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98 Views
《 大学信息技术导论 》 第 10 章. 2004 年 8 月. 第十章 信息化与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个国家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都当成各个国家战略的发展,而且各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也体现这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综合实力,也反映这个国家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10.1 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世界的经济竞争已成为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尤以软件产业发展水平的竞争日趋激烈。. 软件产业的特点. 高效率,高效益,高增长 低污染,低消耗 技术含量高,渗透力强. 10.1.1 软件产业的崛起.
E N D
《大学信息技术导论》第10章 2004年8月
第十章 信息化与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个国家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都当成各个国家战略的发展,而且各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也体现这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综合实力,也反映这个国家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10.1 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 当前,世界的经济竞争已成为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尤以软件产业发展水平的竞争日趋激烈。 软件产业的特点 • 高效率,高效益,高增长 • 低污染,低消耗 • 技术含量高,渗透力强
10.1.1 软件产业的崛起 1.各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概况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软件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软件开发人才占世界总量的1/3,年产值2000多亿美元。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都是美国制定的。美国占据了主要的软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位置。2001年美国的软件产值仍然占全球产值的40%强。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消费国,占全球消售总额的60%以上。 爱尔兰 联合国经合组织2000年公布的报告,爱尔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全欧洲约43%的个人计算机软件都是在爱尔兰生产的。被誉为“欧洲软件之都”、“新的硅谷”、“有活力的高科技国家”等。 日本 日本作为传统的软件生产国,为打破美国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从嵌入式软件入手取得成功。
10.1.1 软件产业的崛起 印度 印度软件产业始于1986年。经过短短十几年努力,印度软件产业取得了高速稳定的发展。据2000年6月统计,全世界已通过SEI CMM5级认证的34家公司中印度就占了18家,而2001年3月就已达到了27家。名列《财富》杂志“千强”的大企业中,有266家的外包软件是由印度完成的。已有203家印度软件公司在美国建立了开展软件业务的基地。据预测,2008年,印度的IT产业将新增知识工人220万,软件业产值可望达到87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500亿美元。以致于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说:“IT两个字,即是India Today,也是India Tomorrow”。 以色列 以色列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2000年软件出口额约30亿美元。以色列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对所有高新技术产业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中国 我们的软件产品国际影响力小,产业规模较小。不过,近几年,我国在软件企业、软件从业人员和软件产值等方面发展迅猛,增长速度很快。
10.1.1 软件产业的崛起 2.中国软件发展概况 表10.2 2000年中国软件产业主要指标统计表
10.1.1 软件产业的崛起 表10.3 全国2265家软件企业的企业规模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国内大部分的软件生产企业均在较低层面上进行着大量重复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难以得到技术积累和较高的收益。而且,同类或相同的软件在不同的公司进行着大量重复性开发,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1.IBM公司 •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1914年创立于美国,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 • 1889年霍勒内茨制成穿孔卡片机系统(PCS)。1896年霍勒内 茨成立制表机公司,1914年霍勒内茨等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了CRT公司。1924年CRT公司正式改名为IBM公司。 • 1952年IBM制成大型计算机IBM701。 • 1956年创立FORTRAN语言,制造出磁盘存储系统,推出RAMAC。 • 1958年推出大型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2、Microsoft公司 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以两千美元注册资金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 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届时程序为主。 • 1983年,与IBM签订合同,为IBM的机器提供Basic解释程序和操作系统。 • 购买了TimPatterson的QDOS使用权,进行部分修改后通过IBM向市场发售,命名为Microsoft DOS。 • 已开发的软件产品: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互联网客户程序等。 • 3、Intel公司 • 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 • 第一个产品是半导体存储器。 • 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 • 2001年总营业额达到26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36亿美元。 • 产品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4、HP公司 • HP(惠普)公司,是一家信息终端产品和电子化服务全球供应商。 • 2002年5月7日,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合并。 • 产品包括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打印与影像、容错系统、 Linux服务器、存储系统、UNIX服务器、Windows服务器、管理软件与IT服务等。 5、CISCO公司 • 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公司,1984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 • 1986年生产了第一台路由器,2001年年收益为222.9亿美元。 • 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站点,公司全球业务90%在网上完成。 • 提供网络硬件产品、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网络设计和实施等专业支持,与合作伙伴提供网络维护、优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化培训服务。