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授課老師 蔡明志 簡介

授課老師 蔡明志 簡介. 現職: 1.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所)教授  2.2010 廣州亞運跆拳道選訓委員 3. 大專跆拳道委員會執行秘書 學歷: 1. 中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 2.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 博士 經歷: 1 . 世界跆拳道聯盟大學委員 2 . 歷任奧運、亞運、世大運、東亞 運、世錦賽、世界盃、世大賽、 亞洲盃等教練、總教練. 跆拳道段位:國際 7 段 教練:國際級教練 裁判:國際級武藝裁判. 考試或作業 40% 出席 40% 學習精神 20%. 成績評分比率(%). 參考資料(文獻、書籍).

saad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授課老師 蔡明志 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課老師 蔡明志 簡介 現職: 1.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所)教授  2.2010廣州亞運跆拳道選訓委員 3.大專跆拳道委員會執行秘書 學歷: 1.中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 2.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 博士 經歷: 1.世界跆拳道聯盟大學委員 2.歷任奧運、亞運、世大運、東亞 運、世錦賽、世界盃、世大賽、 亞洲盃等教練、總教練 跆拳道段位:國際7段 教練:國際級教練 裁判:國際級武藝裁判

  2. 考試或作業40% 出席40% 學習精神20% 成績評分比率(%)

  3. 參考資料(文獻、書籍) 授課內容資料來源: • 授課教授蔡明志發表論文與訓練實務經驗彙編。 • 劉有德等(2008)。運動技能學習。臺北市:禾楓書局有限公司出版。 • 中國體育學會、香港體育學會(2000)。體育科學詞典。香港: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徐本力(1990)。運動訓練學。山東省:山東教育出版社。 • 謝長宏(2009)。策略精論系統暨動態觀點。新竹市:交大出版社。 • 其他:

  4. 1  上篇—運動學習 2 6  壹、運動學習的種類  貳、訓練目標與任務 3 7  貳、運動智能、體能及技能的學習  參、結語 4  下篇、訓練策略 5  壹、訓練策略的因素 授課內容

  5. 上篇運動學習

  6. 運動學習(motor learning) • 學習:個體經練習或經驗後,致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或結果。按此定義,個體行為改變的歷程(學習中)是學習,個體行為改變的結果(學習到)也是學習(張香興,1989,p.372)。 • 運動學習(motor learning): 是一門探討人類技巧性動作,如何經由練習或經驗而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結果的學術領域。(盧俊宏,2008。) • 運動學習(motor learning): 是運動心理學大家庭裡的一個次領域,是在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之外,與運動控制和運動發展三者合組為運動行為學。(洪聰敏,2008。)

  7. 運動技能(motor skill) • 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稱為動作技能。正確掌握運動技能是獲得鍛煉身體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是取得運動優異成績的前提。 • 運動技能的形成與一系列複雜的心理、生理活動有關。 • 心理因素諸如動機、興趣、個性、語言、思維、人際交往等都能影響運動技能的形成。 • 在生理方面,按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H.H. Habsjiob)的”條件反射學說理論,運動技能與一般簡單的動作條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簡單運動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更複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性的條件反射。這一過程可分為:泛化過程(粗略掌握階段)、分化過程(改進階段)、鞏固過程(提高階段)和自動化過程(形成技巧階段)。

  8. 運動技能 技能(skill): 是指花最少的氣力或最省時省力下,最有把握 地達致預期效果的能力(Guthrie,1952)。所有運動技能大致都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成分: • 知覺(preceiving):週圍環境的有關特徵。 • 決定(deciding):如何(how)行動及在何時(when)和何處(where)行動。 • 製造(producing):有組織的肌肉活動以產生動作。

  9. 運動技能的種類 根據其性質的不同,運動技能可以按下列五種不同方法分類: 一、按環境穩定性: (一)開放技能(二)封閉技能 二. 按技巧連貫性: (一)個別技能。(二)連續技能。(三)系列技能。 三. 按動作性質: (一)肌動技能。(二)認知技能。 四. 按動作準繩度: (一)粗肌動技能。(二)精細肌動技能。 五. 按技巧組合: (一)簡單技能。(二)複雜技能。

  10. 動作技能形成原理 第四階段 靈活多變的技巧的形成及運用階段 第三階段 熟練和逐步形成動力定型階段 第二階段 提高與完善運動技能階段 第一階段 學習和逐步掌握運動技術,形成運動技能階段。

