药渣洗液损失小, 浸出效果较好 •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特点: 效率高、浸出液浓度高、 耗能少、浸出速度快 、

  17. 第四节 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一、蒸发 目的: 浓缩,提高溶液浓度 方法与器械: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 薄膜蒸发

  18. 二、干燥 目的: 除去湿含量  制剂生产 提高稳定性 方法: 常压干燥、 减压干燥 喷雾干燥、 沸腾干燥 冷冻干燥 微波干燥 吸湿干燥

  19. 第五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一、汤剂 • 特点 • 制备方法 • 煎煮法 二、中药合剂 制备工艺

  20. 三、酒剂 • 概念 蒸溜酒(白酒、黄酒) • 制备方法 冷浸法 热浸法 渗漉法

  21. 四、酊剂 • 概念: 溶剂 ( 规定浓度的乙醇) 外观( 澄清液体制剂) • 规格 一般药材:每100ml 相当于原药材 20g 毒剧药材:每100ml 相当于原药材 10g • 制法 • 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

  22. 五、流浸膏剂 • 概念 • 规格:每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 • 制法:渗漉法 溶剂:不同浓度乙醇

  23. 六、浸膏剂 • 概念 • 类型:稠浸膏剂 ; 干浸膏剂 • 规格:每1ml 相当于原药材 2~5g • 制法 浸出  精制  浓缩  干燥  调整含量

  24. 七、煎膏剂(膏滋) • 概念 • 制法 八、口服液 • 概念 • 制 法 九 颗粒剂

  25. 第五节 常见中药制剂 • 1 中药注射剂 • 2 中药眼用制剂 • 3 中药软膏剂 • 4 中药片剂 • 5 中药胶囊剂 • 6 中药栓剂 • 7 中药巴布剂 • 8 中药气雾剂

  26. 第四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 • 1 控制药材的质量 • 2 严格控制提取过程 • 3 控制浸出过程的理化指标 鉴别 含量测定(化学测定法、药材比量法、 生物测定法) • 4 其他 (常规检查)

  27. 第六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 浸出药材的质量标准 • 制法规范 • 理化标准 鉴别与检查 含量控制 (药材比量法, 化学测定法, 生物测定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

  28.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

  2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一、概述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 Fluid extraction SPE) •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的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将此单一相态成为超临界流体。

  30.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程序升压即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萃取,这种萃取方法称为—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由于压缩后的流体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而大大增加。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改变压力即可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因此,其溶解特性亦随之改变。

  31.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的特点 •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节省有机溶剂,产品无有机溶剂残留。 • 2、SFE技术萃取速度快,有几天缩短为几个小时。 • 3。适用于对热不敏感的药物 • 4、可改变压力或加入夹带剂,萃取不同极性物质 • 5、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萃取成本低 • 6、萃取溶剂无易燃易爆,无环境污染, • 7。超临界萃取可与其它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连用

  32.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 • (一)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 气体、超临界流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 性质 气体 超临界流体 液体 密度 g/ml 10-3 0.2—0.9 1.0 粘度 g/cm.s 10-4 10-4—10-3 10-2 扩散系数 10-1 10-4—10-3 ﹤10-5

  33. (二)萃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104kpa以下)萃取,如挥发油、酯类、内酯、醚类等2、强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的萃取压力在4×104kpa以上。3。化合物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4。增加压力可增加极性化合物的溶解度(二)萃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104kpa以下)萃取,如挥发油、酯类、内酯、醚类等2、强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的萃取压力在4×104kpa以上。3。化合物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4。增加压力可增加极性化合物的溶解度

  34. (三)夹带剂 • 加入少量的极性液体如乙腈、乙醇、甲醇或水,可增加SF的极性

  35. 三、萃取工艺与设备

  36. .

  37.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 1、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 • 丹参采用醇提工艺提取丹参酮类,提取率达90%以上,但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则出现化学降解,降解速度与加热过程有关。干膏粉中丹参酮的保存率约为5—6%。 • 采用SFE-CO2提取,丹参酮类的保存率是醇提的5—10倍。

  38. 2、SFE-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溜法的比较 水蒸气法出油率% SFE-CO2出油率%防风 0.15 4.60羌活 1.38 8.91干姜 2.20 4.30高良姜 0.46 3.22小茴香 1.5 6.81八角茴香 2.70 9.63

  39.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技术 • 一、概念 •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集团的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主要是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原料,在0.5%的明胶水混悬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致孔剂聚合而成。它具有良好的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40. 二、大孔吸附树脂性质与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和极性吸附树脂三类。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范德华力)、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

  41. 三、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结构1、大孔吸附树脂特性 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粒度多为20-60目。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2。结构 小球状,存在孔穴。比表面积在几百m2/g.

  42. 四、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1、即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整个过程pH不变。2、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选择性良好,在大量无机盐存在下无影响。3、脱色去臭作用能力高,效果不亚于活性炭。4、吸附树脂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高,经久耐用。5、系小球状,直径在0.2-0.8mm之间,使用方便。6、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溶媒用量少。7、吸附树脂再生容易四、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1、即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整个过程pH不变。2、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选择性良好,在大量无机盐存在下无影响。3、脱色去臭作用能力高,效果不亚于活性炭。4、吸附树脂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高,经久耐用。5、系小球状,直径在0.2-0.8mm之间,使用方便。6、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溶媒用量少。7、吸附树脂再生容易

  43. 五、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因素1、 大孔树脂化学结构的影响 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可以为非极性树脂吸附;极性树脂则易在水中吸附极性物质。2、 被吸附物质的化合物结构影响3、被吸附物质在介质内溶解度的影响4、pH的影响 未解离的化合物易吸附5、树脂的清洗6、洗脱液的选择

  44.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皂苷类 • 赤芍总苷 含有赤芍总苷、蔗糖、葡萄糖等,精制 • 总苷 +乙醇→拌入树脂,挥去乙醇→加到树脂床顶部→水洗至糖反应呈阴性→90%乙醇洗脱→乙醇洗脱部分 精制皂苷

  45. • 生物碱类 • 三颗针生物碱的提取 • 三颗针生药粉+10%硫酸渗滤→至流出液呈微弱生物碱反应→流出液+10%NaOH至中性→过滤→ • 滤液→上树脂柱→水洗脱至开始出现生物碱(1) • →续用水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2)→甲醇洗脱 • (3) • (2)+(3)部分为小檗碱,提取率可达97%

  46. • 黄酮及内酯类 • 银杏叶粗粉+ 50%-70%乙醇提取→提取液放冷 • → 过滤,→上树脂柱 →水洗脱 →60%-70%乙醇洗脱 • 乙醇洗脱液中,黄酮类成分大于20%,银杏内酯含量在5% 以上。

  47.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