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老年人自杀: 危险因素和预防机会

老年人自杀: 危险因素和预防机会. 童永胜. 引言. 老年人的自杀风险更高 量身定做预防措施 预防策略要以危险因素为中心. 本文的内容. 老人自杀流行病学特征 回顾已知的老人自杀高危因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老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流行病学. 老年人自杀意念率比年轻人群低: 1-36% 老人自杀未遂率也低于年轻者( Gallo et al, 1994 ) USA 1.1% ( Moscicki et al, 1988 ) 总人群中未遂 / 死亡比为 8~36 : 1 ( Crosby et al, 1999 )

ru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老年人自杀: 危险因素和预防机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和预防机会 童永胜

  2. 引言 • 老年人的自杀风险更高 • 量身定做预防措施 • 预防策略要以危险因素为中心

  3. 本文的内容 • 老人自杀流行病学特征 • 回顾已知的老人自杀高危因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4. 老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流行病学 • 老年人自杀意念率比年轻人群低:1-36% • 老人自杀未遂率也低于年轻者(Gallo et al, 1994) • USA 1.1% (Moscicki et al, 1988) • 总人群中未遂/死亡比为8~36:1 (Crosby et al, 1999) • 但在老人中为4:1或更低(McIntosh et al, 1994)

  5. 老人自杀致死性更高 • 3个不同特征 • 躯体疾病多,身体虚弱,承受不了打击 • 独居者多,得不到及时救治 • 更周密的计划和更强的死亡决心(Conwell et al, 1998);事先征兆少、事先谋划、更致命的自杀方式 • 在其自杀行动前识别出高危者的重要性

  6. 预防老年自杀的重要性 • 无论男女,≥75岁是自杀高峰(WHO,2001) • ≥60岁人口有6亿,预计2020年达到10亿。其中70%在发展中国家(WHO,2003) ,而这些国家自杀率高。 • 这个人口特征变化提示老人自杀的绝对数将增加

  7. 老人自杀的危险因素 • 在不同文化中,自杀率都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说明与年龄有关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可能是老人自杀的危险因素。 •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老年自杀率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8. 本文重点是自杀死亡而不是未遂 • 预防措施应针对最危险的行为 • 自杀未遂人群的特点可能与死亡人群不同 • 自杀未遂研究多在临床样本中进行,而自杀死亡者既往接受精神科治疗史较少。说明两个群体是不同的。

  9. 老人自杀危险因素的6个方面 • 与老年自杀有关的精神症状和综合征 • 人格因素 • 躯体健康和功能水平 • 神经生物学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自杀手段的获得

  10. 精神症状和综合征——无对照组的研究 • 71~95%的大于65岁自杀死亡者死亡时有重性精神病的诊断 • 情感障碍最常见,比年轻群体多 • 情感障碍严重程度较轻、共病物质滥用少。 • 这些临床特征说明有对治疗乐观的理由(Conwell et al, 1996)

  11. 精神症状和综合征——无对照组的研究 • 主要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人格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比例低于情感障碍,也比年轻自杀死亡群体中相应疾病的比例低。 • 酒精和物质滥用的比例也比年轻自杀群体低,3~43%

  12. 精神症状和综合征——对照研究 • 5个病例对照心理解剖研究都提示轴Ⅰ诊断是老年自杀的高危因素,OR:27.4~113.1 • 情感障碍尤为突出 • 多变量分析提示重性抑郁危险程度最高(Waern et al, 2002) • 痴呆、焦虑障碍不是危险因素(抑郁为控制变量) • 物质滥用是危险因素,OR: 4.4~43.1

  13. 精神症状和综合征——前瞻非临床研究、嵌套设计精神症状和综合征——前瞻非临床研究、嵌套设计 • 12000退休居民,5年随访,19人自杀(Ross et al, 1990) • 有抑郁症状者的自杀风险是无症状者的23倍 • 饮用酒精饮料(OR:3.5)和睡眠超过9个小时(OR:4.6)也是老人自杀危险因素 • 14500老人,10年随访,21人自杀(Turvey et al, 2002) • 抑郁症状、健康感差、睡眠差、缺少亲友支持都是自杀者的特点

  14. 精神症状和综合征——睡眠障碍、无望感和自杀未遂史精神症状和综合征——睡眠障碍、无望感和自杀未遂史 • Barraclough,1971 老年自杀者30人,26人有情感障碍,其中23人有失眠症。 • 无望感与老年抑郁门诊病人的自杀意念有关(Hill et al, 1988) • 重性抑郁或有自杀未遂史老人的无望感即使治疗其抑郁后仍然存在(Szanto et al, 1998) • 19~53%老年自杀者有自杀未遂史(Conwell et al, 2000; Beautrais, 2002)

  15. 人格因素 • 16%的老年自杀者有人格障碍(Harwood et al, 2001) • 14%老年自杀者有轴Ⅱ诊断(Henriksson et al, 1995) • Batchelor & Napier: 自杀老人有胆小、害羞、爱独处、疑病倾向、敌对、固执的特点

  16. 大五人格 • Duberstein et al, 1994: 高神经质、低开放性 • 低开放性者不能灵活应对,尤其是需要改变的时候;缺少社会支持网络;不暴露自杀意念 • 人格可能是面对压力时的调节变量

  17. 躯体健康和功能水平 • 情感障碍是躯体问题与自杀之间的中介变量 • 性别是调节变量 • 疾病只是老年男性的自杀危险因素 • 多数国家的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更明显

  18. 神经生物学因素 • 神经生化:CSF中5-HIAA浓度低,突触前受体联结下降与突触后代偿作用 • 结构改变:海马Alzheimer样病理改变(Rubio et al, 2001),皮层下灰质密度增强(Ahearn et al, 2001) • 功能:自杀未遂者执行功能差(Keilp et al, 2001) • 调节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关键通路的受损

  19. 社会文化因素 • 经济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家庭不和睦 • 控制抑郁变量后,只有家庭不和睦有预测力 • 社会隔离是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 • 独居是危险因素(未调整的OR:5.1) • 社会支持减少老人自杀风险

  20. 自杀手段的获得 • 不同地域老年人采用的自杀方式不同 • 英国,男性多采用上吊,女性多用服药 • 香港,较多见坠落 • 美国,枪械 • 家里有枪支自杀率升高(Conwell et al, 2002)

  21. 预防方法 • 降低老年自杀率需要多种干预措施 • 情感障碍的治疗。如果消除情感障碍,3/4的老年自杀可以预防(Beautrais, 2002) • 提高识别和治疗老年人情感障碍确实能降低自杀率 • 社区支持:电话帮助 • 限制自杀工具的获得:枪支管理

  22. 结论 • 虽然自杀行为的产生机制很复杂,但危险因素还是很明确的。 • 心理、医学/精神科、社会和神经生物因素都是自杀的原因,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是可行的。

  23. 对中国自杀干预研究的意义 • 中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预防老人自杀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有必要加强中国老年自杀特点和干预措施的研究。 • 建立并检验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

  24. 讨论——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 • 前瞻研究、嵌套设计(Ross et al, 1990; Turvey et al, 2002 ) • 在中国,人口流动相对少,有更好的条件进行前瞻研究。 • 前瞻研究嵌套设计能较好得到因果关系推论。

  25. 讨论——情感障碍的中介作用 • 虽然有研究说明情感障碍可能是躯体疾病与自杀之间的中介变量;但也有研究不支持这一假设,情感障碍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More Related