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7 Views
不丹. 公民素養教育在讓我們有能力處理一生都會面臨的天人物我四大議題. 大學 教育是以天人物我 觀 為內涵 的 具 專業 的公民素養 教育. 以「物」為主的 大學 專業 教育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充分回應與教導學生如何處理一生都需面對的天人物我關係議題。 環評的問題在於國家以經濟發展為重(物),資本家以企業利潤(物)凌駕了環保理念(天),並以科技專業(物)為由,排除居民參與(人),從而陷居民生存(我)於風險(物)之中。. 3. 4. 大學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 天(價值理念): 倫理素養 ─能在社會衝突時面對良心做出價值判斷。
E N D
公民素養教育在讓我們有能力處理一生都會面臨的天人物我四大議題公民素養教育在讓我們有能力處理一生都會面臨的天人物我四大議題
大學教育是以天人物我觀為內涵的具專業的公民素養教育大學教育是以天人物我觀為內涵的具專業的公民素養教育 • 以「物」為主的大學專業教育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充分回應與教導學生如何處理一生都需面對的天人物我關係議題。 • 環評的問題在於國家以經濟發展為重(物),資本家以企業利潤(物)凌駕了環保理念(天),並以科技專業(物)為由,排除居民參與(人),從而陷居民生存(我)於風險(物)之中。 3
大學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 • 天(價值理念):倫理素養─能在社會衝突時面對良心做出價值判斷。 • 人(社會互動):民主素養—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關懷社會。 • 物(環境掌握):科學素養─能以公共參與及在地智慧掌握風險。 • 我(生命成長):美學素養─能以美學品味增進生活幸福及提升生命的層次。 5
「三分技術,七分政治」 • 以民眾是否掌握科技風險性、政治性、公共性、文化性等科技性格來評估公民科學素養。 6
倫理素養 民主素養 科學素養 美學素養 媒體素養 7
所謂的專業通識課程是指高度相關於專業領域之公民素養課程。所謂的專業通識課程是指高度相關於專業領域之公民素養課程。 倫理素養:生態哲學與道德辯證、環境科學哲學 民主素養:環境保護的政治經濟學與政策、環境保護的公民社會與環保運動 科學素養:環保產業、生態旅遊與體驗經濟 美學素養:環境美學、環境與生命教育 8
對學生而言,教育要讓學生依自己的興趣找到適性適才適所的生命定位對學生而言,教育要讓學生依自己的興趣找到適性適才適所的生命定位 各領域就狹義專業而言難以有高度成就的人,有機會透過公民素養教育來拓展其跨領域發展。 ①學術研究(機械工程學/藝術研究)、②專業領域研發工作(機械研發/文創研發)、③專業實務工作(機械製造工程師/藝術家)、④專業領域管理工作(經理、廠長/藝術行政)、⑤轉型至專業相關工作(機械銷售員/藝術經紀)、⑥轉業至其他領域,但能應用專業能力(科技記者/藝文小舖)。
教育是…… • 教化學 • 教人懂化學 • 教人喜愛化學 • 讓化學觀念成為生活思考的一部份。 • 化學有好多種 • 化學就是生活
教學熱情是教育的根本 • 上課不是按表操課及傳授知識。 • 教學在於讓學生提昇其生命能量、感知其天命、經營其生活、實踐其理想。 • 師者,所以傳惑、授道、解業。
重研究而輕教學的偏頗源自於將研究與教學二分對立,也就誤認教學是負擔而甚至妨礙研究。重研究而輕教學的偏頗源自於將研究與教學二分對立,也就誤認教學是負擔而甚至妨礙研究。 • 重新確認大學教育的意義在於作為社會前瞻的良心/優良的學術研究/教導學生成材。 • 優良的學術研究與優良的教學是一體兩面且相互引發,且二者的關鍵皆在於是否能發展出有意義的好問題。
做好研究與教學的基本方法 問題無法在既有情境與知識中解決 我們需要的核心能力是: 建構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結構性運作機制的能力 (1)揭露問題,問出有意義的問題 (2)揭露問題現象底層機制, (3)提出競爭型方案, (4)落實競爭型方案的策略機制。
如果大學課程沒有以社會重大議題為先來問下列問題,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無法實踐大學作為社會良心的理念:如果大學課程沒有以社會重大議題為先來問下列問題,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無法實踐大學作為社會良心的理念: • 「這堂課想解決什麼重大議題?」(過去) • 「這堂課揭露了什麼問題?」(現在) • 「這門課開啟什麼新的可能性?」(未來) • 「這堂課基於什麼公民素養理念?」 • 「解決此重大議題需掌握哪些科技、人性、文化、社會關係、權力結構?」、 • 「這堂課能令學生有著如何的生命長進?」
社會議題的複雜性 B型肝炎研究 強人政治 飲食習慣 公筷母匙 生物技術產業升級 同性戀 社會歧視 法國疫苗美國疫苗 輿論爭議拒打疫苗
公民素養(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媒體)之意不在於知識內容,而在於如何架構出一個解決重大問題的綜合能力、眼光、格局、策略、實踐等。公民素養(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媒體)之意不在於知識內容,而在於如何架構出一個解決重大問題的綜合能力、眼光、格局、策略、實踐等。
環境保護不在於污染防治技術 • 倫理素養:生命的價值、永續生態的理念。 • 民主素養:民眾參與科技相關的公共事務,瞭解科技事務的政治性與公共性。 • 科學素養:掌握風險 • 美學素養:和諧之為生活品味。 • 媒體素養:揭露、公共論壇。
結語:教學在於讓師生之生命皆得到成長 • 教育與訓練不同,訓練在使學生熟練既有的技術與知識,教育在使學生具有能力面對待解決的問題。 • 好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同時發展出教師本位的問題性及學生本位的問題性,並讓此二者可以相互交纏引發,從而產生群落交錯式創新。則師生皆可在教學相長中得到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