  11. 運動技能學習的三個發展階段 學習者先決定學甚麼和對應的學習目標,教練員或教師的指示、示範、影像片段及其他語言信息等,在這階段都顯得非常重要。這時的進度會很快速和明顯,但動作仍會顯得生硬和欠連貫。部分學員會經常自言自語,以言語來引導自己做出動作。由於這種活動要用上很大的專注力,令學習者難以同時處理其他信息(如策略和姿勢)。 語言認知 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學習者會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也就是肌動階段。這時會替要做的動作建立起特定的肌動程式,動作也漸趨穩定,預測能力和時間的判斷都會有所進步,自言自語的舉動亦逐漸減少,但表現上的增進會比語言認知階段略慢。肌動階段的持續期一般較語言認知階段長,但每個階段的實際持續時間要按不同的運動項目而有所出入。 肌動 階段 經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學習者最終會進入自動化階段,需要投放在動作上的專注力也可以減少,更多的精神可以被放在策略和姿勢上。由於技能已達至一定的水平,所以進步也相對地顯得更緩慢。 自動化 階段

  12. 5 4 3 2 1 馬斯洛行為需求階梯理論 自我實現需求 交往需求 安全需求 尊重需求 生理需求

  13. 動作技能表現的三個限制 工作限制 個體限制 環境限制 (Newell,1986)

  14. 量化學習 • 就實際教學情境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進行學習成果的評估,是了解教學的成效、修正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而就學術研究而言,透過量化才能有系統的了解運動學習行為。Newell(1991)指出,有些檢驗運動技能理論的研究所採取的操作,就動作的協調型態上來看不見得是新的技能。為未考慮到協調型態的轉變的情形下,再加上學習的時間經常在一至數個回合就結束,如此所得到的結論是否真確值得討論。運動學習是個既複雜又內穩的過程,能否透過一些外顯行為來加以評估,考驗著量化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為了使運動學習的量化具有代表性,Singer(1975)針對探討影響運動學習因素的有關研究,提出四項值得考慮的要點: • 選擇適當的目標技能 • 決定練習次數 • 選擇適當的測量變項 • 決定學習分數的計算方式

  15. A B C 運動學習因素考慮的要點 為了使運動學習的量化具有代表性,Singer(1975)針對探討影響運動學習因素有關研究,提出四項值得考慮的要點: 選擇適當的目標 技能 決定練習次數 選擇適當的測量變項 D 決定學習分數的計算方式

  16. 一、選擇適當的目標 技能 • 由於運動技能的複雜多元性,在成年人所面臨的運動技能中,很少是全新的技能,多多少少會受到成長過程中的經驗所影響。有過球類運動經驗的人,對於傳接來物,打擊等相關的技能可能會有一些起始能力,各種跑、跳、爬、躍等移動經驗,也會影響學習姿勢控制技能的速度。因此,量化的結果中來自學習者的起始經驗影響著結果的代表性。如果所探討的問題是學習新的技能,有創意的研究者會從知覺和運動等方向去設計對於學習者來說是全新的操作。 • 例如,變化雙手的動作方向或是時宜像是兩手丟三球的雜耍技能;另外,操弄學習的知覺刺激來源對於正常人來說也是新的經驗,像是設計由影像刺激主導的虛擬學習情境。運動員或體育系的同學在學習運動技能方面的經驗通常較豐富,若能清楚掌握所要探究的題目,應該不難設計出適當的實驗操作。

  17.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政策指令-------- 參賽許可與賦予奪金任務 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戰略目標---------- 亞、奧運訓輔委員會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目標評估------- 亞、奧運選訓委員會 協調與控制 亞、奧運精英選手教練 ---------戰術目標---------- 擬定精英選手訓練計畫 運動科學小組 ------------------ 各項指標訂定 執行 輔導、檢測與評定 選手 -------------- 個人目標 最高目標 --------- 金牌 訓練目標展開圖 任務完成

  18. 2004年參加雅典奧運會跆拳道培訓總體戰力評估2004年參加雅典奧運會跆拳道培訓總體戰力評估

  19. 二、決定練習次數 • 受限於研究者的時間,許多有關運動學習時間大多在數天到數個月之間,相較於一般人學習運動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雖然研究者相對的選擇了短期能學會的技能來研究,但這也突顯出一些複雜運動像是足球運動、棒球打擊、各式的游泳訓練時間長達數年或數十年的技能若能有相對的長期研究,很可能會發現更多有關運動學習的新知。而在短時間內如何決定練習次數是否足夠?許多學者多建議欲了解運動學習的現象,練習或測驗的次數以能觀察到技能進步至某個穩定水準的程度為準則(Newell,1991;Singer,1975)。