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6、Sun公司 • 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硅谷。1986年上市,现名列《财富》500强第125位。2001年营业额为183亿美元。 • 是世界上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产品有UltraSPARC系列工作站 • 、服务器和存储器计算机硬件系统,Solaris操作环境和Java系列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以及企业服务等。 • 1995年推出Java技术;Jini技术也步入实用阶段;提出Sun开放网络环境(SunONE)。 7、Dell公司 • Dell(戴尔)计算机公司成立于1984年,有迈克尔﹒戴尔创立。 • 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维修和支持一系列从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系统。 • 首创“直线定购模式”,1999年收益达到27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二。 • 1994年推出www.dell.com网站,1996年 又加入电子商务功能。 8、Oracle公司 • 甲骨文公司1977年成立,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 • 为客户提供数据库系统、工具、应用产品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也是全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提供商。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9、AMD公司 • 创办于1969年,专为PC和NC及通信市场供应各种芯片产品以及基于硅片技术的全球集成电路供应商。 • 产品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工作站以及服务器。 10、Yahoo公司 • 雅虎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信、商贸及媒体公司。 • 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 11、APTECH公司 • 1986年成立于印度,是最早从事IT职业教育的公司之一。 • 曾获世界经济论坛颁发的“全球最有前途公司奖”及计算机世界杂志颁发的的年度最佳计算机培训企业奖。 • 其颁发的ACCP证书已成为国际软件公司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12、化为技术有限公司 • 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 从事通信网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13、联想集团 • 成立于1984年。最初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1名科技人员依靠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办,现已成为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 2002年9月《财富》公布的中国上市企业百强中位列第六;2002年底,品牌价值达到198.32亿元人民币。 • 2002年8月27日,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实测峰值达1.027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通过了专家组鉴定。 • 2002年9月,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14、北大方正集团 • 1986年由北京大学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 方正精神——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 2002年4月,在信息产业部评定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方正集团名列第十。 • 方正电脑已成为国内驰名品牌,1999年第二季度跻身亚太十强。 • 方正引领全球华文报业出版业实现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产业革命。
10.1.2 世界著名IT企业简介 • 15、清华同方 •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为主要发起人,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 企业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为经营宗旨 • 主要致力于信息产业领域、人工环境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系列,还致力于民用核技术、精细化工与生物制药、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为开发这些21世纪最为活跃的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积极探索。
10.1.3 软件业市场前景与开发方向 • 1、应用软件市场开发方兴未艾 • 行业应用软件 • 信息咨询与服务 ERP咨询服务 CRM咨询服务 • 系统集成 表10.4 系统集成的增长率比较 • 软件加工出口业 软件委托加工在软件市场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预计到2010年,世界软件业将进入一个异地开发时代。尽管目前我国软件加工出口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仅占国际市场的极小份额,远未形成规模产业,但从其发展态势与成长空间来看,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10.1.3 软件业市场前景与开发方向 表10.5 美国在海外寻求软件开发服务过去几年的统计(百万美元)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卫星遥感技术)三大空间科学技术成为“3S”技术,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技术。 • 数字化智能大厦 一个3A系统(OA,办公自动化;BA,楼宇管理自动化;CA,通信自动化) •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民航和高速公路是交通行业中信息建设程度较高、IT产品和技术应用范围较广的三大领域。建设重点: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政务信息化系统;公路智能运输系统;物流系统示范工程等。
10.1.3 软件业市场前景与开发方向 • 2、主流软件技术与关键应用开发平台 • 数据仓库开发工具与智能信息分析平台 •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平台 • 协同决策与办公自动关键技术及软件 • 企业信息化服务软件构件技术和构件库 • 网络教育综合服务软件系统
10.2 企业信息化和基于Web的ERP系统 加入WTO后的中国,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任重而道远。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企业信息化实现技术的选择一定要围绕“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化企业”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来进行。 “现代化”的主要技术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 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
