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54 Views
企業研究方法報告. 研究計畫書. 指導教授:黃峰蕙老師 學生: N9970003 許峻川 N9970014 歐陽孝. 目錄. 研究題目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內容 文獻探討 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 預期結果 預定進度表 參考文獻. 一、研究題目. 「學費齊一」方案實施後影響高中職學生選擇公私立學校之研究-以台南某私立高職為例。. 二、研究背景 (1).
E N D
企業研究方法報告 研究計畫書 指導教授:黃峰蕙老師 學生:N9970003許峻川 N9970014歐陽孝
目錄 • 研究題目 • 研究背景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內容 • 文獻探討 • 研究架構 • 研究方法 • 預期結果 • 預定進度表 • 參考文獻
一、研究題目 「學費齊一」方案實施後影響高中職學生選擇公私立學校之研究-以台南某私立高職為例。
二、研究背景 (1) • 從內政部統計處(2010)資料顯示,我國新生兒在民國70年為40萬餘人,2008年新生兒人口數只剩19萬8733人,到了2009年更只有191,310人,而2010年又適逢中國人最忌諱的“虎年”,更可能造成新生兒人口破紀錄創下新低。
二、研究背景 (2) • 由於「少子化」的衝擊,使得整個教育界面臨到相當大的衝擊,從幼兒教育、小學、國中、高中職乃至大學都面臨了招生問題。各級學校也因為招生不足,導致各級學校經營上的困難。
二、研究背景 (3) • 教育部評估在2016年,少子化的結果,將衝擊到高中職,屆時將使班級數銳減,學校難以經營,所造成之影響並不小於國中小學階段;因為私立高中職的辦學經費來源是「學費」,當學生人數減少,招生不足,無法達到有效的經濟規模,很可能遭到整併或停止辦學之狀況,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會更嚴重。
二、研究背景 (4) • 教育部針對這些問題,在99學年度正式實行「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除了年收入90萬以上之家庭,排除補助,其餘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未來更有可能不設門檻,全面實施,這樣一來將使家庭負擔減輕。這個問題對私立學校來說,可能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轉機。因此,教育政策的修訂,將會改變學生選擇就讀學校的因素。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1) • 以往公立學校在國家的各項辦學經費補助下,其最大優勢是「學費」相對於私立學校的低,使得學生在選擇學校就讀時是以公立學校為優先考量;而當公立學校的「學費」不再是優勢後,學生選擇學校也不再只是考慮學費的高低。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2) • 從2010年的公私立高中職入學狀況可發現,公立學校招生已不像過往輕鬆,有許多公立高中職也都面臨招生困難的情形;因為,在還沒實施「學費齊一」前,很多私立學校就以比照公立學校收費的策略來招攬學生,或以高額獎學金來招攬學生,其目的就是要招收沒有考上公立學校,或成績優秀但是家境較清寒的學生,使這些學生在可以減輕學費的負擔,進而選擇學費較為優惠的學校就讀。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3) • 而當教育部開始實施「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後,學生則會針對“職科”-自己的興趣、“學區”-離家的距離、“升學率”-辦學績效,這幾項因素來選擇學校;因此,強調以全方位辦學的私立學校更有機會得到學生的肯定。
三、研究動機與目的(4) • 有鑑於此,本文將從「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實施後,公私高中職如何因應此一政策所帶來的衝擊,研究學生選擇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就讀的影響進行研究與探討。 • 希望透過本研究及探討,所得到之結果,做為公私立高中職學校經營者在擬訂未來招生策略時的參考依據。
四、研究內容 • 學費影響學生選擇學校之重要性。 • 學區影響學生選擇學校之重要性。 • 辦學績效影響學生選擇學校之重要性。
五、文獻探討 (1) • 洪銘昇(2010):我國高職面對少子化的因應策略與發展-從精緻教育的理念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 貢獻:探討「少子化」後,澳洲、日本教育政策的改革,我國應如何因應提出建議,並描述台灣推展「精緻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的概念(伍振鷟,1987),精緻教育的特徵,卓越性、績效性、科技性與創新性等四個主要特徵(吳清基,1990)。研究「學校經營績效」及「學校特色」,將影響學生選擇的因素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此為本組研究動機之重要依據。
五、文獻探討 (2) • 曾瑞譙、徐恩妍、黃貞裕(2008):國三畢業學生選填升學志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學校行政第53期。 • 貢獻:國三畢業學生的升學志願牽動著學校的招生狀況;而其選擇之影響則來自於父母親、同儕、師長、學校宣傳、學校交通距離、學校本身條件、未來進路之因素。影響學生選擇就讀學校之內含與外在因素,為本組研究內容及研究架構的主要目的,做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五、文獻探討 (3) • 李繼來(2002):我國私立高中職學雜費政策與政府補助制度之研究,國家圖書館。 • 貢獻:學雜費之定義解說,政府歷年來對公私立高中職學雜費補助學理基礎及制定之說明,以及現況分析,並且對教育成本與學雜費問題分析皆有精確的研究。提供本組研究在學雜費之收費標準有明確的學理基礎,而其結論建議政府應給予私立高中職相對提高補助的方案,也在2010年予以落實。
五、文獻探討 (4) • 李玉惠(2007):私校教育品質保障的建構策略學校,行政第52期。 • 貢獻:對學校經營者有深入訪談,針對私立學校教育品質保障建構策略做焦點訪談與研究。從而得到私立學校品質之建構,分為兩類:學校內部與學校外部的建構策略。學校內部策略包括建構強健的董事會、優質的學校經營、有效的教學輔導、整全的行政制度等;學校外部策略包括建構權變的督管措施以及彈性的經費獎助等,以提供私立學校應如何架構優質教育環境與制度,以及提升與公立學校的競爭力,作為本組在研究方法之有效的方式。