  20. 三、選擇適當的測量變項 • Morrow、Jackson、Disch和Mood(2005)指出為使測驗結果具有可靠性與有效性,運動技能的測驗主要可分為客觀性和主觀性兩類,前者包括目標性的測驗、反覆表現的測驗、整體身體動作的測驗和距離或力量的表現之測驗;後者則大多以用專家評分表或問卷來評量。具體的測量變項分別為: • 目標性測量: • 反覆測量: • 動作協調性測量: • 主觀測量: 由於運動技能系統的複雜多元性,指導者或研究人員進行量化時,必須確定教學目標中的特定技能,採用客觀性或主觀性的測量變項來評估學習者的行為。

  21. (一)目標性測量 • 計算與目標技能的差值或成功的表現以評估表現的正確性。 例如平衡板累計平衡時間,追蹤儀的對準目標時間(time on target)或接球數,完成一次操作的時間等。

  22. (二)反覆測量 • 利用重複操作表現的變異量來檢驗表現的穩定性, 例如變異誤差、變異量等。

  23. (三)動作協調性測量 • 蒐集肢段動作的運動學或動力學資料,測量整體動作協調的變化。 例如來自影像動作分析系統的三維座標、位移、角度等,透過測力板蒐集力量使用情形或肌電圖訊號。另外,直接透過距離等的測量也可了解整體表現的結果,例如投擲距離、起跳高度或距離等。

  24. 四、主觀測量 • 利用動作檢核表或問卷以了解學習者在主觀認知層面上的變化。

  25. 四、決定學習分數的計算方式 • 學習分數的計算是作為評估學習的重要指標,因此要有周詳的考慮。就運動學習的定義來說,欲透過運動表現來推論運動學習分數至少必須考慮進步、保留與遷移這幾個行為特性。這也是研究運動行為者在進行量化學習時通常會安排的設計。 • 以下的內容分別就進步、保留與遷移加以說明:

  26. (一)進步 • 學習是一種行為改變的過程,觀察變化情形就是評估學習的最直接方式。 • 觀察進步最簡單的方法便是以比較練習初期和結束的改變量,也就是將最後一次的練習與第一次的練習得分相減所得的差分(McCrw,1951)。 • 「差分」考慮了學習者起始程度不同的問題,但使用這種方法須考慮技能的難易,當技能水準越接近完美時,行為的變化會越小。 例如:一名百公尺跑已經接近13秒的選手進步1秒,可能比起有些剛接受訓練時跑20秒進步到15的選手的「進步」量要大。

  27. (二)保留 • 學習的定義是恆久的行為改變,意味著來自練習的進步能夠留存一段時間。能夠將練習時所學到的運動技能在一段沒有練習的時間後留存住的現象就是「保留」,而保留的相反就是「遺忘」(Kcrr,1982)。 • 測量保留的方法有三種:回憶、辨識和再學習(Kerr,1982)。

  28. 1.回憶 • 回憶:在認知學習中就像背誦,而在運動(技能)學習中就是把練習過的技能再表現一次。 • 就某種程度來說,像競技體操、高台跳水或游泳等閉鎖性的運動練習時的表現與比賽時大致相等,選手在練習時不斷的反覆比賽動作、模擬比賽情境,甚至到比賽場地上演練,到了真正比賽時的那一次表現就可以說保留測驗。 • 但是這麼說卻有一些冒險,因為比賽僅有一次表現機會,萬一受到一些突發因素或情緒上的影響,可能全走樣。但就研究的角度來說,所測量到的行為必須具有代表性,所以,在研究的資料蒐集時,應有足夠的試作次數,擷取試作中比較穩定可靠的數值,對於結果的解釋會比較好一點(Ncwell,1991)。

  29. 2.辨識 • 辨識:在認知學習的測驗中就像是選擇題,從若干答案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或是正確的,選擇題有時候比起完全背誦還容易,因為題目中提供了「線索」。在運動過程中,影響運動行為的知覺訊息的能力,也是經由學習與經驗而增進的。 • 像接發球,選手平日練習過接各種的發球,甚至有教練會找與對手的動作極為相像的陪練員來讓選手熟悉球路,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到了真正比賽時,可以從對手發球動作的各種線索中去判斷球路。針對羽球、網球或桌球等各項球類運動選手在接發球的視覺搜尋之模式的研究中,皆可發現高水準的選手在偵測來球的方向和位置的能力都高過初學者,而選手們所展現的視覺搜尋模式卻相當多樣與個別化,可見從事運動的經驗讓選手在學習到相當個別也特殊的辨識能力。