10.2.1 信息时代的工业化 • 1、制造业在国美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 • 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 软件业2000年被美国列入制造业,已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产业。今天带动美国经济的是300家芯片公司和3万家软件公司。 • 据财富杂志1999年统计报道,全球500强企业中,制造企业有208家,占41.6%,其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44.7%。 • 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过分贬低了制造业的作用,称其为“夕阳工业”、“生了锈的皮带”等。8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显示出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衰退。为重振制造业昔日之辉煌,美国人提出:“CIMS,No Longer A Choice”,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重组”。结果,美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如通用、福特取代了三菱和三井,已居世界制造业第一、二位。
10.2.1 信息时代的工业化 • 2、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新特点 •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的全过程。 • 除了产品竞争的T、Q、C、S以外,独占性的知识产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 对产品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普遍。 • 现代化管理在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的垄断性越来越严重。 •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0.2.1 信息时代的工业化 • 3、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企业信息化目标 • 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 企业信息化内容 • 信息采集(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信息传输(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应用(自动化等)以及信息基础设施 • 支持产品设计的CAD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 支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MRPⅡ、ERP技术。 • 提高办公效率、支持企业优化决策的OA、DSS技术。 • 支持加工制造的各种自动化装备和生产线。
10.2.1 信息时代的工业化 企业运行成功的“五个正确”标准: • 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送到正确的地点(人),以进行正确的处理。 • 4、我国政府提出国家重点企业三年后要基本实现管理信息现代化 • 我国政府要求“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 我国政府还要求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2003年完成普及性知识培训。 • 2002年至2005年,国家将投资1600亿元搞重点企业的ERP建设。 • 2002年4月9号,全国钢铁企业率先在北京召开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会议,各家公司在企业ERP首期工程所投入的资金均在2000万元左右。
10.2.1 信息时代的工业化 • 5、企业管理的概念 • “管”,制约之意;“理”,理顺之意。 • 管理的结果:管死和管活。 • 超常规的发展一定还要有超常规的管理理念。 •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 企业管理一定要有创新。“兵无常法、水无常形、药无常味”,增兵减灶可打胜仗,减兵增灶也未必不赢! • 现代管理制度包括:激励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行为制度等。
10.2.2 企业信息化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及支持技术 • 企业信息化给管理层形成的新特点 • 企业不断的结盟,形成“企业动态联盟”。 • 克服了“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模式。 • 网络引起了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 • 企业经营过程形成了“哑铃型”,而不是“橄榄型”。 • 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技术也趋于多样化。 1、信息集成——早期的CIMS • 1973年美国Dr.J.Harrington提出CIM哲理的两个要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整个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 CIMS:用计算计通过信息集成实现现代化生产制造,求得企业的总体效益。
10.2.2 企业信息化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及支持技术 2、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E或者BRP)通过对过程的重建和优化,改进了产品开发模式。 3、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是指提供“在计算机上制造”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反映任何产品的加工制造、装配过程的实质。 4、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面向全球经济、全球制造,在更大范围内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以“结盟”形式更快响应市场。又竞争又联合是其主要特点。
10.2.3 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ERP •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定义 • ERP是一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 是综合应用了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 整合资源,流程再造。 1、ERP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面向“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于是就产生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 2、ERPⅡ • 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ERP概念,10年后,Gartner又提出ERPⅡ。ERPⅡ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管理范围更加扩大并继续支持与扩展企业的流程重组。
10.2.4 ERP项目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 • 1、ERP项目的实施 需求分析,测试数据准备,选型或转入开发, 业务培训,正式运行,业绩考核,业务流程重组 2、企业应如何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 业务流程重组(BRP)是1990年由美国MIT教授Michael Hammer提出的。 • 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 • 业务流程重组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向平板型发展,即所谓的扁平化结构管理。 • 业务流程重组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10.2.5 ERP功能模块 • 1、企业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计划管理和设备与仪器管理五大块。 • 2、生产业务管理 • 这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生产、管理方法。计划有:经营规划、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等。 • 3、财务管理 • 财务是各项业务的归集中心,其他模块传递到财务的数据必须符合财务制度要求,保证模块与财务之间数据的有效和畅通,做到财务业务处理高度集中。 • 一般的ERP软件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10.2.5 ERP功能模块 • 目前,财务管理又推出了两个方案——集团组织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和项目(作业)成本平台。 4、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PM)与ERP良好地集成,将会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 人力资源的有关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招聘管理、培训计划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业绩评估及报酬管理等。 5、ERP举例
