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985 Views
姜科 Zingibe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 草本 ,通常有 芳香 或 辛辣 味的块茎或根茎。 单叶基生或互生,常 2 列状排列;多有 叶鞘 和 叶舌 。 花两性,两侧对称,单生或生于有苞片的穗状、总状、圆锥花序上;. 花被片 6 枚;退化雄蕊 2 或 4 枚,内轮 2 枚联合成显著而美丽的 唇瓣 ,能育雄蕊 1 ;雌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被能育雄蕊花丝的槽包住,柱头头状。 蒴果 。种子具假种皮。. 本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其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 如:莪术醇,用于治疗子宫颈癌;姜烯、姜醇具抗菌消炎作用。 含黄酮类,如山姜素、高良姜素等。.
E N D
姜科 Zingibe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草本,通常有芳香或辛辣味的块茎或根茎。 • 单叶基生或互生,常2列状排列;多有叶鞘和叶舌。 • 花两性,两侧对称,单生或生于有苞片的穗状、总状、圆锥花序上;
花被片6枚;退化雄蕊2或4枚,内轮2枚联合成显著而美丽的唇瓣,能育雄蕊1;雌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被能育雄蕊花丝的槽包住,柱头头状。花被片6枚;退化雄蕊2或4枚,内轮2枚联合成显著而美丽的唇瓣,能育雄蕊1;雌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被能育雄蕊花丝的槽包住,柱头头状。 • 蒴果。种子具假种皮。
本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其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本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其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 • 如:莪术醇,用于治疗子宫颈癌;姜烯、姜醇具抗菌消炎作用。 • 含黄酮类,如山姜素、高良姜素等。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姜属(Zingiber):姜 • 砂仁属(Amomum):阳春砂、白豆蔻、草果 • 姜黄属(Curcuma):温郁金、姜黄、莪术 • 山姜属(Alpinia):大高良姜、草豆蔻、益智、高良姜等。
砂仁 Fructus Amomi •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干燥成熟果实。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1.5m以上。 • 地下根状茎圆柱形,横走,节上具潜伏芽;地上茎直立;
叶片窄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羽状平行脉;叶鞘抱茎,叶舌短小。叶片窄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羽状平行脉;叶鞘抱茎,叶舌短小。 • 花茎由根茎上抽出,穗状花序成疏松的球形,具花8~12朵; • 花冠管细长,先端3裂,白色,裂片长圆形,唇瓣倒卵状,中间有淡黄色及红色斑点;子房下位,球形,有细毛。
蒴果椭圆形,不开裂,成熟时红棕色,有肉刺。种子多数,芳香。 • [采制] • 7、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连壳低温烘干。临用时取种子捣碎;果皮亦入药。 • [产地] • 主产广东阳春,故名“阳春砂” 。
[性状] • 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不甚明显的三钝棱。 • 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短钝软刺,纵走棱线状的维管束隐约可见。
顶端具突起的花被残基,基部具果柄断痕,果皮薄,易纵向撕裂,内表面淡棕色,纵棱明显,种子团圆形或长圆形,分成3瓣,每瓣种子6~15粒,互相粘结成块。顶端具突起的花被残基,基部具果柄断痕,果皮薄,易纵向撕裂,内表面淡棕色,纵棱明显,种子团圆形或长圆形,分成3瓣,每瓣种子6~15粒,互相粘结成块。
种子呈不规则多角形,红棕至深棕色,外面具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较小端具明显而凹陷的种脐,合点在较大端,种脊成一纵沟。种子呈不规则多角形,红棕至深棕色,外面具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较小端具明显而凹陷的种脐,合点在较大端,种脊成一纵沟。 • 种子质坚硬,种仁黄白色。 • 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显微特征] 阳春砂仁粉末 红灰色 • ①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或鲜黄色,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表面观呈长条形,末端渐尖或钝圆。 • ②下皮细胞类长方形,充满棕色或红棕色物,易碎裂成色素块。
③油细胞1层,断面观类长方形,有的含挥发油滴。③油细胞1层,断面观类长方形,有的含挥发油滴。 • ④内种皮厚壁细胞成片,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断面观细胞1层,排成栅状,外壁薄,内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 • ⑤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胞腔内含众多细小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 种子含挥发油2.5%~3.9%,油色淡黄,油中含乙酸龙脑酯(53.9%)、樟脑(16.55%)、樟烯(9.55%)等。 • 含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 ①砂仁煎剂对小鼠能增进肠道运动。 • ②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 • ③乙酸龙脑酯有显著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和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运动的作用。
[功效] • 性温,味辛。 •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 用于脾胃虚寒、食物不消、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用量3~6g。
[附] • 缩砂(进口砂)为缩砂Amomum xanthioides Wall.的干燥果实或种子团。主产越南、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又名“西砂仁”;我国云南有产。 • 砂仁壳(果皮) 含挥发油0.34%,砂仁花亦含挥发油;均供药用,功效同种子而稍弱。
阳春砂叶 含挥发油约0.33%,经薄层色谱与气相色谱认为挥发油成分与砂仁油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临床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胃痛呕吐等症。 • 绿壳砂 A.villosum var. xant-hioides T.L. Wu et Senjen、海南砂仁A. longiliulare T. L. Wu为《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作砂仁入药。