五、文獻探討 (5) • 林俊昇、周佩樺(2009):服務業行銷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 貢獻:從行銷的角度切入,了解學校的供給面,以及學生的需求面,進而探討如何達成組織使命;鄭勵君(1998)、潘春龍(2000)、許詩旺(2002)等,從組織內部需求的觀點,學校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學校的辦學效能與效率,塑造優質的學校文化,發展學校特色,並呈現學校績效,提供社會大眾需求之選擇與支持,使學校能招收優秀的學生,且能吸引更多學生就讀。將與本研究之影響學生選擇就讀公、私立學校重要變數。
五、文獻探討 (6) •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52輯第2期 P.10 • 貢獻: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後期,公私立高中職與在地地區之關聯性有相當重要的連帶關係,「社區高中」之意象更需要早日建立在學校經營者之未來的藍圖中,如同本研究之影響變數「學區」,是會影響家長、學生選擇是否就讀該學區內的學校。
五、文獻探討 (7) • 張鈿富、吳舒靜(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區劃分探討:政策歷史、考古、系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4卷第3期。 • 貢獻:從政策歷史、考古學、系譜學之分析探討十二年國教,以學區劃分做為「暫時性政策安置」,而這樣的措施即是規劃建構高中職社區化,雖然就學的便利性,以減少舟車勞頓之苦,但是,真正影響選擇的還是「好學校」與否,即是本研究所提「辦學績效」之變數。
五、文獻探討 (8) • 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第三卷第一期。 • 貢獻:在此一文章中明白地界定技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不同,並就其學生未來再升學與就業選擇也有所不同分述之。但是,在過去數十年來學歷主義的壓力下,高職生也面臨了升學壓力,因此,校方在招生的壓力下,也逐漸地轉型為綜合高中,然而,在各方面資源不同下如何定位與未來發展則相對地重要,尤其在本研究中「學費齊一」方案提及的,當同在一個起跑點時,校方讓學生選擇到校就讀的吸引力為何?辦學績效及師資的優劣即為升學保證嗎?學校經營者應當思考此一問題。
五、文獻探討 (9) •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第42輯-2009各國中等教育。 • 貢獻:公私立高中職在政府資源分配上是長期的不平等,所以,在十二年國教的方案中即設立了各種由繁化簡的入學方案,增加了國中升學的意願,然而教育資源的師資、補助款仍有相當地的不公平性,所以,政府需要再由「學費齊一」方案逐漸地將資源分配公平化,不過,現階段私立學校都尚處於「資源落後」的狀況下,如何達到應有的經濟規模,除了重新擬定招生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應當做好辦學績效,以提高競爭力。
五、文獻探討 (10) • 黃義良(2008):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的內涵及其困境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3期。 • 貢獻:在此文章中作者用行銷管理的角度來描述學校經營者應當以作為「生產者」的角色來看待學校的經營,因此建立品牌形象,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進而創造品牌的附加價值,所以,在與本研究所提「學費齊一」方案實施後,學校經營者如何以建立品牌的價值,創造自己的辦學特色,提昇學校競爭力,才得以協助行銷招生,進而爭取更多與更佳的現有和潛在顧客。
六、研究架構 學區 學費 公、私立學校 辦學績效
七、研究方法 • 量化研究 • 問卷調查 • 資料收集與分析 • SPSS統計軟體
八、預期成果 • 「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實施後,本組研究其影響學生選擇學校的因素,進而找出最有效的因應之道,依此研究之結果提供給學校經營者,研擬招生策略以期達到招生順利及永續經營之結果。
十、參考文獻 • 李玉惠(2007):私校教育品質保障的建構策略學校。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2期。 • 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季刊第三卷第一期。 • 李繼來(2002):我國私立高中職學雜費政策與政府補助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第42輯-2009各國中等教育。 • 林俊昇、周佩樺(2009):高中職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服務業行銷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 洪銘昇(2010):我國高職面對少子化的因應策略與發展-從精緻教育的理念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四十三卷 第四期。 • 張鈿富、吳舒靜(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區劃分探討:政策歷史、考古、系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4卷第3期。 • 曾瑞譙、徐恩妍、黃貞裕(2008):國三畢業學生選填升學志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學校行政第53期。 • 黃義良(2008):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的內涵及其困境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3期。 •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52輯第2期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