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50 Views
社會與媒體的關聯 : 媒體眼中的台灣社會 ( 二 ).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 、葉紓碧、謝家弘、賴博文 時間: 2012/3/29 地點:大葉大學 工學院 H560 、 H56 9 、管理學院 B302 課程網站: http://ge.dyu.edu.tw/1002society/ 教材編輯:李若妤. 媒體、個體與社會 互動關係. 我. 有色眼鏡. 媒體. 社會. 什麼是議題. 人們關心的事物 認為國家目前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或政府應立即解決的問題。 政策的選擇性 具爭議性的議題 造成政治意見分歧的原因. 議題的類別.
E N D
社會與媒體的關聯:媒體眼中的台灣社會(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賴博文 時間:2012/3/29地點:大葉大學 工學院H560、H569 、管理學院B302課程網站:http://ge.dyu.edu.tw/1002society/教材編輯:李若妤
媒體、個體與社會 互動關係 我 有色眼鏡 媒體 社會
什麼是議題 • 人們關心的事物 • 認為國家目前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或政府應立即解決的問題。 • 政策的選擇性 • 具爭議性的議題 • 造成政治意見分歧的原因
議題的類別 • 與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 通貨膨脹或石油危機等。 • 與個人只有部分關係的。 • 都市犯罪率。 • 距離每一個人都很遙遠的。 • 越南難民問題。
議題設定理論(Agenda setting theory) • 1922年李普曼指出媒介在形成人們對公共事務認知及對外在世界經驗了解的重要性。 • 科恩提出以下假設:報紙多半不能告訴人們想什麼,但他卻告訴讀者該想些什麼。 • Long (1958)認為「報紙是社會議題的設定者,決定人們談甚麼話題、怎麼看待事件、以及怎麼處理問題」 • 美國70年代初期,麥堪思和簫(McCombs & Shaw,1972)對傳播媒介的議題設定理論提出第一份實證研究,使得媒介效果研究走向另一條新的道路 • Rogeres 及Dearing(1988)在回顧議題設定提出,全方位的議題設定過程應當是公眾議題、媒介議題及政策議題三者互動的
議題設定理論的內涵 • (一)議題設定的過程 • ☺由蕭唐納所提出的議題設定過程模式,把「議題設定」視為閱聽人的社會學習以產生社會共感的過程。在此一過程中的變項包括: • 1、記者應報導那些事件?強調的程度有多大? • 2、閱聽人的興趣? • 3、易得性如何?
議題建構理論(Agenda building theory) • Lang & Lang在一次政治競選期間或其他事件,人們會從媒體上學到什麼是重要的議題。 • 人們對環境的認知大半缺乏親身經驗,而是都多半來自大眾傳播媒介的報導,因此多為「二手的真實」。
議題建構 • 第一步 媒介強調某些事件、活動、團體、人物。 • 第二步 這些被引起注意的事件仍要加以整理,貼標籤,它們必須與某些問題與民眾的關懷連結 • 第三步 媒介將事件或議題符號連結,使事件或議題成為整個政治事件中的一部分 • 能夠明言要求的發言人出現在媒體上 他們之間也必須競爭媒體對他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