10.2.6 J2EE平台与客户关系管理 • 1、J2EE平台 • 即Java2企业版。J2EE技术平台最初由Sun公司发起,在已开发出许多许多重要应用的基础上将许多分散的Java技术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与厂家无关的公共标准,可以根据需要来构建应用系统。 • J2EE应用服务器特点: 三层结构体系 分布式环境 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组件设计 采用Java技术 • 适合Internet环境的客户层、Web层和业务层三层结构体系
10.2.6 J2EE平台与客户关系管理 J2EE的应用模型
10.2.6 J2EE平台与客户关系管理 • 2、客户关系管理(CRM) • CRM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客户管理、时间管理、销售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知识管理。 • CRM是企业吸引和保持更多客户的一种管理手段。其兴起是企业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 • 实施CRM要注意的实际问题 严密完整的评估 精打细算,量力而行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避免实施CRM的误区,从而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服务
10.2.7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 1、数据挖掘的概念 • 数据挖掘(DM)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间关系的过程,这些模型和关系可以用来做出预测。数据挖掘的数据主要取自关系数据库、数据挖掘库与数据仓库。 • 2、数据挖掘的步骤 • 第一步是描述数据,计算统计变量,再用图表或图片直观的表达出来,进而可以看出一些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二步是利用这些历史数据建立一个预言模型,然后再用另外一些数据对这个模型测试。 • 最后一步是验证模型。 3、数据挖掘的分类 • 根据挖掘任务,可分为预测模型发现、数据总结、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
10.2.7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 根据挖掘对象,可分为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时态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异构数据库、遗产数据库以及Web。 • 根据挖掘方法,可分为机器学习方法、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数据库方法。 4、数据挖掘的发现工具和方法 分类、聚类、关联、模式识别、可视化、决策树、遗传算法、不确定性处理等。 5、数据仓库的定义 •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 数据仓库系统(DBWS)由数据仓库、仓库管理和分析工具组成。
10.2.7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6、数据仓库查询系统 数据仓库系统的查询通常非常复杂,一般会经常使用多表联接、累计、分类、排序等操作,这些大都要对整个表进行搜索。数据库大小对于数据库仓库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
10.2.7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基于信息挖掘的商业智能应用模型
10.3 智能化社区——数字家园 所谓数字化家园,就是建立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系统平台,它包括家庭内部的数字化平台、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网络平台以及社区的业务应用网络平台。数字家园就是现实家园与由数字化技术所营造的虚拟家园的有机结合。
10.3.1 智能化社区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 1、智能化社区的概念 • 智能化社区就是利用系统集成方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艺术、环境设计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处理、对使用者各种信息服务的优化组合,构成一个安全、高效、便利、优雅的生活环境。 • 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师1984年在美国杰里狄葛洲出现的。 2、 智能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目前已建成的智能小区中半数以上不能运行。 • 有的智能小区各系统孤立运行,系统之间缺少标准化接口,无法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 有的由于代理商与承包商之间缺少密切联系,造成智能住宅工程配合不好,导致烂尾楼的产生等。
10.3.2 综合布线系统与家庭智能化 1、社区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 社区综合布线系统以控制、通信、计算机管理为内容,以综合布线为基础,实现社区的控制管理整体智能化,是社区管理、生活、通信智能化的神经系统。 布线系统的综合要求 必须综合考虑BA、CA、SA、CATV、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需求,采用性能先进、灵活经济的结构化布线设备,充分利用线缆资源,合理进行系统设计。 2、家庭智能化系统 两门电话,两路有线电视,一门可视对讲门铃,一路计算机网络接口,配备数字式四表和安全监控设备,家电设备遥控 3、社区通信系统 PABX,社区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接口
10.3.2 综合布线系统与家庭智能化 4、社区安全防范及报警系统 社区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是智能化社区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电视监控、防盗报警、求救求助、煤气泄漏报警、消防报警等。5、社区四表的智能抄表系统 智能四表抄表系统由抄表器、数字表、中继器等组成,利用社区职能布线,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表连起来形成网络,实现中心实时监测。 6、智能化社区举例
10.3 智能化社区——数字家园 智能化社区鸟瞰图
10.3 智能化社区——数字家园 系统联网示意图
10.4 数字校园 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管理和网上教学服务,数字校园已初见端倪。
10.4.1 数字校园的概念与校园信息化建设 • 1、数字校园概念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校园可以由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服务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应用支撑系统是核心。 2、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 • 资源数字化 • 以上层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 • 数字校园对管理体制的要求
10.4.2 大学资源计划 • 1、大学资源计划的概念 大学资源计划(URP)就是涵盖了大学校园网络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系统,以及使这些应用系统能够集成的基础系统。 校园网络的缺点: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 2、URP的系统构架和建设方案 • 1个基础平台 • N个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