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66 Views
第三章 浸出制剂. 本章要求: 掌握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掌握浸出方法、工艺及相应设备 熟悉浸出原理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熟悉常用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第一节 概述. 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中药制剂的发展 传统剂型:汤剂、酒剂、煎膏剂. 现代新剂型 (片剂、口服液、注射剂、滴丸剂、胶囊剂等)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现代化技术 现代化剂型. 浸出制剂的种类 水浸出剂型 含醇浸出剂型 含糖浸出剂型 精制浸出剂型. 浸出药剂的特点.
E N D
第三章 浸出制剂 本章要求: 掌握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掌握浸出方法、工艺及相应设备 熟悉浸出原理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熟悉常用浸出制剂的种类、特点
第一节 概述 • 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 中药制剂的发展 传统剂型:汤剂、酒剂、煎膏剂 现代新剂型 (片剂、口服液、注射剂、滴丸剂、胶囊剂等) 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现代化技术 现代化剂型
浸出制剂的种类 • 水浸出剂型 • 含醇浸出剂型 • 含糖浸出剂型 • 精制浸出剂型
浸出药剂的特点 • 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 • 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较低 • 较原药材有效成分浓度高,用量减少,稳定性增加 • 外观改善
中药剂型的改革 • 改革原则: 坚持中医中药理论 • 提高药效 :与原有剂型比;保持或有提高 • 中药剂型改革的程序: 一、制剂学研究 1 处方来源: • 剂型选择 • 剂量确定:有效剂量, 安全剂量 • 工艺选择: 确定提取, 纯化的方法 确定制剂的制备工艺 二、 质量标准研究 三、 稳定性研究流程
第二节 浸出操作与设备 一、药材原料的预处理 (一)药材品质检查 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测定 含水量测定 (二)药材预处理
粉碎方法 •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混合粉碎 串研法(含糖类较多的粘性药材) 串油法 (含脂肪油较多的药材) • 干法粉碎 • 湿法粉碎(特别细度, 刺激性,毒性较大) (水飞法) • 低温粉碎
浸出溶剂 • 常用浸出溶剂 • 极性溶剂:水、乙醇 • 半极性溶剂: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 • 非极性溶剂:氯仿、乙醚、石油醚
浸出辅助剂 • 酸:----生物碱(盐酸、醋酸、硫酸) • 碱:----(有机酸)氨溶液 • 甘油:----(鞣质) • 表面活性剂:----提高浸出效能
第二节 浸出原理 一、 浸出过程 溶解 扩散 置换 浸润 溶剂润湿、渗入细胞 可溶性成分溶解 浸出成分向外扩散 浸出溶剂的更换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 药材粗细: 适宜 • 浸出溶剂: 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 • 浸出时间: 适宜 • 浸出温度: 溶剂沸点附近 •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 提取压力: 加压浸出 • 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 • 新技术应用
二、浸出方法与器械 1. 煎煮法 水质:净化水、软化水 水量: 5 ~ 8 倍 时间:1~2小时 / 2~3次 (大生产) 器材:(小量)陶器、砂锅 (大生产)不锈钢、搪玻璃煎煮罐, 夹层锅,多功能提取器 适用范围:水溶、对水、热稳定成分
2. 浸渍法 • 方法 • 常温浸渍法 加热浸渍法:40 ~ 60℃ •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 适用范围 • 粘性、无组织结构、新 鲜药材. •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含量低的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浸渍设备 • 搪瓷、陶瓷、不锈钢浸渍器 • 方法 • 常温浸渍法 加热浸渍法:40 ~ 60℃ •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 适用范围 • 粘性、无组织结构、新 鲜药材. •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含量低的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浸渍设备 • 搪瓷、陶瓷、不锈钢浸渍器
3. 渗漉法 • 特点 • 适用范围:有效成分含量低、贵重药材、 有毒药材、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 • 设备:渗漉器 小型:玻璃 大型:搪瓷、陶瓷、不锈钢 • 操作方法 药材粉碎 润湿 装器 排气浸渍渗漉 漉液收集与处理
4. 回流法 5. 循环回流浸出法(索氏提取法) •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 超临界萃取技术
浸出工艺及设备 • 单级浸出工艺与间歇式提取器 • 多级浸出工艺(重浸出法) 特点: 有效利用固液两相浓度梯度, 药渣洗液损失小, 浸出效果较好 •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特点: 效率高、浸出液浓度高、 耗能少、浸出速度快 、
第四节 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一、蒸发 目的: 浓缩,提高溶液浓度 方法与器械: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 薄膜蒸发
二、干燥 目的: 除去湿含量 制剂生产 提高稳定性 方法: 常压干燥、 减压干燥 喷雾干燥、 沸腾干燥 冷冻干燥 微波干燥 吸湿干燥
第五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一、汤剂 • 特点 • 制备方法 • 煎煮法 二、中药合剂 制备工艺
三、酒剂 • 概念 蒸溜酒(白酒、黄酒) • 制备方法 冷浸法 热浸法 渗漉法
四、酊剂 • 概念: 溶剂 ( 规定浓度的乙醇) 外观( 澄清液体制剂) • 规格 一般药材:每100ml 相当于原药材 20g 毒剧药材:每100ml 相当于原药材 10g • 制法 • 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渗漉法
五、流浸膏剂 • 概念 • 规格:每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 • 制法:渗漉法 溶剂:不同浓度乙醇
六、浸膏剂 • 概念 • 类型:稠浸膏剂 ; 干浸膏剂 • 规格:每1ml 相当于原药材 2~5g • 制法 浸出 精制 浓缩 干燥 调整含量
七、煎膏剂(膏滋) • 概念 • 制法 八、口服液 • 概念 • 制 法 九 颗粒剂
第五节 常见中药制剂 • 1 中药注射剂 • 2 中药眼用制剂 • 3 中药软膏剂 • 4 中药片剂 • 5 中药胶囊剂 • 6 中药栓剂 • 7 中药巴布剂 • 8 中药气雾剂
第四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 • 1 控制药材的质量 • 2 严格控制提取过程 • 3 控制浸出过程的理化指标 鉴别 含量测定(化学测定法、药材比量法、 生物测定法) • 4 其他 (常规检查)