  30. 3.再學習 • 再學習:再學習與回憶的方式類似,只不過測驗的試作次數較多,好像是一次練習的過程。當我們將學習過的技能再作一遍時,是否能夠有新的體會因人而異,但可以肯定的是應該可以比較快達成學習目標。也就是說,再次學習時如果能花較少的時間學會,代表先前學習的技能獲得了保留。

  31. (三)遷移 • 運動選手的訓練目的無非是在比賽中獲勝,也是把練習中的表現展現到比賽的場合中。遷移是指因為經驗或練習而獲得或喪失表現在另一項技能的能力。 • 對體育老師而言,課程設計要有效率,學習新的技能時最好能結合學習者已經有的能力來進行引導。 • 在學習仰泳時,會捷泳的人在打腿的技巧上會比不會捷泳的人學得快,是因為兩者在力量的使用上幾乎相同,只是姿勢上的差異,捷泳是「趴著」而仰泳是「躺著」,兩者容易產生正遷移。網球選手在初學羽球時往往會有手腕緊握球拍的缺點,這是先前經驗造成新動作學習上的負遷移。

  32. 體能檢測目標設定預估法 ☆歷年最佳成績優於最近三次檢測成績平均徝時其預估指標公式為:最近階段體能成績預估指標= (最近三次檢測成績平均徝+歷年最佳成績)÷2 ☆最近三次檢測成績平均徝優於歷年最佳成績時其預估指標公式為: 最近階段體能成績預估指標= 最近3次檢測成績平均徝-歷年最佳成績+最近3次檢測成績平均徝

  33. 練習 全部與部分練習 密集與分散練習 變異與恆常練習 練習 隨機與集團練習 心智與身體練習

  34. 全部與部分練習 • 將動作技能分割成幾個小部分指導者常使用的技巧之一,其具下列兩項優點:一是減少重複執行全部動作中簡單的部份所花費之時間,二是當動作十分複雜時,可以循序漸進地以小部份為單位學會動作。 • 許多實際教學情境中可以觀察到部份練習的安排,例如:游泳教學中,將划手及踢腳的動作分開練習,或是體操成套動作練習中,將單一動作分別練習的作法。至於評估部份練習是否有效的方法,主要為考驗部份練習的表現能否遷移到全部動作。不同練習方法的遷移效果與其動作本質有很大的關係(Wightman & Lintern, 1985),因此,以下將分別從序列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動作等三種本質不同的技能,分別探討部分與全部練習的效應。

  35. 運動技能的本質 序列性動作 探討 部分與全部練習的效應 連續性動作 間斷性動作

  36. 密集與分散練習 • 密集(massed)或分散(distributed)練習的安排,是指練習(指實際花在練習的時間)以及休息(指未參與練習的時間)時間的安排。 • 這種安排可在期間短的架構下考慮,例如:如何在45分鐘內完成一個練習與休息的復健療程。 • 亦可在期間長的架構下考慮,例如:如何在一星期中安排每一次練習或是休息階段的長度以及頻率。 • 最重要的,休息的頻率以及長短,是否有助於練習的動作,亦即最佳練習與休息的時間安排,也可以說是最佳的練習分配安排。

  37. 變異與恆常練習 • 練習的變異情形也是影響運動學習的要素之一。 • 對開放性技能而言,工作本身即變化多端。 例如:排球防守、或者是在不熟悉的道路上開車。 • 學習這一類動作時,能否應付各種不同情境或新情境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指標,因此若平常都在恆常、無變異的情境下練習,可能較不利於學習。 • 而對閉鎖性的動作技能而言,其特性是環境的狀況通常變化很小。 例如:射箭、保齡球等等…。再這種情況下,因為環境的可預測性高、變異少,因此,恆常練習似乎效果較好。