莪术 Rhizoma Curcumae •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 •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 • 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 Ling 根茎习称“温莪术”。 • 蓬莪术 C.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 广西莪术 • 多年生草本,主根茎卵圆形,肉质,侧根茎指状。 • 根细长,末端膨大成肉质纺锤状,断面白色。 • 叶片长椭圆形,两面密被粗柔毛,叶柄短,叶片基部下延至叶柄。
穗状花序上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穗状花序上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 • 花冠近漏斗状,花瓣3,粉红色;子房下位,花柱细长,基部有棒状附属体2枚。
温郁金 • 叶片约比广西莪术大一倍,无毛。穗状花序先叶抽出,上部苞片红色较深; • 花冠白色,子房密被长柔毛。
蓬莪术 • 块根断面黄绿或近白色;叶片上面沿中脉两侧有1~2cm宽的紫色晕,两面无毛;穗状花序,上部苞片粉红色至紫色,中、下部苞片淡绿色至白色; • 花冠淡黄色。
[采制] • 冬末春初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鳞叶等,洗净,煮透晒干。 • [产地] • 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温郁金主产于浙江;蓬莪术主产于四川。
[性状]广西莪术 • 根茎呈长圆形或长卵形,顶端钝尖或钝圆,基部钝圆。 • 表面黄棕色或灰色,光滑,环节明显或不明显,有点状须根痕或残留须根,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侧生根茎痕。 • 质坚实,断面浅棕色,皮层易与中柱分离。气香,味微苦、辛。
温莪术 • 根茎呈长卵形或纺锤形,顶端长尖,基部多钝圆或钝尖。 • 表面灰棕色至灰黄色,粗糙,上部环节 • 凸起,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基部有圆点状下陷的须根痕。
质坚实而重,断面黄棕色或灰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并有点状或条状维管束散在。质坚实而重,断面黄棕色或灰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并有点状或条状维管束散在。 • 气香,味苦、辛。
蓬莪术 • 根茎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表面土黄色,环节明显,两侧有芽痕及侧生根茎痕。 • 断面深绿色至黄绿色,常附棕黄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气微香,味辛。
[显微特征] 广西莪术 根茎横切面 • 木栓层细胞5~10层,有时已除去。 • 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 中柱较宽,外韧型维管束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常伴有木化纤维。 • 油细胞散在。 • 薄壁细胞充满糊化淀粉粒。
粉末 淡黄色。 • ①非腺毛碎片多见。 • ②淀粉粒多糊化为团块状,未糊化的淀粉多为单粒,卵圆形,具明显的层纹,脐点位于狭窄的一端。 • ③螺纹、梯纹导管常见,木化。 • ④可见木化的杆状纤维。
[化学成分] • 广西莪术 含挥发油1%~1.2%,油中含20余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为樟脑,约至17.7%,1,8-桉油精约7.5%,并有姜烯、莪术醇等; • 还有乌药奥、吉马酮、异莪术烯醇等。
温莪术 含挥发油1.4%~2.0%,主要为莪术醇、莪术双酮、异呋吉马烯、吉马酮、吉马烯、樟脑等,其中吉马酮含量最高。 • 蓬莪术 含挥发油1.5%~2.0%,以莪术酮含量最高,其次为莪术醇、莪术烯醇、原莪术烯醇、莪术二醇等。
[药理作用] • ①抗癌作用 • ②抗炎作用 • ③抗早孕作用 • ④活血作用 • ⑤升高白细胞作用 • ⑥抗菌作用
[功效] • 性温,味苦、辛。 • 行气破瘀,消积止痛。 • 用于治疗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 用量4.5~9g,孕妇禁用。临床用1%莪术注射液或1%莪术油局部瘤体注射,治疗早期宫颈癌。
[附] 郁金 为姜黄Curcuma longa L、温郁金C. wenyujinY.H.Chen et C. Ling、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F Liang或蓬莪术C.phaeocaulis Val.等的块根。 • 前两者分别习称“黄丝郁金”和“温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植物根末端均膨大,易混淆应用。
本品性寒,味辛、苦。 •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 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热病神昏、肝炎、胆囊炎及胆结石疼痛等病症。用量3~9g。 • 姜黄 为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 • 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省。
含挥发油4%~6%,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等。含挥发油4%~6%,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等。 • 本品性温,味辛、苦。 • 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 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胸胁刺痛、经闭腹痛、风湿疼痛等病症。 • 用量3~9g。
片姜黄 为温郁金根茎的纵切片,含挥发油约1%。
兰科 Orehidaceae • [概述] • 多年生草本,土生,附生或腐生。 • 花两性,两侧对称,单生或成总状、穗状、伞状圆锥花序;花被片6,排成两轮;内轮侧生的2片称花瓣,中间的1片称唇瓣,常特化成各种形状;雄蕊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与唇瓣对生;
能育雄蕊通常1枚,生于合蕊柱顶端;花药2室,花粉粒粘结成花粉块;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l室,侧膜胎座。 能育雄蕊通常1枚,生于合蕊柱顶端;花药2室,花粉粒粘结成花粉块;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l室,侧膜胎座。 • 蒴果。 • 种子极多,微小粉状。
主要活性成分有: • 倍半萜类生物碱,如石斛碱、毒豆碱; • 酚苷类,如天麻苷、香荚兰苷。 • 尚含吲哚苷、黄酮类、香豆素、甾醇类和芳香油等。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天麻属(Gastroddia):天麻 • 石斛属(Dendrobium):金钗石斛、环草石斛(美花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 • 白及属(Bletilla):白及 • 重要药用植物还有:手参(手掌参)、杜鹃兰、独蒜兰、金线兰(花叶开唇兰)、石仙桃等。
天麻 Rhizoma Gastrodiae •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共生植物。 • 块茎横生,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 • 有均匀的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