第六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 浸出药材的质量标准 • 制法规范 • 理化标准 鉴别与检查 含量控制 (药材比量法, 化学测定法, 生物测定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一、概述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 Fluid extraction SPE) •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的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将此单一相态成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程序升压即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萃取,这种萃取方法称为—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由于压缩后的流体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而大大增加。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改变压力即可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因此,其溶解特性亦随之改变。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的特点 •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节省有机溶剂,产品无有机溶剂残留。 • 2、SFE技术萃取速度快,有几天缩短为几个小时。 • 3。适用于对热不敏感的药物 • 4、可改变压力或加入夹带剂,萃取不同极性物质 • 5、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萃取成本低 • 6、萃取溶剂无易燃易爆,无环境污染, • 7。超临界萃取可与其它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连用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 • (一)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 气体、超临界流体和液体的物理性质 性质 气体 超临界流体 液体 密度 g/ml 10-3 0.2—0.9 1.0 粘度 g/cm.s 10-4 10-4—10-3 10-2 扩散系数 10-1 10-4—10-3 ﹤10-5
(二)萃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104kpa以下)萃取,如挥发油、酯类、内酯、醚类等2、强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的萃取压力在4×104kpa以上。3。化合物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4。增加压力可增加极性化合物的溶解度(二)萃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104kpa以下)萃取,如挥发油、酯类、内酯、醚类等2、强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的萃取压力在4×104kpa以上。3。化合物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4。增加压力可增加极性化合物的溶解度
(三)夹带剂 • 加入少量的极性液体如乙腈、乙醇、甲醇或水,可增加SF的极性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 1、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 • 丹参采用醇提工艺提取丹参酮类,提取率达90%以上,但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则出现化学降解,降解速度与加热过程有关。干膏粉中丹参酮的保存率约为5—6%。 • 采用SFE-CO2提取,丹参酮类的保存率是醇提的5—10倍。
2、SFE-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溜法的比较 水蒸气法出油率% SFE-CO2出油率%防风 0.15 4.60羌活 1.38 8.91干姜 2.20 4.30高良姜 0.46 3.22小茴香 1.5 6.81八角茴香 2.70 9.63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技术 • 一、概念 •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集团的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主要是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原料,在0.5%的明胶水混悬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致孔剂聚合而成。它具有良好的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二、大孔吸附树脂性质与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和极性吸附树脂三类。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范德华力)、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
三、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结构1、大孔吸附树脂特性 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粒度多为20-60目。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2。结构 小球状,存在孔穴。比表面积在几百m2/g.
四、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1、即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整个过程pH不变。2、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选择性良好,在大量无机盐存在下无影响。3、脱色去臭作用能力高,效果不亚于活性炭。4、吸附树脂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高,经久耐用。5、系小球状,直径在0.2-0.8mm之间,使用方便。6、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溶媒用量少。7、吸附树脂再生容易四、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1、即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整个过程pH不变。2、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选择性良好,在大量无机盐存在下无影响。3、脱色去臭作用能力高,效果不亚于活性炭。4、吸附树脂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高,经久耐用。5、系小球状,直径在0.2-0.8mm之间,使用方便。6、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溶媒用量少。7、吸附树脂再生容易
五、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因素1、 大孔树脂化学结构的影响 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可以为非极性树脂吸附;极性树脂则易在水中吸附极性物质。2、 被吸附物质的化合物结构影响3、被吸附物质在介质内溶解度的影响4、pH的影响 未解离的化合物易吸附5、树脂的清洗6、洗脱液的选择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皂苷类 • 赤芍总苷 含有赤芍总苷、蔗糖、葡萄糖等,精制 • 总苷 +乙醇→拌入树脂,挥去乙醇→加到树脂床顶部→水洗至糖反应呈阴性→90%乙醇洗脱→乙醇洗脱部分 精制皂苷
。 • 生物碱类 • 三颗针生物碱的提取 • 三颗针生药粉+10%硫酸渗滤→至流出液呈微弱生物碱反应→流出液+10%NaOH至中性→过滤→ • 滤液→上树脂柱→水洗脱至开始出现生物碱(1) • →续用水洗脱至无生物碱反应(2)→甲醇洗脱 • (3) • (2)+(3)部分为小檗碱,提取率可达97%
。 • 黄酮及内酯类 • 银杏叶粗粉+ 50%-70%乙醇提取→提取液放冷 • → 过滤,→上树脂柱 →水洗脱 →60%-70%乙醇洗脱 • 乙醇洗脱液中,黄酮类成分大于20%,银杏内酯含量在5% 以上。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