  38. 隨機與集團練習 • 一、情境干擾在運動學習中的意義 • 前一節主要探討練習同一動作多種參數變異時的學習效果,本節所要討論的則是學習多種動作時,不同練習安排方式是否有不同的影響。假定要我們學習X種動作,每一種動作要進行N次試作,該如何安排這N次試作?集團或隨機安排。 • 假設練習A、B、C三種動作,集團練習法以AAA…、BBB…、CCC…等等…順序直至練習完所有動作為止。隨機練習則包含與集團練習法一樣多的動作種類與試作次數,但練習時以A、B、C、B、A、C、A…等等…隨機順序,直至練習完所有的動作與試作次數為止。 • 假設你想練習排球的肩上、低手與跳躍三種發球方式,每一種方式各20球。集團練習法是以每一種發球方式練20球,換至下一種方式,直至三種方式都練完為止。隨機練習法則是每一球都使用不同的發球方式。

  39. 心智與身體練習 • 無論隨機或是集團的順序練習,身體練習的結果會因受試者如何去思考或想像特定動作或活動而受影響。 • 舉例而言,Wright(1991)的研究顯示集團練習的效果,可經由要求受試者比較動作間差異而提昇。相同的,Gabriele、Hall、與Lee(1989)發現當心智意象與身體練習結合時對保留表現有促進的效果。這些例子都是心智練習的效應。 • 大致而言,心智練習對動作的實際表現有正面的遷移效果。但心智練習是否與身體練習一樣有效,是否能以心智練習替代身體練習?

  40. 封閉迴路系統

  41. 固定 獲得動作概念 閉鎖性技能 開放性技能 動作型態的 精巧化 區辨調整與 非調整狀況 能力的發展 多樣化 發展基礎動作 型態 依據每一次環境改變的需求去調整動作 Gentile’s 兩階段學習模式 參考自Cheryl, 2004, p.101

  42. Motor Parameter 運動參數 Initial conditions 起始狀態 Recall Schema 回憶基模 Desired Movement Outcomes 預期動作結果 修正 修正 Knowledge of result 結果獲知 Motor Executing 執行動作 Sensory consequence 感覺結果 Recognition Schema 辨識基模 比較 Schmidt 基模理論

  43. 閉合式立體訓練控制系統的完整結構圖 擾動因素(觀眾、裁判、氣侯等) 前 向 訊 息 通 道 教練員 科研人員 管理人員 …… 輸入 運動員 器械 …… 輸出 控制作用 施控主體 被控對象 輸出訊息 訊息、人才、 資金、物、管理、計畫…… 控制訊息 運動狀態、運動成績等 獲 取 回饋 訊 息 回饋輸入 回饋裝置 修定計畫 對比分析 回 饋訊 息 通 道

  44. 完 善 模 式 將部份整合為功能整體 ( 整 合 ) 組成部份自動化 ( 分 化) 改善動作要素的正確性與完美性 精 湛 藝 術 動作完善模式的進程圖

  45. 改 變 模 式 禁 止 學 習 適 應 增進組成部份自動化 再 整 合 改善動作要素的 正確性與完美性 精 湛 藝 術 動作改變無效的模式圖

  46. 追求技能完美的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目標: 熟練技能因素 整合技能因素 發展主導的運動能力 目標: 在標準狀況下穩定 整套系統 維持既有發展的運動 能力 目標: 穩定整套動作系統 適應比賽狀況 達到運動能力的最佳 表現 需求: 在簡單的條件下完善 技能 建議不要參加比賽 需求: 在階段的後期安 排表演賽 需求: 施加干擾因素 參加比賽 完善動作技能的三個階段圖

  47. 下篇訓練策略

  48. 訓練與運動訓練 • “訓練”不是體育的專用名詞,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釋。勞動生理學把“訓練”解釋為:是指,所有能產生功能和形態適應、改變機體、從而提高身體機能的身體負荷,也就是把提高勞動者工作、生產、乃至生活能力的過程均稱之為是“訓練”。 • 而“運動訓練”只是訓練中旨在提高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的訓練。

  49. 訓練 • 從體育學的角度來說,“訓練”是一種旨在快速提高人的身體、心理和技術而專門組織的教育活動,是用來反映練習和運動操作過程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競技運動,還是在群體活動和體育教學活動中,只要是為提高健康、體質和運動水準而專門組織的體育教育活動均稱之為是“訓練”。

  50. 運動訓練 • 而從競技體育的角度來說,“運動訓練”具有更強的專門性。其最終目的是為提高運動技術水準和運動成績,以便在比賽中取勝。傳統的“運動訓練”是指:教練員為提高運動員運動技術水準和運動成績,而在運動場上所從事的各種體育教育和訓練活動。也即指“運動場上的訓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